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學習好了文才也罷,武藝也罷,最終目的都是貢獻給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這兩句話出自元朝無名氏寫的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的楔子(引子)。作者是誰已無從考證。其次,賣不到人主,就賣給等而下之的世家,如孟嘗君、平原君等四大公子,一般所謂卿大夫之流,能夠作他們的座上客,也就心滿意足了。實際上,名義雖稱之謂賓客,也不過是一員養士而已。如彈挾當歌的馮援,即是如此。到了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準備統一六國之時,曾經下了逐客令,當時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臨行之時,上書勸課,秦始皇覺得有理,於是收回成令,李斯後來因而得以重用。雖然如此,各國諸侯的滅亡,對養士風氣不能說不是個打擊,這一階段的讀書人,是比較淒涼悲慘的,大多流落江湖,過著遊俠的生活,這就是漢初遊挾之風盛行的主要原因。 擴充套件資料: 《龐涓夜走馬陵道》,簡稱《馬陵道》。《太和正音譜》、《錄鬼簿續編》均有著錄。劇寫孫臏、龐涓同為鬼谷子門生,龐涓先下山,做了魏國元帥,保舉孫臏也在魏國做子官。二人比陣法,龐涓輸與孫臏,遂生妒忌之心,陷害孫臏,刖去孫臏雙足。齊國使臣卜商將孫臏偷接到齊國,孫臏出任軍師,統領齊、楚等六國雄兵,設計在馬陵道捉殺龐涓,報了刖足之仇。本劇歌頌了孫臏的才能,並蘊含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劇情曲折緊湊,曲辭豪放生動,關目饒有意趣,是一本較好的歷史劇。公元前342年曾爆發齊魏“馬陵之戰”(事載《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本劇即取材於此。劇中主角孫臏不僅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的重要人物。小說、鼓詞、戲曲中有許多作品均以他為題材;以戲曲言,除本劇外,搬演孫臏故事的還有明初南戲《減灶記》、明傳奇《天書記》(作者汪廷訥)、《馬陵道》(作者佚名)、明雜劇《燕孫臏用智捉袁達》(作者佚名)、清傳奇《七國記》(作者李玉)、《後七國》(作者佚名)、《番七國》(作者佚名)、昇平署大戲《平齡會》、《鋒劍春秋》等。此劇後兩折,崑劇舞臺上曾演出《孫臏》、《擒龐》。近代各戲曲劇種的《孫龐鬥智》和此劇情節相似,但都有所發展。今存《元曲選》本、脈望館抄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閉症孩子情緒不穩定,一上訓課就很抗拒,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