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一
-
2 # 龍眼9555
歷史上開國之皇帝,都有很多謀士文臣和武將輔佐,當成就霸業以後,坐上寶座的帝王便開始分封這些有功之臣,可以講這些功臣往往位高權重,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無不在帝王還沒有選擇接班人時,就已經開始物色自己未來的靠山,拉攏皇子和當朝大臣,網羅地方官員,形成自己的勢力,推薦自己選定的目標作為未來朝廷的接班人,如果就一位大臣這樣做那還好,偏偏眾多當朝有權有勢的大臣都有這樣的心思,開始互相傾軋手段無不用其極,當在世帝王選擇自己的接班人後,如果不是這些大臣的擁護者,那這個接班人就會面臨一眾與自己不是一心的政敵,讓自己還沒坐穩就有了陰謀推翻自己的對手,這點可以從各朝代的儲君變來換去走馬燈似的結局可見一斑,這也就有了後世帝王為了保證自己選定的接班人能順利接位,對這些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手下大開殺戒或陽謀奪權,所以歷史上有很多雖然成就了君王,但是自己下場沒有善終的功臣明士,造成很多朝代的二世君一登基都面臨無臣可用的局面,也有二世亡國的先例,如秦國、隋朝等還有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眾多小國!
-
3 # 呆萌望古鏡
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可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國之君,他們文治武功,征服了天下,但是,他們的太子往往結局不盡如人意。這裡面到底有何發人深思的道理?有三個原因。
第一,親情掩蓋之下的爭鬥更難防。開國之君處於改朝換代之際,他們有著非凡的勇氣,同樣他們也面臨著難料的危險,他們能平定天下,他們把畢生的精力用在了治國安天下。他們家庭內部卻比安天下更難。有的是兄弟之間發生爭鬥,有的是太子與非親“母后”之間的矛盾,有的叔侄之間角逐,明槍好躲,暗箭難防。正是因為有親人這層關係,突然襲擊更讓人無法躲閃。
第二,太優秀反而成為他們的短板。這些人才華出眾,擁有絕對的優勢,如果順利,他們有希望當上皇帝,或成為強大的親王。正是因為他們的優秀,才招來妒忌,他們的起步階段非常好,他們是正統,自然不屑於搞陰謀。而那些競爭對手,如果不搞陰謀永遠沒有機會當上皇上,他們為了自己上位,不得不搞小動作。隨著他們的父皇去世,深受老皇上喜愛的兒子,沒了靠山,他們平時沒有養成明爭暗鬥的習慣,也缺乏防範心,面對競爭對手的突然襲擊,往往沒有還手之力。
第三,他們過於操勞,不利於自己。正是因為他們太優秀,自然成為父皇的得力助手,他們在治理國家過程中勞心費力,如朱標在考察中染病不幸身亡。而扶蘇正是修長城過程中,給胡亥有了充足時間搞小動作。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與禍是辯證統一的。得寵時千萬不要沾沾自喜,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關鍵要靠自己。一定要保持謹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既然身在皇宮中,就要了解皇宮中的規律,要洞悉人性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4 # 沉淪ll東方玉仁
是這樣嗎?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太子劉盈,在劉邦死後繼位,是為漢孝惠帝。雖然劉邦生前動過易儲的念頭,見到商山四皓後就打消了。皇子爭位屢見不鮮,相比之下,劉盈的繼位之路談不上“不順利”,爭得頭破血流的、比他殘酷的有的是!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太子倒是沒能繼位,但那是他為了自保主動請求被廢,鬧的劉秀很愧疚,所以結局非常好,起碼是“善終”。
曹操選太子的時候猶豫過,可當他決心立曹丕為太子後,便不遺餘力地支援他,曹丕繼位非常順利。
司馬炎的太子司馬衷是個白痴,即使這樣的先天條件,還是順利繼位了。雖然最後橫死在皇位上,可橫死在皇位上的皇帝多了,不足為奇。
司馬睿的太子司馬紹順利繼位,病逝,不能算“不得善終”,非算的話,病死的皇帝多了,“不得善終”的就不只“開國太子”了。
隋、唐的開國太子沒能繼位、不得善終。
趙匡胤沒立太子。
趙構沒兒子,認了個兒子當太子,繼位了,宋孝宗算是“善終吧”?
鐵木真立的就是窩闊臺,窩闊臺繼位了,喝酒喝死的,算“不得善終”嗎?
朱標沒能繼位,那是因為他死的早,不死的話百分百繼位,從朱元璋傳位嫡孫就能看出來。
努爾哈赤沒立太子。
綜上來看,問題裡說的情況不能說是“基本上都……”,一半都不到!
-
5 # 華哥雜談
從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起,中國又經歷了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七個大一統王朝,中間還穿插了很多地方獨立勢力或偏安一隅的小王國。確如題目所說,開國太子繼位都比較坎坷,且很多開國太子無法繼位。
一、開國之初,天下初定,此時,為推翻前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迅速變成橫行不法的驕兵悍將,成為阻礙新朝發展的政治禍害,皇權與相權的爭鬥,皇帝對手下開國將帥權利的剝奪,這一過程有時候相當激烈,甚至是你死我活。太子作為未來的儲君,王朝重要的一支勢力,難免在這場爭鬥中捲入其中,甚至成為犧牲品。如果太子沒有站好隊伍,或為了個人利益選擇了不當的措施,比如私交大臣,威脅在位皇帝的統治,可能就容易被廢。
二、新朝建立時,依靠武力爭奪或政變取得政權,建立正統還需時日,也就是說,君權神授這一說法還沒有得到天下的廣泛認可。在皇室內部,開國皇帝眾多的皇子們也不會一下認同。他們會認為,繼承大位的並非只是太子,只要自身能力得到肯定,也可以繼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當他作為秦王時,功勞卻超過了太子李建成,並在南征北戰中發展了自己的龐大勢力,最終成為李建成繼位尾大不掉的障礙,並釀成了慘烈的宮庭政變“玄武門之變”。
四、開國皇帝由於身體好,也沒有近親結婚,且皇子們大多參與了王朝建立過程,所以開國太子的兄弟們都很強,他們個個都有繼位的能力和野心,也為開國太子順利繼位增加了難度。到了後面幾代,皇帝婚姻大多為了親上加親,生了一堆不中用的兒子,且這些皇子在深宮長大,能力十分有限,能選出一個當太子就不錯了,其它的皇子大多醉生夢死,反倒無意於辛苦的帝王生涯。
-
6 # 葬花吟流年
首先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一般情況下性格都是比較剛毅的,而且大多都是有過行伍經歷的,比如朱元璋,趙匡胤,所以開國皇帝身體基本上都比較健康,比較長壽,然而皇帝就像他們的自稱一樣,認為自己是寡人性格多猜疑,自然而然開國太子壓力會比較大,又因為開國皇帝壽命較長,所以開國太子在長期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心情自然不會太好再加上古代人平均壽命較短,所以很多開國太子都死在開國皇帝前面,其次,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壽命一長年齡比較大之後就會變得多疑,糊塗,也會比較任性,所以也有很多太子因為開國皇帝多疑而被殺,所以也就造成了開國太子不得善終的局面。最後,別說開國太子,基本上身為嫡長子的太子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因為皇帝妃子比較多自然兒子也就比較多,又有哪一個不想坐在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呢,只要皇帝的心思一動搖自然就會有無數種說法傳進皇帝的耳朵裡,三人成虎,時間一久皇帝和太子之間就會有隔閡。當然,太子也就不會有好下場了。
-
7 # 點點評點
開國的皇帝打下天下之前,幾乎無人知道他的兒子會成為太子,導致當他成為開國太子時,基本上很少會有自己有實力的班底,沒有成為相關的利益集團。同時開國皇帝在建立國家時自己的影響力太大了,幾乎沒有可以制衡他的人,導致開國的太子很少有有權力重的大臣權力跟隨,開國皇帝還會在自己的帝國穩定後進行大規模的消權,開國功臣自保還來不及,怎麼會和太子聯絡密切,這實屬找死的行為。後世皇帝挑選太子受禮法,太子母族,大臣的影響太大,太子一旦確立就很難被廢了。但是前太子得到善終的也不多,會被新帝深深忌憚的。
-
8 # 飛魚CX
古代大多講究嫡長子繼承大統,但開國皇帝一家都是狠角色,皇帝對權利的控制。再加上太子有監國之責,一般打天下大部分都是自己兄弟上陣,這也就意味著軍隊被自己的兄弟所掌握,手中權力大了,就總想著自己登上權力的頂峰。所以自古皇家多無情,兄弟手足相殘見怪不怪。這也是開國的皇太子不好當的重要原因
-
9 # 老二有史
我覺得吧開國太子的父親也就是開國皇帝能力那可不是一般般。在古代這樣的人物子嗣可不少。自然也少不了能力出眾牛逼的兒子。
眾所周知古代歷史上一般皇帝都會採用嫡長子繼承皇位。可皇位只有一個,那些能力不弱於太子的人又有幾個甘為人臣了,這樣一來就少不了明爭暗鬥
就拿唐太宗來說他這個皇位也是來之不易,李淵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可唐朝的建立秦王李世民可謂是功不可沒。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甘為人臣,就算他想做一個富貴王爺,太子李建成能放過他嗎?這樣一來李世民唯一的辦法就是往上爬爬到權力的最高峰,然後就有了玄武門之變
其實不管是開國皇帝立的太子也好還是後世之君立的太子都少不了明爭暗鬥,誰叫皇位的誘惑力這麼大了
-
10 # 寧靜致遠PAN
大家知道,古代中國皇位繼承有個沿襲很久的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帝王和正妻生的兒子叫嫡子,和其他嬪妃生的兒子叫庶子。第一個嫡子也就是嫡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這是大家都認可的,目的是保證皇位繼承的穩定,防止出現篡位。按照這個規定進行權力轉移,誰也提不出意見來。這種設計是很不錯,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太子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職業,其危險程度甚至超過了皇帝。太子首先要討好皇帝,其次還有警惕其他的政敵,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其他人取代。尤其是開國初期的太子,在一個王朝建立的初期,由於牛人太多,所以太子的地位也是很難維持的。
回覆列表
我們開看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的開國皇帝的繼位情況,我們從秦開始吧,從秦才開始進入封建時代
秦:無太子,不要拿扶蘇說事,扶蘇只是長子,從沒有被立為太子,也從來沒有明確被定為皇位繼承人,請參考拙作:扶蘇究竟離皇位有多遠
漢:太子劉盈繼位,因為他那個彪悍的老媽活的比他還長
三國時代
魏:太子曹睿繼位
蜀漢;僅有的成年的親生兒子劉禪繼位
東吳:太子孫登死的太早了,後就陷入了孫和和孫霸爭位,最後小兒子孫亮繼位
西晉:嫡長子司馬軌死的早,二子司馬衷繼位
五胡十六國 時期太亂了,我們只說東晉吧
東晉:長子司馬紹繼位
南北朝時期
北魏:從北魏立國開始算起,拓跋珪第一任皇帝,長子拓跋嗣繼位
北齊:高歡沒有稱帝,從稱帝的高洋開始算起,雖然是嫡長子高殷繼位,但僅一年後就被叔叔(高洋弟)高演篡位,這在北齊這個變態的國家太正常不過了
北周:宇文泰沒有稱帝,所以從宇文覺算起,第二任皇帝是宇文毓,是宇文泰的庶子,因從宇文覺開始大權就在權臣宇文護手裡,所以二子不能繼位很正常
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第二任皇帝劉義符是劉裕的長子,但是剛當了兩年皇帝就被權臣給廢了
南朝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第二任皇帝蕭賾是蕭道成的長子
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太子蕭統沒有順利繼位,第二任皇帝蕭正德是蕭衍的養子也是其侄子
南朝陳:開國皇帝陳霸先,第二任皇帝陳蒨是陳霸先的侄子,陳霸先未立太子,而且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還被殺了
亂世終於過去了,可以正常點了
隋:楊堅死前改立了太子楊廣繼位為隋煬帝,原太子楊勇被楊廣殺了
唐: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殺,改立李世民為太子,後為唐太宗
五代十國,十國太亂了,只說五代吧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第二任皇帝朱友珪是朱溫的次子,弒父登基,長子早死,朱友珪兩年後即被廢
後唐:太亂了,開國皇帝到底怎麼算呢?我們姑且李克用算開國皇帝吧,第二任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兒子,沒說是不是太子
後晉:開國皇帝就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其幾個大點的親生兒子都死的比較早,第二任皇帝石重貴是石敬瑭的養子
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第二任皇帝劉承佑是劉知遠的次子,也就是殺了郭威滿門的那位後漢隱帝,劉知遠長子早死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第二任皇帝柴榮是郭威的養子,親生兒子被後漢隱帝全部殺了
亂世又過去了,又可以正常點了
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死的突然,沒有立太子,弟弟趙光義繼位,南北宋一脈相承,就不分開說了
元:元帝國的開國皇帝不算是鐵木真,應該算忽必烈,第二任皇帝真金是其次子但是是嫡長子,繼位
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標早死,後立太孫朱允文,四年後又被四叔靖難奪取了皇位,下落不明
清:開國皇帝應該算皇太極,因為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的,繼位的是皇九子順治,多爾袞和豪格爭位,最後便宜了順治
所以總的來說,那些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除外的話,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的開國皇帝,有立太子的,正常過度的有:漢、元
真正的不正常的只有隋、唐,雖不正常但比較順利的是:秦、宋、清,最特殊的一個時期:明,朱允文這個傻缺有無數個機會可以打贏他的叔叔,結果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