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中觀你
-
2 # 彤同飛
我們正在讀聲律啟蒙……
1,如果不是因為女兒,我自己難得有恆心刷一遍聲律啟蒙。娃兒記性好,讀三五回就記住了,這些時日拿聲律當兒歌玩呢。
2,對小朋友而言,聲律啟蒙解決了識字和韻母聲調的問題,且她讀著讀著,就能自己解釋簡單的對句,也喜歡文中故事。對成人來說,聲律啟蒙是一部畫面感太強的桃花源,中國色彩濃重。
3,群裡有3歲讀聲律讀得6666的小娃娃,就是聽凱叔講故事的聲律啟蒙,小塊板一打,孩子們的節奏感一起,韻律一走,聽完了背出來順理成章,我們計劃三個月讀懂它。聲律啟蒙比小學課本有趣多了。
4,孩子是先有詩詞打了底,再讀聲律啟蒙的。相輔相成,聲律啟蒙裡字字都有詩句,詩詞歌賦未必都押韻,個人愛好取捨不同,背唐詩宋詞還是聲律啟蒙自己看。
-
3 # 慕羽軒文社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是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在平仄、對仗和韻律上遵循著漢語獨有的音律之美,是中華語言之美的起點,尤其對作詩填詞具有極好的借鑑、啟發作用。小孩子熟讀以上諸書能夠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修練。當然能熟讀。孰記並熟背就能進一步對中華的傳統文學掌握的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
4 # 健助師小橙子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這兩本書最好都熟讀。
它們屬於清代的基礎讀物,對於古代的小孩子來說,是入門級的書,
兩本書的體例,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分成30韻,每韻也就兩三段話,少數有4段的,一共沒多少字。對現代當然人來說,一天熟讀一韻,堅持下來,2個月就能把兩本書都熟記於心。
當然能熟背最好,不能的話也要理解書中的含義,可以經常復讀,人的記憶是有規律的,一個月不看可能就忘的七七八八。所以,最好的是結合實踐,以用為學,在使用中記住,並經常翻閱,才能化為己用。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不贊成讓小孩子過早接觸這類帶有高難度的文學工具書之類。喜歡寫詩的成人年都理解不透呢?何況他們年齡很小,又一時半會兒用不上,硬讓他們去背誦、熟讀,他們知道那些詞句都是什麼意思嗎?即使能記得住,背得滾瓜爛熟,有什麼重大意義?充其量,在孩子印象中也只能記住曾經見到過兩本××書而已,這種作法明顯是一種“施暴”行為! 只能給孩子增加學業負擔。 傳統文化進課堂無可厚非,但是,要掌握好尺度,火候控制不住,後果可想而知。奉勸那些靈魂工程師們,不要把作秀做到孩子身上,更不要為了圖業績攢眼球,浪費孩子的天真爛漫去建豆腐渣工程…
-
6 # 道A簡
我的觀點是小孩子對於《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類的傳統文化作品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背的程度是最佳。
首先,熟背傳統文化作品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修養。其次,熟背傳統文化作品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最後,熟背傳統文化作品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國學的興趣,並將我們的國學不斷的發揚光大。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長。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國學曾受到長期的冷落與排斥,近幾年國學的熱度逐步回暖。我堅持認為我們華人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國學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並賦予我們的國學新的時代特徵。
-
7 # Anniexy
謝邀。我覺得這個是需要熟讀的基礎上達到可以背誦的情況最好,首先,對於傳統文化作品能流傳下來,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可以提升人文素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其次,當別人說一句的時候,你能接上下一句,二者的共同話題也就出現了,這樣可以廣交人脈。最後,起網名等靈感可能出自這。
-
8 # 老街味道
首先,傳統文化作品是要區別對待的。
單就這兩本書,要背過恐怕不太容易,熟讀就可以了。 因為我覺得有這個精力背背論語、唐詩宋詞、名家古文等其他傳統作品收穫更大。
老街為什麼不推薦要背誦這兩本書?
一、營養價值不是很大與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相比,這兩本書淺顯的多,是幼童寫詩的啟蒙之作,但是沒有值得背誦的經典名句與篇章。
熟讀了解對仗的規律即可,背不過再查即可。這兩本書裡的例句,成熟的詩人會避免照搬使用的。
二、相比較用處不太大將來寫文章或者演講時,您引用論語或唐詩等名篇警句效果要好得多。
而且,背誦唐詩宋詞等,至少學生考試能考的到。
三、孩子的精力是有限孩子現在學的東西已經太多了,精力有限,壓力太大,如果他喜歡,自然記得多甚至背過。
學習要提高效率,有選擇的安排孩子的時間。畢竟我們的應試教育不能忽視,最有利於應試教育的課外學習是首選。
結語所以不要逼著孩子背這兩本書,想讓孩子學詩的話,讓他讀懂讀熟就很好了。
如果要逼著孩子背的話,我寧願讓他背唐詩宋詞。
……
2018-3-9
-
9 # 閒話唐詩宋詞
要求熟背,不太現實。但讀個滾瓜爛熟,卻非常必要。如人家說上句,你能聯想到下句,甚至脫口而出。其次,要理解,找規律,詩詞中出現頻率高的詞句,要重點掌握,如風對雨之類的。再次,在讀上述書的時候,最好找一些相關的詩詞作範文,律詩以該字為韻最好,如風字,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這樣,初學者就會了解風,東,通,紅,蓬等字,屬於《詩韻》中的"一東",這樣直觀的對比法,利於初學者背誦,記憶,理解。
-
10 # 靜待花開的時間
看孩子的年紀了,如果年紀還小熟讀即可,曾經看過關於小孩子是否要背古詩的文章,文章中說孩子小時無法理解詩詞的含義和意境,這個時候接觸古詩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語感,比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會用過詩句知道如何斷句。等到孩子大一些時能理解了古文含義,加上之前已熟讀,熟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
11 # 雲淡風輕——梓藝媽媽
我覺得處於6--12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精力的話可以把《聲律啟蒙》背下來,《笠翁對韻》是李漁參考車萬育的《聲律啟蒙》寫的,後者更適合孩子學習,起碼用典沒有前者那麼難懂。古人小孩背誦《聲律啟蒙》是為了寫詩作賦,現在孩子雖然不至於要求寫詩作賦但對於孩子理解詩詞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女兒現在上二年級,我從一年級暑假開始帶她讀《聲律啟蒙》,到現在她能背完上卷,不是我強迫她,是她自己喜歡,她說讀著讀著很自然就能背下來。遇到晦澀的句子我給她講一下,她就懂了。現在我發現她對古詩的理解力也有很大提高,初次讀的古詩她都能理解大概的意思。我覺得這是熟悉《聲律啟蒙》的結果。
-
12 # 南山劉向雄
傳統文化典籍,能熟讀就好,不應做背誦的要求。但孩子喜歡背誦,以此為樂,未嘗不可。
我自己在家也誦讀經典,每天讀個半小時,如此堅持了四年。《論語》大致能檢索出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看到一個字,就能相應地背誦出包含有這個字的章節。但是要我從頭開始一字不漏地背誦《論語》,還是不行,前後章節缺乏邏輯性,難記。
但對於邏輯性較強的《大學》、《中庸》、《孟子》還是能透過熟讀自然背誦下來的,只要堅持,也不用花很多時間,我這把年級尚且能全文背誦,更何況記憶力超強的小孩子。
若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讀起來愛不釋口欲罷不能,背誦則更是簡單多了。
所以,不以背誦為目的的"熟讀",孩子會更能接受,家長也不會功利性地操心焦慮,父子其樂融融地誦讀,豈不更合傳統文化的精髓!
祝您愉快!
回覆列表
這些啟蒙讀本確實為中華文化的學習與傳承起到了一些積極的推動作用。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一個字——利。
那麼這些讀本有可讀性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是一本一本讀,讀,慢慢長大,從《孝經》到《三字經》,《百家姓》《神童詩》《女兒經》到後來的《論語》《中庸》等等。
在這些啟蒙讀本中,無論是《聲律啟蒙》還是《笠翁對韻》,我都是偏愛的。
那麼小孩子對這些書是應該熟讀還是背誦呢?
我認為能熟練背誦更好。有人把《笠翁對韻》比做百科全書,事實上這本書所涉及的知識面確實很廣。
“雞曉唱,雉朝飛”,談到自然現象,而“舉杯”又談到了唐詩人李白。
這幅插圖上的人物是誰呢?他是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張圖配的不太好)
蘇子赤壁,韓公藍關。每次讀到這裡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聲律啟蒙》也好,《笠翁對韻》也罷,你家孩子如果能背會的話,那麼……我建議熟背。隨著年齡增長,再讀,再背,慢慢的理解和消化。
背這些書有什麼好處呢?你不但會學習到一些韻律,掌握平仄韻的應用,也瞭解了歷史、自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