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校一線
-
2 # 安冉的快樂時光
正面引導很重要,平時也要多和孩子溝通,孩子的內心很脆弱,尤其是10~12歲的孩子正是叛逆期,多加強溝通,給他說明說謊的後果,和誠實的重要性,讓他自己體會。時間久了,他就養成了習慣,說謊話的時候自己都覺得害臊。
-
3 # 實現一個曉目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點一滴的小錯不糾正,等養成了大毛病,再改自然難度很大。
題主所說的,其實就是一個死不悔改,嘴硬的孩子。也說明前期教育的徹底失敗。如果有人再扯蛋什麼講道理,溝通啥的。我上去就是一個大嘴巴:你是不是傻逼?你自己活明白沒有?
教育孩子只會用嘴的。有很多著名的案例,比如李雙江教育出來李天一。懶得廢話了,好自為之吧。
-
4 # 藍天白雲66977236
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大膽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你要跟孩子說好,如果是無意的錯過,家長都可以原諒他,但是提醒他下次就要注意了,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孩子是明知故犯的,你就要好好跟孩子溝通了,跟他說說他所犯下的錯誤,導致的結果,利弊得失分析清楚給孩子聽,然後再讓他考慮,如果明知這樣的錯誤會帶來這樣的傷害、這樣的結果,問他會不會再蓄意犯錯?要慢慢跟孩子溝通,不能暴力或大聲恐嚇,一直跟他溝通到他完全認識到問題的存在、和不堪設想的後果為止。或者一次不成功,那就耐心點,多次反覆教導。我兒子從小我就要求他必須對我說真話,對我要絕對的坦誠,我對兒子說:即使你做錯了媽媽也不會怪你,但就是不能對我撒謊。因為媽媽永遠都相信你的,即使你對我撒謊我都還是當你的話是真實的,媽媽永遠相信你,所以你絕對不能欺騙媽媽。
-
5 # 歡小福
做錯事情不承認,推脫:至少證明孩子還是知道事情好壞的。之前遇見很多家長所謂的“逆反”孩子,孩子到了我這裡之後,說知道這是不好的,父母會不喜歡,所以我才做。慶幸我們的孩子還知道好壞。舉個例子:孩子考試去了,老師用紅筆給了18分,孩子害怕家長責罰,用藍筆改了個78分,我們應該怎麼做那?是不是打一頓?居然敢騙我?傻不傻?居然用藍筆改?我們應該怎麼做那?孩子,卷子放下,媽媽今天多做幾道菜,平時媽媽對你的關心照顧還不夠,要不然你也不可能只考78分,都是媽媽的錯。孩子聽完什麼心情?我考了那麼點分,媽媽居然沒有打我、罵我,還說都是她的錯,我還撒了慌,我真對不起媽媽,孩子吃完飯,會立志好好學習,不能辜負家長的期望,直接投奔學習去了。
-
6 # 花耶菜小子
孩子做錯事情不敢承認,一般都有這兩種性格,要麼就是因為害怕懲罰,要麼就是因為自尊心強,不甘心自己是錯誤的,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老想著要他承認,一般他們都會有自己的見解,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要做的是讓孩子相信你,想和你打成一片,然後你再與孩子的交流中慢慢的去影響孩子,言傳身教,這樣孩紙不僅會更快的承認錯誤,還會更好的成長
-
7 # 美好生活時尚達人
孩子做錯事老不承認,這個關健在父母,平時父母做錯事有沒有承認,另外就是孩子做錯事,家長是以什麼方式處理的,如果孩子做錯事,家長第一時間罵他,打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承認錯誤,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如果認識到這點,孩子做錯事不會不承認的。
-
8 # 卒子過河如車
我想知道孩子多大了?
3歲以上的小孩都有了基本的認知能力,能懵懂的知道自己大概在做什麼事情,但是不能清晰分辨這件事情的好與壞錯與對!因為孩子的心思是單純的白紙,上面有什麼內容都是家庭成員來書寫的!
所以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認知一件事情的對錯與好壞!
至於用什麼方法就得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來決定了!你孩子什麼性格?多大了?平常你們怎麼教育?
-
9 # 紅色小酒館
對於孩子在成長的階段會遇到很多事,大多數事情自己是分辨不出來好壞的。所以家長教孩子的時候也不要著急慢慢來,耐心說服讓孩子理解是為什麼錯了哪裡錯了,這件事不能做是為什麼不能做,要進行剖析講解。
-
10 # 草根父親的起跑線
首先要找根源,孩子為什麼不承認?
在孩子眼裡,沒有錯事。孩子的行為是在基於客觀事實認識的基礎上引匯出來的,結果是行動的結果!
孩子做錯事不是故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目標!孩子也一樣!
所以這個問題只有孩子家長自己能回答。
回覆列表
身陷困境,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比如溺水,面對一把稻草,明知不能救命,還是心寄希望,還是要抓上一把。孩子不承認錯誤,主要原因害怕承認錯誤以後被責怪批評或承擔責任。所以選擇逃避說謊來隱瞞事實,極力掩飾就是在抓一把希望的稻草。
孩子做錯事情不敢承認,一般都有這兩種性格,要麼就是因為害怕懲罰,要麼就是因為自尊心強,不甘心自己是錯誤的,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老想著要他承認。
孩子做錯事不承認還狡辯可能有兩種原因。
一是,孩子和你對事情的認知是有差距的,你認為錯的事情,孩子根本不認為是錯的。在這種情況下,不承認錯的孩子反而是有主見的孩子。如果你說錯了,孩子便馬上承認,多半是屈服於家長的權威,並不是真心認錯。
二是,以往的經驗告訴孩子,做錯了會被責備,甚至打罵,孩子由於害怕這樣的後果而不敢認錯。
孩子行為背後都隱藏著感受。他之所以會不承認,還狡辯,背後肯定隱藏著他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害怕的感受,害怕被其他人責備,和希望對事情有更正確的認知的需求。撒謊或者咬緊牙關不承認,那是因為平時,他犯錯後承認了,被你打過了,還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有了經驗,以至於以後犯錯,不輕易承認。
所以,如果家長能夠看到並瞭解孩子不認錯的行為背後的感受和需求,就更容易對症下藥。 如果是認知不夠,那我們只需要告訴他正確的應該怎麼做就好了。 如果是害怕懲罰,那就做到傾聽孩子,尊重孩子,不指責、不批評、不懲罰,孩子自然就不會有人認錯的行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