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瓜土豆16
-
2 # 鐵皮唐
德雲社為什麼能讓相聲家喻戶曉
我非常喜歡德雲社這個團體。當然德雲的發展肯定離不開郭德剛但不僅限於郭德綱,但又都跟他有關。
說繞口令呢?是啊!待本唐慢慢說來:
一、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天生就有親切感。而且鋪平墊穩,徐徐推進,就像沉香的酒。所以哪個人手機裡沒有存貨,老郭也說我對很多人都有陪睡之恩。
二、讓相聲家喻戶曉的原因就是德雲社人才輩出。妖孽一樣存在,偶像劇一般的張雲雷。真厚道又賤壞火的一塌糊塗的岳雲鵬。老藝術家高峰。德雲大管家欒雲平。我很喜歡的張鶴倫。炸雷子炸的精彩的謝金。還有最近火的不行的郭麒麟……多了去了。德雲培養了大批的有獨特特色的相聲人才,是德雲讓相聲家喻戶曉的重要原因。畢竟相聲是人說的,人們要麼記住人,要麼記住作品,要麼就都記住了。
三、優秀傳統的傳承。沒想到的是郭老師一句: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不是說笑的。德雲社的後臺是那樣的有秩序,尊卑長幼,規矩大得很。師傅坐,徒弟得站著,師傅屋裡坐著,徒弟得外面站著。師傅也是真的替徒弟打算,教授能耐。能看得他們真的尊敬師傅。這是一種秩序,也是一種傳統,是德雲的立身之本。能立身了,方能傳播相聲。
四、作品不斷,形式不限。各大綜藝看得出德雲男孩們的拼搏精神,好作品層出不窮,而且不拘泥形式,說學逗唱都改良創新,又博古通今,各具特色。觀眾記住了他們,關注了相聲。
-
3 # 巫山雲
這個說法不夠客觀,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相聲讓德雲社家喻戶曉,並且名利雙收。
相聲這一藝術形式,可以說從建國後到八十年代前,它沒有火過。沒火過是這個時期相聲演員的問題嗎?馬三立、侯寶林等人,可是公認的相聲大師,顯然不是能力問題。因為這個時期的中國,沒有一個行業好過,都十分蕭條,相聲在這個大環境下,它不可能火,也沒有任何一門藝術可以火。
改革開放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可以說是相聲的鼎盛時期,唐傑忠、李文華、姜昆、師勝傑、楊少華、馮鞏、牛群、劉偉、侯耀文、楊議、大兵、奇志、李金斗等等非常多的優秀相聲演員。這一批相聲從業者,無能是專業能力和道德操守,現在沒有幾個相聲演員可以達到。
舉個例子,八九十年代,中國有多少老百姓聽過相聲?特別是八十年代,聽相聲的渠道是電視和收音機,可有多少家庭有呢?傳播平臺和環境的限制,對任何行業來說,都是很難發展的。
德雲社的走紅,它是生逢其時,得益於網路技術的加持和娛樂大環境的寬鬆。更是時代的發展,生活的富裕催生了大眾對娛樂的需求和消費,它站在了風口上,想不起飛都不行了。
這麼說恐怕綱絲們不接受,但試想一下,郭德綱要是早出生一二十年,不僅沒有德雲社,相聲界恐怕也沒有郭德綱這個人了。就他那樣的表演尺度,放在三十多年前,什麼後果?
德雲社很火是事實,但相聲不是因為德雲社而家喻戶曉。這個時代,沒有德雲社,相聲也一樣會家喻戶曉。
看待任何事物,不能脫離時代的大環境去看待,那樣就不客觀,甚至面目全非。
-
4 # 隨手文
說說我的相聲聽眾史吧。
6歲到8歲,聽磁帶,不知名老藝術家的,印象特別深,反正是 老小 話題,一老一少用 老少 為題的相聲(不是馬季的老少樂),感覺兩人輪流誇對方,損對方,挺有意思的。
8到10歲,VCD時代(當時我家一個黑白小彩電,兩根天線那種),去舅舅家看VCD,他們家是彩電,一共是五個,牛群馮鞏的《拍賣》《辦晚會》《兩個人世界》《最差先生》《兩個弄潮兒》,這五個是按照VCD順序排列,極有可能是春晚順序,個人感覺同時也是質量順序。不懂什麼叫“拍賣”“毛驢贊助”,不過挺可樂的。對了,還有英年早逝的洛桑全集。
10歲到16,電視機時代,這個時候《曲苑雜壇》可以說儲存了大量的相聲作品,主要系列是“洛桑”“放驢小子”,還有就是馬家軍馬季弟子,印象特別深的是馬季的《傳謠》(馬季下蛋),《訓徒》(有個老外)。
同時,安陽電視臺,為了每天湊時間,中午1點左右播放部分優秀相聲演員的節目,也就是這個時候,《五官爭功》《虎口遐想》《我的太陽》(潘長江和王平的小品,個人感覺可以歸類,算是相聲劇)當初有個李冰的相聲說的不錯,經常出現在安陽春晚。
16歲以上,高中時代和大學時代,高中時代收音機為主,大學時代電腦為主。
高中時代,彩鈴開始流行,不過直到大二,我還是用諾基亞1200黑白機,所以不會玩,那個時候郭德綱已經可以跟2004年的華語樂壇分庭抗禮,一個人單挑2004年的華語樂壇鈴聲,明白什麼意思嗎?2004年的華語樂壇!
那個時候,雜誌都是傳送簡訊下載鈴聲,郭德綱一個異類,居然是相聲!
絕望時代,這個時候,某位相聲演員反覆用“頸椎”說了幾年相聲,馮鞏孤掌難鳴,不再春晚表演相聲。
只能反覆找老相聲聽。《小偷公司》《宇宙牌香菸》。
這段時間,唯一讓我驚豔的就是大兵奇志的相聲了,不過他們倆湖南話相聲實在聽不懂。
工作以後至今。
遊戲時代,已經對樂壇不感冒了,相聲也都是老段子。
以下是玩遊戲打不過別人時候,開始重新找相聲。
苗阜時代,《滿腹經綸》讓我一下子喜歡上苗阜,後來就是《我愛陝西話》《禮儀漫談》,一年以後,不再聽了,本身苗阜嗓子就一般,他現場錄音環境簡直是用復讀機錄音,根本沒辦法聽,反覆才能聽明白。而且段子重複太多了。
岳雲鵬時代,岳雲鵬的確有觀眾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一個“打滷饢”讓我樂了一個下午,後來就是“這是7,這是9”。
直到有一年,我無聊優酷了“德雲社”封箱,張鶴倫第一個登場,“小黑胖子”“流氓頭子他姓郭”“給我一個漢子我用一個晚上,給我一個皮鞭叫我女王”“郭德綱是德雲社的首腦,話事人,老大,于謙是山雞,德雲社團”“妹妹來看我”
那應該是十年左右第一相聲笑到肚子疼。聽到一半,優酷提醒我該充錢了,然後果斷充了15塊錢,也是第一次為相聲充錢。
張鶴倫,岳雲鵬,兩個德雲社暖場王,真正讓我喜歡上了德雲社,開始瘋狂的找德雲社段子。
有一次,知乎找答案,有人提問那段相聲能代表郭德綱的最高水平。
也就是那一次,我徹底喜歡上了郭德綱,三段相聲,《西征夢》《文武雙全》《我是黑社會》。後來再聽其他人的相聲——說的什麼玩意兒!除了高峰,岳雲鵬。
(說明,為什麼之前不找郭德綱的相聲,因為電視時代的快樂驛站有一段《大保鏢》應該是田立禾老先生或者馬志明老先生的,後來聽MP3格式的郭德綱《大保鏢》,對比一下,郭德綱的更新穎,但是感覺他有點偷奸耍滑,貫口部分省略太多,而且好像貫口故意說錯,懷疑他是不是徒有其名,基本上錯過了一段快樂時光,因為早期郭德綱相聲,貫口的確是減分。)
回到你的問題,德雲社為啥一家獨大,怎麼,沒給你們機會嗎?我可是2017年才開始聽郭德綱,你們倒是拿出水平來啊?
馮鞏,帶著鐐銬跳舞,理解。牛群,被縣長拉下去,同情。
可是,其他人呢?你們在幹嘛?
苗阜,我沒給你機會嗎?我聽了你一年,你就不能讓錄音效果好一點嗎?就不能說幾段傳統相聲嗎?對春聯,託妻獻子,論捧逗,扒馬褂,這些我都能背出來了。
大兵奇志,也不錯,最後還是裂穴,一聲嘆息。
曹雲金,何雲偉,你們是郭德綱得意門生,自己說說上春晚幾次了,13億觀眾不是機會?讓你們來春晚念網路段子嗎?
天津老先生們,真正有水平的人們,現在網路時代,捧紅一個人不難,抖音,快手,都可以,你們可以把部分高光部分發布一下啊,張雲雷就是一段“探清水河”火的。
表揚一下參加過笑傲江湖和相聲有新人的劉驥,最近刷抖音挺喜歡的。
聽說經濟學理論,有個馬太效應,現在的德雲社已經是個龐然大物,想在他嘴裡拔牙,越來越難,好好研究業務,多曝光,還有機會的
-
5 # 娛樂醬呢
在相聲界,德雲社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在這裡面除了領路人郭德綱以外。想必大家更為熟悉的就是岳雲鵬和孫越,當然,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也是逐漸嶄露頭角。那麼作為國內知名相聲演員之一的孫越,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和水平,也算是相聲界的一流演員,他一直都和岳雲鵬作為搭檔。
其實很多相聲演員他們的演技實力都是超級強的,即使一個人在舞臺上也能夠表現得相當出色。所以很多相聲界的演員在自己才華卓越的時候,都會選擇自立門戶,出山自己做大王。畢竟有實力,有能力給別人打工,當然不如自己做老闆。但是德雲社裡面不一樣,裡面很多的學徒不管才華多麼卓越,都表現得非常謙虛。于謙也是孫越的師兄,自己身上有著師兄的才華,但是卻德雲社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人氣和能力非常強大的孫越,為什麼仍舊甘心在德雲社一直呆下去呢。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給出的原因都是不同的,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最重要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背靠大樹好乘涼。
一個人的才華再強大,也離不開一個團隊。孫越即使自立門戶,以目前德雲社的氣勢來說,他的收入必將趕不上,留在德雲社高。
如果沒有德雲社,肯定也很少有人認識孫越。於是他選擇一個人自立門戶,那麼就像從頭做起,打響自己的圈子,即使圈子做得再好,以目前的趨勢來看,想要突破德雲社的現狀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樣要花費時間精力,在人設上也會有影響。
相聲也是一門絕學,很多人為了學習相聲,拼命努力刻苦鍛鍊,但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生活。為了生活肯定是哪裡,薪水高往哪裡帶,從頭再來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金錢,資金,甚至還要學習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聽起來都會非常的繁瑣,如果做起來肯定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二:有一個好的搭檔的重要性。
相聲演員跟歌唱演員是不同的,需要有一個非常適合的搭檔,也是成功很重要的一步。就如同我們非常熟悉的老搭檔郭德綱和于謙,他們兩個人就是彼此互相成全。如果郭德綱沒有遇到好搭檔于謙,那麼德雲社不會像如今這樣家喻戶曉。同理,孫越的成功也和岳雲鵬,這個夥伴密不可分。
一個人不管多麼成功,一定要對自己的才華有逐步的瞭解。孫越就很清楚這一點,如果他自立門戶離開了,郭德綱離開了德雲社,甚至離開自己的夥伴,岳雲鵬,那麼對於以後的事業來說,也是會起到很多阻礙作用的。即使要找新的夥伴也需要磨合期,甚至想找到一個適合的搭檔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第三:在德雲社擁有了一定的地位。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孫越他並不是德雲社中的一個員工。他是與德雲社簽了合同的,自己也是擁有個人獨立的工作室。簡單來說就是她有選擇的權利,對於某些小品或者是上哪裡表演,都會有自己的自主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追求自由。在擁有自由,擁有自主權的地方,又擁有高收入,這樣的一個工作,想必誰也不忍放棄。
這個待遇和普通的學徒肯定是不一樣的,等於自己是和德雲社合作的關係,可以理解成是股東關係。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在德雲社所留的時間也不短了,那麼彼此之間也會產生深厚的感情。雖然說在這個時代,講究利益,但是,情感也是人們所必不可少的,也是社會對一個人非常支援的一個原因。這裡麵包含了很多感恩,懂得回報,不忘恩,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所以這樣看來孫越一直在德雲社是非常正確的做法,有一個非常契合的搭檔,有一個恩師,同時自己的收入又高,當然願意,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留在這裡了。
-
6 # 雲端輕舟
相聲本來就來自民間,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有人硬把把相聲分為雅和俗,我覺得真的沒必要,我沒見到德雲社哪段相聲裡有黃段子,也沒見到那些“雅”相聲來一段“我的太陽”。
相聲是中國傳統文化,幾百年下來了,它有它的規矩。記得在過去的企業裡,也是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我舅舅是老汽車修理工,那個時候叫七級工,也算是當時最頂級的技術工人。我記得他曾經說過,徒弟要學不好,別說罵,打都是常事,好徒弟都是打出來的。對你不打不罵,那是根本拿你不當回事,你能學到什麼呀?我怎麼聽的這麼耳熟呀,當年我老師用鞋底抽我屁股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呢
我舅舅今年快九十了,耳聰目明,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徒弟上門拜訪,陪老爺子下象棋。我覺得這種師徒關係就是一種傳統,理應傳承下去。
郭德綱來自社會的底層,他知道老百姓愛聽什麼。德雲社的相聲取之於民間用之於民間,所以老百姓愛聽,那些所謂的公式相聲就和現在的一些所謂書法大師一樣,弄些稀奇古怪的事來取悅於觀眾罷了。還有,那些“雅”相聲的演員,你們為什麼不敢也弄個什麼社來對抗德雲社呀?等你們也像德雲社一樣紅了,“俗”相聲不就沒了市場了嗎?估計你也得審時度勢吧。
郭德綱有明顯的民間藝人那股子氣。他有藝德,他曾經為一個觀眾演出。他護犢子,不惜得罪權勢。他講義氣,為朋友為家人他可以兩肋插刀。德雲社的火不是僅僅靠一種原因,它是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才造就了德雲社能紅火半邊天。
現在是現實社會了,但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吧,是人就得有點人性吧,是人總得有點感情吧。大夥見了面能擁抱肯定比握握手要來的暖。
-
7 # 娛樂侃員
相聲本來就是一門傳統藝術,有著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到街頭賣藝、說書大到大戶人家紅白喜事,都有相聲藝人的存在。
德雲社在郭德綱的領導下開始迴歸以前的茶館、天橋、小劇場表演,開始價格不高,人又可以得到快樂和放鬆,很多喜歡相聲人又找到方面聽相聲的快樂了,使相聲悄然火起來了,
還有就是零幾年大鵬在電臺轉播郭德綱的相聲集使很多人開始覺得相聲也這麼有意思,還有人能說好相聲。
05年以後隨著老郭的知名度高了起來,各大衛視欄目開始請他們做節目,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騰訊、優酷、搜狐等視訊網站的免費傳播,那個時候幾乎很多人都聽過德雲社的完整相聲。使的相聲名聲大燥。
還有就是德雲社各種風波、打人事件、師徒反目、和北京臺反目,一系列紛紛揚揚的事件,也為德雲社攢下很多的關注度。
如今德雲社的年輕相聲演員名聲也起來,也受年輕一代的追捧,像郭麒麟、張鶴倫、孟鶴堂、燒餅、秦霄賢、劉筱亭、尚莜菊都有自己的粉絲群體。每天小劇場的演出把相聲帶給很多人。
-
8 # 玉堂行佛人
德雲社成名有"三招“:
一俗(低俗)成名;
一炒(網路炒作)成名;
一封(被央視封殺)成名。
這三條,雖說不上家喻戶曉,但也可謂眾所周知。
-
9 # 小京50004512610
這是郭德綱的功勞,如若不是他打心眼裡熱愛這門藝術,鑽研這門藝術,多年的刻苦打造,歷經多年的風風雨雨,再加上祖師爺賞飯吃,才有了今天的德雲社!
-
10 # 你賞識我就是我的願望
俗,太俗了,俗的讓我不聽他的相聲,睡不著覺,聽了一輩子官華和冠冕堂皇的假話的我,喜歡郭德綱的幽默,因為它能讓我擺脫煩惱
回覆列表
有一個人,用幽默風趣的語調調侃,會讓你開心無比。有一個人,用生澀的方式先把自己逗樂了,會讓你開心嗎?
迴歸傳統是“德雲社”成功的祕笈。
曾幾何時,充斥在電視傳媒上的是小品,相聲好像到了瓶頸之時。相聲人才,有能力的人,憑空消失了。
由默默無聞,潛心耕耘至收穫需要時間,德雲社從兒徒開始培訓,苦心經營,付出心血。現在開始展示付出的努力。大眾之所以感到突然之間相聲紅火了,其實並不突然,只是大家多年來淡化了想得到更多娛樂的渴望,有可以,沒有也無所謂,忙忙碌碌的為生活努力,忘卻了開心快樂每一天是美好的事。
而如今在德雲社的帶領下,百花齊放,東西南北湧現很多相聲新人,大有傳承捨我其誰的感覺,但是,相聲是需要自小磨鍊,而之所以德雲社的相聲大受歡迎 票價高昂,人們還是趨之若鶩,一票難求,還是在於它們演出質量,編排精心,準備充分。
已能獨挑大樑的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以及他們的小師弟,有梯級後備人才做支撐。源源不斷,推陳出新是德雲社看家本領,在相聲領域郭德剛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