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判斷商譽減值好壞的唯一標準應該是,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如果符合,就是好事!然而,對於財務報表的不同使用者來說,站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對商譽減值的好壞判定各不一樣。下面結合金盾股份的案例,來詳細說說。
對於上市公司實控人、管理層,多數情況下是壞事
多數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希望上市公司的總資產規模越大越好,收購的子公司價值越高越好,所以在確認商譽價值的時候,都會過於樂觀。
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些上市公司透過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後,再透過收購時虛增商譽價值,圈錢後再套現。收購企業不能夠實現經營承諾時,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總是找千萬種藉口避免商譽減值或是少記減值。
根據金盾股份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金盾股份對收購的全資子公司江陰市中強科技有限公司確認了934,622,970.60元的商譽,然而在2016年、2017年度未能實現業績承諾的情況下,未考慮對企業後續經營的影響,加上2018年仍然無法實現業績承諾,連是否能夠中標預測的重大銷售合同都具有不確定性,導致在金盾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中,突然對對江陰市中強科技有限公司的商譽全額計提了減值。
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來說,商譽減值是壞事。有些時候,實際控制人還需要對商譽減值向上市公司兜底,管理層還需要向公眾公開道歉,更加嚴重的情況,違法《證券法》時,還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在我看來,判斷商譽減值好壞的唯一標準應該是,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如果符合,就是好事!然而,對於財務報表的不同使用者來說,站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對商譽減值的好壞判定各不一樣。下面結合金盾股份的案例,來詳細說說。
對於上市公司實控人、管理層,多數情況下是壞事
多數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希望上市公司的總資產規模越大越好,收購的子公司價值越高越好,所以在確認商譽價值的時候,都會過於樂觀。
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些上市公司透過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後,再透過收購時虛增商譽價值,圈錢後再套現。收購企業不能夠實現經營承諾時,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總是找千萬種藉口避免商譽減值或是少記減值。
根據金盾股份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金盾股份對收購的全資子公司江陰市中強科技有限公司確認了934,622,970.60元的商譽,然而在2016年、2017年度未能實現業績承諾的情況下,未考慮對企業後續經營的影響,加上2018年仍然無法實現業績承諾,連是否能夠中標預測的重大銷售合同都具有不確定性,導致在金盾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中,突然對對江陰市中強科技有限公司的商譽全額計提了減值。
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層來說,商譽減值是壞事。有些時候,實際控制人還需要對商譽減值向上市公司兜底,管理層還需要向公眾公開道歉,更加嚴重的情況,違法《證券法》時,還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