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敏豪大詩人
-
2 # 百草園書友會
新詩,按道理是不該預設規矩的,應是完全的自由。但在民國時期,還是有不少學者發現了新詩創作散漫無章的問題,並進行了格律方面的研究,試圖制定一個合理恰當的規範,希望詩人可以帶著不沉重的鐐銬起舞,把新詩推向一個高峰。
新月派的詩人聞一多提出過著名的“三美說”。
1)音樂美:音尺、平仄,韻腳說白了,就是讀起來好聽。詩歌重在吟誦,可慷慨陳詞,可譜曲一唱。有了一定的平仄押韻,不僅朗朗上口,還容易編成歌曲四處傳唱。
2)繪畫美:注重詞藻的選擇顧名思義,就是看起來好看。如何把一首詩寫得漂亮呢?除了字要好看外,還得講究字詞的選用,在視覺審美上,見字如面。
3)建築美:節的勻稱,句的均齊其實和繪畫美差不多,也強調了觀感享受。只是建築美的要求更加具體,像搭房子一樣,一層一層的,要勻稱好看,不能隨意亂來,否則一幢建築不僅難看,連穩固性都難保障。
上聯,散文為前置定語在語法修辭中屬偏
下聯,詩詞為簡約名詞在語法修辭中屬正
橫批,所有新詩皆稱為散文詩,所有詩皆必須押韻,詩諺有云,文為曲餘,曲為詞餘,詞為詩餘,餘即邊角餘料,文包括數理化文史哲一切論文,概莫能外,為何,因為大道至簡,道法自然,詩為一切文史哲數理化之母,為何,因為詩是人們問天與天道交流的產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有的詩,必須唯物辯證對立統一,散文詩即新詩亦然,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不可不知,不可無知,從這個意義上說,詩是對聯對偶的藝術,所有藝術,皆為人本質力量的物件化,沒有先天稟賦與後天勤奮斷然不可,平仄不足論,為何,因為沒有人在說話前,先考慮平仄後再說話,大道至簡,詩言志,普通話為滿語,作為國語僅幾百年,中華民族的語言長達逾五千年,博大精深,滿語漢化後,才形成今天的國語,約定俗成,詩諺有云,世無兩片相同葉,人無兩踏同一河,語言亦然,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詩言志,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所以,詩作為人們追尋天道的象徵與標誌物,必然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新詩必須遵從的根本原則,所有詩,包括新詩,皆有高低上下之分,唯有為天地古今蒼生,為歷史時代民眾,六個為,聽風發聲代言代行,四個代者,才能真正成為史詩與詩史,曠古鑠今,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