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小果DX
-
2 # 驀然相逢
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我是河南的,這邊有民謠說“五月五,麥子熟,報告粽子過端午”。吃粽子是這邊的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小的時候,放學回家,爸媽,那天做了好多好吃的,還有粽子,特別觀念,現在感覺就是一種奢求了。
-
3 # 海舟詩話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臨近端午,就會想起這首歌謠 端午節在我的老家南陽還是比較隆重的,相對其他節日也是儀式感最強的。
第一,煮雞蛋、鴨蛋或者鵝蛋、大蒜,吃粽子。
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家裡都會煮些雞蛋,那時候的農村雞子都是自家養的,雞蛋也都是土雞蛋。 吃不完,就會帶到學校,和小夥伴“碰雞蛋”玩,誰的先破,誰就輸;
第二,帶香囊、五色線。
這些香囊和五色線一般都是母親做的,那時候很少用人去買。 香囊掛脖子,而五色線則綁在手腕或者腳踝;
第三,門上掛艾
南陽盛產野艾,一到四五月份,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就像草一樣普遍。端午節那天,大人們就會採上幾捆,掛在門口,據說可以辟邪;
第四,洗冷水澡
端午節這天,要早早起來,記得都是早上五點多,去河邊洗澡。據說王母娘娘,在那天會在河水撒藥,洗了澡,百病不生,等太陽出來就沒效果了。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筆者先跳了下去,裡面有大樹叉,卻沒有吱聲,後面幾個跟著下來,都被紮了屁股。 至於龍舟、雄黃酒,這些端午的傳統,筆者小時候沒有碰到,估計那時候農村過於窮困了。
不管在什麼地方過端午節都要吃粽子,黑龍江也不例外,把蘆葦葉簡單地窩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先在裡面放一顆蜜棗然後再加糯米(我們那叫江米)。因為裡面加了蜜棗,粽子煮好以後會帶著淡淡的棕紅或棕黃色,而且這種蜜棗粽子吃起來甜度剛剛好,不需要在額外蘸白糖。
粽子下鍋的時候要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不過我小的時候嫌雞蛋黃太乾每次都只吃粽子不吃雞蛋,每到這個時候我姥姥或者我媽就會說端午節不吃雞蛋不好,不過這些習俗都是一輩又一輩傳下來的,到底為什麼不好她們也說不清楚。小編長大後在網上查找了一下,端午節過後就快到夏天了,氣溫升高之後容易出現瘟疫,古人認為端午節吃雞蛋能補充陽氣整個夏天都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