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友先生
-
2 # ACG異聞錄
所謂“大文娛”,要體現一個“大”,將整合文化娛樂產業鏈的綜合體形式的存在,涵蓋影視、音樂、遊戲、圖文出版等,形成自己的文娛產業生態圈,可以拿阿里為例。
理解了大文娛其實還是文娛,只要是從事文娛行業的,招聘或是應聘工作應該都不難做吧。
所謂“大文娛”,要體現一個“大”,將整合文化娛樂產業鏈的綜合體形式的存在,涵蓋影視、音樂、遊戲、圖文出版等,形成自己的文娛產業生態圈,可以拿阿里為例。
理解了大文娛其實還是文娛,只要是從事文娛行業的,招聘或是應聘工作應該都不難做吧。
根據QuestMobiles資料顯示,移動端泛娛樂人群的滲透率已達75%,每個月用與網際網路娛樂的時間超過350億小時。
很顯然,本文之前提到的移動網際網路的橫向興趣挖掘已經進入中期,而縱向的價值挖掘才是網際網路下半場的關鍵。建立在泛娛樂版圖下的公司矩陣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興趣需求,在單個大需求下的不同細分引起了阿里巴巴的注意。
從事件上看,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結合線上線下。在過去的幾年中,如馬雲的集團領袖也在不斷思考未來在哪裡。答案是不侷限在線上的全產業娛樂佈局。2016年,阿里提出的泛娛樂已經不止於線上,更著眼於線下,即體驗。
娛樂體驗升級是消費升級的其中一個重要分支,消費升級的核心在於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直接的體現是催生“付費經濟”。影片、文學、音樂,以及今年出現的直播、知識分享等細分領域都向非結構化方向發展。
在這樣的趨勢下,使用者對於付費內容將更多進行主動選擇,對內容將進行更為嚴苛的考量。優質內容與付費模式相輔相成,一方面優質內容吸引使用者進行付費,另一方面付費帶來的商業價值增長反過來推動優質內容價格提升,優質內容提供商獲得良好商業回報,進而獲得動力繼續打造優質內容。內容當道,IP變現正當其時。IP以內容為中心聚集大批粉絲,具備較為完整的世界觀、人物形象,能夠橫跨娛樂產業各個子類別,以不同的產品型別展現品牌,在每一次跨界中再度凝結粉絲。
移動網際網路大大加快了IP在整個泛娛樂體系中的擴張和變現速度,IP作為整個泛娛樂生態連結樞紐,貫穿始終。文學、動漫是原創IP的主要來源,主要居於產業鏈上游;電影、電視劇、網路劇、動畫、音樂等擁有廣泛的觀眾覆蓋度和高關注度,將粉絲數量成倍放大;遊戲、演出、衍生品等位於泛娛樂產業鏈中的變現層,是IP的良好變現渠道。在泛娛樂執行體系下,IP利用自帶的粉絲基礎,透過上游孵化、中游運營到下游變現,多次疊加吸引關注度和粉絲量,實現價值釋放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