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僕,西漢名將,河南宜陽(今河南新安)南灣村人。西漢時,關(秦函谷關)東諸王,屢謀與朝廷分庭抗禮,地方豪強也多據地稱霸,嚴重危害西漢中央集權的統治。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在廣開仕途採用新的選用官吏制度的同時,又採取措施加強軍隊和法律建設。在中央的常備軍中,增設八校尉、期門軍、羽林軍之外,又增設樓船軍(水軍)。漢武帝以楊僕為樓船將軍,前往關東督監。
所謂關東,是指函谷關以東。古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東北。從古潼關往東至古函谷關這段地方,地勢險要,是古代中原地區人們東西交往的必經之地。當時,楊僕是河南宜陽人,宜陽在靈寶縣東,屬關外,楊僕以此感到恥辱,當他做了樓船將軍前往關東督監時,便向漢武帝請求,用他家七百名家奴將函谷關東移,漢武帝為了使關內之廣些,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在元鼎三年(前114年)便將函谷關東移至三百里外今新安縣東,原來的函谷關從此被稱作“舊關”,改置弘農縣,遷至新安的函谷關被稱為“新關”,而楊僕的家南灣村也劃入關中之內了,因此,坊間流傳“楊僕移關”的典故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東漢末年為了保衛洛陽,防備黃巾起義,曾置八關都尉,新函谷關為八關之首。楊僕在任上,果敢搏擊,嚴刑峻法,不避貴權,頗見功效,深為漢武帝賞識,擢升為主爵都尉。
元鼎五年(前112年)楊僕率軍南征,出豫章,下湞水(北江支流)。六年(前111年),破石門(在廣州西北),勇挫南粵精銳。又與伏波將軍路博德合力攻擊番禺(廣州),力戰破城。以“推鋒陷堅”之功,封將梁侯。元封元年(前110年),楊僕與橫海將軍韓說、中時王溫舒合力剿滅東越。次年(前109年)秋,率兵五萬渡海,與左將軍荀彘共伐朝鮮。結果出擊不力,士卒傷亡過多,獲罪當死,膜為庶人,後病死。
楊僕,西漢名將,河南宜陽(今河南新安)南灣村人。西漢時,關(秦函谷關)東諸王,屢謀與朝廷分庭抗禮,地方豪強也多據地稱霸,嚴重危害西漢中央集權的統治。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在廣開仕途採用新的選用官吏制度的同時,又採取措施加強軍隊和法律建設。在中央的常備軍中,增設八校尉、期門軍、羽林軍之外,又增設樓船軍(水軍)。漢武帝以楊僕為樓船將軍,前往關東督監。
所謂關東,是指函谷關以東。古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東北。從古潼關往東至古函谷關這段地方,地勢險要,是古代中原地區人們東西交往的必經之地。當時,楊僕是河南宜陽人,宜陽在靈寶縣東,屬關外,楊僕以此感到恥辱,當他做了樓船將軍前往關東督監時,便向漢武帝請求,用他家七百名家奴將函谷關東移,漢武帝為了使關內之廣些,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在元鼎三年(前114年)便將函谷關東移至三百里外今新安縣東,原來的函谷關從此被稱作“舊關”,改置弘農縣,遷至新安的函谷關被稱為“新關”,而楊僕的家南灣村也劃入關中之內了,因此,坊間流傳“楊僕移關”的典故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東漢末年為了保衛洛陽,防備黃巾起義,曾置八關都尉,新函谷關為八關之首。楊僕在任上,果敢搏擊,嚴刑峻法,不避貴權,頗見功效,深為漢武帝賞識,擢升為主爵都尉。
元鼎五年(前112年)楊僕率軍南征,出豫章,下湞水(北江支流)。六年(前111年),破石門(在廣州西北),勇挫南粵精銳。又與伏波將軍路博德合力攻擊番禺(廣州),力戰破城。以“推鋒陷堅”之功,封將梁侯。元封元年(前110年),楊僕與橫海將軍韓說、中時王溫舒合力剿滅東越。次年(前109年)秋,率兵五萬渡海,與左將軍荀彘共伐朝鮮。結果出擊不力,士卒傷亡過多,獲罪當死,膜為庶人,後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