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伯崗

    京杭大運河溝南北通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等水系,這些水系都是自西向東以高差流動,但是他們南北高低相差很大,例如《中國水利史》記載,如以江淮水面高度為零,那麼淮陰三米、宿遷八米、濟寧三十五米、臨清二十六米、德州十五米、滄州八米、天津一米.這樣近四十米的高差,必須以閘,斗門,埭壩控制,才能執行. 閘,斗門,埭壩很多,控制程度很高,如果設在沿途湖泊上,工程更大,難以執行.

    最早的吳王夫差開闢大運河邗溝段是在利用湖泊執行的.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築邗城(古廣陵),並於側近開溝,引江水北出武廣(今邵伯湖)、陸陽(今江蘇高郵南)兩湖之間,下注樊梁湖(今高郵湖),東北流至博芝、射陽兩湖(今江蘇寶應東),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糧道。這條運河利用當時江、淮之間的瀉湖加以聯綴而成,運道曲遠,是今裡運河的前身。

    在當時,長江水高而淮水低,以湖泊作為運河航道拉縴問題尚不大,主要影響是湖面風浪。

    東漢順帝時期,陳敏修理邗溝,另開新道,由江都經樊良湖改道津湖,再由津湖直接由末口入淮,避免了射陽湖的風濤之險,給漕運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看看後來漢,隋,唐各朝代邗溝的路線,實際上是避開湖泊,特別是大的射陽湖,除了波浪風濤的海險以外,還要有便於縴夫道路,例如運河蘇州段寶帶橋, 為了滿載貨物的船隻挽舟拉縴順利透過三百多米寬的澹臺湖口,建立了著名的53孔石拱橋寶帶橋.

    吳王夫差邗城揚州蜀崗當時靠近大海, 西漢辭賦家枚乘在《七發》中記載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潮乎廣陵之曲江”當時揚州廣陵潮的名氣大過錢塘潮

    東晉時,邗溝渠化堰壩開始出現。當時引江水的方法是引江潮,潮漲時水從壩上溢流或有單閘,開門引潮,閉門蓄水,這是運河人工控制的開始.

    南宋至明清,揚州先後建了“歸江十壩”,其中沙河壩和老壩建於宋,攔江壩和鳳凰壩建於明,其餘六壩建於清。它們的主要作用,是透過十壩調節水位,集灌溉、防洪、通航諸功能於一身。因為壩只能堵水,不能通船,為了通航,必須翻壩換船或拖船翻壩。明清時在運河上建單孔條石閘,閘上備絞關,拉船過閘。“歸江十壩”不僅具有保障漕運航行、疏通淮河水道的水利價值(直到1973年才全部被現代歸江各閘所代替),只有

    現在宣傳只有沿途通航情況和景點,對於這樣閘壩工程關注不多,這些工程只能建築在河道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押送發配邊疆的犯人時,衙役還要費力氣到達目的地,他們不會中途放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