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傑談史

    當然不是自願退位。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有慾望,特別是當一個人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後,對權力的控制慾將沒辦法放棄。也就是說,李淵是不可能放棄權力,而主動把這個權力交給自己的兒子李世民的。舉個例子,乾隆退而為太上皇,是因為他不想自己在位時長超過康熙,如是而已,但是乾隆做太上皇,還是控制著全域性。

    既然李淵不是主動退位,那麼顯然就是被李世民逼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剪除了李淵所有其他可能的繼承人,且控制住局面。這種情況下,已經不可能會是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等百年後李世民上位了。因為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將領不答應,這麼長時間會不會有變數,李世民自己也不答應,權力,太可怕了。李淵很顯然知道這個時候他自己也別無選擇。那麼退位吧。

    其實李淵退位後,也就是孤獨了一些,寂寞了一些,畢竟遠離了權力,其他還好,至少給李世民生一些同父異母的小弟弟,還是蠻活躍的。

  • 2 # 大漢史談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部分回答:

    首先,李淵肯定不是自願退位的,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優柔寡斷。

    自古皇家無情,可是李淵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李淵建立唐朝,此時他面對一個問題:太子立嫡還是立賢。

    最終他選擇了立自己的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因為此時的李建成論賢德與李世民不逞多讓。

    但是在之後唐朝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發出了比李建成更耀目的光彩。

    面對弟弟的威脅,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此時應當大力支援自己選的繼承者,最次也要奪取了李世民的軍權,但是他高估了親情的作用。

    李淵的優柔寡斷加速了自己兒子們的兵戎相見。

    公元626年,李建成動手了,他上書請求以李元吉為統帥,西征突厥,趁機奪取秦王李世民的軍權,同時除掉李世民。

    在此危急關頭,李世民背水一戰,先發制人,於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玄武門之戰後,李世民派尉遲敬德以護駕為名,實為逼宮迫使李淵交出軍權,同時立自己為皇太子,不久,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帝位。

    而在退位之後,李淵的生活與他的政治影響力息息相關,並且是成反比的態勢。

    首先是退位前四年,李世民此時的皇位還不穩固,為了防止李淵舊勢力阻撓改革甚至復辟,李世民不得不瘋狂削弱李淵的影響力,因此這四年李淵被迫住進原來的秦王府,並且從未在朝廷上公開露面,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

    而到了貞觀四年,李世民的政治改革初有成效,李淵的舊勢力以及其他具有不臣之心的臣子基本被消滅,而東突厥滅亡後,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

    內憂外患的解決加上自己威震四海,李世民的皇位徹底穩固,無人可以動搖,李淵的生活逐漸得到了改善。

    首先是在為李靖舉辦的慶功宴上,李淵首次露面,讓讓頡利可汗他跳舞,甚至與李世民一起主持觀看大閱兵,並且李世民專門為他修建了大明宮,來幫他避暑。

    總的來說,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與李世民的父子關係就徹底消失了,李世民哭老婆、護老婆也不哭老爹、護老爹,但是這還是因為李淵在位時玩政治平衡的手段,結果把自己玩砸了。

  • 3 # 一朵跳躍的浪花

    基於我對李淵的分析,我認為李淵是自願退位的!退位以後的生活很瀟灑!

    理由有三個:

    第一,李淵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被迫反抗隋朝,李淵佔領長安後還是很厚道的。

    史上記載“淵七歲襲唐國公爵,其後隋室代周,文帝的獨孤皇后是他的姨母,因此特見親愛,歷任內外要職。”,可見李淵能力很強。李淵的次子世民一直有雄才大略,結交了晉陽令劉文靜,看到了國家大亂,想在亂世中稱雄,就與裴寂一起勸說李淵起兵。隋唐演義中有一段,不知道真假,李淵逃跑的時候碰到了秦叔寶,秦叔寶救了李淵。可能這是給李淵被迫造反找一個由頭,歷史的真相不得而知!李淵攻克長安後,自己並沒有稱帝,而是尊代王侑為皇帝,自為大丞相,封唐王,待到隋煬帝死後代王禪讓稱帝。

    第二,李淵一直對李世民都很好,也希望李世民能夠成為太子,但是廢長立次子,他還是猶豫的,這種猶豫造成了後面的玄武門之變。

    李淵知道李世民的能力,但是建成是大兒子,立大兒子為太子是符合程式的。可是二兒子的能力太強,大兒子又對二兒子一直不是很友好,這種關係縱造成了玄武門之變,導致大兒子和四兒子被殺,二兒子成為了皇帝。當時尉遲老先生去逼迫李淵的時候,李淵說了一句“此吾之夙心也”。這句話可以看做是李淵的真實想法。李淵好像沒有殺過功臣,對人也很寬厚,這種人當皇帝可能不太適合。(一家之言)

    第三,李淵很快退位當上了太上皇,全身而終。

    玄武門發生三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處決一切軍國庶務。同年八月,傳位於李世民,自為太上皇以終其身。李淵出生年於566年,猝於635年,69歲;李世民出生於598年,猝於649年,51歲;李隆基出生於685年,猝於762年,77歲;李治出生於628年,猝於683年,55歲。這四個皇帝進行對比,可見李淵在世的時間很長,這也可能與之溫和的心情有關。

    歷史不會重來,現在的分析也是基於粗淺的瞭解,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文哲史

    毫無疑問,李淵是被迫退位的。

    如果用現代人的視角來看他的退休生活,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失落、空虛、無聊。

    提前退休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主動申請提前退休;一種是組織根據需要安排你提前退休。

    主動提前退休一般不會有什麼補償,如果是組織需要安排你提前退休,那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補償。比如晉升一級工資、增加一些待遇等等。

    當然,因為犯了錯誤提前讓你退休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不找你麻煩就不錯了,其他條件免談,你自己心裡沒數嗎?

    雖然傳詔書的時候,尉遲敬德全副武裝、滿身殺氣站在你後面,可那個章可是你親手蓋上去的啊!

    當初我的意思是讓他在混亂中保護你,誰想到這廝雙手血淋淋的也不擦一下就跑去找你,可把你老人家嚇壞了,不過你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總不至於被嚇傻了吧?

    公元626年,剛滿60歲的李淵就這樣被先免職然後被迫退位了。

    生活中常常碰到主動申請提前退休的朋友,但凡熟悉的人一般都會說勸說:提前退休可以早點瀟灑,不過待遇下降不少!可要想清楚。

    朋友間說話的邏輯一般不用聽前面半截,前面半截一般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後面半截才是他的意見。

    說到提前退休,大家都會覺得經濟上損失比較大,什麼車補、獎金、績效統統沒有了,工資卡上一下子少上一大截,總歸有點不太適應。

    對於太上皇李淵來說,退休後經濟待遇問題不用考慮,生活足夠富足。

    可是對於有政治追求的人來說,權力就是一劑春藥。權力沒有了,剩下的就只有失落了!

    不僅不能發號施令,李淵其他娛樂、社交活動也逐漸被李世民取消了。

    以前下班後宮女環繞、鶯歌燕舞,你可以說上班辛苦,休息時娛樂消遣一下。現在退休了,再天天找宮女放鬆就不合適了吧?

    不過李世民沒有明說這件事情,畢竟太上皇有這個愛好,現在權力沒有了,有幾個女人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次年恰逢長安乾旱,經久未雨。有大臣呈上奏章:民間有議論說皇宮女人太多,陰氣太盛,得罪了老天爺,所以就用大旱來懲罰子民。

    奏章來得非常及時,李世民正苦於如何給老爺子開口談宮女的事情,這下理由充足了。太上皇你得支援一下工作,連老天爺都知道你養的宮女太多了。趕緊遣散吧,總不能讓大唐江山毀在這班女人手裡。

    偌大的後宮很快就只剩下李淵和幾個服務人員,這讓老爺子非常不適應。

    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詭計,看破不說破,識時務者為俊傑,李淵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宮女遣散後 ,李淵非常無聊

    有幾個老臣念著過去舊情,時不時來宮裡和太上皇敘敘舊,回憶一下當年南征北戰的輝煌,可回去後沒隔多久,就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被貶職調離。出於對政治的敏感,漸漸就不再有老朋友來探望了。李淵因此也就愈發孤獨。

    好在李世民屁股坐穩以後,態度明顯緩和很多,重大節假日也會叫老爺子出來喝上兩杯。畢竟是父子,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最高光的時候是貞觀四年,李世民取得對突厥作戰的壓倒性勝利,頡利可汗被俘,李世民在凌煙閣宴請諸王和大臣,這麼重要的時刻沒有忘記把太上皇叫上。

    眾人開懷暢飲,喝到盡興之時,李淵彈起琵琶,李世民起身而舞,周圍宮女環伺,父子興盡而歸,這一刻李淵彷彿年輕了十歲。

    畢竟迴光返照的時間很短暫,這樣的快樂並不持久。

    李世民對太上皇的成見和戒心始終是心底最深層次的情感,大家戴著面罩跳舞,心知肚明。

    養在籠子裡的鳥有吃喝就很快樂,那是因為鳥沒有思想。

    人與鳥是不同的,人的崩潰源於精神的坍塌。縱然天天酒醉飯飽,但失去了精神上的愉悅,頹廢、失望、疾病就悄然而至。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6月25日中午,李淵病逝,這時候距離他退位剛好整整九年。

    九年時間,不長,也不短。

  • 5 # 大金牙睇漫畫

    李淵稱帝,建立大唐,並逐步統一天下。讓李淵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才當了幾年皇帝,就跟當初的楊廣一樣被迫成了太上皇,真是風水輪流轉啊。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孤注一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宮李淵。李淵無奈立李世民為太子,交出了權力,兩個月後李世民正式登基,李淵退位做了太上皇。

    李淵剛開始退位時並沒有搬出太極宮,但是身邊服侍的人都換了,其中不乏太宗的耳目。李淵也知道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忌憚著自己,於是做事也很謹慎,在太極宮深居簡出。貞觀三年四月,李淵被迫搬出了太極宮,到大安宮居住。大安宮本來是李淵當皇帝時給李世民建造的宮殿,當時李世民身為秦王,為他建造的宮殿各方各面跟太極宮都是沒得比的,也就是說李淵的晚年生活水平其實是下降了。

    這時的李淵相當於被軟禁了,但李淵也是心態夠好的,也想得開,雖然每日無事可做,只能與妃嬪嬉戲。在當太上皇的九年間,生了兩位皇子,二十一子李元曉,母親為唐高祖李淵才人魯氏。接著六十四歲的時候生了二十二子《滕王閣序》裡面的那個滕王李元嬰。此時的李世民當皇帝后做的並不差。

    貞觀四年,大將軍李績滅了東突厥。可想當初李淵起兵時還要找突厥合作,現在大唐把東突厥滅了,也側面反映出李世民確實比李淵強。李世民立刻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淵,也存在炫耀的意思吧。唐皇宮大擺筵席,太上皇李淵和皇帝李世民這一晚坐在一起,大家都喝的興起,李淵還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則伴起了舞蹈,彷彿父子二人還像從前一樣和睦。實則早已物是人非,李世民與李淵之間的那道鴻溝豈是這麼容易填平的。

    貞觀八年,監察使馬周就上疏說,年邁的高祖居住在宮城西部簡陋的大安宮,雖然離太極宮很近,但太宗很久都沒有去看望他了,貞觀九年五月,李淵病逝。李世民按照禮法為李淵舉行葬禮並守孝。

    李淵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韜光養晦,起兵晉陽,最終後來者居上,殲滅群雄,奠定了唐朝的基礎。然而晚年卻在兒子的監禁中,足不出戶,還時時遭受無端的指責和嘲諷,成為了兒子光輝形象的襯托品,結局是非常淒涼的。

  • 6 # 餘暉不絕

    對您的問題,我很感興趣,願意談一下我的看法。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鼎盛的時期,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開闢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太平盛世,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而李淵作為開國皇帝,在位八年。他不是一個平庸之輩,可以稱得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一位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像許多其他英雄豪傑一樣,能安邦定國卻難斷家務事,管不住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的繼承權相互殘殺。

    在反隋建唐的過程中,次子李世民帶領部下多年征戰沙場,立下了赫赫戰功。李淵並沒有立功勞最大的李世民為太子,而是立長子李建成,引起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兄弟間為爭皇位明爭暗鬥,隨著鬥爭愈演愈烈,玄武門之變發生了。

    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射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秦王李世民。

    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

    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次年改號貞觀。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皇帝願意讓出自己的皇位的。李淵讓位,我認為有不得已的原因。

    第一,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後,掌握了兵權,在朝中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李淵再當下去也是一個傀儡。

    第二,李淵眼見骨肉相殘,心灰意冷。

    第三,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讓位是早晚的,也能讓自己全身而退,安度晚年。

    李淵退位之後,居住在太極宮中。每天表面上鶯歌燕舞,妻妾成群,但實質上過著囚禁的生活。他既要忍受遠離昔日部下的孤獨,又要李世民的冷嘲熱諷,最終在長達9年的軟禁生涯中孤獨終老。

    李淵的一生是極其輝煌的,他韜光養晦,抓住天時地利人和,後來者居上,奠定唐朝的根基。但晚年在飽受喪子之痛的同時,又要接收兒子囚禁的生活,實在可悲可嘆!

  • 7 # 三十又三

    李淵是不是自願退位,真實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是我認為他還是不太甘心的,只是沒有辦法罷了。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發動玄武門之變,三日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同年八月九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

    從史書上的記載看不出他又何不同意。玄武門之變之時李淵創立大唐僅僅九年,李淵還不到六十歲,還沒到老的不能當皇帝的程度。

    身體上允許,但是玄武門之變之後,李淵已經沒辦法了,他建立的唐王朝需要延續下去,而天下初定,不可能讓李世民以外的兒子繼位,其他的兒子一來不是皇后生的,再者年級尚幼,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就在眼前。

    但是他若只是立李世民為太子,然後父死子繼便可。但是卻又將軍國大事交於李世民,這不由讓人有所疑慮,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已經掌握了實際的權利,沒有人知道這三日發生了什麼,但可以肯定是隻有太子的身份,李世民是不滿意的。因為將來太子是可以廢掉的,等他的那些弟弟們長大,他的地位依舊有隱患。所以我認為李淵被李世民脅迫讓其讓出軍政大權,當然李世民不用親自動手,他利用李淵身邊的近臣遊說,當然能達到這個效果。

    而李淵的雖然能開國,但是對家人還是仁慈的,他應該沒有很好的將父子關係轉化成君臣關係,才導致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李淵退位後,李世民自然沒有了任何威脅。

    李淵退位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貞觀九年五月六日,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歲。

  • 8 # 沉睡的天堂

    答案是被迫退位。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弒弟,表現出對骨肉親情的無視,而剛剛從隋朝隋文帝教訓中走出來的大唐李淵,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可能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因此,李淵龍椅還沒坐熱,就乖乖的退位了,那他的太上皇日子是怎樣的呢?

    李世民接班,雖然沒有直接殺掉自己的父親,但是從此李淵過上了囚犯的生活。李世民因為當年李淵支援李建成,因此懷恨在心,從李淵退位開始就將其視同軟禁。頭三年,李淵還是住在皇帝專屬宮殿太極宮,李世民住在東宮做皇帝,但是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其不能隨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來拜見,當時只有裴寂等少數之前心腹前來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發配邊疆。

    不僅如此,在之後,李世民連太極殿都不讓李淵呆了,找了個藉口,將李淵搬遷到弘義宮,被李世民改為大安宮,意思是老實點。這裡陰冷潮溼,當時李淵已經60多歲,而且形同囚禁,比在太極殿更加沒有自由了。

    每年,李世民都會去當年隋煬帝修建的仁壽宮避暑,但是,從來不讓李淵過去。在此情況下,身體條件越來越差。在李淵臨死前最後一年,李世民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接受了大臣意見,因此邀請李淵也去仁壽宮避暑,但是李淵打死也不敢去。

    李世民也無奈,為了消除父親的恐懼,表現出一點孝心,他下令為父親修建大明宮,以改善李淵居住條件,讓他頤養天年。但是擔驚受怕的李淵心裡很不安,在1年後就死了,此時大明宮還沒修好。

    李淵這個開國君主,在悽慘孤獨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 9 # 古今歷史展望未來

    李淵在玄武門之變之後,也沒當多久的皇帝了,李建成已死,太子之位被李世民奪走,甚至連皇位李淵也如坐鍼氈,索性直接退位,當起了太上皇。

      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就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基本上成為了無所事事的太上皇。

      在成就李世民之前,李淵的人生實際上是非常精彩的。他原本和隋朝統治者還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最終卻也是他逼的隋朝不得不求饒了。這也正是他的精明所在,他原本也只是協助隋煬帝平定戰亂而已,在自己的勢力強大起來之後,並加入了和前朝皇帝爭天下的戰局。

      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兒子李世民確實出了非常大的力氣,但終究還是離不開他的統籌規劃。可惜李世民太有才氣和傲氣,以至於李淵不能夠長久地坐在王座上。當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取得勝利之後,李淵也只好去過太上皇的悠閒日子了。

      太上皇的悠閒日子,大抵也就是吃吃喝喝過著舒心生活。但李淵的生活卻是比較不一樣的,雖然當時年紀也比較大了,但他的身邊還是有非常多的美女相伴。他當皇帝並沒有幾年的時間,這些美女並不是他招進後宮的,而是有人送給了他。

      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閒得沒事幹了。李世民並不是什麼不孝子弟,他對待太上皇李淵還是非常恭敬的,依然是他的父親。但李世民畢竟是多疑的,但還是不希望有人能對他的政權做出什麼威脅,所以當時李淵基本上是被架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也就樂得清閒了。但閒得太閒也發慌,李淵就和自己身邊的美女相戲做伴。李世民也許怎麼也沒有想到,只是因為父親太閒了,才使得自己後來還有30多個弟弟妹妹。

      對於李世民來說,父親要生多少子女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後來也難免有一些困擾。首先便是輩分方面的關係,當時的李世民也已經是爺爺級的人物了,卻依然還有年幼的弟弟妹妹接連出生。這樣一來,皇室裡的稱呼就完全亂了套了。

      但是其實還不是讓他最頭疼的問題,那些年幼的弟弟妹妹都不是乖孩子,有相當一部分還經常在外面惹禍,使得皇帝也被官員給投訴了。但為了顧及自己良好的名聲,唐太宗也就只能忍則忍了,一個好好的皇帝也當得憋屈了起來。

      後世人對於李淵實際是小看了的,可能因為他前面是人盡皆知的昏君,後一位則是被學者稱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當然還有可能是因為他的皇帝生涯並不圓滿,在位後期因為玄武門之變,最終禪位給了秦王李世民,做了一位清閒太上皇。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當天李淵將軍政大權交給李世民、三天後的六月初七,李世民被冊封為太子。雖然李世民這時候只是太子,但實際上權力相當於皇帝。因為與此同時,李淵還下令“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最終下詔禪位李世民,自己升級為太上皇。李淵的禪位很大程度不是他自願,但他禪位後雖然失去皇權,日子過得也不算太差。

      儒家文化推崇孝道,在中國的統治政權中,“孝”對於帝王的評價有很大影響。所以李淵退位給李世民後,李世民還是要時不時的孝順自己的老父親。

      其中最小的兒子李元嬰,生於貞觀四年,那個時候李淵已經六十四歲了。這兩位皇子分別有何結局呢?

      二十一子李元曉,母親為唐高祖李淵才人魯氏。雖然李淵在他年幼時去世,但是李世民對這個弟弟還算不錯。貞觀年間任命他為虢州刺史,封地千戶。

      二十二子李元嬰,母親為唐高祖李淵后妃柳寶林。唐太宗時期,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封地滕州。

      滕王這個名稱有沒有一點熟悉?王勃著名的《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指的就是李元嬰。李元嬰曾先後被皇帝派駐滕州、洪州、隆州,並在這三個地方都修建了“滕王閣”。

      滕王李元嬰先修了滕王閣,此閣後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而為後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李淵最小的兒子修的。

      這就是李淵最小的兩個兒子,皆是他在當太上皇時所生,結局也都還不錯。

  • 10 # 歷史的謎團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淵就退位了,當然不是自願的。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掉了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為了就是皇帝的寶座。這樣心狠手辣的主,就算是他的親兒子,他也怕。而且歷代為了爭奪皇位,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太多了,李淵當然是明白的,他親歷過的楊廣與楊勇的爭奪,也跟這差不多。

    至於新舊《唐書》中關於李建成荒淫、陰險的記載,那也是為了給李世民洗白硬潑的汙水。

    他既不能擺平李世民的政變,也知道李世民的目的,佔著皇位還有什麼意思!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嫡子中就剩下李世民了,威望素著,天下大部分也是他打下來的,讓他上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李淵退位,雖然不是自願,但未必會心有不甘,只是對骨肉相殘感到寒心。雖然他見慣了宮廷的鬥爭,但事情真落到自己頭上,心裡一時也是不好接受的。

    李淵退位後又活了9年,其中前五六年,父子倆還是很隔閡的,李淵的退位生活比較孤寂落寞。到李淵去世前的兩三年,隨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逐漸顯著,合法性的問題不那麼大了,李世民逐漸敢於直面這段事情,李淵也行將就木,慢慢看開了,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父子關係就漸漸緩和,享受到了一些天倫之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真傳和霍元甲的主題歌哪個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