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哥於一
-
2 # 村夫夜話
在我們鄂東北,幾乎所有的宴席都有敬酒的習慣,這也是一種地域禮儀文化的傳承。但近幾年也有一些演變。
過去敬酒是菜上到一半時出正肉。正肉是用碗蓋著的,在過去那物質匱乏的年代,正肉就堆起一大碗的蒸肉,每塊最少1兩以上,人平三塊,裝肉的時候廚師要數數上碗,不可少放。正肉上席,先別動筷,要等主人來敬酒。這種敬酒是一種禮節性的,並不是主人來跟你推杯換盞。先在每個擺宴的廳前放一掛長編,然後給每席派一瓶好酒並兩包好煙。(喜事兩包,寓意喜事成雙,喪事一包)。由本家族中有威望的長輩帶領主人前來致敬。如結婚就讓新郎新娘敬個禮,小孩滿月週歲,就抱著孩子到席間走一圈。喪事就由孝子賢孫到席間跪拜叩首。家中長輩要說一通招待不周類的客氣話。敬酒的時候,所有的賓客都要自動起立,還有人向來敬酒的人說一些祝賀的語句。如:“百年好合,白頭偕老″,“長命百歲,大發大旺",“百子千孫,萬代富貴"之類。
後來慢慢演變成為酒席中間,由主人的家人並族人逐席舉杯敬酒。禮節性敬酒放到酒席快要收場時進行。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喪宴以喪為中心
喪事辦宴席,多叫喪宴、白宴,也有叫答謝宴的。既然是為喪事而辦,那就當以喪事為中心,大致介紹一些中原地區的規矩。
喪宴有哪些?有葬禮宴、五七宴、百天宴、一週年宴、二週年宴、三週年大宴等。這裡只說葬禮宴。
家中老人死亡之後,首先通知家族中人及近鄰,然後是親友,一般是排三(死後第三天)葬埋,第一天起火,攛忙人員一般是大鍋燴菜加白米、饅頭,也有外加幾個涼熱菜的,不過不開桌,自助餐形式的多。第三天開桌,招待前來弔唁的親友,一般親友為流水席,隨吃隨走。葬禮完畢後,姥孃家人及貴賓落座,正席開始,本家陪同。
喪宴菜品一般十六個菜八熱八涼外加一雞蛋湯,冷盤一般四葷四素,避甜品、避紅色、避整隻雞鴨等,熱菜多是六葷兩素,魚不用鯉魚,雞不用雞爪,肉不用醬油,不紅燒,避用內臟雜碎,蝦,南瓜,青菜等。上菜順序先熱後涼,俗稱“倒拉牛”。
喪宴開始於孝子請飯,叩頭入席,入宴者不著紅衣,不大聲喧譁,不高談闊論,不要酒斗酒,無酒實屬正常,即便主家備薄酒,亦無人敬讓,自己喝多少倒多少,少言速食,雞蛋湯一上,即時離席。
喪事本悲哀,喪宴也就是管飯,沒必要衝淡了這悲涼的氣氛,辦得不倫不類,讓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