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世的活性

    先說相似的地方。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都統一了長期分裂的國家,它們之後的漢唐二朝都是中國最輝煌的兩個朝代,漢唐都是在看到秦與隋的滅亡教訓後,才開始安撫老百姓,所以才會有“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秦和隋也有著相似的命運,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秦朝滅亡在秦二世胡亥手中,而隋朝結束在隋煬帝楊廣手上。

    對兩個人分析。

    先說楊廣

    隋煬帝楊廣,隋朝的第2位皇帝,同時也是隋朝的末代皇帝。此人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幹,文學才能以及戰略眼光。但是他過於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但是我有一點自己的觀點。隋煬帝是為了緩解國家內部矛盾,所以帶兵征戰高麗,如果戰勝了,國家可能會再延續幾代。但是他失敗了,所以內外矛盾加劇,直接導致隋朝破產。

    胡亥。

    秦二世胡亥,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在我看來胡亥是一個傀儡。他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戰爭。一個孩童從小生長在深宮中。最終成為趙高的傀儡。

    再看兩個人對國家的貢獻。

    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參與了隋朝的統一戰爭中滅了陳朝,對於隋朝的統一是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楊廣奉命到南陽任揚州總管,並評定了江南叛亂,楊廣在位期間,曾三次東征高句麗,兩巡賽北,大大擴張了國家疆域。

    在看胡亥。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眾多兒子中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既昏庸又殘暴。在歷史記載中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歷史對他的評價都是負面的。

    再看一下對後世的影響。

    楊廣在位期間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開鑿大運河,開通絲綢之路。等等來看楊廣對後世的影響不可謂不大。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兄長扶蘇。誘殺了皇帝忠心耿耿的大臣將領,基本上沒做過一件好事,只知道貪圖享樂。

    雖然楊廣被稱為暴君,但不是昏君。

    而胡亥卻是怎麼洗也洗不白的昏君。

    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個人魅力。權力掌控。帝王心術等等。

    二人根本沒有可比性。拋去胡亥皇帝身份,他只是一個稚童。楊廣相對來說是一個巨人。

  • 2 # 嘉1240嘉

    胡亥比楊廣強多了。胡亥那是剛上任就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及六國貴族復辟,說明問題不出在他這裡,而是秦始皇長期統治策略的失敗。

    胡亥如果有楊廣這個局面,斷不至於亡國。

    又有人要扯什麼削弱關隴貴族,真是厲害,怎麼我看的隋史裡不是這麼回事呢?分明是關隴本位啊。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於仁壽宮。八月,奉梓宮還京師。幷州總管漢 王諒舉兵反,詔尚書左僕射楊素討平之。

    辛亥,發河南諸 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三年春正月癸亥,敕幷州逆黨已流配而逃亡者,所獲之處,即宜斬決。

    戊午, 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

    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 通涿郡。

    於時遼東戰士及餽運者填咽於道,晝夜不絕,苦役者始為群盜。甲 子,敕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隨獲斬決之。

    ……

    大業七年,王薄在山東起事。

    大業七年,翟讓在河南瓦崗寨起義

    大業七年,竇建德在河北起義

    大業九年,杜伏威在山東起義

    ……

    整個山東地區的農民起義發生在徵高麗之前,導火索便是徵山東的徭役去遼東打仗所致。這就叫削弱關隴???怕是咱們的隋煬帝地理知識不過關啊。

    楊廣從山東大肆徵發徭役興土木徵高麗,而自己的禁軍都征伐的是關中健兒也就是關隴貴族的子弟兵,讓山東人去送死,關隴貴族子弟跟在自己身邊吃香的,結果還有人說楊廣要削弱關隴,真是天大的笑話。對得起那些死在遼東的山東農民嗎?可笑楊廣真的腦子糊塗了,就算山東亂成一鍋粥,他躲在關中不出去,以驍果軍的戰鬥力,仍然可以保有關中半壁江山,他自己卻龍船南下,連驍果軍都不願意為他賣命了。

    造反的不僅有山東農民,還有江淮江南的農民。所到之處那是人憎鬼厭。反而是關中最對得起楊家了。還有人說是為了溝通南北經濟,笑話,侯景之亂後一個時期江南的經濟是個啥樣沒個數???當時江南經濟根本沒恢復。國家最重要的賦稅還是取自河南河北山東。直到安史之亂的時候,江淮的賦稅都比不了蜀地。許許多多的開脫之詞根本站不住腳。

    還有,我忘了,隋粉還有終極大招,李唐篡改史書不要臉!!!總之一切都是李唐捏造出來的,根本沒有王薄、竇建德、杜伏威這些人,是杜撰出來的。咱們的隋煬帝對山東地區可好了,就是關隴那些門閥找事!

    再說一下隋朝為什麼滅亡吧。亡就亡在楊家兩代人沒有家天下的概念,在他們眼裡關中才是家,其餘的地方都是要防範的物件,都是要盤剝的物件。楊氏父子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山東士族進入核心以緩和六鎮以來的東西矛盾。對山東、江淮、江南地區都是一味盤剝,隋文帝還只是通過賦稅充實關中等倉庫,尚不足以讓山東地區全面造反。隋煬帝不但要讓人交賦稅,還動輒百萬徵發山東地區的百姓做徭役,死傷遍地。這還不過癮,徵高麗的主力也來自山東地區。楊家的關中本位思想,就山東地區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最後崩盤了。隋朝實亡于山東江淮地區的農民起義,而非什麼貴族奪權。

    對隋朝這種地域區分統治達到極致的王朝,根本沒必要惋惜。試想自己生在河南,朝廷要讓你修宮殿,修完宮殿修運河,修了運河還不過癮,您去遼東主動送死吧。如此暴政的王朝居然有人歌功頌德,還什麼一代人做幾代人的事,濃濃的帝王史觀。

    李世民遠遠比隋煬帝高明,高明就高明在山東士族在李世民的朝堂中份量很大,李家做到了家天下,不分彼此

    很多人對能力這個詞很深大的誤解,認為一個皇帝做的事情多就是有能力。如果一家做網際網路的上市公司老總,今天決定做汽車,明天要生產手機,後天要搞晶片,每一件事都隨便花錢,搞了幾年公司癱瘓了,你覺得這個人有能力嗎?喜歡搞事情那叫好大喜功,不叫能力。

    隋煬帝是個什麼情況?

    隋朝開皇年間,隋文帝的關中本位做法,為關中及洛陽附近的幾個府庫堆滿了積蓄,簡直就是史記所說的文景之治“太倉之粟陳陳相因”的翻版。

    北周滅北齊,以及南陳一段時間的統治,整個中國的人口已經從六鎮之亂到侯景之亂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此時隋朝帝中國人口繁盛。

    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為隋朝奠定了一個強盛的軍事基礎。

    就這麼好的一個基礎,幹什麼不能幹成?坐在龍座上動動嘴皮子就是能力了?

    能力是什麼?那是要用有限的資源達到目標效益最大化。楊廣做得哪件事投入產出比是正的?哪件事不是得不償失,不僅耗費了資金,也損失了社會公信力。到最後國家亡了不說,民生凋敝、屍骨遍野,留下一個地獄般的人間。這TM叫能力?這叫沒腦子。

  • 3 # 9527bayreuth

    他們兩個可不是一個檔次的人。胡亥是昏君的代表,本來好好的一個國家,在他手裡硬是糟蹋成亡國。我對他的智商都表示懷疑。完全一個是非不分的傢伙。外帶超高度近視眼。鹿都能看成是馬。就算別人在旁邊誤導,你自己沒點自然常識嗎?就是一個二貨。國家朝政治理那更是一竅不通,天天除了吃喝玩樂,其他啥事都不管也管不了,簡直百無一用。這樣的人也就是現在那種在家吃喝靠父母行的那種富二代,生活都不能自理。楊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說,隋朝是在他手裡結束的。但是他不是一個昏君,暴君也算不上。都是被一些野史演義給塗抹成現在這個樣子,塗抹他的人不好說,但是目的很明確。他要是不昏不暴,我大唐如何才能取而代之。這都是他自己造的孽。事實上,楊廣幹了很多現在看來對國家對經濟發展有利的大事好事。他乾的那些事哪一件不是好事。知道今天還在享受著他留下的福利。但是他忽略了很重要的問題。老百姓是需要休息的,國家是需要修養的。糧食一年才能熟一次,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幹,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大了,喀叉,容易扯著蛋。楊廣就是想把所有的事情一下子做完,享受萬民的歡呼,眾臣的朝拜。恨不能一天就把大運河修好,東都說建成就建成。這可不是一個昏君可以做到的事情。胡亥那腦子連想都想不到這些事情的。他很滿足於現狀,有吃有喝有玩,操那些事情浪費時間。楊廣有魄力,有手段,有野心,但是沒有控制好節奏。年紀二十就作為統帥南下平定南陳,完成統一。善於隱藏自己的慾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韜光養晦,低調做人做事。他父親楊堅是一個雄才偉略之主,儘管老年有些懈怠,但也不是老年痴呆症。選擇繼承人這個大事情上,有著清醒的頭腦。楊廣能夠得到父親的重視,扭轉乾坤,其謀略不可謂不高。他繼位後所幹的那些事情,如果每十年幹一件事情,讓老百姓緩緩勁,豐衣足食吃飽喝足之後再去幹。那他所早就的就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中國歷史上的位置絕對堪輿漢武,康熙比肩。開疆拓土,完成國家統一,邊關諸國臣服來拜。他是一個想幹事情,能幹事情,卻沒有選擇正確的時間和長遠的規劃。直到最後把帝國,把自己都拖累而死。同時也讓自己揹負了近千年的罵名。所以,胡亥和楊廣,根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人。胡亥沒法跟楊廣比。

  • 4 # 老樹新芽發春枝

    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終,兩個朝代有很多的相似點。都是結束了長期分裂,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新王朝,在歷史上都是當時非常強大的帝國。都是亡於內部的統治的暴政。但也有不同,秦朝的暴政是從開國起就一直如此,而隋朝是不停對外戰爭和大修運河後國庫空虛而造成的。還有都是二世之君,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楊廣是無法比的。

    胡亥統治是非常慘暴的,秦朝老百姓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秦法嚴酷,苛捐雜稅很重,大修陵墓和阿房宮徵用了很多勞力。這點和隋朝很像,隋煬帝上臺後也是徵調大量的民工修洛陽和長城,遷都洛陽後又開通運河。這些都使得百姓疲憊不堪,苛捐雜稅又重,加上長期對外戰爭,尤其是三徵高麗損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百姓活不下去了紛紛起義,兩個人的帝位都是用手段奪來的,楊廣更是隱忍多年,甚至妾都不敢娶,兩個人上臺後也是對自己的兄弟大開殺戒,但比起胡亥,楊廣要仁慈的多,這是他們的相同點。

    胡亥和楊廣是無法相比的,楊廣確實為中華民族做了一些實事,只是因為他心急,想快速完成自己的理想而沒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才導致滅亡,假如楊廣一步一步的來,我想是不會出現二世而亡的結果的,說不定還能勝過秦皇漢武的功績,隋朝的二世而亡實在是可惜。

  • 5 # 小軒窗聽夜雨微瀾

    如何看待兩人,需要對兩個人的情況進行對比才能得出結論。

    其人其事

    胡亥(公元前230-207年),亦稱為秦二世,二世皇帝。姓嬴,名胡亥,秦始皇的第十八子,公子扶蘇的弟弟,前209年-207年在位,秦朝第二位皇帝。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他在趙高和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其餘兄弟姐妹二十餘人,逼死最大的競爭對手扶蘇,成功登基做了皇帝。

    楊廣(公元569年-618年),是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的次子。本名楊英,小字阿摐(chuāng),公元604年-618年在位。581年被封為晉王之後,在南下滅陳和北御匈奴的過程中屢立戰功,遂一心想取代大哥楊勇當太子。楊勇生活奢靡,漸漸不得隋文帝喜歡。楊廣抓住機會,假裝儉樸,不喜聲色犬馬,騙過了隋文帝,廢了楊勇。終於在公元600年登上了心心念唸的太子之位。604年殺兄弒父,當上了皇帝,史稱隋煬帝。

    2.得來皇位都是採用不光明的非法手段。

    3.都實施暴政,好大喜功,勞民傷財,失掉民心。

    4.都殘暴凶狠,或手足相殘,或弒父殺兄等。

    不同之處很多

    1.個人能力上相差很多。

    胡亥昏庸殘暴,出名的紈絝子弟,對國家和社會沒什麼貢獻。

    而楊廣聰明,能幹。南下滅陳,平定江南叛亂和北御匈奴過程中,戰功顯赫,為隋朝統一做出了貢獻。在位後,又三次東征高句麗,兩巡塞北,陸續滅掉小國,大大擴張了隋朝的疆土。

    2.對後世影響相差甚遠。

    胡亥除了貪圖享樂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貢獻。

    3.對權力的掌控不在一個等級。

    胡亥看重的吃喝玩樂,權力都掌握在趙高手中。

    楊廣則大不同,看重提升國家實力,權力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4.才華魅力天壤之別。

    胡亥無才無能無建樹,沒有個人魅力可言。

    楊廣不同。他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將詩歌題材引向軍旅風格,剛健豪邁,意境優美,促進了隋朝文學藝術的繁榮,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如果去掉殘暴凶狠,應該說也說英姿勃發且有藝術才華的精神小夥兒。

    總之,胡亥是無才無德的二世昏君。楊廣是有才無德的二世暴君。

    結束語

    若論身為皇帝,楊廣勝出一籌,胡亥肯定更不及格。單論殘暴,倆人不分伯仲,平分秋色。

  • 6 # 葬花吟流年

    秦朝和隋朝同樣都是短命王朝,同樣也都是從一個經歷過近四百年諸侯爭霸的分裂時代到大一統王朝的時代,而且楊廣和胡亥分別是這兩個大一統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同時也分別是這兩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但這兩位亡國之君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第一,武功上楊廣十幾歲就領兵平定江南,幫助隋文帝一統天下,登基後屢次北征突厥,吐谷渾,打得遊牧民不敢南下牧馬,只能龜縮在草原深處。並且三次北征高句麗,雖然征伐失敗依然打得高句麗心顫膽寒。第二,文治上,隋煬帝修建的京杭大運河至今依然是國門運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從隋朝到清朝都是國內運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隋煬帝推行科舉制,打破了原先的三公九卿制,開啟了一套新的完整的選拔人才制度。第三,國內經濟文化交流上,隋煬帝一直致力於南北區域的經濟文化的交流,針對南方和北方長期分裂對抗的情況,通過多次南巡試圖促使雙方溝通。第四,隋煬帝一登基就著手削弱隴西貴族的權勢和地位,試圖用一代人去完成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幾代人才完成的事情。這也是導致隋朝滅亡的關鍵因素。然而,胡亥在繼承了帝位以後只能接受趙高的擺佈,無法掌控權利,致使朝局混亂,軍隊混亂,一味殺戮兄弟姐妹。相對於隋煬帝來說胡亥就跟個傻子差不多。

  • 7 # 小陌逢春

    胡亥與楊廣是沒有可比性的!

    而楊廣可說是有雄才大略。隋朝建立,結束了東漢未年以來300多年的割據局面,實現了統一,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在隋文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做為次子的楊廣功不可沒,表現突出。如589年滅陳時,前線指揮的將領是賀若弼和韓禽虎,但統攬全域性坐鎮中樞的就是楊廣。胡亥迫於形勢當上皇帝,楊廣是憑能力,主動出擊,當然楊廣繼承皇帝位也是殘酷鬥爭得來的,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是殘害兄弟當上皇帝的嗎?中外歷史中,為了權力地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殺的血腥場景是司空見慣的,“最道無情帝王家”。由此可見楊廣的能力遠超胡亥。雖說在位期間的罪惡“罄竹難書”,但他給後世留下的大運河、科舉判等,對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隋朝以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弟即可進入仕途。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注重才能。隋煬帝楊廣時,正式設立進士科,通過考試辦法選拔官吏,標誌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茫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議政,同時推動了教育、文學藝術的發展。此後,科舉制成為歷朝歷代選拔官史的主要制度,英國的史學家李約瑟博認為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就起源於中國的科舉制。科舉制在中國沿用了近1300年,直到1905年,清未才廢除。科舉制的創立,是楊廣在選人用人上的一大貢獻。

  • 8 # 城鄉結合部的說書人

    兩者沒有可比性!

    隋煬帝,楊廣。大隋第二代掌門人隋世祖明皇帝,可簡稱隋世祖或隋明帝。

    因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來推翻隋朝的唐朝改諡為“煬”。依據《諡法》之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根據後世普遍看法,楊廣也是既昏又暴的君子。 真所謂: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畢竟他:弒父霸母,禽獸不如;窮兵黷武,三徵高麗;奢華無度,龍舟江南 ... ...

    畢竟他:滅陳一統南北,結束永嘉之亂後的紛爭;營建東都,始科舉,提拔寒門,敢於打破門閥世襲;開運河,興漕運,貫通南北,促進交流 ... ...

     

    胡亥,不好意思!任有趙高擺佈,假詔殺公子扶蘇,將軍蒙恬,罷殺丞相李斯。昏庸無能,活脫脫一個傀儡皇帝。

     

    楊廣如果不是亡國之君,有其歷史功績,另外自身帶的IP流量,應該是奔著千古一帝的水準去的!

     

    所以,胡亥除了亡國之君和楊廣一樣外,其他的方面差的比較遠!比如下圖,同樣是[攤手],這仗勢差老遠了!

  • 9 # 古月講歷史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但其一生也可謂是經歷頗豐。

    秦始皇病死沙丘時,胡亥夥同丞相李斯,宦官趙高,祕不發喪,並在其二人的幫助下,篡改詔書,逼死扶蘇和蒙恬,從而坐上皇帝的寶座,並在繼位後,不理朝政,事事都交給趙高,並且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殘忍至極,皇室兄弟手足相殘,在歷史上本來也不少,但胡亥居然殺害了自己33位兄弟,手法殘忍,之後又在趙高的唆使下,祕謀害死了丞相李斯,此後,趙高一人獨大,總覽朝政,而且在之後的百姓起義事件時,胡亥居然相信趙高的讒言,覺得百姓不可能反,只認為是流寇而已,直到最後趙高野心暴露,讓其手下在宮中逼死胡亥,享年二十四歲。

    楊廣,史書稱其“美姿儀,少聰慧”。

    所以,他並不是只有後人理解昏庸和無道,他在位期間,攻城掠地,開疆擴土,修建京杭大運河,改革官制,開創科舉,並且尊儒重道,弘揚聖學,但是伴隨著他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他卻忽略了百姓的生計,濫用民力,引起百姓的不滿,最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導致天下大亂,崩潰覆滅,再加上他貪圖享樂,重用奸臣,朝中佞臣當道,最後在他巡遊路上,宇文化及發動兵變,被人抓獲,他本來還想喝杯毒酒了事,卻不被允許,最後被人用白綾勒死,他死後不就,隋朝便滅亡了。

  • 10 # 一川一山肥星星

    兩者先比較一下!

    1、胡亥即位20歲,楊廣即位35歲,楊廣更成熟一些。

    2、胡亥名義上是皇帝,但實權由趙高所掌握。楊廣卻是自己掌握實權。

    3、趙高將名將蒙恬、名相李斯、馮去疾等重臣全部殺害,和秦二世無關。

    楊廣登基時,天下第一名將高熲、第二名將楊素、第三名將賀若弼全部活著,這些名將

    全部都是戰無不勝的精英。但高熲、賀若弼因勸諫楊廣節儉,被其殘殺。

    楊素則是間接死於楊廣之手。

    4、胡亥登基第2年,陳勝吳廣起義,第4年便被趙高所殺。等於是接了個爛攤子,

    自己只是名義上的老闆。

    具體作死步驟有:

    1、605年,營造東都洛陽,每月徵調250萬民夫,死傷大半。

    2、605年,修運河,徵調100萬民夫,死亡大半。

    3、605年,下揚州船伕8萬,保護自己的騎兵10幾萬。

    4、605年,為保證洛陽 安全,徵調民夫幾十萬,挖了條2000公里的壕溝。

    5、607年,出塞北,又帶了10幾萬人,各種炫耀。

    6、607年,修長城,徵調民夫幾十萬,死亡大半

    7、608年,再修運河,徵調民夫百萬,民夫不夠,徵調婦女。

    8、608年,在北京建行宮,為徵高句麗作準備。

    9、609年,西巡,帶了10幾萬大軍,死了八九萬。

    8、610年,又下揚州揮霍一通。

    9、610年,徵兵110萬,運往北京。

    10、611年,黃河氾濫,但楊廣不顧百姓死活,徵調100多萬民夫,將糧食運往北京,準備打高句麗。

    11、611年,經過7年折騰,國內民不聊生,竇建德、翟讓等人開始起義,但楊廣不管,一心討伐高句麗。

    12、612年元月,征討高句麗,大敗,死傷30多萬精銳。

    13、613年元月,天下已經大亂,但他再徵高句麗,還未成功,後方楊玄感叛變,無功而返。

    14、614年,天下已經亂的不成樣子,他第三次徵高句麗,無功而返。

    15、614年,從高句麗返回後,楊廣覺得沒有面子,又率10幾萬大軍了塞北巡視,大臣勸他,天下已經大亂,應該先平定叛亂,他卻殺了大臣。但巡視塞北時,卻被突厥圍困,差點回不來。

    16、615年,天下已經亂成一鍋粥,他卻跑到了揚州避難,所以勸他應該留在洛陽,主持叛亂的大臣,全部被他所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電視劇多是女人戲?管事雙方都是花容月貌,武功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