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燭影斧聲
-
2 # 晨風讀史
就算項羽重用韓信,歷史也不會改寫的。
雖然項羽很流弊,再帶上韓信,會更流弊。但是不要忘了,劉邦那邊還有張良陳平。武力上不容易打過你,可以避開你,可以用陰謀陽謀來整你。歷史上劉邦是打了很多敗仗,但最後是他得了天下。可見劉邦註定為王。
項羽本身的性格其實也決定了他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
項羽優柔寡斷婦人之仁,還重感情好面子。這從項羽沐猴而冠鴻門宴無臉過江東這些典故就可以看出。特別是鴻門宴,本來可以除掉最大的對手,卻為了自己的名聲,放掉了劉邦。
在鴻門宴裡,也可以看出項羽的意志不堅定(其實還是叫婦人之仁),和用人不當以及剛愎自用。項伯是他叔父,項羽不知道項伯和張良劉邦這邊的關係,應該支開項伯才對啊。
項羽性格殘暴暴躁,這從他火燒阿房宮和殺戮降兵可以看出。項羽也不能團結部下,不是個合格的領導,不能留住重要人才。范增就是被他活活氣走的。
可以想象一下,即使開始的時候重用了韓信,最後他們也會鬧掰的。更何況韓信也看不起他,認為他婦人之仁難成大器。所以,韓信都不可能跟著他的。
而劉邦,知道自己的短處,所以會很聽謀士的話。也就是說有執行力。並且他知人善任,很會駕馭手下,團隊建設要比項羽要好的多。
所以,項羽自從登上歷史舞臺,就不是為了成為帝王的。他只能給我們留下英雄形象。
表面上看肯定是吊打劉邦無疑。但是實際上項羽和韓信很難共存,即便共存韓信也發揮不出他應有的作用。
韓信之所以被劉邦重用,一來是韓信本身出色,另一方面是劉邦麾下缺少韓信這樣帥才。劉邦本人各方面能力都很有限,但是他的御人之術確實是當世一絕。而項羽恰恰和劉邦相反,項羽最終雖然兵敗自刎,但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天不容他,非戰之罪。這話有些自大,但絕非沒有道理,綜合項羽的戰績和用兵本事絕不遜色於韓信。
在戰術思想上說項羽是勇戰派第一人都不為過,而韓信是典型的謀戰派。對於剛愎自用的項羽來說,這種大方向上的事他絕不會聽從韓信的建議,所以兩者很難共存。
所以最好的結果是韓信在項羽之中得到還算可以的職位,然後泯然眾人。而項羽以自己的能力徹底打敗沒有韓信幫助的劉邦一統天下。
項羽非人主,韓信非人臣。歷史的結果,可能才是他們倆最適合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