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縱觀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中有關邏輯順序,可將其消費理論簡要概述如下: (一)把消費量(c)與就業量(n)連線起來。認為一定水平的就業量決定一定的消費量。(《通論》第79—80頁)。

    (二)設一定的收入決定於一定的就業量。即“在本書範圍內,真實所得之變動原因,僅限於一特定資本裝置上就業人數之增減,故真實所得隨就業人數之增減而增減”(《通論》第98頁),這樣又把收入(y)與就業量(n)聯結起來。與第一步相結合,從而把消費與收入聯絡起來。

    社會的消費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數量。

    (2)客觀環境因素。

    1、工資單位之改變;

    2、所得與淨所得之差別;

    3、資產的貨幣價值的變動;

    4、時間貼現率;

    5 、財政政策之改變;

    6、個人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以上除工資單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太大變動,所以對消費也不會有重大影響。因此,消費是真實所得的較穩定的函式。

    (3)主觀因素。

    首先分析影響儲蓄動機的因素,包括謹慎、遠慮、計算、改善、獨立、企業、自豪與貪婪。然後從其反面概括出直接影響消費的主觀因素為享受、短見、慷慨、失算、炫耀與奢侈,等等。這些因素取決於制度、傳統、資本技術裝置等影響,而在短期內不易發生變化,即可看作既定量。這樣,再一次證明了消費是收入的穩定函式,這裡的收入當然是指現期的絕對收入水平。

    (四)定義邊際消費傾向。

    dc[,w]/dy[,w]表示增加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的比例。0〈dc[,w]/dy[,w]〈1,邊際消費傾向呈遞減規律,小於平均消費傾向。“當社會之真實所得增減時,其消費量亦隨之增減,但後者之增減常小於前者。”(《通論》第98頁)。

    以上構成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主要內容,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五)由邊際消費傾向推出乘數理論,說明邊際消費傾向的遞減,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導致國民收入小於充分就業均衡,導致失業,這又回到他分析的出發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菜可以用氯基肥料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