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鵜鶘心理
-
2 # 渶子慧成長
勤勞節儉肯定是個好品質,但要看具體的情況才可以確定為什麼得不到理解,說說我親媽的故事。
節儉就是"不要吃海鮮"我們這裡是海濱城市,盛產海鮮,價格相對比其他城市來說也不太貴,但是在我媽的概念裡,海鮮都是天價,她理解不了那麼小小的一條海魚,20塊一斤這麼貴,還不如買13塊一斤的豬肉來得實際。
這本身的營養價值是不一樣的,而且也不差多少錢。知道她不捨得買,每次回家都買幾條海魚,然後每次能被罵死。說我們不懂得節儉,呃,出發點就是要省錢,但這個如何理解呢?
-
3 # 維他奶79663241
婆婆打下受窮逼,勤勞節儉擺第一,憑此相夫又教子,迎來曙光見生機。而今兒女皆發達,子孫滿堂好歡喜。家人團聚總訓教:勤勞節儉不可棄,這是咱家傳家寶,希望發揚和努力。婆婆做法沒有錯,應該遵守和珍惜。雖然時代已不同,勤儉還是法與器。但是尺度可放鬆,量體裁衣看家底。只要不做葛朗臺,千萬莫當周扒皮。有道是:積家猶似針挑土,敗家如同水推沙。勤勞節儉沒有錯,安居思危美佳佳!
-
4 # WQX620
我覺得勤勞節儉是中華美德值得我們學習,但要按照她的方式去節儉是行不通的,特別是老人和年輕人之間本來就是有代溝的,所以我也不支援婆媳住在一起,她們的生活方式不同依了誰都不開心,這也是婆媳大戰的根本原因。
本人也覺得年輕人的生活物質上的提高還有旅遊都不是一種浪費,這些能減輕她們的生活壓力消除疲勞對生活充滿信心,但要根據自己的本事而行,不支援好吃懶做無辜浪費,支援獨立有自信上進的你。
-
5 # 護我洋洋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傳承這些好的傳統。婆婆勤勞節儉是好事,但是不要太過火,節儉到間接傷害到家人就不該了,有一些婆婆打著節儉的名號,專買一些人家不要的爛菜回家煮,過期了的東西捨不得扔,買著廉價的質量不好的衣服給寶寶穿等等。卻不知這些行為不是節儉,反而會因為吃了過期的產品拉肚子而需要吃藥,寶寶穿粗糙的衣服面板長紅疹子而擦藥,最後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金錢。
節儉也要找對方式,比如買東西不能專挑便宜的,要挑實用的,經常使用的東西要買質量好些的,不然用了沒多久壞了又要重新買,買了不用的東西最好不要買,孩子的東西不要買太多,因為長的太快,但是一定要舒適等等。否則不僅得不到效果反而要付出更多。
-
6 # 鑫喜閱
看了題主的問題,有種感覺是題主是一位婆婆,從自己的角度來說出這個問題。不能否認勤勞節儉的家風是非常值得保留的,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時代不同了,凡事也要從多方面來理解勤勞節儉的定義。
不能影響生活品質:經濟水平提高了,現在的人更多的是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舉幾個實際的例子,
比如說全自動的洗衣機,幾乎是現在家庭中的標配,省時又省力,主婦們減輕了很多負擔,可以說也不能說就沒有缺點,費水費電,有時就會惹得婆婆不滿,有些衣服手洗洗就好了,就是“懶”的;其實省去在洗衣的時間,年輕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哪怕就是休息一下也好。
“饞”,自己家的飯不吃,非要吃外賣,下飯店。很多婆婆對子女這方面的頗有微辭,年輕人不在家吃飯,一定要下飯店,吃外賣,既不衛生又費錢。其實現在的社會,需要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而在一起吃飯就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
“穿”,很多年輕的穿戴也讓老人看不慣,過去可能一年也買不上一件新衣服,衣服不壞就可以左三年右三年的穿著,只要乾淨整潔就好。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別說一年換新衣,一個月都要連著換新衣,衣服好好的,說不要就不要了。其實這也是對年輕人生活方式的看不慣,過去是因為有錢想買也沒有,何況又沒錢,現在條件好了,有錢又有數不清的款式供挑選,年輕人怎會還抱著舊衣不放。
“孩子花銷”,現在孩子出生後,很多都送去早教機構,這些機構大多價格不菲,也讓不少婆婆難以接受。其實是現在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年輕人更加懂得科學育兒了。
勤勞節儉不能忘,把握“度”才是上策其實不能說年輕人把勤勞節儉的優良品德丟失了,只是這個標準在時代面前也是進步了,老人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間的步伐。
其實在家中,年輕人親力親為的打掃房間,保持房間的整潔,水電及時關閉,也是勤勞節儉。或者年輕人真的把家務承包出去,也是他們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創造更多的才是也是最大的節儉。
年輕人的衣服太多了,不能否認,有些人確實是看到好的就買,這裡老人可以多加督促,不是不買而是要買最適合自己的才是不浪費。
孩子教育,這是爭議很大的事情,比如孩子的玩具動輒成百上千,我覺得還是量力而為,只買經典的,重複的就不要再買了,還是要尊重老人的建議。
飯,做正好,做多也是浪費;穿,適合才是最好;用,品質高,時間久;教育,親力親為,家長多多參與
時代對勤勞節儉進行了重新的定義,該花的花,該省的還是要省!適度把握最好! -
7 # 卿本佳人132748003
我婆婆今年50出頭,世代農民,捱過餓受過窮,鬧過饑荒,因此餓下了胃病,現在每年都要去看一次,也治不好。窮苦的環境造就了她的性格,能省就省,就算現在生活好了,一點剩菜剩飯也捨不得倒,洗澡不捨得開燈,一年到頭連件衣服也不捨得添,一個女人對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公公,老公,小姑子像極了我的婆婆。
我是2015年結的婚,一年後生下了女兒,時間久了才發現,因為我們生活習慣不一樣產生了很多矛盾,比如吃飯上,買東西上,我習慣做夠一頓吃的量,每頓都吃新鮮的,日常用品遇到搞活動促銷會多囤一點,孩子衣服也是,所以一般會多收快遞,婆婆不止一次暗示過日子要節儉,能省就省,太浪費了不好,這些在她看來,如鯁在喉,難以接受。
我理解婆婆的做法,但我不會去改變她,也不會讓我的孩子跟她一樣。以前連飯都吃不飽講究什麼生活品質?儘管省到最後有的會浪費,有的得不償失,但我沒有經歷過她受的苦,體會不到她的感受,更談不上去改變她的生活習性。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我會教導我的孩子勤儉節約,不去鋪張浪費,但不想讓她過分節儉,拿健康做賭注。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是不同年代人之間 價值觀跟消費觀的差異;每個人觀念的形成都跟她本身的情況,自身的經歷,當時的大的社會、人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財富的積累基本就是開源 截流;當時的社會,資本化資訊化程度低,開源的方式很少,所以大多數人選擇節流,也就是勤儉節約,勤儉節約這個事情本身也沒有什麼問題。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社會進步速度很快,人們獲得財富的渠道更為寬廣,同時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也使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高的精神層面的追求,或是為了放鬆,或是為了提高自我,所以比起節約存錢,很多人去選擇及時行樂或是自我投資。
在我看來,這還是一個如何處理不同價值觀之間矛盾的問題;其實人跟人之間,觀念不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必想要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同時希望對方能夠尊重自己的想法;人跟人之間可以來交流溝通彼此的看法,如果能彼此學習影響當然更好,但當雙方觀念不一致時,我們要做到的只有彼此尊重;成人社會里,但凡能承擔所做選擇能帶來的後果,那麼所做的選擇就有被尊重的權利;我覺得這個是要讓雙方都明白的道理。
最後針對生活究竟該勤儉持家還是可以做一些消費行為,個人覺得,這個取決於當事人的工作空間跟薪資結構;如果目前工作處於上升期,且職位晉升空間大,速度快,薪資提升空間也是每年都有一定增長,簡單來說就是能保證每年的收入都是程上升趨勢的,且增長幅度相對較高或增加機會相對較多,那麼在能支撐的範圍內進行消費是很正常的,而且提升自我素質的消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本身工作情況有瓶頸,在很長或者是本職工作的最高領導層薪資狀況也跟自己沒有什麼差異的情況下,也就是說有明顯瓶頸的情況下,那麼還是要適當的勤儉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