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洞察天下007

    1917年,民國六年,60歲的康有為成了通緝犯。

    這一年,張勳復辟。赤手空拳、無兵無權的康有為企圖利用張勳的軍事力量,實現夢寐以求的君主立憲主張。

    復辟實施前半年,康有為在上海伏案,精心設計他心目中的國家藍圖,擬了很多詔書。

    康有為想做首席大學士。傳言復辟大功告成後,他為掩人耳目,剃掉鬍子,化裝入京。結果,瑾太妃嫌他髮辮短,沒鬍子,說本朝從未有過沒鬍子的宰相。

    康有為只得了個弼德院副院長的職位。

    事實上,入京後,康有為與張勳早已發生了分歧。康有為主張用虛君共和制,定國名為“中華帝國”,開國民大會,議定憲法……而張勳身邊的人,頑固自專,並未採用。

    康有為於是準備辭職南下,這時,討張戰爭已經打響,只好避入美使館。

    隨後,馮國璋、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釋出通緝令,五名復辟犯赫然在列,康有為排在榜首。這是1898年戊戌政變以來,康有為第二次成為通緝犯。

    雖然北京政府只是做做樣子,通而不緝,但康有為還是被激怒了。

    半個月後,他發出通電,痛斥下令通緝他的代理大總統馮國璋才是復辟的主謀,強烈要求他一起到案候審。

    他在通電中賭咒說,我平生從不汙衊人,也不作戲言,上帝看到了,四萬萬國民也看到了,如果我有半句假話,就“絕我子孫”。

    康有為一生不離政治,以聖人、國師自居,但自戊戌政變被迫流亡以來,他從未觸及政治核心圈層。張勳復辟是康有為晚年唯一一次看到政治理想回光返照的契機,所以,失敗被通緝,他的憤懣可想而知。

    實際上,戊戌政變後,在世俗意義上,康有為的人生還是很成功的。但這種世俗的成功,與他一觸碰政治理想就失敗的尷尬,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

    1

    1899年,戊戌維新失敗的康有為,鬱悶地流亡到了加拿大。一直到1913年回國,他在海外漂了十幾年。

    這十幾年,他的人生並未失敗,而是繼續開掛。

    很多人知道“保皇會”,但不知道其全名叫“保救大清皇帝公司”。這家公司是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的,名為公司,實為政黨,是用企業方式運轉的政黨。

    康有為自任保皇會總會長,是公司的一把手。他的學生梁啟超、徐勤分任副總會長。按照公司規定,加入保皇會,不僅要認同其綱領和宗旨,還要繳納入會費。

    入會標準,最早是1美元,後來提高到5美元。

    通過拉人頭入會,這家初創公司發展迅猛,資金雄厚。幾年之間,就在全球擁有百萬會員,1905年最高峰的時候,在160多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分會),規模遠遠超越同一時期的革命黨。

    用現在的話說,保皇會是一家超級跨國企業集團,涉足領域十分廣泛,比如在美國開設華美銀行、瓊綵樓飯店等,在墨西哥投資地產、電車、鐵路、輪船公司;在香港開設中國商務公司、中華酒店等,在內地則開設有書局等業務。

    ▲康有為(右)在美國遊歷。

    從鼓吹維新變法的政治失意者,到集政商巨頭於一體的人生贏家,康有為是如何做到的?

    他最開始利用了海外華人對中國政局的關切與同情心理。國內戊戌政變之慘烈,早在康黨的輿論宣傳下盡人皆知。康有為的身份特殊,儘管他實際上僅同光緒帝見過一面,有過一個小時左右的應詔對答,但這不妨礙他在海外宣傳時,把自己打造成光緒帝最信賴的人。

    一個主要物證,就是他逢人必說的所謂“衣帶詔”。康有為宣稱,在戊戌政變前夕,光緒帝預感到危機來臨,皇位不保,於是給他寫了密詔,要他趕緊出走,從長計議,設法勤王。

    衣帶詔成為康有為海外事業的起點與信譽擔保。

    1898年10月中旬,剛剛逃亡到日本的時候,康有為就表現出了奉命出外謀求營救辦法的高傲。當時,孫中山也在日本,託人向康有為示好,不料康有為拒絕與孫見面。

    康有為說,我有光緒帝的衣帶詔,不便與革命黨來往。

    如今的創業者,不管產品如何,先要講好故事。康有為堪稱當下創業者的祖師爺。他不斷通過文章和演說,把發動政變的慈禧塑造成老頑固的形象,為支援變法的光緒帝編出“瀛臺泣血”的悲情故事,以此博取最廣泛的同情與支援。

    他在保皇會下面成立營救眾籌基金。在他的招股說明裡,每個會員,通過繳納會費和資金投資,事成之後,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加官進爵,不在話下,甚至“凡救駕有功者,布衣可至將相”。

    按照他的設想,海外500萬華人,平均每人捐5美元,就有2500萬美元。有了這筆錢,就可以開辦銀行,發行鈔票,然後辦輪船,建鐵路,開礦業。這些事業經營下來,不僅每個投資人(股東)都能分紅,而且還有錢去辦一切救國事業,以養才能之士、忠義之人,做勤王之事,則中國有救了。

    可以看出,康有為的保皇會不是一般的公司,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救出皇帝,讓皇帝重新掌握大權,從而使保皇會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說白了,這家公司是在賭一個國家的未來。這是入會者、投資者對它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一張PS的照片,用於顯示康、樑與光緒(中)的親密關係。

    2

    應該說,人格背書+回報許諾,是晚清黨人海外政治活動的兩大根基。保皇黨如此操作,革命黨也如法炮製,而且他們分割的是同一塊市場,所以實力難免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1905—1907年之間,保皇黨與革命黨進行過一場大論戰。這場論戰,圍繞中國未來走哪條路展開,本是觀念之爭,沒有對錯,各走各的,事後證明就是了。

    但是,雙方卻都把這場論戰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到了詞窮之處,造謠、罵娘、人身攻擊都使了出來。

    為什麼這麼拼?把保皇黨、革命黨想象成同一市場中搶奪客源的兩家公司,就不難理解了。

    這場論戰的結果,保皇黨輸了。原先對康有為信心滿滿的海外投資人,轉而押寶孫中山。康有為曾經對孫中山愛搭不理,如今卻高攀不起。

    此時,康有為正在墨西哥大舉投資,涉足房地產、電車、銀行等行業,資金鍊崩得很緊,不得不在一封信中坦言:“籌款無術,四面交迫。”

    隨著革命黨的強勢崛起,以及清廷開始推行新政,康有為的“籌款勤王”專案,如同泡沫,破了。

    ▲康有為在紐約。

    創業專案雖然失敗了,但不妨礙公司創始人康有為,先富起來。

    保皇黨衰落,除了外部衝擊,還源於內部分裂。起因是一些主要投資人對康有為隨意調配善款,任意使用資金,早已心懷不滿,於是發起多次討康行動。

    梁啟超在落魄的時候曾向康有為求援,康有為問他需要多少錢,梁啟超說三千銀圓。康有為大筆一揮,每年給五千,都是公款。

    保皇黨資深黨員、美洲華僑富商葉恩,痛責康有為妄自驕貴,生活奢侈,“擬於歐美帝王”,甚至“吞併公款、私圖生意”。

    1908年,日本駐瑞典大使在一份報告中提到,康有為買下了瑞典境內某小島的一半土地和房屋,並進行了奢華裝修,“傢俱及裝飾等極其豪華,似乎頗為富裕”。

    沒有證據表明,這筆投資房地產的款項,來自康有為的個人出資。

    但這成為康有為個人炒房的開端,在政治失意、保皇黨名存實亡的時候,他再次華麗轉身,成為資深炒房客。

    ▲萬木草堂,康有為曾經政治理想的出發點。

    3

    1913年,民國二年,康有為結束海外流亡生涯,回國。袁世凱多次請他入京參政,他甩都不甩。

    他與袁世凱不是同道中人。在討袁的二次革命中,他甚至賣掉香港的房產,得了兩萬元,讓弟子徐勤率19艘兵船攻打袁黨廣東都督龍濟光。

    在他生命的最後15年,除了張勳復辟時,他短暫地興奮並蹦躂了一下,其餘時間,這名脾氣古怪、固執倔強的過氣名人,只是作為國內二流政治人物附庸風雅、裝點門面的工具而存在。

    他自認名氣猶存,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未來負有責任,但實際上,他從未獲得參與設計國家路線的機會。

    很多時候,他只能持續蹭政治熱點,刷一下存在感。比如五四運動風起雲湧,他不甘落伍,遂發出通電,怒斥曹汝霖、章宗祥,說全中國人民要剝他們的皮食他們的肉。他站在學生一邊,說學生代表了四萬萬民意。

    可是,人家激進派根本不領他這個人情。

    所以,他的晚年,最有心得的,恐怕只剩下炒房與納妾了。

    ▲上海辛家花園,康有為在此租住七八年。

    回國後,康有為基本定居在上海,最早租住的是盛宣懷的辛家花園。這座花園佔地10畝,園內不僅種植瓜果葡萄,還養了大龜、海豹、袋鼠等動物。

    不過,租住終歸不方便。1921年,康有為自己購地10畝,仿照辛家花園,建了一座豪華園林式住宅“遊存廬”。園內光各種花樹,就種了1200餘株。動物除了原來養的,又增添了孔雀、麋鹿、金絲猴和野驢。

    除了這處住宅,他晚年還購置了幾處別墅,包括杭州一天園、上海瑩園、青島天遊園,分別佔地30畝、15畝、9畝。

    坐擁當時一線城市的幾處豪宅,康有為的家業不容小覷,說他是近代最為著名的炒房客也不為過。

    他常年僱傭的僕人、廚師就達四五十人。有人替康有為算賬,每年大約要花掉兩萬銀圓,約為現在百萬元左右。

    ▲康有為在青島的故居。

    這些家業及開支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康有為一生有六位妻妾,集齊了中美日三國女子(三姨太何旃理,美國華裔;四姨太市岡鶴子,日本女傭)。除了元配過門時22歲,其餘五個妾,都在20歲以下。其中,有四個妾,是康有為在50歲以後納的。

    納最後一個妾時,康有為已經62歲,在西湖偶遇19歲的浣紗女張光,一見傾心,千方百計請人說媒,硬是把她娶過門。

    據說,1919年,康有為與張光在上海舉行婚禮,他的妻妾兒女集體缺席婚禮,以此表達對這門婚事的抗議。

    ▲康有為遊覽西湖,順便娶了個妾(圖為民國西湖明信片)。

    康有為反對一夫多妻以及立妾的封建惡習,倡導西方的一夫一妻制,然而現實中,他不斷破戒,不斷扇自己嘴巴子,成為當時的一個笑話。以至於有人編排故事,說他在生命的倒數第二年,69歲的時候,還找德國醫生做了“返老還童術”,以確保在性事上生龍活虎,永久不衰。

    康有為一生以“聖人”自居,自號“長素”,意思為“超越素王(孔子)”,野心之大,可見一斑。但最後卻淪為猥褻故事的主角,不能不說是人生最弔詭的事了。

    炒房、納妾,這些世俗的成功,在一個理想滑落的年代,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膜拜,但在一個哪怕有點精神追求的時代,這些都理應成為大眾鄙夷的物件。

    “康聖人”,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稱呼怎麼聽起來,都像是在罵人,還不如1917年一個懟天懟地發毒誓的通緝犯來得有尊嚴!

  • 2 # 阿沐傳語

    南海康有為本身水平不高,文化程度絕對不夠承擔變法重任,政治幼稚卻野心勃勃。典型志大才疏的投機分子。

    首先,康有為對於變法憲政等等西方先進思想也就是囫圇吞棗,理解完全不透徹。所以,理論基礎薄弱。

    其次,野心巨大,康有為在變法前期宣傳過程中對於設議院搞立憲這方面是主要旗幟。如今歷史課本上還要背戊戌變法的措施中必提這兩項(高考好像還要考的)。但是,康有為發跡之後對設議院絕口不提,開始要搞總理制,別聽天朝的拔高,根據後續曝光的書信材料,康有為是想搞獨裁(微笑臉),康有為這是存了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心思啊。

    最後,政治幼稚(蠢!!)康有為每一步政治選擇我都祕製不解。 先選擇了一個權力思想甚至人格都不獨立的軟弱君王作為改革後盾,真是太強有力了。 然後,祕製自信的覺得自己能斗的過老妖精慈禧老太太,人家從肅順開始什麼腥風血雨沒見過。還要讓人家光緒支援康同學禁錮自己的權力,康師傅心可真大啊。最扯的就是康有為和袁世凱的二三事了,歷史書告訴我們袁世凱是支援維新派的,可是康有為和袁世凱不過幾面之緣,康有為看袁世凱拍著胸脯說【大兄弟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時,他居然!當!真!了!

    媽呀,越寫越想起來康有為乾的糟心事了

    戊戌變法搞了幾十天,沒一天接地氣我就不說了,可人家眾大臣給慈禧老太太說不也是應該的嗎,老太太一看搞得什麼玩意啊,就插手了,然後!我們康先生嚇得屁滾尿流告訴光緒帝【皇上你死定了,你要被廢了】【哎呀,康師傅那我可咋辦啊】【沒事沒事,袁世凱是我大兄弟,我馬上讓他進來逼宮保護皇上(保護我)】,心疼袁世凱估計接到信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內心萬隻草泥馬。

    戊戌六君子,流血犧牲有譚嗣同,文學理論有梁啟超,政治投機有康有為吧(還是投的挺好的,畢竟名留史冊)

  • 3 # 偉人的故事

    史課本中的康有為,前半生是先進思想的代表。後半生才腐化墮落,逆時代而行,成為了落後的代名詞。

    中中國人還有個習慣,就是名人的成長曆程肯定與其他人不同,比如他天賦異稟,三歲能文、四歲能武。比如他受過高人指點,然後猛然頓悟,終有所成。而這些俗套類的故事,在後人對康有為的杜撰裡全都有。可事實呢?康有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忽悠。

    其實康有為的出身還是不錯的,他出生於1858年,比自己那個老冤家孫中山大8歲。廣東南海的康家,在當地也是頗有名氣,全家老小做官的一大堆。可是,康有為有點倒黴,他的父親康達早早的就去世了。所以小康同學的學習問題,就直接落到了他爺爺的身上。這老爺子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他曾是道光朝的舉人,後任連州訓導(州內管秀才的官),後又做到廣州府教授(府學內的候補教育長官)。有這麼一個當官的爺爺,小康同學的學習也自然不成問題。

    一般家庭的孩子,大不了進個私塾就了不起了,然後在這裡讀個《三字經》、《百家姓》,最後再搖頭晃腦的讀個四書五經,就算拉到了。至於考試嗎?大家讀的更多的是一個叫做“帖括”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用的考試大綱。其他什麼經典的經史之類的書一概不知。而像康有為同學家裡就不一樣,人家家裡是做官的,想看什麼書,有什麼書,不僅如此,人家還能聘私當代有名的私人家教。

    我唯一相信的是,這個人一直是出類拔萃的,他經過多少年的思考之後,境界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他所謂的頓悟,無非是在他的這個高度上總結了一番罷了。比如我們熟知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思維,其實早就成型了,龍場悟道,無非是對他思想的一次總結罷了。而老童生康有為,之所以能夠頓悟,答案只有一個“抄襲”。

    (中國最早ps)

    可是廖平也不是個軟柿子,康有為你這麼剽竊還要臉嗎?於是雙方大大出手,都指責對方是抄自己的東西。可惜當時中國沒有什麼版權法,要不然康有為必定會賠個精光。但是這麼不要臉的事情,最後連梁啟超也看不下去了,只是礙於師父的面子不好直說,只好說了句“見廖平所著書,乃盡棄其舊說”,之後裝聾作啞,避而不談。

    略有成名的康有為,馬上膨脹起來,特別是收了神童梁啟超當弟子之後,他覺得自己可以正式講學了,於是第二年開始正式的掛牌營業。取名為“萬木草堂”。廣東也有一個年輕人比較仰慕康有為,於是也寫了封信給他,表示自己很想去拜訪一下這位名人。可是,康有為說了,你來拜訪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來向我拜師才可以。可是這個年輕人也是心高氣傲,想讓我拜你為師?絕不可能,從此他們天各一方,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而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做“孫中山”。

    康有為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的變法失敗之後的這段時間,這個時候的康有為思想有了變化,所以人們對他的評價也相應的產生了變化,因為這個時候的他變得開始反對民權,對於之前的君權是崇拜的,所以最終的康有為的思想是變成了保皇黨,所以人們對這個時候的康有為的評價就是絆腳石了,因為他阻礙了社會的前進。

      

  • 4 # 西門不帶刀

    作為一夫一妻制的提倡者和堅定維護者,康有為聖人一生只娶了6個老婆,生了12個孩子;還有一個日本女子(當時該女子只有16歲,叫市岡鶴子),這倒是給常年被日本欺負的大清國爭了臉面。

    作為用聖人捨生取義這思想觀念武裝自己的變法者,康有為聖人在變法失敗被砍頭的戊戌六君子中,榜上無名。因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他弟弟做了替死鬼。這倒也符合聖人曾經教導的“好漢不吃眼前虧”。

    作為效仿董乘,劉備衣帶詔,拿著光緒皇帝的詔命,在外面積極聚集財富準備財大氣粗厚便反攻慈禧老太后的康有為聖人來說,衣帶詔在不在他身上並不重要,他有這個旗號就好。

    以上5件事全都是真實歷史,大家不信可以去查。

    康有為聖人用假的衣帶詔,在海外讓華人捐款,說是準備讓大清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巔,而實際上他卻用這些錢在瑞典自己買了個島,娶了6個妻妾,過上了世外桃源的悠閒小日子。

    康有為聖人,在通過變法立憲和保皇三種方式救國失敗後,他曾經有一個主張叫中日合幫,並私下與日本駐清國大使矢野文雄私自簽訂了合約,合約的主要內容就是:

    讓日本和外中國人全面接受中國的政治,軍事,財政,外交等一切事權

    我們都罵李鴻章賣國,康有為才是真正的賣國賊。

    對於上文中所說的竊鉤者諸侯,竊國者誅。是由於康聖人曾經通過陝西西安臥佛寺的佛經,還曾經向銀行家餘凡澄借名畫不還。這兩件事是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記載的。

    所以章太炎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 5 # 以夢為馬

    康有為是參與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學術界對他在近代歷史發展程序中所起的作用評價較低。

    這是因為有兩種說法一直為多數研究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國主義的圈套”,成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與洋務派主張的“以夷制夷”並無二致。一曰: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對民權、膜拜君權的立場,最終墮落為保皇黨,成了社會前進的絆腳石。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深刻地指出:“當舊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應當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時候,它的歷史是悲劇性的”。

    康有為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舉憲法的旗幟對封建專制進行質疑和挑戰的學者和改革家。雖然他的改革思想具有明顯的歷史侷限性,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作為近代中國憲法思想啟蒙的第一人。

    正如卡西勒在評價歐洲的思想啟蒙時認識到,從歷史上看,儘管啟蒙哲學熱衷於進步,併力圖粉碎舊法律的框架,建立新的人生觀,然而它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徵,卻是屢屢返回那些哲學的老問題上去。

    這種一方面和近古和現存的秩序作鬥爭,但另一方面又不斷回到古代思潮和問題上去的兩重性同樣可以用來理解康有為在憲法問題上的侷限性和進步性。

    進一步來看,康有為試圖結合儒家思想傳統和西方立憲主義的努力雖然成為一幕“悲劇性的歷史”,但是作為一種方法,移植和借鑑國外的法學經驗,併兼顧該國國情的思路,卻被後來的學者所繼承。

      康有為的一生,當時與後世皆褒貶不一。

      頌之者稱他是改革家,“廣廈長素究為誰?南海先生康有為。治學公羊張三世,上書清帝凡七回。論性勸學長興記,萬木草堂立學規。人類公理大同書,不忍為仁孟子微。”

    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和領導戊戌變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

      貶之者稱其為保皇黨,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對他的保守思想就有很多批判。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和譚嗣同一樣選擇殺身成仁,而選擇了逃亡。

    當他在民國初年為尊孔復古思潮推波助瀾,與袁世凱同流合汙,充當帝制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時,就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從政治巨人蛻變為現實的侏儒。

  • 6 # 蘭州歷史愛好者

    中國近代史上最奇葩的思想家!我想這頂桂冠戴在南海聖人—康有為頭上,誰都認為再合適不過了!

    奇葩一,康聖人為了宣傳他的維新思想,或者說為了拉虎皮做大旗,竟假借聖人之名搞出驚世駭俗的學術大作《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妄圖否定歷史,打造出全新的為自己觀點服務的孔子形像來!

    奇葩二,為了攛掇光緒帝改革,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竟設計出“圍園殺後”的幼稚戲碼,最終導致改革失敗,六君子被殺,光緒被囚,他卻逃亡國外。

    奇葩三,為了樹立自己在海外的高大上形象,表明光緒帝信任自己,偽造衣帶詔,拼接出自己與光緒的合影!

    奇葩四,以公司制運作保皇會,將海外華人捐款,悉數投資商業專案,十幾年在海外過著富豪生活,妻妾成群!

    奇葩五,辛亥後,自不量力,參與張勳復辟,認不清形勢,頑固堅持保皇立場!

    至為奇葩的是,七十多歲,死拽硬拉與十幾歲農家女成婚,做大猩猩器官移植手術,手術失敗而亡!

    一代聖人,康南海,就這樣為了醫療技術,獻出自己寶貴生命!

  • 7 # Destroyers

    一、康有為大量造假,掩蓋真相,粉飾自我。

    茅海建教授指出,康有為在《我史》中描述戊戌變法時,大量作偽,“他用了張揚的詞語,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誇大自己的作用,並儘可能地將自己凌駕於朝廷高官之上。”

    戊戌政變後的9月24日,康有為在上海被英國船隻“重慶輪”所救,《我史》聲稱聽說光緒帝遭遇不測,“痛不欲生,即預為蹈海計”,並當即寫下絕命詩和遺書,結果為英中國人濮蘭德攔阻。但根據英國領事的報告,康有為沒有欲投海自盡和寫遺書之情事。康此處自述,顯然是自我標榜對光緒帝的忠心,彰顯儒家強調的君難臣死之節義。

    康有為在戊戌政變後自編《戊戌奏稿》一書,錄有“請定立憲開國會折”,建議清廷“外採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

    不過,清廷內務府《傑士上書匯錄》儲存有康有為當年上書原件的抄本,其中根本沒有所謂“立憲法”“開國會”的內容。康在戊戌期間真實的政治思想正與之相反,他主張君主專制,在呈送光緒的《日本變政考》中曾詳言之。

    此外,維新運動開始一個多月後的7月16日,康在《國聞報》上發表《答人論議院書》,公開反對設議院、興民權,稱言:“敬告足下一言,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已。”

    因此,《戊戌奏稿》中這篇“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是不折不扣的造假,是事後欺矇世人的偽作。幸好白紙黑字的檔案尚存,使康氏的伎倆得以曝露天下。

    二、康有為對權力的渴望,遠超他對變法效果的追求。

    康有為變法的總體政治設計,體現在他的《上清帝第六書》,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即制度局的設立。制度局將成為中央的政治決策機構,一切新政的政令將經其討論決定後,交給其下屬的十二個專局辦理。

    什麼樣的官員有資格進入制度局?按康的設想,光緒應擢用那些擁有變法思想的年輕小臣。在當時的京官中,誰符合這個條件?顯然是康有為及其門徒。康企圖通過進入制度局,而成為變法的領導者和決策者。

    制度局一旦成立,軍機處、總理衙門等固有的機構,將大權旁落、賦閒虛置。於是,針對制度局及其附屬機構,“整個政治高層不顧光緒帝的旨意,決計阻撓,成為戊戌變法中政治鬥爭的核心”。

    此後,康有為親自上奏或為御史代寫奏摺,三番五次建議光緒設立制度局,並將變法成敗繫於此。設定大權獨攬的制度局,屬於高層權力的大翻盤,至為激進,必然招致朝中樞臣的集體反對。

    將尚有轉圜餘地的變法之爭推導到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不能不說,相較於改革成效,康更看重如何身居高位。

    三、康有為變法思想中有大量荒誕、幼稚的成分。

    康有為奏請廢科舉、辦學堂、練新兵、興商務等,無疑具有進步意義。但是,他一本正經提出的變法措施,常常包含荒誕、無厘頭、根本不具備可行性的內容。

    比如,早在戊戌變法開始之前,康有為預感中國即將在列強的侵略下滅亡,他“中夜屑涕,仰天痛哭,為免瓜分之禍,保中華之種族”,想出一個救世妙方:

    “中中國人滿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亂離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經緯度與吾近,而地域數千裡,亞馬孫河貫之,肥饒衍沃,人民僅八百萬,若吾遷民往,可以為新中國。”

    為了實現這一大計,康專門拜訪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李答以等巴西派來使臣再商量,打哈哈將他禮送出門。

    康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大行新政,此類事業約需款項五六億兩白銀。錢從何來?《我史》稱:

    “以全國礦做抵,英、美必樂任之。其有不能,則鬻邊外無用之地,務在籌得此鉅款,以立全域性。”

    據時任翰林院編修夏孫桐記載,康有為曾遊說協辦大學士、光緒帝師孫家鼐,希望朝廷將西藏賣給英國,而孫“見其言荒誕,知不能為”,沒有搭理他。

    《我史》一書中,康有為還透露了一個比售賣邊疆領土更為瘋狂的“救國之道”:中日合邦。康說:“時與日本使矢野文雄約兩國合邦大會議,定稿極詳,請矢野君行知總署答允,然後可以大會於各省。而俄人知之,矢野君未敢。”

    從康的敘述中,似可推測此事已由康與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進入操作階段,但顯然他是在朝廷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為之。

    四、康有為非常缺乏政治經驗,自樹敵對勢力,盲目搞鬥爭。

    但凡變法改革,沒有不遇到阻力的。當此之時,有經驗的政治家就會盡量籠絡人心,做好統戰,爭取支援、減少阻力。而康有為並不,他一定要分出個敵我來。《我史》說:“百事如此,上扼於西后,下扼於頑臣,變法之難如此。”在康眼中,朝廷上下都是維新變法的敵人。

    戊戌年間,無論朝廷樞臣(如孫家鼐、李鴻章)、地方大員(如張之洞、劉坤一)、還是在野士夫(如鄭觀應),均發出變法自強的時代籲求。他們之所以與康有為為敵,(一)反對康的今文經學,(二)反對康的激進變法,以免威脅自身利益。

    而在康的觀念中,凡是不支援我變法的,或者變法思想與我不一致的,統統都是“老耄守舊”。因此,皇上應該殺幾個一品大員警示,並且“擢用小臣”。

    其實,慈禧絕對是一個可以爭取的變法同盟者。光緒帝6月11日頒佈《明定國是詔》,推動變法,是經過慈禧首肯的。但是,慈禧擁有帝國的最終決定權,這使得康自己的變法思想無法充分影響到光緒,於是,沒商量,慈禧就成了敵對勢力的代表。

    更令人不解的是,9月18日晚,康有為草率地囑託譚嗣同面見袁世凱,請袁殺新任軍機大臣榮祿,並派兵入京圍頤和園殺慈禧。此舉充分體現了康有為缺乏政治經驗的一面,惡化了帝后關係,加速了戊戌變法的失敗。

    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偽造密詔,聲稱自己“奉密詔向外國求救”。在逃亡至上海時,9月25日,康對英國領事班得瑞說,慈禧或將對光緒不利,自己有光緒兩道密詔,請英國出兵兩百人以救光緒帝。斯時,慈禧非常憂懼外國干預,未審而殺六君子即是出於這種擔心。康在逃亡途中不停與外國官方接觸,觸犯慈禧大忌,使光緒的處境更加危險。

    戊戌變法期間,康黨成員、禮部主事王照(字小航)主張“調和兩宮”。一日對康有為說:“太后本是好名之人,若皇上極力尊奉,善則歸親,家庭間雖有小小嫌隙,何至於不可感化。”康不悅,說:“小航兄,你於令弟(王照與其弟王焯政見不同)感化之術何如?乃欲責皇上耶?”康可能有意挾皇上跟慈禧對抗到底!

    《簽註》和《閱讀筆記》是茅海建教授積十年研究戊戌變法之苦功而寫成的大作,我所能讀懂的不過其中百分之一,我所寫下的讀後感難免淺陋偏頗。所以,我誠摯推薦各位朋友讀一讀這兩本書,於此,你或許能找到一個接近真相的敘事和探究真相的方法。

    世事紛擾,我總要生活於其中。無論歷史還是現實,總有人故意地呈現虛假的美,而將原貌掩蓋。看不到事物的本相,我如何看見自己的內心?

  • 8 # 其血玄黃讀歷史

    康有為的一生,當時與後世皆褒貶不一,頌之者稱他是改革家,“廣廈長素究為誰?南海先生康有為。治學公羊張三世,上書清帝凡七回。論性勸學長興記,萬木草堂立學規。人類公理大同書,不忍為仁孟子微。”

  • 9 # 南門江

    公元1927年,康有為走到了人生盡頭,章太炎送他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為他自私投機的一生定了調。

    晩清想靠康有為這種投機分子,來挽救命運,可以說亡得不冤。

    第一,他沒有為理想獻身的精神。

    戊戌變法前日,維新黨人譚嗣同等忙得不可開交。身為總指揮,康卻早早跑路,由天津乘船直奔上海。結果大家都知道,當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時,康已登上了開往日本的客船。別人可以死老納不死,這是康有為的政治品格。

    康先生畢生都在與封建舊道德作鬥爭,大力推行一夫一妻制。為親身體驗一夫多妻制到底有多萬惡,於是娶了六房太太。

  • 10 # 清水拾貝

    康有為是晚清的改革派,在這裡不聊他的生活方面,從社會體制來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康有為在哪個時代深深感到大清帝國是如何被列強欺辱的,要自強就要改革學習西方的科學理念和治國之道。但是他又是晚清封建社會的追隨者,大清的一顆救命稻草,骨子裡忠君愛國。所以他想實行君主立憲制以此來協調各勢力的利益也(可以說保護自己的利益)。通過改革提升國家實力以此達到富國強民的目的。而不是直接廢掉皇帝制度直接進入資本社會。當然潮流不可阻擋,最終康有為被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清朝宮廷的電視劇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