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童心小屋0516

    1歲的寶寶有的已經開始開口講話了,雖然他的理解力更強於表達能力,所以,我們經常說寶寶“說什麼都能聽懂,就是不會說”。但是,他冷不丁哪天就會蹦出一個詞,讓你興奮不已,我對自己的寶寶印象特別深的一幕是,1歲多的寶寶在樓下玩,她跟在一個小朋友後面,說“等等我”。這是她第一次說出來,讓我

    既驚又喜。你肯定也有很多這樣的驚喜時刻,不妨記下來。如果你想讓寶寶快點說話,可以這樣做:

    增加寶寶的經驗

    在寶寶開始說話之前,就讓他們在腦袋中儲存一些詞彙的概念。為此,應把寶寶放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比如去超市,去公園、動物園等,用簡單的語言對他介紹你們看到的東西。比如,從動物園回來,給孩子讀一本關於動物園的書,認識裡面的動物,會強化寶寶對語言的學習。

    和寶寶多說話

    為了讓寶寶使用語言,必須先理解語言。為了理解語言,必須先一遍一遍地聽語言。為了寶寶說話,你需要不停地說話。看到什麼說什麼,做什麼說什麼,即使寶寶對你說的話不理解,也要堅持說。

    不要失去耐心

    不停的說只為了讓寶寶沉浸在語言的環境中,寶寶也需要安靜的時間,也需要機會去聆聽自己而非別人的聲音,更需要在沒有人幫助的時候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當他不想聽你說的時候,寶寶的眼睛會轉到別處,你就不要再說了。

    給寶寶講故事、讀書

    給寶寶讀讀繪本,講講故事,提供與語言接觸的寶貴機會。先給寶寶講簡單的故事,讓他能抓住語調的節奏,寶寶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不要不耐煩,即使你已經講膩了,只要寶寶還沒聽膩,那就接著講吧。

    你肯定有這樣的經驗,一個故事已經講了無數遍,寶寶甚至已經記下來了,偶爾你在講的時候說錯了一個字,他都能聽出來,給你糾正。

    唱歌給寶寶聽

    寶寶天生就喜歡音樂,並且會很認真地挺簡單的歌曲。給寶寶清唱,或伴著CD唱。寶寶還喜歡聽配合拍手或手指謠。同樣,寶寶喜歡重複,你要不斷地重複唱同一首歌,即使你走調,寶寶也不介意。

    給事物命名

    寶寶一次只能學一個詞,最好的方式就是叫名字。說出你看到的東西的名字,街上的車,比如公交車、計程車,灑水車等,只要你說出一件東西的名字,就鼓勵寶寶重複念這個名字。

    不要童言童語

    寶寶嘴裡經常會冒出幾個可愛的詞,比如飯飯,覺覺,車車,即使寶寶這樣說,你也不要跟著寶寶學,你只要正常說話就行了,比如吃飯,睡覺,否則對寶寶發育沒有好處。但是小狗狗是可以說的。

    傾聽寶寶的話

    寶寶玩耍的時候,喜歡自言自語。但是當寶寶想跟你說話時,你要認真聽寶寶說話,不要打斷他,不要打電話,你應該馬上停下來,用眼神跟寶寶交流,聽寶寶說,並輔以“哦,原來是這樣啊”,即使你完全不知道寶寶在說什麼,但是你的迴應會更讓他有說話的興趣。

    增強寶寶的聽力

    增強寶寶聽力的敏銳度,會幫助寶寶區分語言的細微差別,聽他說話很重要,聽小鳥叫、流水聲,汽笛聲也很重要,向寶寶指出這些聲音,並和寶寶一起聽,鼓勵寶寶模仿。

    給寶寶說話的時間

    有時寶寶不說話,是因為他們沒有說話的機會,他還沒開口,你就知道他要什麼了就滿足他的要求,他不需要說話。還有就是周圍的人總在說話,沒有給寶寶留出說話的時間。所以,要給寶寶機會,等你說完,要等待一會,讓寶寶迴應,這樣他也知道交流原來是雙向的。

    重複寶寶的話

    換個方式重複寶寶剛說的話,比如你想要牛奶嗎?對,那是小狗叫。都會起到重複的作用,這表明你明白了寶寶的話,而且你還可以自然地糾正寶寶語言中的錯誤發音。

    問問題

    問問題是幫助寶寶開發 最好的方法之一,寶寶的詞彙量很小,但是他知道點頭是,搖頭不,還會用手勢來表達,所以,你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也是很好的方法。

    隨著寶寶會說的話越來越多,你可以嘗試需要更多語言來回答的問題。如果寶寶指著一個球或者走向一本書,不要立刻把東西給他, 問他,“你想要什麼?”如果寶寶不開口,只是用手指,再問他,“你是想要這個球嗎?”或者“你想要這本書嗎?”如果沒有得到寶寶的迴應,也不要勉強寶寶,要接受寶寶用搖頭、點頭或手指指來回答問題,但是要將寶寶的意思轉化成語言說給寶寶聽,“哦,你想要這本書,給你吧。”

    跟寶寶說簡單的句子

    小寶寶理解不了太長的句子,也很理解所有代詞、抽象動詞的意思,所以,清晰、緩慢並且簡單地說話,可以讓寶寶更容易明白意思和語言的結構,最終,寶寶就會像鸚鵡學舌一樣,慢慢模仿大人的話。

    做寶寶的翻譯

    雖然寶寶的意思並不是總和你的一樣,但是你肯定比其他人更瞭解他的意思,所以,你要做個寶寶的好翻譯,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別人在說什麼,並將寶寶表達的意思翻譯出來,但是除非確定寶寶需要你翻譯,否則不要自作多情,讓寶寶自己跟別人交流吧。

    支援寶寶隨意地說話

    鼓勵寶寶說話,但是不要給他壓力,如果你總是在糾正他發音中的錯誤,他用詞的不準,他就會感受到壓力,就不願開口了。

    多多表揚

    在寶寶說了一個你能聽懂的詞,或者第一次說出一個詞,你一定要表揚他,以強化他的印象,但是不過太誇張,這樣他會懷疑你的誠意。寶寶在受到過分表揚之後,可能就不想說話了。

    如果寶寶語言發展處於正常範圍,但是比平均水平慢一些,或比同齡小夥伴慢一些,不要太擔心。不要比較,比如當著老二的面說“哥哥向你這麼大,什麼都會說了”,即使同胞兄弟,生長節奏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寶寶語言發育比正常水平要慢很多,可以諮詢醫生,以便儘早進行干預。

  • 2 # 覬璇

    不得不承認,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語言發育確有很大差別。有的孩子一歲半左右就可以和人順利交流,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並能夠回答簡單的提問;更多的孩子在一歲多產生說話的慾望,開始從寶寶語言學起,但學習效果各有不同;而有的孩子兩歲多了還少有學習說話的慾望,對別人的關愛和提問不理不睬。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也許有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但我個人認為,環境因素也就是帶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語言發育的作用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母體中的胎兒五個月起就能夠敏感捕捉到外面的聲音,隨著聽覺系統的逐步發育成熟,第七個月起,聽覺器官便通過神經與腦建立聯絡,把聽到的資訊傳導到大腦,並儲存起來構成記憶。剛出生的嬰兒在焦躁不安時,聽到當初隔著媽媽肚皮對自己說話的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顯得愉悅,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這就給帶孩子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剛出生的嬰兒,到底應不應該像對待大孩子一樣同之多說話多交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雖然剛出生的嬰兒看著那麼小,似乎除了吃睡哭什麼都不懂,其實不然,他(她)對各種資訊的接收、處理、儲存和記憶,足以震驚到成人世界。我們帶孩子,應該自嬰兒期起,就經常迎著孩子的目光,以鞠萍姐姐式的舒緩溫柔親切的語音與之交流,可以告訴孩子家中物品的名字和用途,可以唱歌,可以讀淺顯又簡潔的兒歌;抱著孩子出門去玩,可以隨時隨地告訴孩子哪是天空、白雲、樹木、小草、花朵等,確保安全的話可以讓孩子聞聞花香,摸摸花草以增強觸感……如此等等,孩子的語言發育一定會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小孫子出生於2015年10月,出生時體重6斤。孩子出生才2個多月,兒媳就忙於上班工作,於是我就獨自承擔起白天帶孩子的重任。那時孩子還太小,抱起來小脖子都挺不直,因此只要孩子吃飽了不哭,我就讓他躺在床上,把他目光所及的物品指給他看,告訴他這是燈具,可以照明,夜幕降臨後就是燈具給我們帶來光明;這是空調,是調節室內溫度的家用電器,冬天寒冷時給我們送來溫暖,酷暑難耐時給我們帶來清涼;這是窗戶,白天可以把外面的Sunny收納進來;這是門 ,讓我們出入方便;晾衣繩上掛著的是衣服,穿在身上可以保暖禦寒又漂亮;這是毛巾洗臉用的,小毛巾好夥伴,洗洗手洗洗臉,乾乾淨淨講衛生,小朋友們好喜歡,如此等等。感覺過了沒有幾天,小傢伙就記住了好多,我一說燈具,他趕緊看向燈具;我一說空調,他趕緊把目光轉向空調;我一說該洗臉了,他立即盯住晾衣繩上的毛巾看……

    就這樣,每天孩子躺在床上我同他說,抱在懷裡同他說,抱出門去玩耍也同他說,我是見什麼同孩子說什麼,而且從不用寶寶用語比如“吃吃”、“香香”什麼,一直用標準的書面語言同孩子講話。應該說,雖然同孩子不停地講話,但當初也沒有預想孩子語言發育會怎麼樣,但孩子還是給了家人大大的驚喜,10個多月,就開始嘗試著用語言同家人交流,剛滿週歲,就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餓”、“姐姐”、“妹妹”、“愛你”、“拜拜”、“謝謝”等簡單語言,13個多月,就能夠同人進行簡單交流,回答人的一些簡單提問。周圍的鄰居都對我小孫子的語言發育之好感到驚奇,經常詢問我是如何教孩子學說話的,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多同孩子說話交流。

    2017年元旦之間,我小孫子才14個月零20天,就在我的口授之下,自己說出了“新年快樂,大吉大利,闔家幸福,萬事如意”的祝福語,隨後我把這個小視訊附上。

    所以我認為,帶孩子就應該同孩子多說話,這樣,孩子一般不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 3 # 希媽愛說教

    一些小孩子由於先天或者後天的原因,會存在出現一些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家長最好從注意力集中訓練和理解力訓練兩方面對孩子進行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訓練。

    原因分析

    兒童由於大腦皮層中語言中樞發育不完全,就會出現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或意見的現象。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主要表現症狀就是孩子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差。

    舉措建議

    1、注意力集中訓練:讓小孩子學習串珠子,十個一組,每天做兩組。

    2、理解力訓練:家長在給孩子展示圖片的同時,要加上語言的描述,適合孩子理解。

  • 4 # 坷甜坷鹽

    我自己本身並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我感覺當你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時,你就要採取行動用適當的方法去引他。可以買一些帶有圖畫的書,上面的圖片可以吸引到孩子,你就可以在這時教他這是什麼,這東西怎麼說,可能這時他也會有更多興趣,也可以帶他到動物園,他一定會被小動物吸引,你可以告訴他每一種動物叫什麼,可能這樣對他的幫助會大一些。總之,多帶他看一些能吸引到他的東西,在此期間教他說話可能更有效。

  • 5 # 媽咪之家說育兒

    01記住家人名字

    目的:

    兒童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使兒童知道可以用一個名字來表示一個人,他自己也有正名,而不再是乳名了。

    方法:

    (1)家長對著兒童叫他的正名,告訴他這個名字就是他的名字,然後再叫他的名字,要求能夠做出應答。

    (2)告訴兒童自己家裡人的名字,例如媽媽叫“某某某”,爸爸叫“某某某”,一個人一個名字地教,讓他把原先對家人的稱呼與正名聯絡起來。然後說出爸爸的名字,要求兒童能夠指著爸爸;說出爺爺的名字,兒童能夠指著爺爺。

    02指物說名稱

    目的:

    培養孩子的認識、記憶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方法:

    (1)用玩具水果或水果圖片讓兒童認,並告訴他這些水果的名稱。然後再把水果圖片拿出來,要求兒童能夠說出水果的名稱。如果不能說出來,訓練者可以一一再教他認,然後再試,直至能夠正確說出其名稱。換一種水果再訓練,直至能說出5—6種水果名稱。

    (2)把兒童喜歡的玩具或玩具圖片一一出示在兒童面前,訓練者逐個地教他認玩具,說出玩具的名稱。要求兒童能夠看到玩具或玩具圖片,能夠說出5—6種玩具的名稱來。

    注意事項:

    (1)要求兒童能夠說出名稱,光用手指出來不算。

    (2)先教兒童平時經常接觸的水果或喜歡的玩具。

    (3)一樣一樣地教,不能幾樣水果或玩具一起教,使兒童無所適從,學習速度減慢。

    03有意識地發單音詞

    目的:

    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要求或指出一個特定的物體或一個動作,表示語言發育已進入口語表達階段。這個時期是幼兒語言發育的快速期,及時訓練可促進幼兒的語言發育。

    方法:

    家長可利用遊戲、對話、兒歌等形式,結合具體的事物和動作,與幼兒對話,引導幼兒用單音字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或一個特定的動作, 如“走”、“要”、“坐” 等。

    注意事項:

    口語表達需要結合實物反覆訓練,幼兒才能有意識地發出一個一個的單音詞,經過反覆強化後變成幼兒自己的語言

    04回答年齡

    目的:

    用最簡單的年齡,來啟發孩子說話的意願度!增加孩子說話方式的多樣性及孩子對數字的理解!

    方法:

    (1)家長要經常告訴幼兒“寶寶幾歲啦”並讓他伸出手指來表示1歲。

    (2)家長問幼兒:“你幾歲啦”扶住幼兒的手伸出手指表示。反覆訓練,逐步減少幫助,讓幼兒自己能夠做到。

    (3)家長問幼兒:“寶寶幾歲啦”鼓勵幼兒伸出手指並說出單字音“1”來。如果不能說出,可以反覆練習。

    注意事項:

    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需要反覆練習,經常重複、強化,幼兒才能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知道用固定的手勢或語音來回答。

  • 6 # 合民言語康復

    1.去除溝通障礙的原因:例如倘若是聽力損傷的孩子,可適當配戴助聽器或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以降低後續有語言發展問題的機率;或是如果脣顎裂會導致構音的問題,應手術修補。

    2.建立良好的眼神接觸:如果孩子與大人建立良好的眼神接觸時(孩子看著大人),大人可以即時口頭讚美他。

    3.建立共同的注意力,自我對話與平行對話:比方都看著同一個玩具。大人可以藉由參與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以建立共同注意力。在雙方建立共同注意力以後,大人可將正在從事的活動結合語言,並且進行自我對話與平行對話。例如大人和小孩玩積木時,自我對話:「我把積木堆得好高。」也可以平行對話,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例如大人說:「哇,你把積木疊得好高啊!」木疊得好高啊!」

    4.迴應式互動情境:大人在對話性互動中,示範適當的語言。視孩子溝通狀況而定,大人給予迴應。重點是要逐漸建立「對話式互動」,大人和小孩要有「均衡式溝通」,而不是大人自己。比方媽媽說:「你要喝奶奶嗎?」大約6個月以上,孩子可能會微笑、或以任何聲音迴應、或點頭或以任何動作或手勢表示要喝(只要孩子有表現出任何反應皆可,無論是面部表情或聲音、動作迴應都可以),大人再餵奶;大約1歲以上,孩子可能會說「要」或「喝」或「奶奶」,或仍以手勢或動作表示要喝,這些迴應皆可營造迴應式互動情境。

    5.提示階層變化:在上述「均衡式溝通」時,大人也必須視孩子的能力而有提示階層的不同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沒反應,大人就給予提示」。

    例如:大人可以問1歲以上的孩子:「你要吃什麼?」如果孩子沒反應,大人可以給予更多「提示」,比方二選一,改問:「面或飯?」如果孩子仍沒反應,大人再問:「吃麵好不好?」如果孩子有任何反應(聲音或動作或表情),就算過關,也不要過度逼迫孩子。

    黃友琳語言治療師也再舉一個例子,比方爸爸要上班了,媽媽可以跟孩子說:「跟爸爸說再見」,如果孩子不會說,就給予提示,媽媽再說:「爸爸要出門了,跟爸爸說再見」,如果孩子仍不會;媽媽可給予手勢提示,媽媽先揮一揮手,如果孩子仍沒有照做揮手,媽媽可以輕輕拉起孩子的手,如果他仍沒反應,可輕拉他的手揮揮手。

    6.參與並解釋:大人在給予孩子指導時,必須符合孩子的溝通能力。大人說話時必須聲音清楚、速度放慢、語句完整。

    7.大人適時的等待:給予孩子時間理解或整理訊息。對話時,如果孩子反應較慢或正在思考,大人必須暫停,至少等待大約5~10秒,讓孩子有時間表達他想要說的話,不要催促孩子。許多大人都會不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另外,如果孩子尚未發展出口語,大人可將促進互動、認知與理解為目標,透過引導來幫助孩子;不能用強迫的方式來逼孩子說話。

    8.情境佈置:家裡不要太凌亂,以免孩子被其他物品吸引注意力而分心。給予孩子適齡的玩具,重點是不要一次給予孩子全部的玩具,可先給一個,如果他表示還要時,再給他其他玩具,以誘發孩子溝通的需求。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時,也可以用輕拍大人或以其他手勢動作來表達需求。

    9.觀察與傾聽:觀察孩子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並瞭解孩子已經學會的能力。

    10.跟隨著孩子的領導:為了維持孩子在互動中的興趣,大人可加入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大人模仿孩子的動作或聲音(比方看到孩子在玩電話玩具,大人也可以加入假裝聽電話,並可說「喂~?」),並可說出孩子正在做的事,引導孩子注意大人。有時候大人要先模仿孩子,孩子才會模仿或注意大人。但必須注意,不代表所有事情都順著孩子,大人仍需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11.示範、擴充套件句子:在不強迫的前提下,適度鼓勵孩子使用口語進行溝通嘗試,例如:孩子和媽媽在玩車子玩具,當孩子注視著媽媽手裡的車子玩具時,媽媽可以給予提示:「要車子」(設立語言目標),孩子迴應說「要車子」,媽媽可擴充套件他的句子說:「你想要紅色的車子」,並將車子給他。媽媽在玩車子玩具,當孩子注視著媽媽手裡的車子玩具時,媽媽可以給予提示:「要車子」(設立語言目標),孩子迴應說「要車子」,媽媽可擴充套件他的句子說:「你想要紅色的車子」,並將車子給他。

    12.和孩子閱讀繪本:大人可以帶孩子閱讀繪本。並可視孩子不同年齡的語言發展能力,選擇念一句話或一個段落後,再適當提問(以故事結構為基礎,包括人、事、時、地、物等)。

  • 7 # 動媽育兒

    首先,我們需要判斷一下還是到底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這一點可以按照《家庭自測0-3歲寶寶預言發育能力》表來看——寶寶語言發育正常情況如下:

    2-3個月,咿呀學語

    4-6個月,會模仿一些聲音

    7-8個月,能發簡單的單音節

    12個月,能表達需求,如“抱抱”、“不要”、“餓”等

    18個月能講2-3個字的片語,知道“你”、“我”、“他”

    2歲以後,逐漸可以說一些相對來說複雜的句子

    如果孩子在語言發育上與上述表中的階段有略微差異,還不必太擔心,但如果差異很大,發現孩子說話就是比較晚,就一定要注意了。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裡人需要做好三點:

    一.家裡人要多對孩子說話

    也就是說家人要多對孩子說,堅持語言上的“輸出”。

    可以在寶寶某件物品感興趣的時候,多對他說“這是什麼,這個是什麼顏色,這是用來幹什麼的”比如,動媽家寶寶就特別喜歡洗衣機,洗衣機一想就要看,我們就會告訴他“這個東西叫洗衣機。

    除此之前,家人也可以在孩子睡前,堅持給他講睡前故事或者讀繪本,繪聲繪色、有感情的進行,孩子也會被感染。

    二.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弱,或者說語言發育遲緩,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語言用的少,也就是說語言功能較弱。而這與父母太過“懂”他,不需要他說什麼就能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然後直接滿足有關。

    所以,當每次孩子要什麼的時候,鼓勵寶他說出來,如果覺得說出來具體物品比較難,可以教他說簡單的“是的”、“不要”等示意性的詞彙。

    比如說看到寶寶好像要水杯,那就可以問他“寶寶,你要什麼?哪一個?”如果他能說出來最好,如果不能,家長就可以拿起水杯問他“寶寶是要這個水杯麼?這個叫水——杯”。

    三.和孩子說話的語速要慢下來

    孩子最先學習語言的時候,都是通過觀察說話的人口型來的。

    所以,我們和孩子說話時不妨降下自己的語速,讓孩子能夠看清口型,聽懂讀音。

    之前動媽和寶寶說雞蛋的時候,說得就特別慢,而且動媽發現他在看我說話時的口脣動作,自己嘴巴也微微有點動。果然,沒兩天,寶寶就會說“zhi dan”了。

  • 8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主要判斷指標如:

    (1)寶寶正常情況下10個月開始叫爸爸媽媽,12個月的時候開始咿呀學語,模仿動物的聲音,一歲半開始進入語言爆發期,能說自己的小名,說3種以上的物名,能背誦押韻的兒歌。

    (2)理解力詞彙方面,正常寶寶7、8個月寶寶已經能聽懂第一批詞彙,到1歲大概詞彙量在50個左右,到了2歲詞彙量就有400左右了,2.5歲的時候詞彙量能達到600個,3歲的時候詞彙量能達到1100個,4歲的時候詞彙量能達到1700個。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6個月,除了哭,不會有意識地發出聲音;14個月還不會喊“爸爸”“媽媽”;2-3歲不愛開口說話、詞彙量少、語言理解力差;3歲以後說話還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回答問題反應遲鈍,無法連貫說話或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次,孩子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首先需要排除是否為聽力障礙的問題,如果聽力沒有問題,結合上述判斷結論寶寶則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遲遲不說話,問題不可小視。

    寶寶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究其原因在於,寶寶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由於腦力營養不足,缺乏身體及智力發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導致大腦及語言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元細胞發育不全,接受資訊能力受限,腦細胞膜流動能力減弱,資訊傳遞速度變慢,相應的孩子孩子就會出現語言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

    與同齡兒童相比,語言功能發育不全的孩子不愛說話,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說成句的話,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嚴重的甚至會完全失語。往往上學後會由於語言交流困難,會出現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理解和計算困難,孩子常出現焦慮、抑鬱、退縮、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嚴重時會產生自閉現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目前主要的調整方案為營養干預配合專心康復訓練方案,寶媽寶媽可以結合療程在家進行康復訓練和營養補充,不受影響。

  • 9 # 育兒有成

    語言發育遲緩,除了生理問題外,主要是受家庭創造的語言環境影響。這個語言環境怎麼理解呢?就是家人之間說話是否活躍,家人對孩子說話是否活躍,以及家庭氛圍是否能讓孩子多聽、多說。具體到技巧層面,我有下面這些建議:

    1、讓寶寶多聽:做啥說啥,秒變“隨身聽”

    當你餵奶的時候,可以說“寶寶是不是餓了呀?媽媽來給寶寶餵奶”;當你做飯的時候,可以說“我先切生菜、西紅柿,最後是脆脆的胡蘿蔔”;當你帶他到外面玩的時候,可以把看到的東西說給他,比如看到了汽車,小鳥,你可以說“我看到一輛汽車,一群小鳥”,“汽車嘀嘀嘀”“小鳥嘰嘰嘰”。總之,不管你做什麼,看到什麼,都可以和寶寶說,讓自己變成他身邊的隨身聽。豐富的詞彙就這樣縈繞他耳邊,耳濡目染,聽多了就記住了,自然就會學著說出來。

    2、讓寶寶多聽:指著說,變身“點讀機+復讀機”

    由於小寶寶的視野有限,我們只是把看到的東西告訴他,他可能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麼,用手指配合,手指指著我們說的物體,便於寶寶更準確接收。比如,看到汽車,手要指著汽車,或者用寶寶的手指,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說的物體上,然後說出名稱,這樣效果遠比單說,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這就是我所說的“點讀機”。同時,只要有場景有機會就多次反覆給寶寶說這些話,就像廣告多刷幾次總會記住的。所以,“復讀機”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視。

    3、讓寶寶多聽:擴充套件寶寶說的話

    有時候寶寶會說出簡單詞語,媽媽可以將其擴充套件為句子,比如,寶寶看到汽車時會說“汽車”,媽媽可以回答“你說的對,這是一輛紅色的汽車”。通過對寶寶短語的不斷擴充套件,能夠不斷豐富他的詞彙量,待到下次的時候,可能做出更加詳細的描述。還可以通過重複加上擴充套件的方式進行,比如孩子說“很美的花”,你說“是啊,是一朵美麗的花,花是鮮豔的紅色,它聞起來也不錯,你想不想聞一聞?”

    4、讓寶寶多聽:給寶寶讀書、講故事

    任何時候開始給寶寶讀書講故事都不會太早。閱讀和故事能夠帶給他更多的詞彙量,可以從最簡單的紙板書、卡片書開始,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增加故事的長度。那種能夠反覆閱讀的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都對語言學習有幫助。帶寶寶到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有利於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如果他對於書中的某個內容比較感興趣,可以由此多說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男孩子比較喜歡車,那麼就可以說更過關於車的事情,並重復的嘮叨的說給他聽,並鼓勵他模仿你說的。

    5、用選擇式的提問,“引”寶寶說出來

    隨著寶寶長大,你問寶寶的問題,不要只採用簡單的“是”或“不是”來回答,可以採用選擇式的提問,比如“你想喝牛奶還是水?”當他回答後,你還可以告訴他“好的,沒問題,我這就去給你拿牛奶”,以此來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6、不代替回答,“逼”寶寶說出來

    當寶寶達到1歲的時候,可能依然使用手勢,手勢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你可以通過一邊說話一邊做手勢,讓寶寶理解之間的關係,比如當孩子指著蘋果的時候,我們理解他的意思,知道他想吃蘋果了,那麼我們就可以這樣迴應他“你想要什麼?”然後等一會兒,給孩子一個反應的時間,有時候他會回答“蘋果”,有時候不回答,那麼,說“你想要什麼?蘋果嗎?好的,我們來吃蘋果。”這樣的行為,可以鼓勵孩子來參與對話。另外,當有人向寶寶問話的時候,你也要等待他自己來回答,不要代替他說,給他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

    7、教正確的話, NO“寶寶語”

    現在不提倡使用“寶寶語”,比如說吃飯飯、穿鞋鞋等,而是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今天我們說的“媽媽語”,則是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句子要簡單,並配上誇張的表情,比如說吃飯,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並把嘴巴張大,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這樣來幫助寶寶理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8、營造說話氛圍:用好音樂和遊戲

    利用好音樂和遊戲,對於寶寶的語言發育非常有好處。你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和他一起反覆唱,那些重複的句子,他很快就行流利表達了,再配上動作,寶貝會玩兒很嗨的。平日裡玩的識別身體部位的遊戲,“你的耳朵在哪裡?”“這是你的嘴巴嗎?”,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做飯、看醫生等場景,在遊戲中,如果沒聽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複一遍,這些遊戲都很值得推薦。

    相信,用上這些技巧不僅能直觀引導孩子語言訓練,更能幫助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潛移默化得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加油哦!

  • 10 # 叨叨媽an

    足夠的輸入,才能自如的輸出。寶媽要有意識的和寶寶多交流,多給寶寶讀繪本,平時寶寶需要拿東西的時候,比如想吃蘋果,他可能會指著蘋果,寶媽就可以對他說,寶寶是想要什麼呢?是想吃蘋果嗎?要不要媽媽拿蘋果給你吃?媽媽和你一起吃蘋果好不好?在不斷輸入語言的同時引導孩子多說。相信經過不斷地訓練,寶寶的語言發育能得到提升。我家寶寶之前也是說話遲,我也曾經焦慮過,後來有意識地引導她,多和她對話,現在兩週半,什麼都會說了。純屬個人經驗,你可以試試,希望對你有幫助。

  • 11 # 兒科醫生鄒文琪

    1注意力的訓練:比如,穿珠子,拼圖,能夠有效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2視覺追蹤和目光對視訓練:

    拿孩子喜歡的物體放在他眼前,移向不同的方向,吸引孩子的目光對視。

    利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吸引他,要求他對視我們(父母或老師)的眼睛,把物品獎勵給他,如果他有要求,要吃,要玩時,都要求他用目光對視你,然後再滿足他的要求。

    3動手能力

    拼圖,撿豆子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故意讓孩子幫我們找東西,拿東西,生活上鼓勵孩子自己的穿衣服,自己洗手,只要孩子有進步我們就要鼓勵他,讓他喜歡動手,讓他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理解和概念的訓練:

    利用實物讓孩子明白,名稱,動詞,代詞,形容詞,注意要引導孩子說或學,語速一定要放慢,確保孩子能聽的懂。

    引導孩子,讓他知道什麼是,大小,上下,裡外,顏色等

    5構音器官的模仿:如吹,吸,舌的運動。張嘴伸舌,左右擺動,上下捲舌,鼓腮,吹氣等。呼吸訓練可以吹氣球,吹口琴等

    6家庭環境的調整;家庭儘量都用普通話,制定家裡人能夠理解的簡單規則(如飯前洗手,按時吃飯睡覺,不輕易發脾氣)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並一起遵守。

    7改善交流態度;

    要多鼓勵少批評,決定批評或說教孩子時要就事論事,不要擴延批評內容,或前後新老賬一起算。

    父母和老人儘可能保持一致的教養態度,避免嘮叨和批評沒玩,打罵更起不良作用

    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總之在兒童語言訓練中,應用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恆,總會一天,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

  • 12 # 手語培訓和語言康復師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工作20年了。

    根據我多年語言康復臨床經驗,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如果有條件的話,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專業的語言康復機構訓練。

    語言康復訓練,其實非常專業,裡面有很多語言訓練技巧和方法,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經驗,這些一般的寶媽和寶爸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掌握,訓練也不會有太大的效果。老話說的好:“專業的事,還是得專業的人來幹!”

    如果家裡實在沒有條件把孩子送到專業語言康復中心訓練,家長也可以試著學習一些語言康復方法和技術,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訓練。具體方法非常複雜,幾句話也說不清楚。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專業語言康復訓練教材—《漢字語音矯正教程》,由北京東方春光語言康復中心任春光老師編寫,裡面有詳細的方法介紹和練習資料。

  • 13 # 使用者94910372393

    不得不承認,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語言發育確有很大差別。有的孩子一歲半左右就可以和人順利交流,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並能夠回答簡單的提問;更多的孩子在一歲多產生說話的慾望,開始從寶寶語言學起,但學習效果各有不同;而有的孩子兩歲多了還少有學習說話的慾望,對別人的關愛和提問不理不睬。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也許有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但我個人認為,環境因素也就是帶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語言發育的作用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母體中的胎兒五個月起就能夠敏感捕捉到外面的聲音,隨著聽覺系統的逐步發育成熟,第七個月起,聽覺器官便透過神經與腦建立聯絡,把聽到的資訊傳導到大腦,並儲存起來構成記憶。剛出生的嬰兒在焦躁不安時,聽到當初隔著媽媽肚皮對自己說話的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顯得愉悅,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這就給帶孩子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剛出生的嬰兒,到底應不應該像對待大孩子一樣同之多說話多交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雖然剛出生的嬰兒看著那麼小,似乎除了吃睡哭什麼都不懂,其實不然,他(她)對各種資訊的接收、處理、儲存和記憶,足以震驚到成人世界。我們帶孩子,應該自嬰兒期起,就經常迎著孩子的目光,以鞠萍姐姐式的舒緩溫柔親切的語音與之交流,可以告訴孩子家中物品的名字和用途,可以唱歌,可以讀淺顯又簡潔的兒歌;抱著孩子出門去玩,可以隨時隨地告訴孩子哪是天空、白雲、樹木、小草、花朵等,確保安全的話可以讓孩子聞聞花香,摸摸花草以增強觸感……如此等等,孩子的語言發育一定會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的手足口病疫苗是否有必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