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相惜的青春裡

    我認為水鏡先生能看出諸葛亮的結局有三點:

    其一、水鏡先生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就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大智慧,他說孔明雖得其主,卻未得其時,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差,因為劉備雖說是一位天下明主,可無奈,此時的漢室江山早就大勢已去,而且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機也不對,正因為如此,到後來諸葛亮北伐總是出現各種意外,最後只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其二、水鏡先生還曾經說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為什麼水鏡先生要這麼說,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他知道郭嘉的鋒芒太露,有他在,諸葛亮等人很難在亂世之中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只有等到他死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出山才能完成自己的事業,雖說是天下三分,但實際上,從當時的時勢上來看,天下三分,曹操就已經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優勢。想必水鏡先生也是看透了這一切,所以他在諸葛亮出山之後,便已經預料到了諸葛亮最終的結局,雖成名,卻難成功。

    其三、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自然規律怎能違背。所以崔鈞也在這亂世江湖外遊蕩,一生未捲入三國爭鬥。水鏡先生和崔鈞都是看透了歷史變化規律的人,也早就明白諸葛亮出山也不能阻擋歷史發展潮流,只是白白耗費了一生心血罷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諸葛亮一旦進入這個爭奪圈,就無法再保持清正思想。而司馬徽和崔鈞,從一開始就拒絕了劉備的招攬,遊歷在外,靜看著事物往前不可阻擋的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水鏡先生能看出最終結局,就是諸葛亮出山,雖成名卻難成功。

  • 2 # 逍遙少帥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其一為天時 ,其二為大勢 。其一 : 天時 , 顧名思義孔明出山時 , 曹操已獨據天下其七八 。 而劉備兵不過幾千 。 另 , 劉備經常自詡匡扶漢室 , 而眾人皆知漢室氣運已盡 ,可劉備還不自知仍自詡為漢室宗親 。 其實匡扶漢室只為起兵之名但萬萬不可以此自詡而打天下 。 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 , 曹操挾天子獨佔天時 , 孫權佔地利 , 劉備則獨佔人和 。其二 : 大勢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挾天子令諸侯為名 , 獨順大勢而為 。 荀彧曾言 :主公最善順勢而為 。 此時曹操天下獨佔七八 , 擁兵百萬 。 兵將謀士雖不如劉備 , 但良將眾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雖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遠矣 。此為大勢所趨 。個人見解 , 如劉備其仁義迂腐減其三 ,則可與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則獨佔天下 。 其實孔明出山時機無謂 , 但個人認為其意思大致是劉備生不逢時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絕為明君 , 但生於亂世則必敗矣 。縱觀古往今來 , 秦皇嗜殺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殺其兄得皇位 ,宋朝黃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殺 。 其他無疑為此 , 哪位開朝皇帝為仁義之君 ? 故劉備生不逢時 。 徐州再三退讓終得其州 , 荊州則再次退讓 。 以此得知劉備雖明主 ,但卻不該生於亂世 。其上只為個人愚見 , 各位客觀勿怪 。

  • 3 # 真君解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史載,司馬徽精通道道術、奇門遁甲,學識廣博卻大智若愚。傳說他有鬼神莫測之機,濟世安邦之才。

    諸葛亮的才華,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說的,無論你看得是《三國志》還是著名的文學小說《三國演義》這諸葛亮都是足以讓人佩服的角色,可他這麼厲害都是從哪裡學來的本事呢?答案就是水鏡先生了,或許有的人會說,這師父交出好徒弟是可能的,但是這師父不一定能比徒弟厲害,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水鏡先生教出的好學生可不止是諸葛亮而已,像是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還有徐庶,都是他的高徒,可見其牛之處。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這水鏡先生,無疑是一個極厲害的角色,像極了戰國時期的鬼谷子,他不願意踏足亂世而喜歡隱居,只在天下風雲變幻之際教幾個徒弟代為發力罷了,雖然諸葛亮出山後就再也沒有提到過水鏡先生,可水鏡先生的確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就這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大智慧,他說孔明雖得其主,卻未得其時,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差,因為劉備雖說是一位天下明主,可無奈,此時的漢室江山早就大勢已去,而且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機也不對,正因為如此,到後來諸葛亮北伐總是出現各種意外,最後只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比如他還曾經說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為什麼水鏡先生要這麼說,自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他知道郭嘉的鋒芒太露,有他在,諸葛亮等人很難在亂世之中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只有等到他死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出山才能完成自己的事業,因此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時間,郭嘉是公元170年生人到207年去世,在公元196年才進入到曹操的陣營裡,而諸葛亮是181年生人,到234年去世,龐統則是179年出生,到214年離世,因此在郭嘉去世之後,諸葛亮才被劉備給請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可的確是這樣的。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郭嘉,你就知道為何水鏡先生要這麼說了,因為這郭嘉和諸葛亮有太多相似之處,兩個人都是出色的心理學家,還是都有大目光的遠見之人,郭嘉真正展示才華,還是在曹操陣營的時候,就是他給曹操提出了統一北方的戰略目標,在實踐的道路上也是做出了無比巨大的貢獻,最後的成果也能證明他是正確的,可惜他最後死在了赤壁之戰前,不然這結局真的很難說啊!而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也給劉備制定了大目標,以蜀漢和荊州作為戰略根據地,由此可見,這二人的目標都很毒辣。

    不過兩個人也有不同之處,相比起來,郭嘉的軍事能力比諸葛亮更厲害,而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則遠超過郭嘉,由此可見,這諸葛亮,龐統,還有稍遜一些的徐庶,之所以能這麼出色,不得不說這水鏡先生的確是位大才。

  • 4 # 青石5340

    水鏡先生算是東漢末年的隱士,學識淵博,對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等多門學說都很精通,荊州的劉表也是當時的"八俊",也算豪傑之士,荊州刺史王㕡被孫堅殺後,是董卓表奏劉表為荊州刺史,荊州大治,社會安定,百姓樂業,聽說水鏡先生大名,劉表登門拜訪之後,說:"人人都說水鏡先生司馬徽如何厲害,依我來看,他也不過是一個書生而已,並沒有獨特之處嘛"沒有請他出士之意。劉備請他出山被婉拒,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司馬徽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根據形勢,一般有學識的人都會作出預判,司馬徽是寄情于山水和學問間,還是有治世方略,後人不得而知。

  • 5 # 愛家鄉的潘老師

    水鏡先生即司馬徽(173—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隱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 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水鏡先生眼觀天下,當時曹操方面已經牢固佔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在人力、物力、地域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已經遠遠高於劉備。

    水鏡先生明知道當前的形勢,但還舉薦諸葛亮到劉備身邊是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匹千里馬,而只有劉備才是他的伯樂,能發揮諸葛亮的才幹,不至於真的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村夫”,他打心眼裡不希望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就這樣的被埋沒。但大局已定,作為丞相的曹操在各個方面都比劉備有優勢,所以水鏡先生早已預料到諸葛亮的結局,不過這也是他最好的結局。

  • 6 # 聖谷凡心

    其實每個人物的命運和時勢、個人性格、個人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將相關因素集合在一起來分析未來趨勢,和現在的大資料分析是一個道理,只要懂了,沒什麼神密的。

  • 7 # 現代農夫

    把三國演義這個名字改成三國神話或者三國傳說,是不是裡面的情節就好理解了。

    演義類似表演表達,又不是歷史,何必較真。

  • 8 # 秋葉傲風寒

    水鏡先生其實是根據諸葛亮的性格推測其結局,容顏易改,本性難移,水鏡先生教授他們那麼久,對這幾個學生的性格與抱負肯定已瞭如指掌,再根據天下大勢及其性格來推其結局,不就很簡單嗎。

  • 9 # 博古通今見識廣

    水鏡先生對當時天下大勢看得透徹,那時漢統已沒落,劉備想東山再起,談何容易!當時天下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稱霸一方,“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對整個故事龍脈有畫龍點睛之意!隱約可以看出,只靠孔明一人助力劉備難以扭轉大局,再加上劉備孔明年紀並不相仿,劉備一死如何續絃?孔明豈不晾在一邊!而且,孔明雖然有軍事謀略,但更擅長治國之道,而不是整天坐鎮軍營裡苦思謀略替劉備打天下!這樣的人不戰死沙場也會累死!

  • 10 # 太極文化

    諸葛亮出山時,天下地盤已被割據得所剩無幾了,北有曹操南有孫權皆有雄才。已經沒有多少地盤給劉備發展了。所以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只得其主,未得其時也。如果諸葛亮能生得早點,早二十年遇上劉備,恢復漢室可能尚有可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影視解說怎麼樣才能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