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一名大四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小苗在宿舍自縊身亡,她用這樣的方式向這個世界告別,在她手機的備忘錄中警方找到了小苗的遺言,她說:“受不了嘲笑的眼光”。
作為父母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回覆列表
-
1 # 不求無過但求無惑
-
2 # 資深寶寶407
十幾歲的孩子做事不知輕重不講原則,往往人云亦云高興就好。女生之間的霸凌,只要受害者有那麼半點姿色就要上“蕩婦羞辱”,給受害者編排若干“羅曼史”“賣淫史”,這種事情換成成年人也見不得能忍,更別說是中小學生了。
心理學裡有權威偏誤的概念,很許多事例可以證明,權威也會出錯。出錯是人類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對權威我們會將獨立思考的能力調低一級。面對專家意見時,我們往往會比面對其他意見盲從許多。還有,我們會服從權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無意義的方面。這就是“權威偏誤”。年輕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在1961年做了一個實驗,將“權威偏誤”揭示得十分透徹。實驗時,他要求一位受試者電擊坐在玻璃窗另一側的一個人,並逐漸增加電壓。從15伏開始,然後是30伏、45伏,以此類推,直到幾乎致命的450伏。即使受折磨的那個人痛得大喊大叫,渾身顫抖(事實上沒有電流,那只是一位演員),受試者想中斷實驗,但只要米爾格拉姆平靜地說“請繼續,實驗要求這樣做”,大多數人都會繼續做下去。半數以上的受試者將電壓升到了最高——純粹是在服從權威。
在大學的環境下,學生處於被管理的地位,權威偏誤的效應更加明顯,有時往往是形成了一種牆倒眾人推的效果。有錯該受到懲罰,但懲罰目的是為了改錯。因此而否定自己的人生是一件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另外對於大學的決策,作為大學生要有辨別是非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我就遇到過大學要求畢業生畢業前必須就業否則不發畢業證的事情,最後那孩子的老父親在家鄉給她辦了工商執照才拿到畢業證,這就是典型的被就業,是大學濫用權威,遇到這種情況學生處於弱勢,但是事後應該依法維護自己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