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姐逛歷史
-
2 # 文史十八拍
包拯是有後代的,世傳其第二任老婆所生子包繶早卒,唯一孫子、包繶之子包文輔早夭,是被趕走的小妾生的孩子包綬留下了後代。
這其實並不確切,根據1973年出土的包拯、包拯妻子董氏、長媳崔氏、次子綬等人墓誌可知,包繶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叫包永年。包綬與包永年的後代發展至今,大約有10萬之眾,且其六大分支記載的譜系各不相同。
1.包拯沒有後代是個誤會
自小,我是聽著包公戲長大的,打花臉的包公的演唱者,我們豫劇中叫“黑頭”,“黑頭”是我們最喜歡的角色。“包公戲”中,涉及到包公家人的戲,叫《鍘包勉》。包勉是包公的侄子,任蕭山縣令,貪贓枉法,被秉公執法的包公給鍘掉了。他的嫂嫂吳妙貞趕到赤桑鎮,哭鬧不休,責怪包拯忘恩負義,包拯則婉言相勸,曉以大義,吳感悟後,叔嫂和睦如初。
後來,我們才知道,包拯並沒有這個侄子,他的兩個早夭,沒有留下子嗣,只他一個獨苗了。這個侄子的戲曲原型,來自《三俠五義》中的故事,不過,那裡的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裡改編成了包勉。
包拯沒有侄子,那麼,有沒有後代呢?好像有人說過,沒有。這是個誤會。誤會的來源,恐怕是來自包拯與宋仁宗的一段對話。包拯曾經勸宋仁宗早日立下太子,以利於國家的安定。但宋仁宗反問包拯:你感覺誰比較合適?包拯明白這是皇帝懷疑自己想要在新君面前邀功。就回答說:“臣的年齡已經老了,又沒有子孫,臣是為了宋朝江山才請求的陛下,不是為了臣自己。”這段話中,包拯稱自己老了,還沒有子孫,因而就有人認為包拯沒有後代了。
2.被趕走的小妾,留下了包家唯一的骨血?那包永年呢?
說這話的時候,包拯已經59歲了,離他去世,只有短短的5年時間了。其實,這個時候,他還真有個兒子,只是他還不知道罷了。
包拯一共娶了三個老婆。第一個老婆,是原配妻子張氏。但這個張氏,沒有生育能力,和包拯生活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即便這樣,包拯也沒有找個小妾啥的替代。直到他快40歲時張氏去世後,他才娶了董氏。董氏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包拯的長子叫包繶,包繶和崔氏結婚後,兩人很恩愛,但兩年後,21歲的包繶因病一命嗚呼。白髮人送黑髮人,唯一的兒子去了,包拯所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但包拯是開明人,兒子去世後,他和夫人決定讓兒媳崔氏回到孃家,可以改嫁他人。但遭到了崔氏的拼死拒絕。《崔氏墓誌銘》記載:“(崔氏)蓬首雨泣,以死自誓,遂盡志孝養”。這也夠感人的。崔氏一邊孝敬公婆,一邊阜陽她和包繶唯一的兒子包文輔。悲慘的是,5歲的兒子包文輔也突然夭折了。這對包拯來說又是一個打擊。這個打擊可能比死了兒子打擊更大,因為孫子的死去,意味著包家的香火就此斷了。
兒媳婦崔氏知道後,對孫氏暗地裡經常接濟。但他知道孫氏懷了公公的孩子後,更是百般照顧。後來,孫氏生下來一個男孩,這讓崔氏喜出望外。在包拯60歲大壽這天,崔氏把這個孩子抱回了家,當面交給了包拯,並將來龍去脈給說了一通。包拯應該很高興,他給這個孩子取名叫包延,大概有延續香火的意思吧。
包延5歲時,包拯去世了。去世前,他把包延叫到床前,留下了著名的“包公遺囑”:“後世子孫仕宦,有犯髒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
包綬後來娶了當朝太師的女兒文氏,留下了4個兒子和3個女兒。這就是現在包家後代開枝散葉的基礎。
以上說法,是很多人都在流傳的說法,但這個說法正確嗎?
根據1973年出土的包拯、包拯妻子董氏、長媳崔氏、次子綬等人墓誌,包拯前後的世系是這樣的:
包士通——包令儀——長子包繶(早卒)、次子包綬——包文輔(包繶子,早卒)、包永年(包繶嗣子),康年(未祿而卒)、耆年、彭年(未祿而卒)、景年(以上四人均綬生)——包完(永年生)。
很顯然,這裡有個明顯的不同,那就是包拯的長子包繶,不是隻有一個早夭的兒子,而是有兩個兒子,除了早夭的包文輔,還有一個包永年。這是從墓誌上得來的,應該是可靠的。
3。包拯的後代估計約有10萬人
包氏後人開枝散葉,到北宋末年,開始修寫包氏家譜,但這些家譜,在明代中葉就散失了。目前在全國各地流傳的一些包姓家譜都是明朝後修編的。全國各地包公後裔總人數沒有確切的統計,估計約有10萬人,分佈在安徽、浙江、江西、雲南、貴州、江蘇、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安徽省內除合肥以外,廬江、舒城、桐城等地也有包公後裔聚居地,累計約有 1萬人。
雖然從包拯等人的墓誌中整理出來了包拯前後的世系,但據現在所有的包氏家譜資料,包括後裔的記載卻各不相同,包氏後人包選平、包尊敬將其整理為六大系統。
第一個,在發掘包拯墓誌的過程中,程如峰等人在安徽舒城和桐城分別發現了兩部儲存完整的《包氏宗譜》。舒城宗譜修於民國年間,14本,始遷祖為包相,明代由合肥遷移到舒城山區包家窪;桐城家譜修於光緒年間,24本,始遷祖為包裕禎,元中期由合肥遷移到桐城。這一系統記載的世系為:
包世忠——包令儀——包拯——包繶——包綬——
這個顯然是不準確的,原因大概是老譜被毀掉了,續修時補上的,但把包綬當成包繶的兒子。
第二個,浙江鎮海衡河堰和甬東譜是包玉剛的支譜,始修於明朝崇禎年間,它的記載最靠譜。
包業——包襲——包仕通——包令儀——包拯——長包繶(一名緒)、次子包綬——包永年(繶子)景年、鬆年、壽年、耆年、彭年
這個記載基本和墓誌相同,還多出了鬆年和壽年兩人。船王包玉剛就是屬於甬東這一枝的包拯的第29世孫。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從申包胥(春秋戰國)、包鹹(漢)、包愷(隋)、包融(唐),一直到宋代的包拯,這一譜把幾乎包所有的名人都串起來了,但和墓誌相比較則毫不相能,可能系攀附。雖然該譜聲稱始修於南宋
但它關於包拯子嗣的記載也多和墓誌對不上,更說明其可靠性比較低。據說南城包坊村包氏後裔是包拯之兄的一系:包播——包經——包濱——,包濱出繼給包繶為嗣子,這和墓誌銘中是包永年的記載也矛盾。
第四個,浙江東陽包氏、金華包氏宗譜,記載系包拯孫綬公子壽年公後裔,後來經過證實考證包壽年系包耆年。
第五個,上海圖書館藏包氏宗譜,大部分始祖為包欽。據其老譜記載,包欽系包孝肅公孫太祝君諱綖公子,靖康二年初自合肥徒句容再徒江陰西舜鄉即今文林。據文林族人包國良先生收集各方珍貴資料,證實考證包欽系包景年。
第六個,最後就是鎮江包氏。研究張佩綸時,瞭解到其有一姊適丹徒包國泰之子包鎔,後來又找到該族包鳳章(包國泰為鳳章胞叔)的硃卷和殷光中《潤州包氏宗譜考略》一文,才有可更深入的瞭解。丹
徒包氏以唐集賢院學士包融為始祖,包拯為十三世祖,第二十五世祖包實為始遷祖,也是該族真正可靠的一世祖
《潤州包氏宗譜》修譜者對包實以上的世系,也並不肯定,而是多說並存。
該譜卷二為“蓮花寶卷”,或說是張田編篡的包氏譜系。具體為: 包融——長諤、次佶——承贊(諤出,旁系略去)——伯(人+希)——處約——某——球——孟約——希顏——
崇憲——得裕——應徵——拯、拱、抗、持——繶、綬(均拯出)——孝鞠(綬出)——中復——克周——宗合
——夢林——希逸——伯登——思憲——之邦——萬化——密、實(遷潤)、宮——
包繶——文俊、文傑、文拯——鬆年、彭年、壽年(均文拯出)——(人及)——雲岫——魁先、應龍、文龍
——?——?——逸——容——廷芝——士達——允德——密、實、宮——不論是“蓮花寶卷”還是舊譜,包拯前後的世系不僅和墓誌對不上,而且彼此間也互異。真正真實的倒是包實以下的部分。據《潤州包氏宗譜》多篇序言,鎮江包氏由包融到包拯、再到包實,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遷徙過程。首先是宋滅後唐後,包融的後代由鎮江一帶遷到合肥,建炎年間,文龍從合肥遷移到真州(同時魁先遷涇縣、應龍遷貴池),端平年間,包逸又從真州遷鎮江,純佑間,包廷芝回遷真州,到洪武初包實再次遷鎮江。這個遷徙的過程是否可靠,也只能姑且信之了。
-
3 # 向陽願景
在民間有包拯無後的傳言。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宋史》中,在包拯去世前些年,宋仁宗曾經詢問包拯有無後人,想給包拯加恩,封賞其後人。可是,包拯卻告訴宋仁宗,自己無後。宋仁宗還發出慨嘆,說上天不公,像包拯這樣的大臣,為何絕後云云。
只因,當時的包拯認為自己只有過一個兒子,而他的兒子早在近二十年前就去世了。
包拯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包繶。大約在包繶十七八歲的時候,包拯為兒子迎娶了崔家的一個女兒。
包拯的兒媳婦崔氏,乃是宋朝名門之後。崔氏的母親,乃是太宗、真宗時期三次拜相,前後執政二十年的呂蒙正的女兒。兩家可謂是門當戶對。
可惜,沒過二三年,包繶在二十歲的時候竟然就去世了。幸虧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一個種,崔氏懷孕了。
崔氏生下遺腹子後,崔家希望女兒改嫁,可是崔氏就是不從。
可是,沒過五六年,崔氏這個遺腹子,包拯唯一的孫子竟然也病死了。這下包拯深受打擊,他也希望崔氏能夠改嫁。可是,崔氏依然決定為包繶守節。
《宋史》中如此記載: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取媵子歸,名曰綖。
或許是因為包拯年老,身體不好,不想耽誤小妾?
或許就是在這段時間,宋仁宗詢問包拯有無後人,包拯回答沒有。
事實上,小妾離家的時候已經懷孕。崔氏在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也不敢告訴包拯,自己偷偷派人去照顧小妾母子。
等孩子出生之後,崔氏把孩子接到家中,取名為包綖。
大約就在小兒子出生的這一年,包拯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包拯在去世之前,應該知道自己後繼有人。他曾經留下一段遺言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包拯這個多出來的小兒子,也算是老天對包拯一生清廉,公正無私的褒獎吧。
-
4 # 奇聞探覓Orient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每當聽到這首熟悉的歌曲時,我們腦海中不由浮現,兒時看的電視劇的《包青天》。
電視劇中的他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這點符合歷史。不過電視劇中沒有展現的是包拯一生娶了三個老婆,兩個正妻,一個妾氏。但最終為他傳宗接代的卻是陪嫁的丫鬟,也就是那個小妾,這是為什麼呢?請聽我為您一一道來~
包拯,字希仁,出生於999年,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1027年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 ,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第二年逝世。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鐵面無私、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多次論劾權貴,敢於替百姓申不平,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他為開封府尹,用三把鍘刀,上斬皇親國戚,下斬刁鑽惡棍,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
據記載,包拯一生有兩個夫人,一個媵妾。第一位夫人是李氏,是包拯的原配,很早就過世了。
第二位夫人是包拯續娶的董氏,後封永康郡夫人。董氏原是官宦之家的小姐,從小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包拯成婚後,對包拯說過:“大丈夫當為君上效力,家裡自有我來照料雙親。”1973年,合肥文物部門對包拯及其家族墓地進行清理,從包拯墓葬中出土了包拯遺骨及其墓誌。
董氏在包拯的事業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屬於包拯事業有成的強大後援。在包拯當官時期,由於包拯整天忙於政事,所以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她,可是董氏還是沒有抱怨過,依然做好妻子的本分。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幸福,之後還生了一個兒子。沒想到兒子在青年的時候卻早早離開了他們。對董氏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一時接受不了,導致長病不起,沒過多久也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第三位夫人媵妾。所謂媵妾,指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頭。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媵妾孫氏是第二位夫人董氏的陪嫁丫鬟
包拯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包繶,二夫人所生,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於包拯去世。次子包綬,幼名包誕,妾氏所生,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長女包氏,嫁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次女包氏,嫁國子監主簿文效。但是,古代女兒嫁出去後,生下的後代一般不能認為是包家後代。
因為包拯與第二位夫人董氏生的兒子包繶,成年後因病去世。所以,現在包拯的後代都是這個媵妾孫氏和包拯所生的兒子包誕這一脈繁衍而來的。
-
5 #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包拯生於999年,卒於1062年7月3日,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為官廉潔奉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敢於為百姓伸冤,所以在民間有“包青天”及“包公”的美名。
包拯有兩兒兩女,長子包繶先於包拯去世,數年之後,包繶五歲的兒子包文輔也夭折了,不過包繶還有一個兒子包永年活了五十一歲。次子包綬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兩個女兒一個嫁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 一個嫁國子監主簿文效。
-
6 # 鳳凰西遊
包拯一生共有四個孩子,二子二女。長子包繶,為正妻董氏所生,官至太常寺太祝,但他早夭了,先於包拯之前就去世了。次子名叫包綖,是包拯正妻家隨嫁而來的侍婢所生。兩個女兒,一個遠嫁“陝州硤石縣主簿王向”,一個許配給了“國子監主簿文效”。
包氏家族繁衍至今,全靠次子包綖!
據《包氏宗譜》裡邊收集了譜序17篇、包氏歷代有名望的人物畫像188幅,並記載了從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的父親開始,共計35代子孫的姓名、居住地、子孫後代等情況。據該宗譜記載,包拯系包氏第二代,至包洪金這一輩已是包氏第35代。宗譜表明婺城區琅琊鎮及附近的包姓系包拯的後代。
在浙江武義區的湯村,據傳生活著包拯嫡傳三十四、五代的後人。安徽省肥東縣小包村是包拯的桑梓地,據傳至今生活著包拯後代,應該也到了三十五六代了。
回覆列表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當官的,在這當官中有許多的好官也有許多的壞官,但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官,他破案入神,而且非常的清廉,這個人就是包拯。包拯一生從事整頓腐敗工作的人,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他被稱為包青天。這個稱呼在歷史上可不平凡,所以青天大老爺就是這麼來的。
在包拯死後,他的子女們也就各自去謀出路了,走的走,跑的跑,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滄海桑田,已經物是人非了,有的已經不知道身在何處,,有的則成為了一些行業的最高峰,有的成為了普通人,過上了平凡的生活,大多數人可能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祖先是誰了,可能隱藏在了現在的各行各業之中。
又在建國後去了香港發展,在那裡包玉剛很快就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筆資金,並且還建立了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在那擔任起了董事會主席。
他在抗日戰爭時,已成為國內金融業的領導者。在國家建立後,他去了香港。在香港,包玉剛很快就掙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桶金。環球國際資本有限公司並當上了董事會主席。
1984年,包玉剛突然來到浙江天一閣。這時,工作人員不經意間拿出了“包氏族譜”的合集,包玉剛想到了自己也姓包。姓氏和包拯之間有什麼關係?所以他非常認真地看著這個家譜,當他看到家譜時,他突然發現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孫,這讓現場的工作人員非常驚訝,包玉剛本人也很驚訝。
後來,回國的包玉剛去了浙江的天一閣,他偶然看見一本《包氏家譜》,他非常好奇自己和家譜中的包氏會不會有什麼關係,於是就問工作人員借了家譜看一看,翻閱後,他發現自己真的是包拯的後人。
得知結果的工作人員感到非常意外,而他自己更是激動不已,原來自己是鼎鼎大名的包青天的後代,同時,他也感到非常愧疚,因為這麼多年,他一直忘記了這個祖先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