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趙國出動40萬軍隊,那應該配多少民夫。後方多少農夫生產?全國才有多少人?
7
回覆列表
  • 1 # 陳三笑

    古人對戰爭人數的計算方法一直比較獨特和怪異所以要思考著去對待。另外古代的大型作戰更多的時候是看主帥的排兵佈陣的能力。

  • 2 # 一隻講道理的兔子

    我曾經也很好奇。類似於戰國時代,真的能調動幾十萬大軍東征西討嗎?

    (以下資料不確定,推算也純屬我個人臆測,如有錯誤,敬請指教)

    秦國在蘇秦時代估計有300-400萬人。

    趙國在蘇秦時代估計也300萬左右。

    長平之戰時的資料大概要在這個資料的基礎上多一些,不過應該差不了多少。

    而我們再進行軍事對比,秦國‘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 趙國‘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

    而‘一乘’,我看來這麼個註釋: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車(n)千乘,大概就是數十萬人。應該沒什麼問題。

    再回頭看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秦坑殺趙卒四十萬人。而且秦國是主攻的一方,那就說明,秦國投入的兵力一定在趙國之上。

    司馬遷的《史記》認為,長平之戰秦趙同樣是傾國之戰,趙國固然戰敗,但秦國也同樣損失慘重,軍隊十去七八。(但在包括《史記》在內的很多史料,對長平之戰的兵力人數並沒有太多疑惑)

    而我瞭解到,到了戰國末期,基本是全民皆兵,提刀砍人抗鋤勞作。而且戰國時代的軍隊基本可以不考慮軍餉器具。

    那麼進行論證:上文說了,一乘百人,有兩成多是後勤雜役,這是戰車編制。那麼虎賁百餘萬,帶甲數十萬是真的假的呢? 相對理想化一點來算,我們看秦國的400萬人,假設男性50%,就是200萬男人。假設全民皆兵,下到十四歲上到六十歲統統上戰場,理想一點,我們假設佔比40%。那麼大概可以拉出八十萬人,再緊一點,九十萬人。

    照這麼說秦國百萬大軍不算誇張。那麼再按戰車的編制來算兩成半的後勤人員,那麼大約是二十五萬後勤。這麼一來,秦國在長平之戰的六十萬大軍是還是可以保證的。長平之戰後秦軍十去七八,趙國青壯勞力幾乎全完也可以說的通。

    這麼說來,全民皆兵的情況下,長平之戰的幾十上百萬人大作戰是可以實現的(後勤我沒了解過)。至於怎麼指揮,實話說我不太清楚。我只是推算可不可能。

    而在其後的兩千年的古代史中,中原王朝所記載的軍隊數量也越來越少。這是因為秦後中國的軍隊開始實現職業化精英化,並不像戰國時代那樣全民皆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到冬天手就會變得非常乾燥,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