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un醬

    咱們暫且把講故事的能力分為兩種,一種是“講別人的故事”,另一種是“講自己的故事”

    一、講別人的故事

    大意是按照別人的範本來讀,在稍微低齡的教育中比較常見,比如老師、家長給孩子讀一段故事,或小朋友們自己去讀一段故事等。講的好不好,個人主要透過“代入感”、“節奏感”、“共情能力”三點來判斷。

    2、“節奏感”,講故事不比背課文,肯定不能一直嘮嘮叨叨的,沒有停頓的一讀到底。適當的停頓一下,根據聽眾的反應來調整語氣、聲調,會有更好的效果。

    3、“共情能力”,這個要求對你故事內容有一定的理解,把人物的喜怒哀樂、內心變化,傳遞給聽眾。比如“白雪公主”中,繼母在說白雪公主的時候,肯定不會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

    這其中的技巧還有很多,比較好的範例應該屬“凱叔講故事了”,我們可以多聽聽,多學學。

    二、講自己的故事

    這個大致可以理解為表達能力,比如做一段演講或寫一段小說,由自己來製作內容。想做好這件事,那在“詞彙”和“邏輯”上就要有所要求了,就如我們華人說的寫“文章”,“文”指詞彙,“章”指章法。詞能達意,邏輯通順,引人入勝,這個故事講的肯定就非常好了。

    我們腦中平時都儲存了很多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都很散亂,是類似於網狀結構的。而我們在聽故事的時候,最容易聽懂的是線性結構的。想要讓故事通順有邏輯感,那就要把網狀的資訊梳理成線性的,然後清楚的表達出來。曾聽過一個觀點,大致是說“房子必須是由一堆石頭按照一定的規律、架構堆砌出來的才能叫房子。如果沒有這個規律、架構,那就只是一堆破石頭”。

    這種邏輯感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刻意練習,最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和思考習慣。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方法一方面要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多接觸閱讀環境。另外可以選擇“一米閱讀”或“Fun多多微課”這種線上有趣的閱讀產品,讓孩子多掌握一些實用的閱讀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就要到蘋果九月釋出會了,現在入手一部AirPods2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