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縱橫帝
-
2 # 歷史風暴
關鍵因素就是英國沒防著他。
自從打敗了西班牙人、荷蘭人收服了法中國人之後,英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國家,所以在整個19世紀,英國才叫想打誰就打誰,比現在的美國厲害多了。
不管一個國家和他關係有多好,只要這個國家威脅到自己,他就是敵人,英國願意和任何一個有可能遏制住這個對手的國家合作。
所以,在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丘吉爾才說:只要能打敗希特勒,他願意和魔鬼合作!
因為,在丘吉爾為代表的英國精英眼裡,挑起了第2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才是威脅到他霸權的最大對手,只要能把德國給再次打敗,和誰合作都可以!
可是,他真能做到這麼無情嗎?
肯定不會。
正所謂虎毒不食子,英國可以想盡辦法去搞西班牙,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但是,因為血濃於水,英中國人在對待美國上和他對其他國家就是不一樣。美國獨立之後,已經表現出了併吞八荒的野心。
獨立之初,美國就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可不是說美國想把土地還給土著印第安人,自己捲鋪蓋會歐洲老家。
美國的意思是:要將美洲地區所有歐洲列強攆走。
此言一出,在其他列強對美國不滿的時候,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卻選擇支援了美國!
其實,這不是2選1的問題,英國既可以將美洲地區的列強攆走,也可以同時打壓美國。
而且,早在19世紀初,雖然美國的工業遠不如英國,但那個時候美國的GDP已經超過英國。考慮到美國獨立戰爭、1812年美加戰爭美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一旦美國完成擴張,就能成長為一個實力遠超英國的超級大國。
如果英國此時頭腦清醒,最起碼在英國打敗了拿破崙法國之後、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戰爭之前,這幾十年的時間裡英國的主要打擊物件就應該是美國。
這期間,是美國向西部擴張的第1個高峰,如果美國東部地區碎片化美國就擴張不了,就算密西西密河以西已經被白人佔領,由於東部地區的碎片化,那裡也會紛紛獨立形成無數小國。
要是英國不管,美國就能完成擴張計劃!
實際上,如果在這幾十年的時間內,英中國人能夠全力打壓美國,就能做到讓美國碎片化。
因為當時美國聯邦政府雖然名義上執掌整個美國,但美國各州獨立性還很強,要不然也不可能形成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
除此之外,英中國人還可以通過支援北美原住民和墨西哥人反抗美國。然後,再以加拿大為基地南下威脅華盛頓,不打仗都可以,只需要把美國拖入軍備競賽就行了。
再加上印第安原住民對美中國人西進運動的反抗,墨西哥和北美國南部各州的衝突,以當時美國的凝聚力和各州的獨立程度來看,大概率會崩潰。
一旦美國碎片化,想要再凝結起來就難了,要不然拉美地區原來西班牙的殖民地也不可能分成這麼多的國家!
可英國不僅眼睜睜地看著美國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國家越來越強盛,英國反而拿出大筆資金去幫助美國建設,以至於到了19世紀末因為美國投資過熱,引起了一場經濟危機,讓英國賠了不少錢。
南北戰爭又是一次肢解美國的絕好機會,可英中國人又沒抓住。
19世紀末,委內瑞拉危機讓美國順利將英國從委內瑞拉地區攆走,英國還是傻不拉嘰的沒當回事,反而把注意力放到了德中國人身上。
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英國從美國的債權國變成美國的債務國,而美國在戰爭期間也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工業生產能力。再加上美國遠超英國的龐大人口,一看就是未來的威脅!英國照樣沒當回事。
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英中國人才屁顛屁顛的去向美中國人求援,這時他終於知道,美國是一個綜合國力遠超他的強國了!
早幹嘛去了?
有人說,是丘吉爾讓英國失去了霸主地位。 我認為,讓英國失去霸主地位的是從19世紀初開始歷屆英國政府在面對美國時所表現出來的愚蠢,才讓英國失去了霸主地位。
丘吉爾只不過是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個,他順應了歷史潮流而已,但如果不是英國曆屆政府珠玉在前,也不會有美國成霸主的機會!
所以,美國成為世界第1強國的原因雖有無數個,但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英國對美國的麻痺大意!
美國成為霸主,也許對英國來說也不算是壞結局!美國和英國同文同種,只要美國是世界霸主一天,英國就沒人敢欺負(除了美國)。馬島戰爭,美國總統直接告訴英中國人,只管打,武器裝備不夠了跟大哥說,要多少有多少!
仗打完,撒切爾夫人說,英國再次偉大了!
所以,既然英國必然會衰落,讓美中國人代替自己,就好比禪位給了自己兒子,總比便宜外人強!
-
3 # 追憶似水年華如夢
美國能崛起為世界頭號強國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關鍵因素就是美國在二戰時把握機遇的能力。
在19世紀末,英國已經建立起橫跨地球近四分之一土地的“日不落帝國”,在帝國內部,英國限制其他列強獲取原材料和市場,並以英鎊作為結算貨幣,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迴圈體。
對於其他列強而言,大英帝國迴圈體的確阻礙了其發展,因此希望打破這一體系,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德國表現得最為積極,這也是一戰的起源。
彼時,美國面臨和德國類似的擴張需要。
189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西部大開發也達至盡頭,國內開始滋生勞工暴動,對於總統而言,對外擴張變成了一件重大任務。
儘管有擴張的強烈需要,但美國卻不想挑戰英國,1812年,美國曾試圖吞併英國控制薄弱的加拿大,結果反被英軍打到了華盛頓,連白宮都被燒了,從此美中國人知道挑戰老大哥不是鬧著玩的,所以儘管GDP超越了英國,但仍選擇承認英國的勢力範圍,只要求搭個便車,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
其實,19世紀後期,美國一直在向英國勢力薄弱的南美和亞洲地區擴張,做增量市場而不是虎口奪食。
當然,美國也不是沒有出現試圖挑戰英國的政治家。一戰後,威爾遜總統就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十四點原則”,呼籲列強讓殖民地民族自決,消除貿易壁壘,以及建立國聯。
然而總統的巨集圖大夢被美國國會否決了,國會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理由是總統的計劃違反了美國的“孤立主義”外交傳統(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日本偷襲珍珠港)。
換句話說,美國堅決拒絕領導世界,不想挑戰英國。不挑戰英國的壞處是無法迅速擴大海外市場,但好處是讓英國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把美國視為頭號敵人,從而避免與英國一樣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不挑戰英國帶來的更重要後果是,英國為對抗德國幾乎必然與美國結盟,於是,美國把兩次世界大戰變成壯大國內製造業的一門大生意,兩次大戰分別把美國的產能提升了一個量級,到二戰結束時,美國已經成為供應全球生存的世界工廠。
與美國成為世界工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到二戰時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它不但失去了積累了兩百年的家業,甚至連生存都需要仰賴美國,電影《至暗時刻》便反映了這一點 ——丘吉爾幾乎是在向羅斯福乞討。
到1944年,英國已經不可能繼續領導世界了,但世界卻需要一個強大的領導,於是,幾乎是在盟中國人民敲鑼打鼓的情況下,美國建立起美元替代英鎊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對此,英國極為惱火,但卻無能為力,它失去了與美國談判的籌碼,這之後,美國又推動殖民地地區“民族自決”,從而徹底瓦解了大英帝國“中心-邊緣”的迴圈體。
就這樣,那個曾經堅決不挑戰英國、拒絕領導世界的美國,和平地成為了新時代的老大哥。這就是美國崛起的真正最關鍵因素。
-
4 # 燕石齋
說到美國當年崛起為世界第一大國的原因,毫無文明丶漸進、發奮、努力、勤勞可言。他們的發家史沾滿了土著民族印第安人的血淚,是通過殘忍地血腥屠殺、欺詐"欺騙丶巧取豪奪丶弱肉強食等極其卑劣的手段,在印第安人累累白骨堆上建立起了美利堅合眾國。繼而,靠堅船利炮,靠侵略擴張,靠強盜掠奪,靠張牙舞爪,靠貪婪剝削,靠霸權淫威,靠種族岐視,靠美元與資源壟斷,逐漸完成了資本積累。在美中國人眼裡,任何真理,正義與和平,統統在大炮和導彈的射程之內。他們的所謂人權丶平等、民主及自由從來是兩套標準。對己一套,對外則是另外一套。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政府,敢於挑戰他們頤指氣使的權威,哪個國家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任何國家、民族和政府威脅到他們的霸權地位,馬上就會被他們視為假想敵,武力干涉如果不能奏效,便實施和平演變;軍事搏奕取勝不了對方,就動用生物戰爭手段。其建國後239年的短暫歷史,就是這樣一部骯髒的強盜流氓發跡史。他們的所謂強大,完全建築在其他民族的痛苦之上,將本國的利益優先建築他國的損失之上,無論別的國家會不會妨礙到他們的國家利益,他們那種“搗亂、失敗,再搗亂丶再失敗,直至滅亡”的本性,決定了他們隨時都會借反恐丶維護“人權”為由,把霸權主義的大棒掄到你的頭上。打壓別人,突顯自己,倚強凌弱,野蠻跋扈,便是美國的慣用行徑。在這個世界上,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沒有被滅亡,人類社會就不會有安寧可言。
-
5 # 老牛2019
美國的崛起關鍵因數有四點:
一,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不是中國的發明,我們只是效仿而已。美國靠戰後混亂收攏了大批科技人才,使他們的科技更加發達。
二,軍事,科技促成了美國軍事的強大,強大的軍事讓他們的科技有了市場,也讓美國有了話語權。
三,輿論宣傳,這是任何政治勢力,都要採取的必要手段,中國革命的成功靠的是輿論宣傳,美國也是靠輿論宣傳來維持他軍事霸權的合法性。
四,美元霸權,美國靠科技和軍事霸權贏得了美元霸權,靠輿論宣傳得到了美元霸權的合法性,最後美元霸權成為了前三者的基礎。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名言,更是世界強者的賴以強上強的祕訣。
美國能維持他的世界第一強國地位,就是因為他有錢。中國也有錢,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怎麼能沒有錢?可我們的錢多是勞動者的血汗錢,靠的是力氣。美國的錢是靠霸權,用技巧掙來的,這不止是高科技產品附加值高,印美元超發是他們剝削全世界的高科技。中國政府要想多給老百姓錢,也要印錢,但流通的錢多了,人民幣就貶值了,受害的中國窮人。美中國人可以多給老百姓發錢,超發在全世界稀釋對美國影響不大,美國之所以敢於借債,因為他們不怕債多,不就是個還利息嗎?美國最不缺的就是印刷品。
美國主要靠軍事崛起,靠美元在全世界流通維持著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才是中美翻臉的根本原因,其他都是是藉口和手段。
-
6 # 吾之言
儘管原因是複雜多方面的,但概括來講美國發展幾乎佔盡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一、天時。美國建國時間短,沒有任何歷史負擔。先後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和世界所有強國都被打得頭破血流,唯有美國成了最大贏家,大發了戰爭的橫財,為登頂世界第一強國奠定了基礎。
二、地利。地理位置好,氣候適宜,土地非常富饒。美國位居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太平洋,西鄰大西洋,北部和加拿大相鄰,南部和墨西哥相鄰。東西兩方有天然的海洋作為屏障,很難有強敵過來入侵,南北都是非常弱的國家,讓美國本土遠離了戰爭。鄰國墨西哥更是讓美國先後搶去一半的國土。
美國土地十分富饒,氣候適宜,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適合人類居住。是主要的糧食出口國,石油出口國,物產豐富。國土面積和經緯度同中國相近,可條件比中國好的太多了。
三、人和。美國主體民族同西方列強貼近,天然的親近。同時美國又是開放的國家,是一個完全由移民組成的社會,有著包容和吸納不同文明和先進文化技術的土壤。先後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的科學家、學者、藝術家等各行各業的人才,同步也催生了本土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的誕生。
無論哪個國家的發展,決定性因素都是人。美中國人口適中、人才濟濟、國民素質高,使推動美國登頂世界第一強國的動力源源不斷,使之始終保持著不斷進取前進的步伐,成了上帝的寵兒!
-
7 # wangchengzhia
美國的崛起天時地利人和也。天時者,大英漸衰,美借二次工業革命之機,北建工業,南營種植,而南北戰爭,林肯一統美利堅,成一強國!然後乘歐州列強之攻戰,彼此削弱,而中華帝國為倭寇所欺,當此時也,美國正當其發展之機,而左右逢源,售軍火於各國,而謀大利,然後觀一方敗勢,加入另一方參戰,則收穫勝之利,而本土未受其害,富甲天下,終成一時之霸主。
地利者,美國處北美蠻荒之地,遠離歐亞之文明,本非天府之國也。然兩次大戰,多在歐亞,而美國超然度外,坐收其利,而未受其害。加之,兩面臨大洋,而可發展海運之貿易,南北無強敵,豈非得天獨厚乎!
人和者,北美移民之國,人民多思進取,創業富於激情。而兩次世戰,精英多避難歸於美國,象愛因斯坦,費米等,而美國多財,亦可招攬人才,故美國之盛,盛於列強矣!
而美國又深諳帝國圖霸之道,地緣政治之祕,大棒美金並舉,搞垮蘇聯,欺凌弱小,極盡縱橫捭闔之能事,故其可稱霸乎!
-
8 # 世界史圖鑑
美國當年崛起,一舉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並持續至今,其核心是以國家利益為主的理性利益觀念。這是其崛起為世界強國的關鍵因素
同時,美國其文化就是為了要保證社會經常動亂,這種動亂是小亂,大家各抒己見,對於美國國內和國外的問題進行辯論探討過程可以很溫和,也可以很激烈,但是美國卻一直存在,這在很多美中國人看來是美國社會充滿活力的體現,在客觀上也確實如此。
-
9 # 金微大都護
歐洲自相殘殺,自廢武功,要不然美國現在都未必能稱霸世界!
歐洲一部近現代史就是一部Continental戰爭和海外殖民侵略戰爭史,比非洲大草原的野獸還野蠻,一點也不文明!
歐洲靠著殖民侵略發家致富,卻不思進取,繼續內鬥和胡作非為,期間雖然確立了三次Continental秩序,然而最終還是引爆了兩次世界大戰,摧毀了自己辛辛苦苦經營的殖民體系,不僅是拱手把世界霸主讓給美國,還讓歐洲失去了維繫殖民地的實力,終於在上世紀中期爆發了波瀾壯闊的亞非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深刻改變了世界局勢,影響了戰後國際新秩序的確立,歐洲在自我作死的三百年後,迎來了歐洲霸權得衰落,美蘇趁機攫取世界權力,走向廣闊對抗的藍綠征程,從而進一步擠壓了歐洲的戰略生存空間!
所謂不做就不會死,作為侵略全世界的流氓歐洲,不僅自己作死,還培養了一個挖掘歐洲祖墳的美國出來,而美國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死死壓制歐洲發展,不給其獨立得機會,這也算是歐洲的報應!
-
10 # 琳達谷
美國最初是英國的殖民地,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美國的快速崛起首先得益於美國優越的制度,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政治制度吸取了英,法等歐洲國家的先進之處,在美國先進民主的政治制度之上又衍生出了相應的經濟文化制度,最終形成了現代美國國家體系。
這是天時。
其次,美國西靠大西洋,東鄰太平洋,國內土地遼闊,各類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潛力巨大,二戰前,美國石油產量一度佔到世界的7%,美國從石油到耕地,從工業到農業全都是世界第一。
這是地利。
最後,美國趕上了工業化的契機。1775年美國掀起獨立戰爭,經過數年的鬥爭,1783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從此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美國獨立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也為工業革命的推廣創造了條件。
由於美國發展潛力巨大,資源極其豐富而人工成本又低,所以歐洲資本和人才紛紛湧向美國,大大促進了美國的發展。在美國政府和歐洲資本的推動下,美國經濟獲得了騰飛,很快完成了工業化。
這是人和。
和英法等老牌工業強國不同,美國在工業化過程中,不僅大規模引進歐洲先進的技術,而且不斷創新和採用新技術,這促使美國生產力獲得飛速發展,推動了美國經濟的崛起。1894年,美國工業生產超過英國躍居世界首位。到1900年美國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約30%,穩居世界第一,美國的煤、鋼產量是英國和德國的總和,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4。而且美國的瘋狂發展態勢一直在持續。
截止一戰前,美國的鋼鐵產量達到3100多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41%,工業總產值佔比也達到了38%,比英(佔14%)、德(佔16%)、法(佔6%)、日(佔1%)四國工業生產總量加起來都多。
可以說,一戰前的美國已經非常強大,強大到幾乎可以與整個歐洲匹敵的程度。
回覆列表
經濟、版圖、人口基數、對外政策、歷史機遇都是構成美國崛起的關鍵因素:美國誕生於帝國主義時代,所以可以武力拓展版圖;沒有歷史沉珂的負擔,所以可以商業立國輕鬆上陣;作為後起之國沒有廣闊的殖民地所以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對工業體系不斷升級保持積極態勢;深知自身實力弱小,所以不結盟事實孤立主義、門羅主義默默發展自己;最後在國力達到巔峰時藉助二戰,一舉奠定自己在軍事、貨幣的國際霸主地位。如果歸類的話,這些因素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國土擴張、經濟發展,優越的地緣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形成;第二、不結盟實施單邊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在英國感覺不到威脅的情況下默默積累實力;第三、在歷史機遇視窗開啟的時候藉助二戰一舉上位,終成世界霸主。
沒有歷史包袱、商業立國的美國輕裝前進,通過領土擴張獲取絕佳的地緣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美國立國時尚且處於若肉強勢的列強時代,更何況是通過武裝鬥爭才贏得立國的機會。所以在建國過程中免不了掠奪擴充自己的過程,除了早期的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個州其他領土都是通過購買或者武裝掠奪獲得的。所以美國的發家史也不是那麼光彩,領土的擴張附帶著自然資源的到來。
不結盟施行單邊的孤立主義外交,不給其他列強任何威脅的情況下迅速壯大自己獨立以後的美國在列強中排名非常靠後,而偏居美洲也不屬於當時霸主英國認為的文明世界的核心。所以當時美國根本不想自己的發展引起列強的主意,所以想偷偷發展。所以在列強紛紛站隊彼此爭奪利益的情況下,美國採用了不結盟的孤立主義政策。也就是在敏感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美國儘量避免對外國承擔政治和軍事義務的同盟關係的方式來維護和擴充套件美國的利益。而作為商業國家,美國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並不限制與外界的交往聯絡。說白了你們打你們的我不站隊,我就默默積攢實力。
等美國強大一些後就不用這麼低調了,切換到門羅主義的美國依然不插手歐洲的事情。但是美國把美洲事務納入了自己的範圍,意思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者插手美洲事務,同樣美國對發生在歐洲的戰爭列強爭執美國保持中立。若戰爭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從門羅總統開始,隨著美國國立的增強美國逐漸開始在美洲大陸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
藉助二戰這個歷史機遇,一舉成為多邊的具有普世情懷現代超級大國的美國上天的賜予的歷史機遇讓歐洲事務始終拖住世界霸主英國的手腳。法國在拿破崙帶領下滌盪歐洲、普魯士經過征戰迅速統一德國,這都與英國大陸均衡政策不相匹配。所以在英國對於法、德等分化瓦解的空當,美國順利成長。為了遏制德國的崛起,英國才逐漸拉攏法俄形成利益集團。這也是一戰二戰戰爭集團形成的雛形,美國大發戰爭財才奠定美國世界霸權的基礎。否則沒有任意的一個世界霸主會讓讓追趕者安心成長,英國也不會所以才有大陸均衡政策。
美國在二戰後期介入戰爭後雖然付出了重大代價,但是享受了最大的戰爭紅利。美國成為西方的領導者,北約的建立和美國在聯合國五常中的地位都奠定了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霸主地位。而佈雷頓森林體系以及後來的石油美元結算體系,奠定了美元貨幣的國際地位。所以說兩次世界大戰是歷史賦予美國的難得歷史機遇,本就在經濟領域做了充分積累的美國乘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