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馬知道
-
2 # 十月田野108
孩子打人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無意傷害的,另一種情況是有意傷害的。無論是哪種情況,孩子打人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弄明白孩子當時打人的情緒是什麼,打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找到打人背後的真正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無論是哪種情況,打人都是要制止的。否則對將來的發展是不好的。
一:孩子打人不是出於惡意
孩子由於語言發育相對落後於動作,不會用語言表達訴求,只好動手。
孩子處在手敏感期,手需要扔東西,打人,掐人來滿足需求。
孩子高興,傷心,或難過都有可能動手。我家寶寶有一天一高興,拿起鼓槌照我腦袋就來一下子。
我們要針對以上問題,多跟寶寶交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手敏感期的寶寶,讓他有更多的觸控體驗,把家裡不值錢的東西讓他扔個夠。
二:孩子打人出於惡意
孩子長期處於被虐待的暴力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結構會發生變化,會使孩子最原始的自我保護方式變成暴力和壓抑。對外就變成了攻擊其他弱小的,對內就變成了攻擊自己導致抑鬱自殺。
有的父母把孩子寵上天,彷彿是十世單傳。這種孩子沒規矩,無法無天,不懂得敬畏生命,為所欲為,做錯事不用承擔後果,一言不和就動手打人。
針對以上情況,應該改善親子關係,不溺愛孩子,在孩子兩週歲左右就讓孩子有規則意識了,逐漸立規矩,做一個溫柔而又堅定的父母,愛有分寸,又有原則,一旦立下規矩,就堅定地執行下去。
.
-
3 # 焦糖燉香菇
別把一歲半孩子打人想得那麼恐怖,甚至由此聯想到長大後弒母。
最最要緊的是,弄清楚孩子任何行為背後的原因。
一歲半寶寶打人,任性,發脾氣躺地上,我的孩子有過這個階段,我也見過很多孩子有過這種行為。
有男同事說不能慣著,直接用竹條子抽他一歲多兒子的小手,他老婆則直接打娃手板,因為他們都認為孩子再小也不能慣,免得大了管不住。真的是這樣嗎?
後來他孩子明顯不愛社交,在公共場合膽怯,跟父母不親,也不愛說話,一看就是個氣場往下沉的男孩子,毫無同齡孩子鬼靈精怪的模樣。
當然不一定就是因為他父母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
但多少應該有點影響吧?
回到開頭,孩子為啥打人,任性?
這需要家長們多看看兒童心理髮展學相關的書籍,綜合孩子的整體情況來分析,才比較科學。
我只能分析下我自己孩子的原因。
1、小孩打陌生人或不太熟的人。
女兒一歲半左右一出門,只要有人靠近她,哪怕是個孩子面帶微笑,她也會立馬伸手打過去。她爸爸喜歡給她講各種“打人是不對的啊,要多和小朋友玩啊”巴拉巴拉的道理,然並卵[我想靜靜]
我觀察到,每次有人靠近她時,她身體發僵,明顯是緊張,因為她的個人距離被人入侵了。打人,是她下意識的自我防禦。
(注:百度有如下資料,供參考:
社交距離一般在1到3.5米之間。其中1米到2米之間通常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處理私人事務的距離。
個人距離的範圍是45釐米到1米之間。
親密距離是一個人與最親近的人相處的距離,在0到45釐米之間。
公眾距離往往是公眾集會時採用的距離。一般在3.5米到7米左右。)
那該怎麼辦?
我溫和地安撫她,按住她的手,把她抱在懷裡,給她安全感,說:“寶寶你是不是不喜歡別人靠你太近了?太近了你感到害怕,是嗎?”
她點了點頭。
我對對面的小朋友說:“妹妹希望你不要隔這麼近,你可以先退後一點點嗎?”
小朋友一般都會同意,再找個時機讓她們握個手,慢慢就玩到一起去了。
我這樣做了兩三次後,我女兒再也沒打過小朋友。
2、小孩打家人。
這就不是因為入侵了個人距離而自我防禦了。
我女兒也打過家人。在爸爸媽媽奶奶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如過度要求看電視買玩具吃垃圾食品)時,她會哭鬧,如果跑去抱她,她會反手撓你一臉血。
為什麼?
因為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前的孩子,前額葉都是在不斷髮育的過程中,衝動、情緒化就是他們的“進化”過程。
那怎麼辦?
揍一頓?這是核武器,慎用為妙。
講道理?你試過就知道娃根本不聽,甚至更歇斯底里,而且你自己還越講越火大。
轉身走開讓她哭?她會更加火山爆發,而且因為她的情緒沒被你看見,哭鬧會持續很久。
抱她?她會鯉魚打挺滑下去,而且打你。
我的做法是這樣的,但可能不是最佳答案,只是對我女兒有效:
1、轉移注意力。帶她去看別的東西。一兩歲的孩子記憶力其實沒那麼好,這招很好用。
2、兩歲後,注意力很難轉移。
第一,儘量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被娃的情緒牽著走,告訴自己,允許她的哭鬧,這是很正常的,不要火大。
第二,試著去安撫她,摸摸頭,抱一抱,如果娃極力反抗,那就不摸不抱,坐在她身邊,安靜地陪伴,允許她發洩完她的情緒,她會偷偷拿眼睛覷我,這時我再試著抱抱她,還是不肯,就繼續陪伴,幾個回合下來,一般也就幾分鐘,娃也就不會哭鬧了,然後我再試著抱她,親親她,說幾句“媽媽愛你”,很快她就撲我懷裡了,並哭著說“我要看電視”之類的,我這時就抱著她出去玩,很快她就會笑起來,像完全忘了這回事。孩子是活在當下的,情緒發洩出來了,她也就徹底過去了,不會像大人一樣,一件事在心底百轉千回糾結。
我女兒是完全不吃講道理那一套的,她爸爸威脅打她罵她,她也是不會屈服的。所以我的方法是柔中帶剛,媽媽很愛你,哪怕是你生氣哭鬧時,我仍然愛你,但媽媽無法答應你特別過分的要求。
作為一個大人,你給兩三歲的孩子講道理,她不聽,你就要打她,這其實不也是一種暴力嗎?
-
4 # 笑朵姐
孩子這樣家長必須得檢討一下自己,肯定跟平時你的寵溺,默許有直接關係。
打人本身就不對,還打人臉,太不應該了。家長必須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如果孩子還是執意不改,也可以適當“打回去”(就是孩子打的時候家長也打他,讓孩子知道不是隻有他可以打人的)讓孩子明白以前不打他,是讓著他以後不會了。我想下次孩子再想打人時估計會考慮考慮啦!
還有任性在地上打滾,這說明孩子以前用這種方法肯定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所以一直屢試不爽,很靈驗,家長不是正確處理,而是默許。孩子才會一直利用這種手段獲取他的成果。下次孩子再這樣的話,首先告訴他這樣不對,這次他即使這樣也不會就範了。孩子一定覺得是嚇唬他,家長們這時候一定不要心軟哦!孩子很聰明的,看家長不理會他就會收手不哭鬧的。
孩子壞習慣養成容易,但是改起來可不易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這個過程中家長絕不可心軟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平時再跟孩子多交流,告訴他一些行為的危害性及後果。例如打人,你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老是欺負人家,慢慢的就不會有人跟你玩了,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他自己遇見打人的朋友還會樂意跟他一起玩嗎?
相信在家長的努力和教導下,孩子一定會改掉壞習慣,壞脾氣的,我們孩子是很棒的。
-
5 # 媽咪垚垚
一歲半的寶寶進入了成長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了,並且寶寶已經有了自己的小“思想”了。一歲半的寶寶走路已經很順溜了,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拿什麼玩具就拿什麼玩具玩,爸爸媽媽再也“管”不到我了,多自由啊!
但寶寶的脾氣怎麼越來越大了呢!小的時候多聽話乖巧啊!多討人喜歡啊!現在怎麼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且睡在地上打滾撒潑呢?甚至還會打人呢?
瞭解寶寶生氣、打人及容易情緒化的原因1.寶寶的意識越來越強
一歲半的寶寶是語言敏感期階段,也是寶寶語言快速發展的時期。但大多數寶寶只會說簡單的詞語(疊詞)或者一個字,還不會說連貫的句子,甚至有的寶寶還不會說話。
寶寶想要的東西說不出來,他/她就會發脾氣,通過摔東西、甚至打人來表現出來,因此來引起我們大人的注意。
2.寶寶說什麼媽媽也猜不出來
雖然寶寶已經會說話了,但寶寶只會說一些簡單的的詞語(有的寶寶已經會說連貫的句子了)或者只是一個字,有寶寶想要的東西說不出來名字,就在哪哇哇大哭起來。
我家垚垚有段時間就是這樣的。有一次,我們在爬行墊上玩著玩著,她就嘴巴里咿咿呀呀的說:“喝、喝、喝”,我當時沒有反應過來,我以為她要小豬佩奇玩具,我就拿給她,她不要且生氣的丟了,嘴巴里面還是不停地說著:“喝、喝、喝”;這下我才反應過來,她要喝水,立馬給她喝水了,她又高興的玩起來了。
看吧!寶寶也是有小情緒的呢!寶寶想要的東西,自己說不出來,急得就大哭起來,媽媽也是絞盡腦汁的猜來猜去。
3.這也不讓碰那也不讓摸
寶寶會走路之後,家裡面就被寶寶弄得亂七八糟的,簡直像大型“垃圾場”。好奇是寶寶的天性。寶寶會走之後就到處摸來摸去的,媽媽們剛剛收拾好的,轉眼間又被寶寶弄得亂七八糟的。
我大學同學家的一個兒子非常調皮搗蛋,可以說非常“作”的那種,家裡面每天被翻得像大型“車禍現場”不說,還要專門跑去廚房裡面倒油、開水龍頭、先鍋蓋等各種“活動”,氣得她媽媽直接給廚房安裝上一道門。
寶寶對所有的東西都充滿好奇,她/他們摸來摸去是她/們在探索世界。只要家裡面把不安全的東西收起來,如刀、玻璃杯、硬幣等危險東西收起來就行了,其他的愛給她/他怎麼玩就怎麼玩,大不了收拾一下。
4.寶寶處於口、手和腳的敏感期
寶寶會打人等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寶寶除了用手摸來摸去地探索世界,還會用腳踢人、爬高上低等方法來認識事物。
寶寶打人了,媽媽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因為寶寶根本不理解我們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了等於白說。
這時媽媽應該給寶寶一個擁抱,先安撫安撫寶寶的情緒,然後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媽媽抱抱,媽媽愛你。
2.轉移寶寶注意力
寶寶發脾氣隨手丟東西,甚至躺在地上撒潑打滾,這時媽媽不要立馬抱他/她起來,可以和她/他說:“寶寶,你是要自己起來,還是要媽媽抱起來,如果你不起來,媽媽就自己去玩玩具了”,這時寶寶一般不會立馬起來,他/她會堅持一哈哈,後面就起來了或者說:“媽媽抱”;
還可以說:“寶寶快看,外面有小狗再叫,還有小盆友在下面騎單車玩呢”,這時寶寶就會立馬說:“起,媽媽抱”,我家垚垚就是這樣的啦,我一說完立馬起來。
3.釋放寶寶的情緒
寶寶打人、生氣摔東西,寶寶本身就是不開心了,媽媽就不要再去說教寶寶了。
媽媽應該問寶寶發生什麼了,對寶寶說:“寶貝,剛剛那個東西扎到你的手了,所以你生氣把東西丟了,對不對”,寶寶會點點頭或者“嗯”一聲,媽媽再接著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的手現在很疼,並且也不開心對嗎”,寶寶也會“嗯”或者說“疼”,媽媽知道,媽媽理解你,靠在媽媽肩膀上休息一會就好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
-
6 # 小米粒育兒
在孩子的世界裡,有一種打人不是真的想要打人,而是孩子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孩子的語言能力跟不上大腦思維的節奏,只有用最直接的拍或打來引起目標的關注。這麼看來,我們的寶寶是不是變可愛了呢?
冷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寶寶會過分注意到打人的行為,養成打人的習慣。注意說話方式,千萬不要說“打人是不好的”,或者說“寶寶,你又打人…”這樣會讓孩子把自己的動作和打人聯絡在一起,這樣就叫打人(哈哈!很爽!以後繼續)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比如喜歡可以用抱一抱,拉拉手的方式表達;不高興了可以搖一搖頭,雙手交叉表示拒絕等。給寶貝充足的安全感。即使寶寶會走了,也要每天至少給孩子三個擁抱,親一親寶寶,讓他感覺到父母的關注。寶寶第一次打人,我們要格外注意。不要過早的給孩子扣上“打人”的帽子,那樣我們就真的教會孩子打人了。是不是感覺養育孩子是個技術活,必須要時刻學習才能少犯錯,甚至不犯錯。重任在肩啊!
-
7 # 甜心育兒手記
孩子打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模仿別人,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周圍有這樣的環境,有這樣的人,那麼孩子就會去跟著模仿,其實這樣可以注意一下孩子所處的環境,儘量避免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影響到孩子,當然,家長的角色也是尤為重要的,要給孩子一個正能量的。所以出現了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我們不可以有這樣的行為,不可以去學這樣的行為。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不是真的打人,而是想跟人交流,想玩耍,只是拍了一下,但是孩子根本掌握不好手上的力度,所以可能會有點用力了,包括有時候大人經常會去摸一摸孩子的臉,孩子也會覺得這種行為很友好,所以他也在嘗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要輕輕的,不可以用力,或是我們儘量減少摸孩子臉行為。
下面說一說孩子打滾耍賴,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脾氣的,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總會有一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躺在地上打滾耍賴的孩子不在少數,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樣可以引起家長的注意,其實孩子也是在耍小心眼的,那我這個時候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做法。
1、要詢問孩子原因
家長需要看看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發脾氣?到底是我們自身犯了錯誤?還是孩子無理取鬧?如果是我們自身的錯誤,沒有完成孩子的約定,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履行約定。也有可能是孩子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這個就需要家長跟孩子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
2、適當置之不理
有的時候孩子無理取鬧,躺在地上打滾耍賴,這不是哄我們不要急於的去哄孩子,或者去打罵孩子,我們要給孩子一定的發洩空間,一個大人在有脾氣的時候都想發洩出來,孩子也是一樣的。讓孩子哭就哭個夠,鬧就鬧個夠,家長要暫時置之不理,但是前提是要保證孩子不傷害周圍環境和自己,等待孩子心情平復的時候,再把孩子抱起來溝通,這個時候會比剛開始更好溝通。
3、第一句問話很重要
當孩子耍脾氣的時候,我們家長給孩子第一句的問話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一語點破孩子的內心,比如我拒絕了孩子玩手機的要求,孩子會跟我哭鬧耍脾氣,我第一句話問孩子是不是因為媽媽沒給你玩手機?聽到這句話,孩子立馬停止哭鬧點點頭,這時候就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不玩手機的原因。假裝要記住一點,在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溝通比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溝通更有效果。
4、控制自己的脾氣
脾氣也是可以模仿的,有的家長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總會跟孩子吼叫,其實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那麼孩子的脾氣也會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孩子無理取鬧,耍脾氣,所以家長跟孩子溝通和交流的時候,需要的是耐心,而不是暴躁的脾氣。
其實每個寶寶都不是天使蓬勃,每個寶寶都有讓人反感的一面,主要就是看家長是如何處理的,家長在細節方面多關注一下寶寶,多瞭解寶寶的內心,相信寶寶就會流露出更多天使的元素,所以你的孩子愛打人和脾氣不好,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是很多孩子的通病,我們只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跟孩子溝通交流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要讓孩子錯誤的行為一直錯下去,一次溝通可能沒有效果,但是我們耐心地跟孩子說幾次總是有效果的。
-
8 # 小鈴鐺媽媽育兒記
首先,我認為一歲半的寶寶出現這些行為,屬於這個階段的正常現象,並且我們也不要由此給孩子貼上“任性”的標籤。為什麼說是正常現象以及怎麼處理,下面我主要從二大方面來說:
一、一歲半孩子的特點
一般來說,孩子學前階段,我們要經歷兩個十分頭疼的階段,一個在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這個階段,另一個是兩歲半時。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這樣,經歷一段平穩期,再經歷一段波動期,這樣持續交織。這也是孩子實現發展的必然過程,對平穩狀態進行突破,突破的過程肯定是不穩定狀態,完成突破獲得發展後,進入下一個較高層次的穩定狀態。由此,一輪一輪進行。
一歲半的孩子已經比較有活力了,但是仍然稚嫩,他們做事時依然會覺得力不從心,比如,想表達自己卻說不出來,想做好某件事卻搞砸了等等。這樣的生活無法讓他們稱心如意,就導致他們經常大發脾氣,發脾氣是他的情緒宣洩,對自己的不滿,對周圍人的不滿。
雖然很頭疼,但這個階段父母處理得當也能幫助孩子更平穩地度過。
所以,當孩子躺地上發脾氣時,他就是在宣洩情緒了。這個階段我家寶寶也經歷過。這時父母的處理方式很重要,不要責怪他,可以安靜地蹲在他身邊,看著他發脾氣,或者輕輕拉著他的手。等他情緒發洩完了,平靜下來了,跟他溝通。例如“寶寶剛才是不是因為……心裡難過啊……”站在他的角度來跟他共情,表明能理解他的難過,現在媽媽抱抱就好了,然後抱抱他,親親他之類。
二、關於打人臉是正常行為的解釋
對於打人臉的行為,我想說的是,對於這階段的寶寶,他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打人”,所以媽媽不必為此焦慮。
他出現這樣的行為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跟上面說的一樣,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2、吸引爸媽的注意力。
也許無意中做了次“打人”的動作,卻得到了爸媽的強烈反應,那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挺好的,爸媽能因這件事多關注他,從而強化了他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對寶Bora說是最親密的親人,寶寶想得到多多的來自爸爸媽媽的注意力,這是一種天性。
3、模仿。
不要低估小寶寶的模仿能力,他們能很快的模仿周圍人的行為或者他看過的電視裡的行為,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溫馨的生活環境很有必要。
另外,除了以上溫柔堅定法外,可以藉助情緒管理繪本來引導寶寶更好地接納自己地情緒,比如《大衛不可以》《菲菲生氣了》《羅伯生氣了》等等。
綜上,一歲半寶寶處於不穩定期,經常會有出乎我們意料的行為出現,甚至讓本就疲憊的我們焦頭爛額。但是,想想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對他們再多些包容和耐心吧,過不了多久,你依然能看到一個乖巧伶俐的好寶寶的噢。
-
9 # 御貓老師
三歲以前的小孩子,確實更喜歡用動手來表達他的意圖,因為他的語言能力不夠強,更習慣用肢體語言來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比如說:他想跟人打招呼,表示跟人親近,也會選擇動手的的行為;甚至很多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會因為想要表示自己的友好,也會用動手的方式和別人打招呼。
隨著孩子的語言能力逐漸提高,肢體語言就會減少。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家長就可以無視或者隨孩子心意去動手打人而不加以干涉。
如果孩子的行為可能產生任何危險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立刻馬上地去制止,首先要用最簡易的語言,清楚並且嚴肅地告訴孩子不可以有這樣打人咬人的行為,因為這樣會給別人造成傷害。
接著再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比較有趣輕鬆的事情上,這樣可以讓寶知道當他心情不好而產生攻擊他人的想法時,可以有別的更好的方式可以選擇。
-
10 # 樹洞媽媽說育兒
一歲半寶寶打人臉,要不就是有人教,又就是有看著大人有過這種行為。
寶寶一歲半了,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較強。
我寶寶一歲半了,他舅舅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而且他們總是往不好教。如教他打人、教他玩水、教他吐口水、教他去商店買東西等等 他可謂是一學就會。
不管是教好的還是壞的都學的比較厲害。
模仿能力也比較強。如看到我洗臉他也要自己洗,看到我吃飯,自己也要碗筷,反正就是要和我一樣。看到我掃地他也來搶著做,看到我倒垃圾他也要倒等等
當他慢慢長大以後他就會好了,不過還得父母有耐心的慢慢引導,比如打人臉這個事情,可以重複給他講打人是不對的,一歲半的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說什麼的,只是他不會說話而已。
孩子小了,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來幫助寶寶成長。
回覆列表
一歲半兩歲的寶寶打人發脾氣多半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通過發脾氣打人這種行為看看父母愛不愛他。這時候大人不能著急既然知道寶寶是怎麼想的,我們就氣定神閒的配合他演好戲。
在遇到這些情況和媽是如何應對的呢?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打人。一歲半的寶寶不要過早的定義他這是打人,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模仿,仔細想一下父母有沒有動過手,或者打過孩子。要告訴他這樣不好哦,打媽媽會傷心會疼,你可以摸摸媽媽的臉。給他把打人的動作糾正成摸一摸,這樣你和孩子的關係就和諧有愛了。發脾氣。寶寶現在慢慢有自己的需求主見了,一旦沒有滿足就會發脾氣大哭。這時候你不要生氣耐心的引導孩子,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會跟兒子說不要哭,哭不解決問題,有什麼問題你要告訴媽媽。現在兒子一哭一發脾氣自己就會說不能哭,不能發脾氣要商量。躺在地上打滾。寶寶慢慢的會通過這種撒潑打滾的方式試探大人的底線。我兒子前幾天發脾氣要糖吃躺在地上足足哭了半個小時,和媽就靜靜陪著他,給他擦鼻涕擦眼淚,跟他開玩笑說地上涼不涼啊?媽媽覺得好冷啊?他自己爬到墊子上繼續哭。剛好是吃飯時間,我就開始吃飯,問他肚子餓不餓?我說餓了就過來擦乾眼淚吃飯吧。到底自己扭扭身子不情願的爬起來,走到我身邊。我先抱著他問哭的累嗎?累。還躺在地上哭嗎?不哭了。為什麼哭?媽媽不給糖吃,吃糖牙疼。你看他什麼都知道,故意試探你的底線。總結和媽覺得孩子成長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生氣不要煩躁,從容應對。我的經驗是:溫柔的堅持。既要讓孩子覺得你愛他,又要告訴的規矩底線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