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
清風弄水月銜山,幽人夜度吳王峴。
黃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來不辭遠。
江南又聞出塞曲,半雜江聲作悲健。
誰言萬方聲一槩,鼉憤龍愁為餘變。
我記江邊枯柳樹,未死相逢真識面。
他年一葉泝江來,還吹此曲相迎餞。
本詩作於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任職時,時眾鄉親父老送別至江邊,州中有名士隨詩人上吳王峴,或陪其往九江、同遊廬山。
蘇軾曾貶謫黃州,並非隱逸之士,因此,“歸隱之樂”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詩人自稱“幽人”,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謫居黃州四年無政可謀的閒放生活和其想重返朝廷的願望,同時滲透著重登吳王峴,向北遙望(忠君)的綿綿情思。
七句引用杜甫詩句“萬方聲一概”,意思是說聲音變化萬端,並非一律,寫出了詩人夜聞黃州鼓角“半雜江聲”時的複雜感受。
“鼉憤龍愁為餘變”這一句運用擬人手法,描寫鼉、龍聞“悲健”之鼓角而或憤或愁的情緒,彷彿它們也因“我”的仕途變幻而不平。九、十兩句與作者的詞作《滿庭芳·歸去來兮》中的“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一樣,以柳入詩,託物寄情,含蓄深摯。末尾兩句運用了想象(或虛寫)的表現手法,描寫了自己日後駕一葉輕舟重返黃州,再次聽到黃州父老鄉親鼓角吹奏以相迎餞的場景;思想感情:抒發了詩人對離別黃州鄉親朋友的不捨之情,期盼以後還能再見的深深留戀之情。
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
清風弄水月銜山,幽人夜度吳王峴。
黃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來不辭遠。
江南又聞出塞曲,半雜江聲作悲健。
誰言萬方聲一槩,鼉憤龍愁為餘變。
我記江邊枯柳樹,未死相逢真識面。
他年一葉泝江來,還吹此曲相迎餞。
本詩作於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任職時,時眾鄉親父老送別至江邊,州中有名士隨詩人上吳王峴,或陪其往九江、同遊廬山。
蘇軾曾貶謫黃州,並非隱逸之士,因此,“歸隱之樂”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詩人自稱“幽人”,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謫居黃州四年無政可謀的閒放生活和其想重返朝廷的願望,同時滲透著重登吳王峴,向北遙望(忠君)的綿綿情思。
七句引用杜甫詩句“萬方聲一概”,意思是說聲音變化萬端,並非一律,寫出了詩人夜聞黃州鼓角“半雜江聲”時的複雜感受。
“鼉憤龍愁為餘變”這一句運用擬人手法,描寫鼉、龍聞“悲健”之鼓角而或憤或愁的情緒,彷彿它們也因“我”的仕途變幻而不平。九、十兩句與作者的詞作《滿庭芳·歸去來兮》中的“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一樣,以柳入詩,託物寄情,含蓄深摯。末尾兩句運用了想象(或虛寫)的表現手法,描寫了自己日後駕一葉輕舟重返黃州,再次聽到黃州父老鄉親鼓角吹奏以相迎餞的場景;思想感情:抒發了詩人對離別黃州鄉親朋友的不捨之情,期盼以後還能再見的深深留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