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龍64436239

    在改革開放前每個建築單位都有自己的工人,而且工種分的很細並且都有能力完成各自承擔的專案。但改革開放後由於市場放開很多私人都自行組織了小的建築公司參與到競爭中來,由於以前的建築單經位都是國企就如同一個小社會也象一個大家庭,無凝負擔承重也無法在價格上與私人公司競爭,而且國家推行的是低價中標,這樣國有建築公司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他們為了生存就開始下崗分流,迫使很多工人離崗,所以工人越來越少,但建築行業是個技術要求較高,技術性較強的行業,國家對資質要求又很嚴,也就說你具有什麼等級的資質才有什麼資格投標什麼專案,這樣就把大部分私人公司拒之門外,必經建築行業是塊很大的蛋糕,但國有建築公司經過變革大部分已沒有能力單獨完成一個大專案,主要原因缺少一線工人,這樣當他們中到標後就會引進分包隊伍,逐步走向了管理型企業,而且這樣負擔輕,所以那些大型建築企業基本上不招一線工人,只招有文憑的管理人員,後來演變出買資質,也就是那些沒有資質的公司可以去掛靠一個有資質的公司,以他們的名譽投標,籤合同,結算,開發票,然後按合同總價交一定的費用到所掛靠的公司。這樣建築單位就更沒有工人了。

  • 2 # 琪琪大小姐8A0T

    目前國家的企業全是合同制工人,也就是簽訂合同到崗位上工作,至於固定工這一說不規範應該是合同制工人。至於工資的具體情況那要看單位,崗位等具體情況來決定。

  • 3 # 華福89211076

    沒有固定的工人是基於一定歷史發展決定的。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時,隨著各地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出現打工潮,農村閒置勞動力出外打工賺些錢補貼家用,農忙時又不誤農活,來去自由。一些建築工程公司管理層出於對工地專案成本考量,且不需要承擔養老等責任樂於使用臨時工人。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進一步制定,工程專案競爭激烈,社會就業壓力加大,一些工程公司(包括國有和民營企業)在招聘大學生和社會用工時基本採用合同聘用制(人事代理及勞務派遣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企業應對風險,實現了“招之即來,來之能幹,來去自由”用人制度。節約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益。

    由於受建築工程專案環境、家庭及收入因素等影響,一些企業聘用大學生和臨時聘用工人基本上選擇幹一段不適合就選擇離開模式。工程單位職工不固定在所難免。

  • 4 # 專獵駕駛員市場

    個人感覺是太累,現在年輕人哪能跟你上工地,最多是,沒錢花了,上工地幹個幾天。掙點生活費http://l.51pj.cc/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分揀過垃圾,只是揀能賣錢的,你們身邊有人也揀嗎?你們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