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最笨的阿吉

    今天我給大家說這段比較特別,特別到哪呢?特別有意思,說的什麼事呢?說的是和珅和劉墉劉羅鍋的事。

    有的人說你這個說沒意思了,我都聽過,你看那個《宰相劉羅鍋》那電視劇,王剛演的和珅,李保田演的劉墉。還有人說我聽過張壽臣、劉寶瑞那個長篇單口相聲《君臣鬥》,那裡面該有的都有。跟大夥說說《君臣鬥》呢,以前不叫《君臣鬥》,叫《滿漢鬥》,因為和珅是滿族人,劉墉是漢族人。

    我今兒給大夥說這段《滿漢鬥》,我敢擔保很可能你根本就沒聽過,什麼事呢?咱們先說這和珅,和珅的出身很多朋友都知道,長得很漂亮,美男子。很得乾隆寵愛,他是乾隆身邊的帶刀侍衛。那剛開始進皇宮上班的時候呢,你得從基層幹起,他幹嘛呢?晚上八點多鐘出來,天亮三點鐘回去,幹嘛?在故宮裡面巡邏,帶刀侍衛嘛,挎著刀。這邊提個燈籠,這燈籠裡頭是這麼高一截蠟,這蠟燒著燒著到天亮的時候,就燒成個蠟頭了。

    他每天晚上都是一整根蠟在燈籠裡,回去時候變個蠟頭,時間長了,滿朝文武就笑話和珅,給他起外號,什麼外號呢?蠟頭,和蠟頭。你聽蠟頭這兩字 ,誰聽都不高興,為什麼?咱有時候說人家,說你啊,蠟頭不高了。唉,意思都沒活頭了,所以和珅很不滿意。但不滿意歸不滿意,當時他也說不出啥來,他當時沒那麼大的位置,沒那麼高的權力。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珅眼看快五十了,這個時候和珅和大人權傾朝野,為什麼呢?大清的什麼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理藩院主持和珅都幹過。甚至同時兼教育部長、文化部長、外交部長、財政部長,就這時候大清沒有權力比他更大的了。這陣有些文武大臣底下一說,和珅和蠟頭,蠟頭怎麼著。和珅不高興了,這對我名譽是很大損害,可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你要沒有個新的稱號,別人還接著叫這個,和珅就琢琢磨,我怎麼給我自己起個響亮的稱號,取代蠟頭這倆字 ,聽著太不好,誰能起好這名字呢,(把)滿朝文武一琢磨,劉墉劉大人學問大啊。

    這和珅就找到劉墉。

    “劉大人啊,有個事求你,你也知道我原來這外號,你老早就知道,蠟頭嘛,不好聽。能不能給我起個響亮好聽意味深長的?”

    劉墉眼珠轉了轉。這劉墉多壞,琢磨來琢磨去:“行,和大人。我來給你起這個,我可聽說您最近要辦五十大壽 ?”

    “是啊!“

    “這個做壽的時候有句祝福語,你知道不?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上邊是個海,下邊是個山。我就給您起個雅號,您叫海山居士如何?”

    和珅一聽不錯啊這個,劉墉說可不光是祝壽,還有一層意味。“當今皇上乾隆爺給您提過一副對聯,叫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這您有吧?“

    “有!在家裡掛著呢。”

    “你看,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也是海山。即表示對當今皇上的尊重,同時又是對您五十大壽的一個期盼。”

    和珅一聽撫掌稱妙。“劉大人還是你有才,要不人怎麼說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呢。就這麼著了,過兩天我五十大壽,我就按您說的這個,佈置這個拜壽的大堂,我就叫海山堂。我跟所有人說,自此之後,劉大人給我取的號,海山居士。您看怎麼樣?到時候您一定捧場。”

    “一定去,一定去。”

    一轉眼五十大壽這天到了,家裡來的人烏烏泱泱的,有些是真有交情的,更多趨炎附勢的。就在這海山堂裡面大擺筵宴,這時候和珅站起來說了:“各位,藉著我五十大壽的機會有句話,跟這個滿朝同僚咱們說一下,過去我也有外號是什麼我不說了,我覺得挺不雅,今年我也五十了,我請劉墉劉大人,給我起了個號,號海山居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看我後頭這幅對子沒有,皇上給提的,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今後您各位就叫我海山居士即可。咱這屋就是海山堂,看後邊沒有?”一看這大堂中間啊,佈置著喜燭這些東西,兩根蠟燭,多老長。這邊寫福如東海,這邊寫壽比南山,這滿堂這氣氛其樂融融。

    一晃呢,半天過去了,和珅把各位賓客送走了,送走了他回來。一抬頭看海山堂仨字,心裡挺高興,你看我海山居士,今五十大壽。再往前走,和珅一看呢,這供桌上頭兩個喜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他仔細再看看氣得跺腳罵街:劉羅鍋你個王八蛋!怎麼著呢?他看明白了,這兩個蠟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字寫著,可是點了一下午了,兩邊燒的就剩這麼高兩蠟頭了,這邊蠟頭上福如東海,剩個海字;這邊壽比南山,剩個山字。海山,還是蠟頭。

  • 2 # 恆實說

    在我的印象裡,古人似乎都很文雅。就連罵人,最惡毒的話也只是“汝母婢也”。什麼意思?就是“你媽是小老婆”或者是“你媽是下等人”的類似意思。直到近幾年,故宮衍生品成了新一代網紅,這才給我們打開了一道大門,使我們從中窺到了,原來古人也會開玩笑,玩高冷。

    那麼在古代,古人也是不惜餘力地留給我們一些笑點和謎題。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謎霧,發現古人那豐富多彩、嘻笑怒罵的人生。

    你愛下棋嗎?在成都唐宋一個古墓中,出土了一套30個棋子的青銅象棋。“停!小編你是不是寫錯了。你下過棋沒有?你見過象棋沒有?你&*^%&!”

    我就弱弱地說了一句“你們咋不能象古人一樣好好說話呢?確實是真的。30個棋子的青銅象棋!”

    考古隊發現這套青銅象棋子時,裡面只有三十個棋子,因為年代久遠,棋子都已生鏽粘連在一起了。這就引起考古隊和大家的普遍興趣了。那缺失的兩個棋子究竟是以前的棋子數量就是這樣,還是墓主故意拿出了兩個棋子,沒有放進墓裡。這可真成了一個不大的謎了。

    (據野史載)話說大清朝某一年夏天,這一日天氣特別炎熱,知了在樹上有氣無力地“知了知了”地叫著。房子外面白花花一片。紀曉嵐此時正當禮部侍郎。這一天恰好他當值,紀曉嵐泡上一壺儼茶,正查校禮部文書時,尚書和御史連袂小跑著進了屋內。一進屋就哈哈喘著粗氣。不住擦著額頭的汗珠。這二位平日與紀曉嵐不和。這回要不是天氣太熱。他們也不會走到一半就跑到紀曉嵐這裡來躲暑。出於都是同僚,表面上大家都是一團和氣。紀曉嵐連忙叫侍從打水倒茶。招待他們落座。這三人都各懷心事,有一搭沒一搭著聊著天時,不知從何處竄來一隻黃毛狗,也熱得舌頭吐出長長的。尚書一看,心中有了主意,想取笑一下紀曉嵐。於是就道:“你們瞧那黃毛畜生,是狼(侍郎音)是狗啊?”。尚書和御史互相對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哈哈大笑起來。紀曉嵐哪能吃這個虧啊!他不動聲色地說道:“這好辦,要分辨這畜生是什麼東西,主要是看尾巴,下垂是狼,上豎(尚書音)是狗。”御史聽後,不禁好奇地問:除此分辨是狼(侍郎音)是狗外,還有其它方法嗎?“有!狼是非肉不食。狗是見肉吃肉,遇屎(御史音)吃屎。”

    玩笑講完了,咱們說點其它宮廷中那些惡做劇的事情吧。

    話說宋太祖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一群后周重臣都在北宋初年在趙匡胤這也身居高官,盡享榮華富貴。北宋的第一任宰相範質原來是後周的宰相。基本官位不動。只是換了個朝廷。

    官位是不變,朝堂上的規矩也沒有變。當時朝堂的規矩是坐著與皇上說話,議論朝政。不過宋太祖趙匡胤越來越覺得彆扭。於是,他就想出一出惡做劇......

    這一天,範質坐在椅上,向趙匡胤彙報工作。可是奇怪的是,趙匡胤雙手捂耳。對範質說:寡人昨日犯耳疾,識音不清。範公可將奏疏拿上前來,我自己看就可以了,不勞範公口訴了。。範質不知是計,站起身來,將奏疏雙手奉呈於趙匡胤面前的桌案上,又躬身後退回到原先坐的位置。正整理袍帶回頭一看:“咦?!我的椅子呢?”範質不愧當了多年的宰相。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超強。頓時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於是一聲不吭地站立。直至退朝。

    第二天,趙匡胤順勢不按排範質的座位。一朝宰相開始站著上朝了。這樣與皇帝的距離,與皇權的位置就越拉越遠了。越來越明顯了。後來到了清朝,索性朝中制度更是大改革了一番。宰相也得跪著同皇帝講話。慢慢地從皇帝的“家臣”變成了“家奴”。

    宮廷惡做劇是春秋戰國時期記錄比較多些。隨著皇權的形成。宮廷間的惡做劇越來越少了。

    春秋戰國時期,鄭穆公死去,鄭靈公接了老子的班。登基做了鄭國第十二任君主。為了慶祝靈公上任,楚國送給了鄭國一隻“黿”做為禮物。“黿”是個什麼東西呢?一說是大龜,一說是娃娃魚。

    說來也巧。“黿”送到鄭國的時候,鄭國兩個大臣公子宋和公子歸生因事約著一起來覲見靈公。因為敬業,來得早了點。所以二人就在大殿外聊天胡侃。這時,公子宋對公子歸生莫名其妙地說道:看來咱們兩個有口福了!公子歸生就感到很奇怪,問:你怎麼知道咱倆人個有口福?公子宋就伸出他的右手來,讓公子歸生看。公子歸生看到公子宋的食指在不停的抖動。公子宋說:我但凡食指抖動,就一定會吃到美味的食物。這是我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公子歸生聽後,當做一個笑話笑了笑,並沒有當真。

    過了一會,侍從對二人說,靈公召見二人入殿。二人就步行走向靈公辦公的大殿。途中要經過御廚房。正好看見廚師正在宰殺一隻“大黿”。公子歸生不禁對公子宋伸出了大拇指。

    到了大殿。向靈公彙報工作。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靈公對二人說:御廚殺了一隻大黿,不如咱們在這裡一同共餐。餐後繼續商討事務,如何?聽到靈公這句話,公子宋與公子歸生都笑了起來。靈公好奇,就問:我沒說錯話吧?還是二位有什麼事情要說?

    公子歸生於是就把公子宋食指大動的事給靈公說了。靈公本身年紀並不大,加上剛上位不到一年,又和公子宋、公子歸生平時又熟絡。惡做劇之心由然而起。心想:你公子宋不是食指大動,必嘗異味嗎?我今天就不給你吃大黿。我看你如何圓你的食指大動的預言!

    主意已定,開飯時,每人面前都有一鼎黿湯燉肉。偏偏公子宋案前沒有。這一下就尷尬了。公子宋見此情形,知道是靈公故意給他難堪。於是就站起身來,用食指沾了沾別人案前的“黿”湯。(也有一說是靈公案前的黿湯)。然後吮了吮食指。揮袖揚長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靈公和大臣們。

    經過這事,靈公對公子宋的好感喪失殆盡。準備收拾公子宋。公子宋也不是善茬。明白靈公的心思。於是,經過一番算計後,讓公子歸生也對靈公死了心。最後,公子宋和公子歸生一起把靈公給殺了。(史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按:鄭靈公名夷】)

    後人所說的:“食指大動”、“染指”就是來自這個典故。一碗“黿”湯,一個小小的惡做劇,卻害了卿卿性命。讓人唏噓。

    還有一件因為開了一個惡做劇,不僅差點滅國,就連自己也差點做了俘虜。這個開玩笑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春秋戰國時的齊傾公。

    春秋戰國史記記載:晉國郤克此人,雖身居晉國正卿。但天生駝背、走路還有些一瘸一拐。有一次代表國君出使齊國。在出使途中,正好碰到了出使齊國的使者:魯國季孫行父、衛國使臣孫良夫。於是這三中國人便結伴而行。到了齊國朝堂,拜見齊頃公時。一象幽默詼諧的齊頃公卻看出了一點門道,等下朝回後宮時就與母親蕭同叔子說起這件好玩的事。

    因為什麼要給母親說呢?因為蕭同叔子性格有些憂鬱,不太愛笑。出於子孝,傾公時常就把見到好玩的事情給母親講,以求母親一笑。講了使者這些巧合後,母親有些感興趣。想第二天在帳後來看看是不是真的,

    於是這件事就開始不受控制了。第二天,齊頃公安排一個有駝背的侍從領著本就駝背且有些瘸的郤克、一個柺子領著略有瘸腿的季孫行父、一個獨眼龍侍從領著瞎了一隻眼的孫良夫,出現在朝堂上。見到此情景,齊國堂前帳後,人人都前俯後仰地大笑不止。而三位使臣也察覺到被齊侯惡搞愚弄了。出了齊國後,他們私下約定,總有一天這個羞辱之仇一起要報復。

    最後,幾國果真出兵伐齊,齊國大傷元氣,齊傾公也差點做了俘虜。縱觀齊傾公,雖然在前期戲弄四國使臣,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之事。在遭受到報復後,大改作風,輕徭薄賦,關心百姓疾苦,諸侯不來犯;也算得一個勵精圖治的好君王了!

    看來儘量不要開惡做劇的玩笑,即使開了,但是把握尺度。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心理自尊來開惡意的玩笑。這樣不僅有可能會失去友誼,更重的是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 3 # CHSUNSHINE

    謝邀。關於這個問題最出名的可能是烽火戲諸侯了,西周昏君——周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懸賞求計。這時奸臣虢石父給周幽王出了個餿主意,向周幽王建議用烽火臺來玩一玩。要知道烽火臺在古時科技不發達、資訊交流不暢的時候,在戰時預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西周當時鎬京修了20多座烽火臺用來防備犬戎的偷襲,一旦犬戎襲擊,哨兵會點燃烽火,將訊號傳遞給諸侯。各諸侯見了烽火便知天子有難,必須發兵勤王護駕。

    周幽王深知烽火臺的軍事用途,但為博褒姒一笑竟然採納了虢石父這麼荒謬的建議。隨後周幽王帶著褒姒登上烽火臺,隨即令哨兵點燃烽火,諸侯們以為犬戎打進都城,立馬打著兵馬前往救駕。等到了城下只見周幽王和褒姒兩人飲酒作樂,絲毫沒有受到犬戎侵襲的跡象,諸侯們這才知道是被戲耍了。另一邊,褒姒見到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有如兒戲一般,終於嫣然一笑。周幽王見到褒姒發笑十分欣喜,不僅重賞了虢石父,隨後又數次戲耍諸侯,諸侯們得知又是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使出的把戲,便漸漸再也不去了。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侯和犬戎進攻鎬京,此時周幽王急衝衝命令烽火臺點燃烽火,讓諸侯來勤王護駕。但此時諸侯們以為又是周幽王博妃子一笑整出的把戲,於是沒人理會,等諸侯知道犬戎真的打進都城,帶領部隊救援時,周幽王已經成了犬戎士兵的刀下鬼。看到這裡不經為周幽王感到可悲可嘆,如此國家重器在其眼中有如兒戲一般,肆意玩耍,最終葬送了國家的命運。

  • 4 # 慣與長夜

    春秋時的齊頃公也算個勵精圖治的好君王,在位期間輕徭薄賦,關心民間疾苦。要說這位國君真是個大孝子,看其母蕭夫人悶悶不樂,每天變著法的講笑話逗她開心。這天,晉國大夫郤克、魯國大夫季孫行父、衛國使臣孫良夫、曹國使臣公子首結伴而行,一起出使齊國。巧合的是,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郤克獨眼,季孫行父是個禿瓢,孫良夫是個瘸子,公子首是個羅鍋。接見他們之後,“孝順”的齊頃公為博母親一笑,就導演了一場超級惡作劇。他讓人從國內找了一個獨眼龍、一個禿子、一個瘸子、一個羅鍋,分別對號入座為四位來賓駕車。第二天,當四位使臣乘四位齊國僕人駕的車經過蕭太后居住的樓臺之下時,蕭太后和宮女們啟帷觀望,禁不住笑得前仰後合。晉國大夫郤克開始以為偶然,聽到笑聲感覺不對,回去一問那三位,才知道被戲弄了。三年之後,掌握了晉國的大權的郤克,聯合魯、衛、曹三國結成同盟,共同討伐齊國,這就是春秋著名的“鞌之戰”。此役,齊師大傷元氣,齊頃公也險些當了俘虜。一個惡作劇差點釀成亡國大禍,可謂荒唐透頂!

    邾國是個在史書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可是卻出了一個有名的邾莊公,不過可不是因為他的成就。這位國君有要命的潔癖,凡是他用的東西甚至看到的東西,都必須一塵不染,不能有一絲灰塵(真是夠難為那些下人了)。話說這天沒事了跟大夫夷射姑一塊喝酒吃肉,一會夷大夫就憋不住了,慌不擇路地往門外跑,嗨,剛到門口被看門人攔住了,這是要幹啥?要肉吃呢(春秋時期貴族之間的宴會,有向守門人賞肉吃的習慣)夷射姑正被尿憋得慌,一聽這話氣急敗壞,順手奪過看門人的棍子掄了他一下,沒想到這下惹了大麻煩了!第二天一早,看門人就當著邾莊公的面在外面灑水,邾莊公一看急了,因為他說過髒了只能抹布擦,不能灑水,看門人故意慢吞吞地說,這不昨晚那誰尿的嘛,有味,所以沖洗一下。這還了得,邾莊公馬上派人去抓夷射姑,趕巧了人不在,尋了半天也沒有尋到。暴跳如雷的邾莊公決定自己親自去抓夷射姑夷射姑,不曾想一激動從床上跳下來的時候一腳踏翻了火爐,把全身都給燒著了,由於事情發生過於突然,眾人都沒有準備,等眾人都回過神,找來水時,已經奄奄一息了。邾莊公雖然離奇的掛了,臨死前卻下了一道命令:殺五人殉葬。真是個殘忍無道的傢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雛菊圖案衣服為什麼這麼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