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全有
-
2 # 水月道人
其實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被自心認知的基礎上而存在的,這就是莊子所要闡述的意思。在我的內心世界裡,我是如是認可魚之樂的。他人是否認可,是他人的內心世界。所以莊子說“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魚之樂?”
-
3 # 武當山上一棵松
其實真正論起來應該是是莊子輸了。
我們現在看看他們的對話:
莊子:魚悠閒自得的遊著,它們是多麼快樂啊!(有感而發)
惠子: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他們快樂?(開始抬槓,但問題問得符合邏輯。)
莊子: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回的也有道理,他前面第一句明顯只是單純的感嘆,並不代表他真知道,所以這句話只是單純反駁惠子)
惠子: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不是魚,所以也不知道魚。這是可以肯定的!(惠子還是站在邏輯的角度上質問莊子)
莊子:我們迴歸原點,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說明你是知道我知道才問的我,而我怎麼知道,我當然是在濠橋上知道的。(莊子雖然回的俏皮,但他是巧妙的躲避了惠子的邏輯,他並沒有真正的把原問題徹底解決。)
所以最後,應該是惠子贏了,莊子並沒有完全破除他原有的邏輯,而是以取巧的方式回答(有點無賴),所以只是單純的看他們對話是惠子贏了。
但其實,不應該以勝負看他們這場辯論。
第一惠子剛開始的時候,就問了一個十分難以回答的問題,想要解釋清楚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完全解決的。
第二莊子和慧子其實也只是開玩笑,他們本來就是好友,兩個人又喜歡互懟。所以他們的這段對話只是我們平時與朋友互相說笑一樣,沒有太大的勝負心的,肯定也不會拿出真正的實力辯論。
只是莊子的學問比較深,隨機應變能力也強,所以他們的隨口互懟,看起來也充滿哲理。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道:“我不是你,所以不瞭解你;你也不是魚,本來也不瞭解魚。”莊子又道:“請你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你這麼問,說明你已經承認我知道魚的快樂,所以才會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是在濠水岸邊,知道魚是快樂的。”
這是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兩人進行的是邏輯辯解,各處角度不同,也是哲學意義所在!對我們的教育意義在於:隨機應變,懂得變通,不要過於執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