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8
回覆列表
  • 1 # 血鎖六界

    這句出自於《論語》意思就是孔子老師在吃喪宴的時候從來未吃飽過。原因是孔子站在死者家屬的角度,至少他自己認為。死者家屬家裡人去世了,肯定悲痛欲絕。自己怎麼能吃得下去呢?所以象徵性的吃一點。以表示自己的一片心意。

    這裡可以看出孔子的惻隱之心,無論是壞人還是好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何況憂國憂民的孔子。

  • 2 # 狼兄雜談

    回答這個問題得搞清楚兩件事情

    1、這幾句出處在《論語》,意思是說孔子在別人家裡面吃喪宴從來沒敢吃飽過。

    2、孔子為什麼不敢吃飽呢?難道是嫌棄飯菜不夠美味,不是。難道是那家人吝嗇不給孔子吃飽飯,也不是。

    3、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孔子沒有嫌棄飯菜,主人也沒有吝嗇自己的飯食,那孔子為什麼還不吃飽了,所以說聖人就是聖人,他的思維和意境是我們趕不上的

    原來孔子啊是透過不吃飽來表達自己對喪家的弔唁和安慰。

  • 3 # 錚錚傲骨66

    《論語》第七篇述而中一文: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孔子在弔喪時,在居喪的人旁吃飯從不吃飽。因為,一個家庭有人過世,舉家哀傷,你卻在旁邊大快朵頤吃飯。說明缺乏後天修養及禮貌。孔子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吃飽而是: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就是也陪著喪者哭,也不唱歌。展現了聖人的仁愛之心。後人稱讚說:學者於此二者,可見聖人情性之正也。深致哀悼時,食則難以嚥下,何有歡心呢?仁德以人性為本,推己之心及於人情,人家在居喪時與其同悲,展示了為人仁德之心,側隱之心,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否則,何以為人,何談德性。

  • 4 # 蕾蕾的想往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大意是:孔子在弔唁故人吃喪宴時,未曾吃飽過。這是為何呢?孔子這樣以為:辦喪事的人本身很痛苦,食不甘味,吃不下飯,需要別人的安慰。如果來弔唁的人只知道吃吃喝喝,沒有同情和安慰,那多讓人傷心!所以孔子用自己的“未嘗飽”來表達自已的哀思,對喪家的安慰之情!

    孔子是儒家的開創者,是大慈善之人。有憐憐惻隱之情,所以在有喪事的人一起吃飯時,哀人所哀,心有不安,食不知味。

  • 5 # 面俠

    從字面看:意思是鄰家正在辦喪事,你怎麼吃得下飯或者說你怎麼有胃口吃飯。延伸一下,就是在別人悲傷之時,你不要興災樂禍,要保持衰傷之意,這才是君子所為。

  • 6 # 清林讀書

    孔子提倡仁和禮,一定會以身作則,食於有喪者之側,一定與喪者有關係,一般人參與此事,都不會大吃大喝,何況是關係親近的人呢?這是對治喪者的尊重,也是人之常情,觸景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橘色口紅有什麼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