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亦清歌
-
2 # 橫行者
我一朋友最近剛買了新房,向來自信的他,在網上看了一篇80後小夫妻改造房間的帖子後,打算自己搞定裝修。
當他把裝修成果發到死黨群裡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懵逼的——看背景牆是北歐風格,看沙發像是暴發戶的喜好,看地毯又有種王霸之氣……
朋友的謎之自信,我們有目共睹。
畢竟,人家那對80後小夫妻可都是設計出身,對於室內設計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而不是像朋友這樣瞎子摸象。
常常看到很多文章都在推崇: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就能達到“我能行”。
可實際上,時間、精力、經濟等方面,都可能成為獲取專業能力的門檻。更何況,倘若志不在此,又何必消耗時間去徒增煩惱呢?
承認自己“不行”,並不是什麼羞於啟齒的事。專業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像朋友這種情況,只能說是自視甚高惹的禍。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常常礙於情面接了活,結果卻自討苦吃。
朋友A請你幫忙搬家,礙於情面你就去了。朋友B結婚,請你去當司儀,礙於情面你還是去了。朋友C新店開張,請你幫忙貼牆紙,你仍舊不好意思拒絕……
結果呢,你在幫A搬家時,沒有專業的搬家人員穩重,磕壞了邊邊角角;你在幫B當司儀時,腦袋當機說錯串詞,讓婚禮陷入了冷場的尷尬;你在幫C貼牆紙時,不如裝修師傅靈活,一面牆貼成了狗皮膏藥……
且不說朋友們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我們答應了幫忙卻又搞砸時,別人是該怪你呢?還是不怪你呢?當我們沉浸在樂於助人的成就感中,又是否想過我們的時間價值呢?
樂於助人的前提,是我們有能力且有精力來幫助別人做好這件事。當我們愛莫能助時,應該學會承認自己“不行”,而不是礙於情面應承下來,結果卻搞得兩頭空。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既是對時間、精力的合理分配,也能避免讓自己陷入尷尬的處境中。
後來,隨著公司的發展,人員增加了,業務也增多了。那時,我的管理能力並不成熟,帶著一幫新人幹活,卻不懂如何指導他們。
新人寫的文章偏題了,我自己上手改;新人編輯出了毛病,我自己動手自己來。不懂管理,不懂授權,生怕新人出了岔子,即便沒時間也硬著頭皮上。
一個好的助理,能提高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其重要程度不亞於業務骨幹。而當業務骨幹和助理搶活幹時,整個部門勢必陷入混亂。可見,專業的分工,不僅是對人力資源、精力的合理分配,也是對自身定位的清楚認識。
其實,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僅侷限於那些看起來複雜的事務上,還包括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我剛畢業的時候,租住在一個小單間裡。環境不太友好,家裡門鎖、檯燈常常壞。為了節約開支,自己搗鼓湊活著過。
有一次,洗手間的門鎖又壞了,怎麼也關不上。為了省錢,我淘了一把鎖、一套工具,打算自己修理。
結果貨不對版,新買的鎖和門縫依舊合不上。情急之下我使勁一拉門,卻不小心把自己劃得滿手血。賠進去一筆醫藥費不說,個把月都行動不便。
後來,請來了修理師傅,三下五除二就把門鎖整得妥帖,花去的時間和金錢還比我想象中的少得多。
我們都知道,職場上有一種人叫做萬精油,好像什麼都能做,但什麼都做不深。其實,我們也常常把自己活成“萬精油”,事事都自己來,受累卻不討好。
-
3 # 0老三兩0
不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小聰明。
如果一個人真的不行,接任務之前就主動承認自己不行,是打退堂鼓,是逃避,是拆臺,是不願意接受挑戰。
如果一個人真的很行,而主動承認自己不行,是虛偽,是想放大自己臨場發揮的聰明勁,是想通過打破別人的期望值,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智慧之人,無事不主張,有事不慌張,做事不囂張,用結果說話,不用嘴說話。主動承認自己不行,是用嘴先說話,不能算智慧,只能算滑頭。這種為人處事的小把戲,外行人或許把它當著看家本領,內行人不屑:你不行出來混啥?一句話就揭穿了。(完)
-
4 # 醜男吳迪
承認自己不行,是一種大智慧
在職場內乃至其他方面,是一種成熟和靠譜的標誌。
是審時度勢後的真知,
對高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說不,
既沒有不懂裝懂的恥辱,
也減少了失敗造成的損失和嚴重後果。
是虛心向學的謙虛,
對事物的認知懷有學無止境的衷心,
知道這是新知識,
會提高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更是一種對自己全面瞭解的豁達,
舊知識舊認知在這個層面遇到障礙,
整裝待發後學習新知識,
繼續武裝強大自己。
所以,承認自己不行是一種大智慧!
-
5 # 每日頭瞧
主動承認自己不行,確實是一種智慧。它是一個人自知之明,實事求是的做人態度,是一個人勇於承認,虛心接受的做人態度。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行,遇到真正不行的時候如果違心的說自己能行,但是在做事的過程中表現出來了真不行的時候,既是誤事,又是丟人,與其這樣,還不如在事前主動承認自己不行,只要謙虛肯學,不斷完善和彌補自己的不足,相信以後再遇到問你行不行的時候,說自己不行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時候可以聽到你說:我行、我行、我行
回覆列表
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測量了 4 個人的吸引力:
A. 一個近乎完美的人
B. 一個近乎完美但訪談中笨拙地將咖啡打翻在地的人
C. 一個平庸的人
D. 一個平庸的並且訪談中笨拙地將咖啡打翻在地的人。
結果發現,最有吸引力的不是A,而是帶有一點小缺陷的B
承認自己不行,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績
如果我們硬著頭皮去承擔極難完成的任務,其實也意味著有極大可能性會完不成。這種失敗會降低我們的自信心 ,產生無能為力之感以及悲傷、羞恥等消極的情感體驗 , 從事活動的積極性也隨之下降。
再遇到類似的任務,我們很可能就會發生自我妨礙行為,拼命保護自己的自尊。
所謂自我妨礙行為,指的是個體為了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自我妨礙有很多形式,比如在成就情境即將到來之前的拖延行為、喝醉酒、睡眠不足、過多地參加各種活動或考試前不復習等。
只有進行了自我妨礙,我們才能在失敗之時理直氣壯地說出:這不怪我,我是因為沒睡好沒吃好淋了雨生了病才沒有做好的。
很顯然自我妨礙並不是什麼好事,它會讓你更難完成任務,陷入惡性迴圈。
要打破這種惡性迴圈,我們就需要認清自己的侷限性,承認自己的確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承認自己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才可能達成某一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地去努力填補自己和理想的差距,而不是借用自我妨礙的策略來為自己開脫。說完了這麼多道理,其實我也知道,道理你都懂,可就是發自內心地不想承認自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