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邊有河
-
2 # 冰點沸點5
年味越來越淡了,人越住越近了,心卻越來越遠了。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利益關係,曾經的單純的人際關係已不復存在了,唯利是圖已經根深蒂固,所以人們的心就會越來越遠。
-
3 # 西瓜不喝水
鄉村中高門大戶的楹聯顯得春聯不再鮮豔,城市冰冷的防盜門兩邊沒法刷上親情的漿糊。現代人除了怕沒錢,是不怕年獸這種東西的。
-
4 # 妖掌櫃
物質生活豐富和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過年期間每天的各種傳統習俗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幸福感,人們追求多元、豐富的精神滿足,不光是年味減淡,親情也在淡化…
-
5 # I恕我直言I
我是內蒙古與遼寧交界處,也稱遼西的人,我們這裡大部分人來自山東,這裡的風俗習慣仍有山東的痕跡。春聯、福字、門神、掛錢、標語(文革時期)是這一地區春節的主要特徵。
春聯、福字和掛錢一直延續至今。當然,春聯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從“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的、“春山春水春世界,美言美行美心靈”的、“改革出盛果神州處處新氣象
,開放見華章祖國家家富康強”……無不看出時代的印跡。
掛錢在改革開放後又重新興起,樣式由傳統手工剪紙演化為機械加工,內容豐富多彩,民俗、祈福的意義是主要內容。
福字是最牛的,一家要貼好多個,有的還要貼倒福,意思是福到了。在城市裡,由於樓房門口狹窄的限制,一般是春聯加一個大大的福字(立體的,燙金的,多高階的都有),橫披上蓋上三五張大掛錢就可以了。農村的場地寬敞,掛錢可以院裡院外掛的滿滿的,紅紅綠綠,特別有節日氛圍。所以有人說春節去農村才感到有年味兒!
門神這個角色比較有意思,文革後當四舊給破了,以至於叔寶和敬德二位缺位好多年。後來開放了,隨便貼了,但也是農村多城市少了,大部分由福字替代了。
從春聯、門神的發展可以看出,風俗習慣是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的,政治、年景好壞、家庭收入都深深的影響著這些習俗。
還有就是科學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讓人家把節日喜慶的習俗純粹變成了例行的節日必需,內容都不太重要了。
以後會怎麼樣呢,誰也無法預測。
就我瞭解的地區,就談這麼多。
回覆列表
生活節奏快,人們流動性的加強,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文化水平的提高,網路的發達娛樂方式的改變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