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昭武觀史

    我覺得元朝的滅亡和蒙古貴族漢化不漢化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可以參考一下蒙古四大汗國的興衰歷程。除了元朝之外,蒙古人還在中亞、西亞和東歐建立了四大汗國,除去根基未穩就已經滅亡的窩闊臺汗國,統治伊朗高原的伊兒汗國是第一個滅亡的,滅亡時間是1335年。

    當蒙古貴族放棄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後,一個致命的問題就出現了,他們的軍隊的戰鬥力開始迅速下降,因為只有草原上才能孕育出驍勇善戰的騎兵。結果在合贊汗帶頭改宗僅僅四十年後,蒙古人的戰鬥力已經一落千丈,他們已經無法阻擋金帳汗國的遊牧騎兵,公元1335年,金帳汗國的軍隊攻陷桃裡寺,伊兒汗國宣告滅亡。

    而以富饒的河中地區為中心的西察合臺汗國,蒙古貴族已經成為了定居民,蒙古騎兵失去了原來的戰鬥力,導致他們開始被迦茲罕和帖木兒等梟雄控制,當帖木兒崛起之後,西察合臺汗國已經名存實亡。而蒙古人建立的這些汗國,壽命最長的是金帳汗國,這個汗國是四大汗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也是定居化程度最淺的一個。

    而元朝的情況則更復雜一些,雖然元朝的蒙古貴族沒有向伊兒汗國的蒙古貴族那樣被徹底同化,但是畢竟他們中很多人都進入了中原地區的城市生活,導致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開始下降。而且元朝的人口和城市眾多,對於遊牧民族出身的蒙古貴族來說,他們很難有效的長久管理這麼多的人口和土地,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很容易滅亡,能夠存在九十八年已經不容易了。

    參考資料:《草原帝國》

  • 2 # 星火文娛天地

    元朝的敗亡,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政治黑暗,衽民族岐視和政治壓迫政策。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局不穩,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經臣勾心鬥角,欺上瞞下,朝廷橫徵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各地農民起義,指向元朝。元朝在歷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統元年)就更換36個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權臣擺弄下詔或頒佈詔令。皇帝成為傀儡,不能決策大事。宮廷分爭連續不斷,爾虞我詐時時出現。再加上經濟落後,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原地區農民尤其悲慘,飢寒交迫,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這樣,人民群眾被迫起來反抗,農民舉行起義,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將矛頭指向殛朝。

    元朝末期的妥歡帖睦爾在位較長。他從1333年(元統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時間,是處在農民起義軍的進攻與元朝軍的抗擊時期。可是,在這樣長時間內元軍之敗,其原因不在將帥列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權不修政治,不興經濟,無休止的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結果。尤其順帝是個昏君,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不得從臣之心。

    所以,宋王及地方勢力首領,在危急時刻拒絕帝詔,不遣兵參戰,造成四分五裂。列論哪個朝代,其被滅亡之幫,皆不外乎朝廷之腐敗,群臣之相互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和君主之昏庸。這也可說是一種國家滅亡的基本規律。 元朝在戰略上麻木不仁,未進行有組織的反攻。

    當中原地區各地的農民組織起來,舉行起義,大反元朝時,朝廷仍在內部紛爭,爾虞我詐,沉醉於酒色,耳不聞外界之動亂,更沒有料到起義軍會進而埋沒元朝。甚至在名地農民起義軍稱帝、稱王時,朝廷也無計議對策,不能採取戰略措施,只是零星下詔,以地方軍相抗擊或鎮壓罷了。

    在戰役上,各地元軍沒有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聯合作戰,而是各自為戰,如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各據一方,互不聯合。後來竟為互相爭地盤而開戰;禿堅帖木兒軍,不但不聯合擴廓帖木兒作戰,反而進入京城兩次;漠北之陽翟王阿魯渾帖木兒不受君命,還有奪順帝之位的野心,這證明元軍勢力之衰弱,國敗朝亡,已為時不遠了。 元朝未能及時抓住農民起義軍低潮之際,組織反攻;在戰略上推動了時機。

    元軍推動戰略反攻的又一個時機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林兒,間福通的失敗和起義軍互相攻擊,如至正二十三春,張士誠殺劉福通,大宋紅巾軍亡;秋季,朱元璋殺陳友諒,天完及漢國一系列的紅巾軍敗亡。恰在此時,元軍未能組織對朱元璋部反擊,元朝反而出現軍閥混戰、宗王之爭。結果,元朝給了朱元璋北上滅亡的好機會和有利條件。

  • 3 # 史料不輯

    征服歐亞的是蒙古帝國,不是元朝,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元朝代表的是中國,延續的是中華正統,而蒙古帝國是一個在歷史上曾征服過中國,但後來崩塌了的帝國。

    翻好多人的回答,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拒絕漢化”是元朝短命的根本原因,但,卻沒有一個人說出來蒙古人為什麼不願意漢化。

    在解釋蒙古人為什麼不接受漢化之前,先糾正一個大家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文化非常落後。在蒙古帝國初期,蒙古的文化確實落後,但不管是從東歐、中亞,還是從中國出土的文物來看,蒙古人在文化、藝術等領域並不落後任何民族,比如在金帳汗國的首都薩萊,俄國考古學者發現金帳汗國居然有公廁,而且還是分男女的。

    蒙古人拒絕漢化的原因系統地說起來很複雜,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做個博士論文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如果簡單地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漢文化還沒有發達到能夠治理一個世界性大帝國的程度,無法吸引蒙古統治者。

    正如開頭說的那樣,元朝不等於蒙古帝國,元朝代表的是中國,而中國是蒙古人征服世界的一部分。作為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不僅是中國皇帝,還是蒙古帝國名義上的大汗,雖然蒙古帝國實質上已經分裂。

    北魏、金朝、清朝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權,他們的漢化是非常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建立的都是中原政權,只能接觸到漢文化。

    蒙古人則不一樣,他們建立的是世界性的大帝國,能夠接觸到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等各地文明。這些文化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傳統和豐富的治國經驗,漢文化並不是蒙古人的唯一選擇。

    忽必烈征服南宋只是蒙古征服世界的一部分,蒙古人政權的複雜性不是鮮卑人、女真人和滿洲人政權所能比擬的。作為中國皇帝,忽必烈必須使用中國年號、國號、才用儒家禮儀,但是中國皇帝同時也是蒙古大汗,還要管理各種不同的文明的族群。在沒有發現“普適性”的文化之前,蒙古大汗對治下的族群只能採用“分而治之”的征服策略。

    保持征服態勢就必須堅持草原傳統,但是治理中國又要接受漢化,所以元朝統治者始終在“漢法”和“蒙古法”之間徘徊。不能全面漢化意味著將佔據絕大多數的漢人精英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而他們卻又是推翻元朝政權的主力軍。

  • 4 # 垂簾看世界

    這個問題很簡單,並不是元朝要打下那麼大自己都控制不了的領土,而是由於元朝的統治者因為是遊牧民族出身,所以不善於經營,自然不像漢人那樣能做“錢生錢”的買賣,他們出去打仗,都是因為“家裡的錢花光了,要再出去搶一些回來”,最能說明這點的就是蒙古前後兩次攻打日本事件。

    公元1260年,當忽必烈用了整整四年時間幹翻了自己的七弟阿里不哥並坐上蒙古大汗之位後,他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由於連年內戰,黃金家族的錢被他和阿里不哥兩個人內鬥光了。但是按一般的套路來說,比如其他朝代的幾位開國皇帝,國家沒錢了嘛,好說,少動干戈,減免稅賦,增大貿易,讓農民伯伯們快快樂樂安安穩穩的種上幾年地,坐著收下稅,幾下就又能把國庫給裝滿了,而且這些事都有文臣來幹。

    但是忽必烈覺得不可以啊,這樣來錢的方式實在太慢了,而且元大都也令人修繕中,可都是真金白銀啊,那這怎麼辦呢?他把目標瞄準了此時東亞最重要的白銀黃金出口國—日本,所以他就準備打日本搶錢去了。

    日本在中國海水的東面,所以搶日本的白銀之前,還得先把北韓打下來,於是忽必烈晃盪蕩的先去打北韓了。當然了,其實早在公元1268年的時候,忽必烈就叫高麗國王給自己造船搶日本了,但是人家不答應啊,沒辦法,他只能先打北韓,並於公元1273年徹底征服北韓。

    (北韓:感情我就是搶日本附贈的呀)

    征服北韓之後,忽必烈就開始正式實施自己的搶日本計劃,先是公元1274年的“文永之役”,但是海風(颱風)吹了吹,結果元軍死傷一大半,只能空手而歸;1281年,沒搶到錢的忽必烈不死心,又發動了“弘安之役”,結果依舊是海風(颱風)吹了吹,再加上日本早就準備好了一切防禦工事,忽必烈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沒有搶到日本的錢自然成為了他最遺憾之事。除了已經被他們搶光燒光的中亞和東歐,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南亞也基本全部都遭到過元朝的侵略,理由當然非常簡單,就是要錢,所以元朝時期為什麼中中國人到處打仗,想必大家心裡都是有數的。

  • 5 # 閒來話史

    元朝疆土有多大?

    蒙古汗國成立後,不斷髮動侵略戰爭,開疆拓土、擴張疆域。疆域北到西伯利亞,現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面積約1600萬平方千米。

    元朝為什麼那麼快滅亡?

    元朝那麼快滅亡的原因主要是宮廷鬥爭,經年戰亂,權臣當道,橫徵暴儉帶來的經濟落後,百姓饑荒、天災常臨、民不聊生,頻繁爆發的農民起義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蒙古族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蒙古大軍從沒停止他們的征戰,他們

    主要是騎兵部隊,征討方式也以屠殺掠奪為主要手法,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簡單、粗暴+殘忍”。

    當他們佔領土地之後,並末首先著手治理,而是燒殺搶掠,導致一些地方成為短期內資源匱乏之地,再加上當地人對於侵略者出自本能的反抗,元軍根本沒法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於是他們就反覆征討,一次又一次的鎮壓,所轄疆土連年戰亂不休,勞民傷財還不得民心。

    2、皇權動盪,無心治理

    元世祖到元惠宗共計11位皇帝,除了元世祖(34年)和元惠宗(37年)一首一尾在位時間較長以外,餘下的27年更換了9位皇帝,平均3年就要換一次皇帝,並且11位皇帝有6位皇帝是被害身亡,不被暗殺就被毒死,可以想象元朝皇權爭奪的腥風血雨。

    大部分皇帝坐上皇位就沉迷於如何鞏固皇權,造成局勢動盪不安,殃及朝臣和百姓,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夠治理好國家?

    3、政治腐敗,橫徵暴儉

    由於長期對周邊國家和政權發動侵略戰爭,再加上不停地鎮壓農民起義,沒有充分處理好民族矛盾,遊牧民族生產力又低下,造成國力空虛,於是寵信權臣治理國家。

    然而權臣當道帶來的吏治腐敗,專注搜刮,流於橫徵暴斂,官吏們變著各種戲法收錢,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人吃人的人類悲劇發生。農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剝削與壓迫,再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日益嚴重的疫情和饑荒,全國農民紛紛起義,加速了元朝的滅亡。特別是元末爆發的幾支強大的起義軍團,朱元璋、張士誠、陳有諒等更是讓元軍聞風喪膽,最終由朱元璋終結了元朝98年的統治,建立了明朝,宣佈元朝的滅亡!

  • 6 # 一貳一橙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疆域最遼闊的帝國,國土面積遠超漢、唐,可在其統治的九十七年時間裡,帝國的憂患一直都是此起彼伏,危機不斷的,到最後“挑動黃河天下反”,北方紅巾軍起義,南方群雄割據,整個元王朝都處於戰火之中,直到其被趕回草原而宣告結束。

    元朝滅亡主因:拒絕漢化,和佔據了極大比例的漢人集團分割開來

    自古以來,凡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要想統治華夏子孫,無一例外地都必須實行漢化,重用漢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漢人的排外情緒以及治理國家,像名臣耶律楚材就對成吉思汗說過:“守業必用文臣”的道理,而全真教的丘處機,也是因這個原因而深受成吉思汗重用的。

    雖然在元朝開國之時,漢人在朝廷裡的地位很高,比如滅宋的帶路黨史天澤、張弘範,協助忽必烈建立制度的劉秉忠等,而忽必烈本人也是一個比較喜歡漢學的人,“大元”國號就是來自於易經中的“大哉乾元”。

    劉秉忠的漢化模式還沒成型就早早去世了,元帝國內部開始了“是否繼續漢化”和“是否迴歸蒙古制度”的內爭局面

    劉秉忠於公元1274年去世,忽必烈痛心疾首,覺得失去了擎天之柱,可逝者已逝,忽必烈再悲傷也只能接受現實,以超規格的王侯禮,將劉秉忠下葬。而劉秉忠死後,元帝國前進的目標突然暗淡了下來,劉秉忠雖然跟了忽必烈三十多年,可建立漢學制度也不過是在大元建立後三四年的時間,很多規章制度還沒有完全定好,只是一個雛形而已。

    劉秉忠去世之後,接任他處理中書省政事的是色目人阿合馬,這是一個堅定的排漢者,同時也是一個理財高手,但他的理財手段裡,絲毫沒有脫離少數民族掠奪的本質,不以建設、民生、稅收為主,而是以放高利貸斂聚財物,充實大元國庫。

    阿合馬本就是商人出身,對於經濟十分敏感,當時蒙古還沒稱大元的時候,就因為四處征戰而陷入了財政危機,而蒙古此時還不懂得建設,只能靠高壓政策強行徵稅,以應付因軍事而捉襟見肘的窘況,阿合馬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為了忽必烈的理財經理;阿合馬的徵稅特點是:一方面讓農民去借錢交稅,一方面自己借錢給農民交稅,自己收利息錢,利滾利。所以在阿合馬管理的土地下,不但稅收可以如期上交,而且多快好,從而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很快就被任命為“中書平章事兼領轉使”,掌握著大元帝國的政權和財權,雖然這政績是靠著剝削漢人百姓而來的;劉秉忠死後,阿合馬總攬大權,不但手握財權、政權,還兼任了吏部尚書這個六部之中權力最大的“天部”,權勢滔天,連中書省左右丞相都比不過他,忽必烈還設立了尚書省,以改變中書省一省獨大的局面,由阿合馬為平章尚書事,負責打理整個尚書省,和蒙古舊派貴族、任中書省丞相的伯顏、安童對抗。

    阿合馬擔任大元財政總監二十年,大力排除劉秉忠制定下來的漢法,又隨意安置心腹入掌大權,羅織罪名陷害蒙古舊派貴族,對下其斂財手段又與民心背向,引起了民憤,最後發生了轟動朝廷的“阿合馬刺殺案”,阿合馬被漢人王著所殺,事後王著死於獄中,案件很快就歸了檔,反而本是受害者的阿合馬被抄家滅族。

    在蒙古貴族掌權的光陰裡,元帝國始終無法完成封建轉化,經濟逐漸走向崩潰

    在我的問答裡,有一篇關於《大明大量發行寶鈔,是否導致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的回答,裡面已經提到過寶鈔制度才是毀滅了元朝的“罪魁禍首”。

    而之所以會如此,其內在原因還是因為元朝的漢化不徹底,實權幾乎都由蒙古貴族把持,他們沒接受過系統化的漢學知識,不懂如何治國理財,在阿合馬時期就靠著放高利貸來瘦下肥上,而到了中後期時,元朝更是隻能靠著大肆刊印紙幣來應付度日。

    到元順帝時期,元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各地民變四起,國家經濟面臨嚴重的赤字,而稅收規模僅次於農業稅的關稅,也因為倭寇橫行而被迫禁海,朝廷設定的市舶司所能收上來的稅收不足十分之一。雖然順帝中期,丞相脫脫掌權,開始大力實行漢化治國,恢復科舉,開放鹽稅等等,短時間裡起到了穩定物價的作用。

    可是脫脫畢竟是蒙古人,其更化措施始終脫不開蒙古人的框架,即使對朝廷結構有所變動,但卻沒有動過蒙古貴族這隻大老虎,他們有著免稅的權力,毫不顧忌地兼併農民土地,繼續進行著奴隸式的管理。結果就是:國家大力開擴稅源,增加賦稅,而大頭們依舊腦滿腸肥地做著大地主、大土豪,百姓依舊貧困,依舊受剝削。

    總結:元朝之亡,是亡於通貨膨脹,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他們拒絕漢化,使得元朝名為封建王朝,實際上還是一個奴隸制國家

    自古每個朝代,幾乎運轉到一段時間後,原先帝國的弊端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漢唐宋明清皆是如此,元朝自然也不例外,而元朝的弊端,就是蒙古貴族擺脫不了原先的特權身份,不願進入封建社會,不願接納漢人,而統治者們也害怕沾染到漢人那重文輕武的墮落風氣,一昧地維持蒙古強硬的治國制度,連忽必烈這樣的雄主都不能脫俗,何況是後面的諸位元帝了。

    而在蒙元特權制度下,漢人永遠被當做四等公民,接受著上層建築的隨意剝削和奴役,反元情緒日漸高漲,經濟矛盾逐漸演變為民族矛盾,元朝疆土雖大,但其統治力並不足以影響到各地,漢人和蒙古人始終敵對,到最終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7 # 墨雨流雲

    這個主要與他們的民族習性有關,當時的蒙古人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野蠻的,還是以搶為主,雖然當初蒙古帝國打下了橫跨歐亞大陸35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是還是以搶為主,所到之處就是屠城、殺戮、掠奪,之後就一走了之,在初期沒有佔領的概念。直到後來隨著蒙古的統治階層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才慢慢的開始進行真正的統治。而且這35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並不是元朝的國土面積,而是整個蒙古帝國的國土面積,從事實上來說,蒙古帝國不屬於中國,它以蒙古高原為中心輻射侵佔別的國家,直到忽必烈時期才在中國北方紮下根基,並在這裡經營著他的勢力帝國,並在奪得汗位之後改名為元帝國。此時的蒙古帝國已經四分五裂了,分化成了好幾個獨立的汗國,而元帝國只是其中之一。

    這個時候的元帝國才真正的屬於中國,後來忽必烈滅了南宋,統一了自五代時期以來一直分裂的中國,甚至包括了西伯利亞南部的一小塊國土,面積足足有1300萬平方公里。

    1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也是相當龐大了,那麼為什麼這麼龐大的帝國不到百年就滅亡了呢?這個正是題主的問題。下面咱們簡單的概述一下。

    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差異早就決定元的快速失敗,而元又拒絕向漢靠攏,滅亡是必然的。雖然忽必烈時期進行了改制,要求實行漢制,情況才得以緩解,但漢人的地位依然低下。忽必烈後,他的這一政策被當時的統治者和蒙古貴族所摒棄,元朝統治開始了越發黑暗的時期,不斷走向沒落,民不聊生,最終爆發了人民起義,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 8 # 陳皮阿四

    首先你文這個問題說明你被誤導了詳細原因如下

    (一)什麼叫元朝?那麼就要了解一點蒙古語,蒙古語叫元朝是(daiongmenguluwuruci)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廣闊的蒙古帝國)好像和大元二字豪無關係、當然有關係的其實大元是、蒙古語廣闊的同音字!(dai、ong)

    (二)元朝國土很大??那個歷史老師教的??說到這就得說到(蒙哥)蒙哥戰死後他的弟弟(勿必列)篡奪了汗位,自封(車臣汗)。就在此時蒙古正式四分五列新疆西藏中東等5分之4的蒙古土地正式獨立。。。。勿必烈帶領蒙軍滅了南宋國號叫(廣闊的蒙古帝國)國土面積兩京13省加現在的內蒙和外蒙。。新疆西藏屬於獨立蒙古帝國的以及中東

    (三)那個歷史老師教你元朝才做了90多年的江??上面我已經說過了元朝的版圖,朱元璋只是奪取了兩京13省。。我們口中的北元依然存在國土面積和明朝不分上下。就好比北宋被金奪取了當是 南宋依然存在。

    (四)從成吉思汗到窩擴臺以及貴由三代可汗,和後期他們的黃金家族子孫。即使分裂各自為國,他們起碼延續了500年曆史。。誰說蒙古人只會打江山不會做江山的????說白點只是丟失了兩京13省 其他7倍的土地依然在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手中

  • 9 # 致閱歷史

    元朝滅亡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自然災害和瘟疫頻發

    元朝後期,特別是1340年代中後期至1350年代期間,乾旱、瘟疫 ( 歐洲黑死病傳至中國 ) 與水災時常發生,且自宋朝奸臣杜充挖開黃河大堤以致奪淮入海後,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若以歷代中國王朝的次數作比較,秦漢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 1.6 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

    二是通貨膨脹

    元朝末期財政體系崩潰,通貨膨脹嚴重,不斷收取各種賦稅,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艱苦,1350年元廷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導致物價迅速上漲。

    三是元惠宗疏於政事

    元惠宗(又稱元順帝)後期怠於政事,荒於遊宴,學「行房中運氣之術」,本人喜歡製作機械,自己製作了金人玉女自動報時器,還自己製作宮漏,史稱「魯班天子」。

    四是民變四起

    1351年元惠宗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伕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起事,但事洩,韓山童被捕殺。劉福通再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於安徽濠州起事,芝麻李等人佔領徐州,此為東系紅巾軍。西系紅巾軍方面,彭瑩玉、鄒普勝與徐壽輝在湖北蘄州起事,國號天完。紅巾軍勢力遍佈河南江北、江南、兩湖與四川等地,還有非紅巾軍的張士誠等部的起事,民變正式揭開元朝滅亡的序幕。

  • 10 # 時間線頭

    大家知道,王朝的覆滅,原因多種多樣,並且相互交織在一起,非常複雜,但從大大方面來看,通常不外乎天災人禍。天災是外因,例如洪澇災害、強鄰崛起等,人禍是內因,如吏治黑暗,官逼民反這些。回到元朝身上,有哪些原因導致了元朝走向衰落,直至滅亡呢?今天從一些常見疑問和另類角度分析一下。

    1、是因為疆域過大而難於管理嗎?

    不是的,中國歷史上唐王朝的疆域才是最大的。為什麼人們一說到元朝,就自然而然蹦出一個字“大”呢?是因為人們混淆了元和蒙古帝國,誤認為前者就是後者。

    元帝國其實是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一部分,1259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意外去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引發了汗位爭奪戰,忽必烈贏了戰爭,但帝國一分為五,所以面積並不是最大,面積不是主要原因。

    2、因為是少數民族嗎?

    也不是,清朝也是少數民族,照樣統治了300年,而且清王朝疆域只是略小於元朝。

    3、亡於遊牧民族進攻?

    肯定不是,成吉思汗在位時已經替子孫們清理乾淨了,向西滅掉或趕跑其它遊牧民族,向東征服了女真人,完成了對北方對統治,保證不會受到其它遊牧民族對威脅。

    4、亡於天災?

    這是一個原因。

    在1300年左右,氣溫驟然降低,開啟了長達500年之久對小冰河時期,造成糧食減產,加上雲南爆發鼠疫,並在中國傳播開來(最終制造了聞名於世對“歐洲黑死病”慘案)。人口減少加上糧食減產,饑荒導致各地起義頻發,最終趕走了蒙古人。這段小冰河時期雖然時間長,但強度是上下起伏的,這明朝崇禎年間比較嚴重,也是導致明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明末和元末何其相似?農民起義,土匪橫向......

    5、亡於內鬥?

    這才是主要原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金帳汗國還聯合埃及人打伊爾汗國呢,各種內鬥遍及整個朝代,本來人數就少,比漢人要少幾十倍,還內耗傾軋,統治不久就滅亡,絕對不冤枉。

    其它的財政危機、管理混亂、種族矛盾(分四等人)等等這些因素,分析的人很多,就不一一詳述了。

    2030年,下一個小冰河期?

    英國天文學家曾在2015年發出警告,預測2030左右太陽活動將減少60%,可能導致小冰河期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提高文筆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