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傲詩沉浮

    早前遇到過一對做著小買賣的夫妻,他們來自中國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他們用樸實的話語告訴我了一個一直以來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那就是巴馬為什麼長壽老人那麼多。至此,我頓悟了現代人們為什麼常被焦慮與彷徨這種負面情緒所困擾,道理也都是那麼的簡單,真正去做又是那麼的苦難。

    一、從客觀去定義

    1、勞作方式

    如今的行業分化,精細而又明確,用工作形式去簡單描述,便是坐著工作的要遠多於站著工作的。為什麼?

    這要得益於工業與科技的大力發展,才能以機器的形式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勞作。正是勞作方式的改變,每一個人在腦力上付出的要遠大於體力上付出的。

    從勞作方式這一點去分析,現代人對今天所發生的改變對比以往,客觀上講是好的一面。

    2、家庭代際關係

    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人口結構,家庭結構也在悄然地發生改變。從過往的聯合家庭群居模式,慢慢向夫妻家庭甚至單身家庭的獨居生活模式進行改變。

    隨著而來的變化是什麼——家庭代際關係的變化

    生活更注重隱私性從物理空間上避免了很多一部分家庭矛盾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代際之間的精神交流

    3、可支配資源的豐富多樣性

    時代的不同,最大的改變在於我們自身勞作而換取的報酬,可以通過眾多的物質形式來回報自身的物質需求,以及在精神方面也極大地得到了豐富與滿足。

    便捷的物流與網路購物方式交通的便利與不同國界文化等形式的碰撞多種呈現形式的媒體傳播途徑與自我選擇

    從客觀的定義去分析生活的好,不可否認的是,拿今天對比昨天,都有著不同的改變與進步。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為每個人在客觀生活世界中的確帶來了層層利好。

    作為個體,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享受著這種利好給予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多彩,平心而論,生活是美好的。

    二、從主觀去定義

    1、身體一旦閒暇,思維就會放空

    這是一個事實,對每個人而言,一旦無所事事之後,腦中迴盪的各種思緒都會踴躍地浮現在眼前。最終換來了是什麼?是空虛、是冷漠、是焦慮,還是彷徨?

    在心理學中,其實面對不斷翻湧的負面情緒其實是有一劑良藥的,那就是讓自身忙碌起來。而這種忙碌,是通過兩個方面來療愈負面情緒的:

    一方面,忙碌不僅體現在高速運轉的大腦活動,更體現到整個身體的運動。而運動的同時,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就會直接覆蓋掉負面情緒,這就是忙碌與快樂因子的關係。另一方面,無論是腦力活動還是體力運動,都是以排他性的思維模式去佔據了放空的存在,而這種機制也是心理學中心理暗示的一種表現形式。

    2、人際關係的改變

    家庭:

    前文提及的家庭代際關係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在物理空間上的確避免了群居家庭生活中經常需要面對的矛盾與無奈。

    但是隨著物理距離的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也會隨之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又帶來了新的矛盾產生,例如:猜忌、埋怨、互不謙讓等泛指不能換位思考的情緒矛盾。

    社會:

    同時,在社會人際關係層面,因為職場利益的存在,不能避免在社交人際關係中面臨的重重矛盾,這也是社會快速發展中必須面對的一類事實。

    3、慾望的支配

    慾望,也是迴歸到巴馬伕妻的那段讓我頓悟的道理上:“巴馬的老人之所以長壽,是因為他們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

    在主觀上去定義生活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原因也非常簡單,正是慾望的支配。

    高慾望生活

    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好與壞雖然對立,但都有自己的特點。正如高慾望生活,它的根源並不是來自於他人,而是自身的心態。

    在心理學中,形容這種心態的最佳詞語便是“攀比心”,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只看到別人有什麼,而自己沒有的,這才最終導致慾望最終驅使了大腦與思維,在高慾望的深淵中無法自拔。

    低慾望生活

    就像巴馬那些長壽老人一樣,面對清心寡慾的生活,在色彩斑斕的大千社會中,彷彿自己成為了一名居士,想要實現低慾望生活,實在困難。

    那麼,實現低慾望生活就那麼困難嗎?

    在心理學中,低慾望生活的根源在於樹立自身優越感,與高慾望生活的眼光相對比,就是要著眼於自身的長處與優點。

    並不是一味地使用阿Q精神來麻痺自己,而是通過科學的引導,發掘自身在哪些方面有著獨特的興趣,通過不斷的知識獲取、技能培訓以及強有力的心智交流,最終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一旦實現自我價值,攀比心理也就蕩然無存,低慾望的生活也就成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

    站在主觀的角度,去分析生活的“好”,慢慢品味也就發現了一些因為自身價值取向而導致的攀比心理,而這種心理也正是在客觀與主觀兩個角度去審視生活的時候產生的對立面。

    先將問題重新分析一遍:為什麼現代人生活越來越好,心中卻充滿了焦慮與彷徨。

    1、對內期許

    由於自身的不斷努力,在物質生活上的確實現了自己的期望目標,達到了自認為富足的標準。

    可是由於主觀意願的因素,並未實現某些價值,所以在精神世界產生了焦慮與彷徨。

    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

    客觀的物質生活的確得到了滿足,可是自身家庭關係、社會人際關係以及自身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期許並未得到相應的滿足。最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才會導致焦慮情緒的出現。

    2、對外期許

    對外期許,並不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審視現代生活,而是站在大眾的角度去審視現代生活。

    從心裡的角度去分析:

    因為大眾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水平是不斷提升的,而在提升的過程中,由於攀比心理的存在,只看到了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但忽略了自身能力是否能夠實現的客觀問題,最終才會產生焦慮與彷徨的負面心理。

    面對今天的問題,呈現在眾人面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是否富足的兩極分化。用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正能量的世界觀驅使,健康的人生觀薰陶,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出路。望眾人在滿足了富足的物質生活時,不要忽略了健康的精神生活。

  • 2 # 柒柒的隨筆坊

    時常會有人感嘆,“為什麼生活越來越好,卻覺得沒有以前快樂了呢?”因此有人通過寫一些鄉土文學來回憶過去,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嚮往那種田園牧歌般的生活。在我看來,快樂在某種意義上其實等同於幸福。而根據2019年的《世界幸福報告》,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大陸地區的整體幸福感水平有所下滑,從去年的第86位降到了第93位。

    影響人們快樂感越來越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一是人們自身需求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變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他把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其中,前三個屬於低層次的需求,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屬於高層次的需求。

    二是生活節奏變快,社會壓力增大,但釋放壓力的途徑和機會卻很少

    在明確的社會分工下,只有勞動就會有回報,工資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但獲得高工資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且在人才競爭如此激烈,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下,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而面對如此大的壓力,人們卻很難有時間和機會去釋放自己的壓力,一週七天,工作佔據了七分之五,甚至是七分之六,而剩下的七分之一的時間,還要被其他瑣事佔據。如此,心情無法疏鬆,自然就趕到不快樂了。

    既然我們感到不快樂,那如何才會讓自己變得快樂一點,增加自己的快樂感呢?

    我認為可以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緩解壓力的方式。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你可以通過閱讀來改變自己的氣質,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你也可以選擇運動,有心理學家表示,“在運動後,一些負面情緒可以得到改善,這被稱為短暫性快樂。”當然可以是旅行,也可以是大吃一頓,或者睡一覺,總之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下來。

    最後,希望所有人生活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快樂幸福。

  • 3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對於失眠者而言,夜晚格外漫長。

    對於疲憊者而言,目的地格外遙遠。

    而對於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生命中處處皆苦。

    釋尊在《佛譬喻經》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們開示“人生究竟是什麼?”,這譬喻是這樣的:

    在一個寂寞的秋天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趕著路。突然,旅人發現薄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塊塊白白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疑惑思考時,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隨著一隻大老虎緊逼而來。看到這隻老虎,旅人頓時瞭解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顯然是迷失了道路,旅人竟跑到一座斷崖絕壁的頂上。在毫無辦法之中,幸好發現斷崖上有一顆松樹,並且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旅人便毫不猶豫,馬上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謂九死一生。

    老虎眼看好不容易即將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離,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懊惱地在崖上狂吼著。

    好感謝啊!幸虧有這藤蔓,終於救了寶貴一命。旅人暫時安心了。但是當他朝腳下一看時,不禁

    啊了一聲,原來腳下竟是波濤洶湧、底不可測的深海,怒浪澎湃著,而且在那波濤間還有三條毒龍,正張開大口等待著他的墜落。旅人不知不覺全身戰慄起來。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處出現了兩隻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互動地啃著藤蔓。旅人拼命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也沒有逃開的樣子。而且每次搖動藤蔓,便有水滴從上面落下來,這是樹枝上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於蜂蜜太甜了,旅人竟完全忘記自己正處於危險萬分的境地,此心陶陶然地被蜂蜜所奪。

    旅人:這旅人是指我們自己。

    荒野: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們無盡寂寞的人生。

    秋天的黃昏:秋天的黃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

    白骨:路邊的白骨是指我們人生旅途中,家族、親屬、朋友等的死亡。我們活到現在,應該看到很多白骨,那時我們有何想法?有何感觸?我們可曾注意到緊逼而來的“無常之虎”?

    老虎:飢餓的老虎所譬喻的,既是我們自己的死亡。

    松樹:接著我們攀上崖頂的松樹,松樹是指金錢、財產、名譽、地位等等。這些東西即使擁有再多,在死亡的面前也仍是無力的。

    藤蔓:藤蔓所譬喻的是“還不會!還不會!我還不會死”的那種以為還有二十年、三十年的壽命可依恃,但即使認為還有十年、還有二十年可活著,但你認為到底人壽幾何?想想便知:已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也不過是“啊”的一聲之間,便如夢如幻般地消逝了。而今後的十年二十年,也同樣是“啊”的一聲之間便會過去。

    老鼠:咬著藤蔓的白老鼠和黑老鼠是指白天和晚上。白天的白老鼠和晚上的黑老鼠,在相互地縮短著我們的壽命。

    深海:深海所譬喻的便是地獄。墜入此地獄,必須承受八萬劫中大苦惱,這一件事情便稱為——後生一大事。

    毒龍:顯現地獄之苦的是這三條毒龍,這三條毒龍指我們自己內心的貪慾、嗔怒、愚痴。“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的因果法則是不會有絲毫差錯的。由自己所不斷造作的罪惡所生出的地獄,最後還是由自己墜入。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 財、色、名、食、睡。 一天之中,我們不斷所想的,持續所求的,無非是為了這五欲的滿足。

    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為佛營室,佛視地上螻蟻,而謂達言:“此蟻毗婆尸佛以來,經今七佛,尚在蟻身。”夫一佛出世,歷年甚久,矧曰“七”乎!釋迦而後,過五百餘萬歲而慈氏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蟻脫故身否;縱脫蟻身,未知何日當得人身也。今徒見舉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難如是。既得人身,漠然空過,真可痛惜!予之懈怠空過,不能不深自痛惜,而並以告夫同志者。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到彼岸去,更待何時度此身,

      佛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佛,人身好得到嗎?佛隨便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土說,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人身有三種,第一種為一般的人身:無財富,每天為餬口、為生存而奔波;無法富,遇不到佛法,沒有任何幸福,快樂。

      第二種,特別的人身:有財富,有權勢,遇不到佛法,遇到了不相信,不修持佛法。

      第三種,珍寶般的人身:最起碼具備基本的生活條件,能聞到佛法,有時間,有條件修持佛法。這樣的人身即叫珍寶般的人身,也叫暇滿人身。

  • 4 # 小白不白白

    為啥生活比以前好了,人卻越來越不快樂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因為現在的人想要的太多,追求的東西太多,俗話說知足常樂,總是不知足,有了這個想要那個,有車,想要房,有房想要媳婦,有了媳婦想要小三,等等,在不斷的索取中,甚至一櫃子的衣服卻不知道出門穿什麼,總覺得還少一件最好的,不知足如何常樂?

    二是社會壓力大,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你稍不留神就會被淘汰,被公司,老闆,甚至媳婦“炒魷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生活落魄了,還會被身邊的人笑話!每天想著明天如何去賺錢養家餬口!精力都放在工作賺錢上哪來的心情享受生活樂趣?

    三是人心變了,由原來的簡單,單純變得複雜了,以前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現在看看門對門不認識不說話都,說明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產生了隔閡,不再是互相信任的年代了,以前人與人之間是真誠的,誰也不笑話誰,吃飽,穿暖就是最幸福的事,有房遮風擋雨,有炕臥榻一間心滿意足,如今人與人之間的悲傷都得隱藏起來,不能一起分享,因為你不知道誰給你灑的是雲南白藥還是鹹鹽面,個人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世態炎涼,人心隔肚皮,每天戴著面具生活能開心嗎?

  • 5 # 富歡天下

    我有同感。現在的生活是比之前好了,但人生功利化嚴重,樣樣覺得壓力山大的,的確難於快樂。

    小孩子本來天真爛漫,該夠快樂了吧?但家家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嫌不足,還要去什麼什麼的興趣班,作業不停不斷,如此這般,能快樂嗎?

    青年人,精力旺盛,心中有著無數的希望,他們也都快樂吧?可是,因為豪車豪宅的美夢難於企及,加上又有富二代的映忖,人比人,氣死人。這樣子的糾結著,心心念念,真的難於快樂。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業都得兼顧,的確不容易快樂。別的不多說,單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房貸壓力,車貸壓力,就夠中年人喝一壺兩壺的,他們可以輕鬆快樂嗎?

    退休了的老頭老太們也是累,感慨著比上班時還要累。早早就得護送小傢伙進園入學,中午、下午還得及時去接回家裡。好不容易盼著到了週末,可以歇口氣了吧?不行,還得風雨無阻陪著去輔導班與興趣班——他們可以快樂嗎?

    生活壓力無所不在,沒有誰能夠輕易改善生活,所以,家家都會自覺自願地努力追求。我認為,壓力也可以轉化為動力,心中有夢想,腳下步春風。只要有進步,日積月累,生活就會有著明顯的改觀。這樣,每當回首往事,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無怨無悔!

  • 6 # 青銅犀牛

    現在大家生活中物質比以前豐富太多了,幾十年前能吃飽就很幸福。現在人們絕對不滿足於吃飽、吃好的狀態。

    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收入高了,我們能享受到的也就多了。我們有好看的衣服可以穿,外出有私家車,假期可以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去旅行。讓我們放鬆心情,開闊眼界,瞭解更多的文化,品嚐各地美食,與各地的人們拉近距離,交更多的朋友。

    但這一切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奮鬥換來的,以前循規蹈矩的日子可能不會再有了。工作壓力比以前大了,家庭中老人的贍養,子女教育都需要我們付出很多。除了金錢的付出,也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當一個人的體力和精力長期處於緊繃狀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焦慮、緊張,被壓著的感覺陪伴著你,當然會覺得不快樂。

    生活就是這樣,不去奮鬥,沒有壓力,可能會覺得輕輕鬆鬆,但久了會讓一個人脫離社會,失去方向,就是吃飯睡覺,最終也不會覺得快樂,只是一具行屍走肉。作為一個人就是要擔負自己的責任,為事業付出,為家人付出,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換來的是自己的成就感和家人的幸福感,這時候回頭再看,還會覺得不快樂麼!

  • 7 # 八零後小劉劉

    生活是好了,但我們大多數人開始都和附近的人對比了。

    誰比誰過得好,誰比誰有出息,誰又比誰有錢。這樣的生活能快樂嗎?就算你願意平淡,但是你家裡人願意嗎?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開。也不是所有人能做得到的。你願意你的孩子被人看不起嗎?別人能給的你給不了嗎?並不是你想和別人比,但是你不願意見到他們傷心罷了。所以很多時候是沒辦法。

    往往都是往高處看想到高處去看一看,最後又到了最低處,然後又被高處的人看著。看著看著心就涼了。

  • 8 # 小雪堆談感情

    以前的生活雖然苦,當時的社會經濟就那樣,貧富差距不大,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人們每天努力工作的意義,就是想辦法把肚子填飽,把孩子養大。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但是社會競爭力更強,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的心也越來越浮躁。從某種角度來說,把肚子填飽不是難事,就算再不濟,也有國家養你,總之國家不會允許凍死餓死人的事件發生。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想法也越來越多,溫飽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就是解決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只要是不頹廢、不安於現狀、有想法的人,為了能夠體面、有尊嚴地生活,都會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這樣一來,壓力大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就少了,快樂自然也就少了。

  • 9 # 我是微信小草使用者

    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物質生活好了精神生活也會提高,不滿足現狀,工作各方面壓力也大,競爭激烈,所以思想成熟想的多,計較的也多,快樂就少了

  • 10 # 茂松居士

    現在的人不快樂嗎?廣場上那些跳舞的大媽也不快樂?每到重大節假日高速上那些旅遊的人也不快樂嗎?各大景點人滿為患,他們都痛苦的旅遊嗎?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快樂肯定比以前多!這是不爭的事實,還是快樂的人多啊。如果說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人人都快樂,很難做到,到什麼時候也有不如意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黃曉明說大家不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