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漢史談

    相信我們都知道什麼玄武門之變啊、馬嵬驛之變啊,但是這個南坡之變卻很少聽到,那麼這個“南坡之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南坡之變”跟之前我們提到的可不一樣,它就相當於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一樣,因為動了某些人的蛋糕導致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而“南坡之變”也是因為動了別人的蛋糕而引發的一場“宮廷政變”,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這“南坡之變”究竟為何發生!

    故事是由我們的主人公元英宗的父親元仁宗開始的,想當初元武宗剛剛去世不過三天,身為太子的元仁宗便大肆屠戮元武宗的親信舊臣,他這一招給他自己帶來的好處那可是數不勝數啊,既不用擔心剛上任手下不聽指揮,也不用擔心權臣功高震主,但他這個做法成為我們主角身死的導火線。

    仁宗這一做法的確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但是卻引起了一些武宗舊臣的不滿,上位後,又為了給自己的政績添優,減少財政開支,強行減少甚至取消了一些貴族的“歲賜”,這使得經濟利益受損的保守貴族開始報團取暖,而他們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也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機會。

    而之後不久,他們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機會,元仁宗破壞了與自己的哥哥元武宗的“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的約定,是的,你沒看錯,元武宗是元仁宗的哥哥,這是因為當初在元武宗爭奪汗位時,元仁宗出了非常大的力氣,於是就有了“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的約定,即元武宗死後弟弟元仁宗繼位,而元仁宗死後,按照約定應當元武宗的兒子(元仁宗的侄子)繼位,但是當時的太后和權臣為了掌控朝政,暗中推動元仁宗破壞了這一約定,將自己的侄子流放,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

    他的這一做法徹底點燃了蒙古權貴的怒火,1314年的冬天,元武宗的舊臣擁立武宗長子謀反,之後敗走漠北,依附於其他蒙古諸王,他們這次雖然失敗了,但是心中的那根刺已經扎的很深了,他們也在暗處默默的積攢著自己的力量,等待著爆發的那一天。

    直到我們的主人公元英宗繼位,當時的太皇太后和權臣右丞相(這倆人是“情人”關係)把持朝政,而初出茅廬的英宗一方面麻痺對手,加封右丞相為上柱國、太師,還禁止官員非議右丞相,可以說是即給了他權力,又給他名譽,但另一方面暗中培植力量,任命自己的好兄弟拜住為左丞相,朝中漸漸形成新舊兩大陣營。

    但是權力再大也熬不住時間的侵蝕,年老的太皇太后和右丞相相繼去世,英宗的阻力不復存在,為了實現自己的報復,強力推行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的政策,推動了疾風暴雨式的 “至治新政”,舊黨們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機會!

    這一新政大大侵害了蒙古保守勢力的利益,為了保護自己的蛋糕,他們與蒙古諸王結盟,而與此同時的英宗也在大力清除舊政黨的勢力,利益的蛋糕加上生命的威脅使舊黨與蒙古諸王密謀政變,後來元英宗和拜住從蒙古返回大都的時候,途徑南坡並紮營住了下來,夜晚舊黨發動了政變,聯合朝中仇恨元英宗的大臣採取了刺殺行動,裡應外合殺死了元英宗和拜住,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南坡之變。

    “南坡之變”是大元帝國走向衰敗的歷史拐點,也被後代的史學家稱為108個改變了歷史程序與走向的標誌性重大歷史事件之一。“南坡之變”之後,元朝再也沒有出現有所作為的開明君主,更沒有出現像元英宗、右丞相拜住“肝膽相照、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雙子星式”君臣組合。“南坡之變”使元英宗碩德八剌成為元代歷史上被手下大臣所殺的第一位皇帝,其後元代宮廷的帝位之爭更趨激烈,政局日漸混亂,政治癒加腐敗,更進一步走向權臣當道,保守腐朽的時代,一步步滑向沒落的深淵。

  • 2 # 文史議春秋

    “南坡之變”,是發生在元代中期,非常著名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公元1323年八月,當時的元朝皇帝元英宗,與他的中書右丞相拜住,一行人從上都返回至大都的途中,途經南坡店 ,並在此駐了一夜。

    “南坡之變”之事件經過

    公元1323年 這天是 陰曆八月初四的晚上,此時年僅二十一歲的元英宗,他正在上都以南大約三十里的南坡行帳中,日夜不歇的挑燈看書。然而就在此時,忽然帳外一陣混亂,帳篷裡的元英宗隱約聽到了丞相拜住的怒斥聲。

    這一個充滿血腥氣味的夜晚可以說是 標誌著大元朝由盛到衰的開始。

    “南坡之變”由何緣起?

    事情還得從元英宗“新政”說起!

    公元1320年,這一年碩德八剌繼承了帝位,是為英宗。在即位的初年。年輕的英宗皇帝就為鞏固帝位和獨立施政,他同太皇太后答己,和權臣鐵木迭兒,就展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時間過了兩年,英宗皇帝等來了一個好訊息。奸臣鐵木迭兒,和太皇太后答己都相繼病死了,此時 躊躇滿志的英宗終於擺脫了,此前兩人在朝政中的羈絆和束縛,可以說 二人的死為英宗在拜住輔佐下,實行政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條件。我們知道,元代中期。 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政府財政也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年輕有為、敢於擔當的元英宗為了開創新局面, 維護自己統治,下定決心進行改革。

    他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大致以下幾個方面:

    罷汰冗員,精簡機構

    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當時因為統治的需要,所以就創設了一套龐大的行政官僚機構,然而日積月累, 機構越來越臃腫,辦事效率一點都不高, 冗員也相應地不斷增加。

    到了元英宗時期, 更是有增不減,英宗這個時候開始裁汰冗官,但卻因為南坡被刺,而未完成機構改革。

    推 行“助役法”,進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元代農民勞役繁重,這是眾所周知的。當時為了減輕農民負擔,也為了 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 英宗就下了一道詔令:

    “行助役法,遣使考視稅籍高下,出田若干畝,使應役之人更掌之,收其歲入以助役費,官不得與。”

    什麼意思了,就是從地主那裡來收取助役費,用來補貼給農民。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在很大程度上為那些受苦受難的農民,帶來實惠和好處,進而 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而“南坡之變”中直接參加謀弒集團的,就有不少蒙古貴族。其中就有按梯不花、孛羅、月魯帖木兒、曲律不花等等都是蒙古諸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蒙古貴族對英宗是有多麼的仇視。

    總結

    在有元一代, 皇室內部的爭權鬥爭,可以說是此伏彼起,政局相當的不穩,這 不僅嚴重影響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且 同時也削弱了元朝的統治。英宗——碩德八剌,很不幸地成為了元代歷史上被手下大臣所殺的第一位皇帝,英宗死後,其後元代宮廷的帝位之爭是更間的激烈, 政局也日漸混亂,政治癒加腐敗,強盛一時的蒙元帝國,可以說是一步步走在向衰落。到了最後,在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所取代了。

  • 3 # 論史

    所謂“南坡之變”,就是發生在元朝中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元至治三年八月,元英宗碩德八剌與中書右丞相拜住在南返元大都的過程中,駐蹕於上都西南三十里的南坡店(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東北),在夜間被以阿速親軍都指揮使鐵失為首的一夥蒙古貴族所殺,這就是元朝歷史上著名的“南坡之變”的梗概。這次事件可謂是元朝政治史上最大的轉折點,元朝全面衰退,最後短命而亡的關鍵點就肇基於此,而元英宗之所以被刺殺與他的“至治新政”息息相關,這兩者是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的,這一點絕不能忽視,這項改革的實行是元英宗被刺殺的根本原因。

    元英宗碩德八剌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子,年值18歲的碩德八剌在其父親英年早逝之後在延祐七年(1320)和平繼承帝位。即位初年,元英宗為了獨立施政就開始與掣肘他的答己太皇太后和權臣鐵木迭兒展開政治鬥爭。至治二年(1322),答己太皇太后和權臣鐵木迭兒相繼病死,元英宗帝位得到鞏固。而與此同時元朝的統治危機也在日益加深,全國各地水旱頻繁,山東、湖北、河北、四川、江南民變不斷,元英宗意識到必須進行改革來緩解自己的統治危機,推行“漢法”以適應中原的政治經濟、政治、文化水平是這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他和“崇儒行漢法”的右丞相拜住大刀闊斧的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政策:

    第一、重視漢族儒學,大規模起用漢族知識分子擢任集賢院、翰林院和六部官職。在這一時期,張珪、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宋本等大批儒臣得到重用,為元政府服務和效力,所謂“召用致仕老臣,優其祿秩,議事中書。不次用才,唯恐少後,日以進賢退不肖為重務”,元英宗表示漢族儒士能參加政府工作最好多多益善,要拜住“更當搜訪山林隱逸之士”。

    以上四點是元英宗至治改革的核心內容,大家可以看到前兩項措施總結起來就是任用儒臣和罷汰冗員,這對蒙古和色目貴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據《庚申外史》記載,有元一代“取士用人,惟論根腳”,就是做官入士,出身門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英宗大規模的重用漢族儒臣,無異擠佔了那些蒙古、色目貴族的發展空間。

    所以,元英宗的一系列施政嚴重的挑戰了蒙古宗王、蒙古和色目官員的既得特權,這就拉了很多仇恨,可以說鐵失之所以在那個時候發動刺殺就是看到了這種普遍的怨恨,讓他敢於去嘗試弒君之行,在南坡之變發生時,竟然只有一位叫買奴的宗親忠於英宗,可見其孤立程度。

    鐵失是元仁、英之際權相鐵木迭兒的義子,鐵木迭兒病死後,英宗全面清算了鐵木迭兒在朝堂上的勢力,但可能由於鐵失其妹乃是英宗皇后,親聯天家,不僅沒有被清算,反而獲得了赦免和重用,身兼御史大夫和統領左、右阿速衛的兵權,不得不說讓曾經做為鐵木迭兒的餘黨鐵失獲得宿衛兵權,是給元英宗的死埋下了致命的伏筆。

    鐵失此人貪財好貨,品格卑劣,曾經是“誑取官幣案”的重要同謀兼獲利者之一,此案緣由乃是有浙民吳機稱自己與宋朝宗室有親戚關係,有湯沐田在浙西,願意將這塊田土獻給朝廷,司徒劉夔向元廷彙報此事後,頒下官鈔125000錠以償其直,但是劉夔和鐵木迭兒、鐵失一起瓜分了這筆鉅款,而吳機所說的“湯沐田”更是子虛烏有,這些田地早就成為民田,搞得當地雞飛狗跳。後經廉訪使察出,遂以田歸原主,劉夔等人被處死,而鐵失由於後臺過硬,獲得特赦,得以倖免。

    《劉伯溫集·前江淮都轉運使宋公政績記》:命宣政院官奉旨馳驛至浙西,疆其田,則皆編戶恆產,連數十萬戶,戶有田,皆當奪入官,浙西大駭。

    當時任右丞相的拜住與鐵失水火不容,拜住將鐵木迭兒的“過惡”反覆陳奏,要元英宗對鐵木迭兒一黨連根拔起(明顯要搞死鐵失),元英宗在拜住的不停影響下,這“火氣”是越來越大,難免將怒火發洩到了鐵失身上,鐵失對此驚恐不已,又想起以前做的那些爛事,非常懼怕英宗的遷怒誅殺,“鐵失以奸黨不自安,潛蓄異圖”,遂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至治二年八月,率領阿速衛軍將英宗弒殺。

    第一、隨著元英宗和拜住的死去,使以施行“漢法”為中心的“至治新政”戛然而止,元朝政治革新原地不動,新繼位的泰定帝也孫鐵木兒一一重現改革前的弊政,就比如說對諸王的濫賜又回到了英宗以前的水平,重新將元英宗時期罷黜的蒙古、色目官員置於朝堂任用,“擢用自英廟至今為憲臺奪官者”。可以這麼說元朝失去了一個最後的政治改良機會,直到元亡再無起色。

    第二、此次元英宗被弒殺,皇權受到了極大破壞,自此之後權臣勢力越來越大,幾可左右皇帝人選(注:可觀燕帖木兒之事),出現了臣強君弱的局面,而且自元英宗死後頻繁的帝位更迭給元朝的政治、民生帶來了消極影響(如兩都之戰就是兩派權臣各擁其主的惡鬥),極大消耗了元朝的實力。

    可以說,“南坡之變”加重了元朝的統治危機,使不可一世的元政權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

    引用文獻:《元史》、《劉伯溫集》、《庚申外史》

  • 4 # 伯虎42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鐵穆耳病逝於大都(今北京)。因為成宗的皇太子德壽早亡,也沒有其他兒子,所以成宗皇后卜魯罕趁機掌握了朝廷中樞大權。她勾結中書左丞相阿忽臺等,密謀立元世祖之孫、鎮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難答為新帝,自己則以太后之尊,繼續操縱朝政。

    愛育黎拔力八達所處的懷州離大都較近,得報後疾馳入大都,並在老師李孟、右丞相哈剌哈孫、母親答己的協助下,發動政變,殺死左丞相阿忽臺,囚禁成宗皇后卜魯罕、堂叔安西王阿難答,控制了大都局勢。

    原本在政變成功後,答己的意思是要小兒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立即繼位的,但愛育黎拔力八達自幼跟隨儒學大師李孟熟讀儒家經義典籍,對於漢家禮儀制度十分推崇,並不想越過兄長海山的帝系倫序。於是,在掌握了大都局勢後,他派人趕往漠北,迎接兄長海山南下大都,繼承皇位。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南下,正式就任元朝新帝,即元武宗。武宗感激弟弟的擁立之功,於是在母親答己的見證下,冊封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其實是皇太弟,蒙古人漢化不深,分不清皇太子、皇太弟的區別,一概以皇儲論之),約定了日後皇位傳承順序:兄長武宗死後,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讓武宗的兒子繼位;武宗兒子去世後,再把皇位傳給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兒子。

    元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海山去世。按照約定,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即元仁宗。仁宗沒有即位前,確實是按照儒家禮儀制度約束自己,決心與兄長武宗善始善終,兄終弟及,子孫互相承襲帝位。但是登基後,面對皇權的至尊無上,仁宗也不能免俗,逐漸動搖起來,在兒子和侄子中搖擺不定,遲遲沒有決定皇儲歸屬。

    已經貴為皇太后的答己,覺得格稍顯懦弱的仁宗及其子碩德八剌更好控制,不想把皇位傳給為人果毅堅韌的另一個孫子、武宗之子和世剌,所以聯合自己寵幸之臣鐵木迭兒、失列門等,不斷唆使他們向仁宗奏請立親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讓武宗之子和世㻋、圖帖睦爾遠赴藩地,離開權力中樞。

    仁宗在母親的不斷壓迫下、以及自己的私心作祟中,終於違心地違反了和兄長武宗的“武仁之授”約定,在延祐二年(1315)十一月將武宗長子和世瓎封為周王,變相剝奪了他的皇位繼承權。

    延祐三年(1316)三月,和世㻋被仁宗下詔遷往雲南就藩。在赴雲南途中,和世㻋會合了父親武宗的舊臣,在延安發動兵變,聯合陝西行省左丞阿思罕等武宗老臣,出兵叛亂。但是起事不成,很快被仁宗派兵鎮壓,和世㻋倉惶逃亡西域察合臺汗國躲避,居住在金山(阿爾泰山)。

    平定了侄子的反抗後,仁宗於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正式冊立親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將皇位牢牢控制在自己一系手中,並把武宗次子圖帖睦爾流放海南島瓊州,以消除隱患。

    元延祐七年(1320)正月,仁宗去世,答己趁皇太子碩德八剌尚在服喪期間,私自將鐵木迭兒升為中書右丞相,把持了大權。鐵木迭兒聯合其黨羽,肆意操控朝政,誅殺了多名在仁宗時期不肯依附自己的大臣,排斥異己,大樹己黨,聯合答己控制朝政。

    三月,服喪已滿的皇太子碩德八剌在祖母答己的主持下,正式繼位,即元英宗。英宗尊奉祖母為太皇太后,恭敬尊榮,一如仁宗時期。答己很是得意,覺得可以像控制兒子一樣繼續控制孫子,繼續掌握權力。

    但是英宗外表柔弱,內心卻剛毅堅定,做皇太子時就對祖母擅權結黨之事極度不滿,只因尚未繼承大位,只能暗暗忍耐。等到自己即位後,便決心消除祖母一黨的掣肘,加快集中權力的腳步。這樣,祖孫兩人就產生了巨大的利益衝突,並愈演愈烈。答己這才知道這個孫子心性堅毅有主見,絕不是柔懦易制之人,因此深為後悔。

    元至治元年(1321年),英宗把皇后的哥哥鐵失封為光祿大夫、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負責保衛自己的安全。英宗視鐵失為心腹,與拜住一樣信任。

    八月,英宗對鐵木迭兒加以敲打,令其不得“矇蔽太皇太后,專權恃寵”,還警告說:“卿年老,當自愛”。而鐵木迭兒拒不接受英宗規勸,和太皇太后答己沆瀣一氣,繼續對抗年輕的英宗,史稱“其黨佈列朝中,事必稟於其家”,給英宗的執政制造了巨大障礙。

    英宗早就想把鐵木迭兒加以重處,但是因為太皇太后答己的袒護,一直不能如願,只能慢慢周旋,以圖將來。

    鐵木迭兒為了自保,也在積極尋找更多的同黨。英宗的新寵之臣鐵失因此被鐵木迭兒看中,加以拉攏,並厚加賄賂。在鐵木迭兒的重利引誘下,與太皇太后答己的推波助瀾下,鐵失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後黨,並拜鐵木迭兒為義父。鐵木迭兒則推薦鐵失為御史大夫,結成了共同利益體。但起初鐵失並不認同答己和鐵木迭兒的爭權奪利之舉,認義父可以,幫助他們對抗英宗則萬萬不行,仍然自視為英宗的忠臣。

    元至治二年(1322年),在激烈的鬥爭中,拜住在英宗授意下,彈劾鐵木迭兒私下購買民田,並賄賂官員,假冒田地賣給寺廟,矯詔出戶部國庫款六百五十萬貫給作為田款。在其中鐵木迭兒及御史大夫鐵失等犯有“矇蔽皇帝、貪墨鉅萬”的貪墨和欺君之罪。又彈劾鐵木迭兒收受賄賂,為殺人罪犯減免死罪,知法犯法。

    英宗藉機命御史臺詳細審問,將拜住所彈劾之事窮追到底。御史臺經過審訊,完全證實了拜住所奏,於是英宗將涉案其他鐵木迭兒黨羽全部判處死罪,但沒有立即未治鐵木迭兒父子之罪。

    對於牽扯其內的御史大夫鐵失,因為英宗視其為自己的寵臣,沒有懲處,只是嚴厲斥責後,罰俸降職了事。不久又讓他領左右阿速衛,繼續擔任自己的親衛大臣。

    元至治二年(1322年)九月,失去了重要盟友的太皇太后答己,也在大權旁落的無奈中病倒。雖然英宗在禮制待遇上沒有絲毫怠慢失禮的地方,對於祖母始終奉養周全。但是在權力爭鬥中,親情還是輕如鴻毛,失去權力操控權的答己,很快病重,並在當月去世。英宗將她隆重安葬,追上諡號昭獻元聖皇后,升祔祖父元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廟(答剌麻八剌順宗的廟號,是武宗海山即位後追尊的)。

    在鐵木迭兒病死,太皇太后去世後,英宗終於擺脫了這兩座壓制自己很久的大山,可以毫無顧忌地展開朝政改革,革除弊政,推行新政的計劃。

    元至治二年(1322年)十月,英宗正式任命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並虛置左丞相不設,以示對拜住的重視,任用他主持新政,開展雷厲風行地改革。其主要內容有:減輕賦役,重農抑商,裁減冗官,啟用漢族儒臣等。並頒行《大元通制》,統一了此前混亂的法令規章。

    在開展新政的同時,英宗也對死去的權奸鐵木迭兒及其同黨加以清算。至治二年(1322年)十二月,鐵木迭兒的兒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被以“貪贓枉法”的罪名逮捕,並立即處死。至治三年(1322年)二月,鐵木迭兒死黨、同僉宣政院事囊加臺因之前的矯詔私購土地案被舊事重提,下獄誅殺。六月,監察御史蓋繼元、宋翼上奏英宗,稱鐵木迭兒“奷貪負國,生逃顯戮,死有餘辜”,於是英宗下詔,斥責鐵木迭兒“貪蠹無厭”,下令追奪其官爵及封贈制書,推倒他及其父祖三代的墓碑。

    至治三年(1322年)七月,鐵木迭兒僅存的兒子、治書侍御史鎖南被革職罷黜,並籍沒鐵木迭兒所有家資。自此,鐵木迭兒的殘餘黨羽中,只有鐵失的地位最高。

    至治三年(1322年)七月,惶惶不可終日的鐵失為了擺脫困境,於是以重金賄賂英宗親近的番僧,讓他們以“國有大厄”為名,勸英宗興法事禳災,並大赦天下,以保平安,同時自己也好在趁機大赦中脫困。英宗此時駐蹕上都,確實心緒不寧,準備同意做法大赦。但是右丞相拜住卻認為這是“懼誅者”們所耍的把戲,其目的不過是藉機脫罪,於是堅決阻止了英宗的決定,並怒斥諸番僧說:

    “你們不過是貪圖財物金帛,還想包庇有罪嗎!”

    鐵失等人知道了拜住的話後,誤把其中“有罪”理解為英宗即將再次展開打擊鐵木迭兒餘黨的前兆,認為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絕望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暗中聯合對於英宗和拜住開展新政而遭受利益損害的部分蒙古、色目貴族,鋌而走險,利用自己還掌握皇帝親衛軍隊的條件,搶先發動政變,弒殺英宗,以求逃脫懲處。

    為了保證政變成功後,自己富貴權勢不減,鐵失等人事先派出死黨斡羅思,遠赴漠北,向鎮守漠北的元裕宗真金(即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太子;元顯宗甘麻剌、元順宗答剌麻八剌、元成宗鐵穆耳三人之父,未及即位便去世了。裕宗是成宗繼位後,給父親真金追尊的廟號)長孫、晉王甘麻剌之子、嗣晉王也孫鐵木兒密報殺害英宗的計劃,並聲稱成功後擁戴晉王為新皇帝。斡羅思趕到晉王駐蹕地方的時候,是至治三年(1322年)八月初二。

    當也孫鐵木兒聽到斡羅思親口說出鐵失等人的弒君計劃,並想擁戴自己為帝的驚天訊息後,不由得驚怒萬分。隨後,清醒過來的也孫鐵木兒厲聲責罵斡羅思說:

    元至治三年(1322年)八月初五,英宗和拜住自上都啟程返回大都,護衛的軍士依舊是鐵失所掌握的阿速衛。此時鐵失經過密謀,已經聚集了大批同黨,包括: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中書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書侍御史、鐵木迭兒之子鎖南、鐵失之弟宣徽使鎖南(與鐵木迭兒之子同名)、典瑞院使脫火赤、樞密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事章臺、阿速衛軍士禿滿,及宗室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鐵木兒、曲律不花、兀魯思不花等,包括鐵失在內一共十六人,做好了政變準備,等待時機,頃刻間就要發動。而英宗和拜住卻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覺,一步步走向沒頂之禍。

    八月初五當天,英宗大帳走到南坡(上都西南三十里,今內蒙古正藍旗)時,駐蹕於此。當夜,鐵失等人趁英宗就寢後,以阿速衛士作為內應,衝入寢殿,首先將在外殿值守的拜住亂刀砍死,然後衝入內帳,由鐵失親自下手,揮刀將英宗弒殺在臥榻上。英宗遇弒時,年僅二十一歲。

    鐵失弒殺英宗後,將搜出的皇帝玉璽派人攜帶疾馳北上,送到晉王也孫帖木兒處,以換取擁立之功。而作為元世祖忽必烈長房長曾孫的晉王也孫鐵木兒,也確實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宗王。雖然元順宗答剌麻八剌在英宗碩德八剌去世後,還有和世㻋、圖帖睦爾兩個孫子,但是都遠在西域或者海南,而且地位尷尬。所以也孫鐵木兒繼承大位,當仁不讓。

    倉促之下,也孫鐵木兒身邊沒有熟識漢家儒學傳統的文臣,所以頒即位詔書是用蒙古語寫出,再“硬譯”為白話文,這也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一份白話文登基詔書,大致內容如下:

    “薛禪皇帝可憐見嫡孫、裕宗皇帝長子、我仁慈甘麻剌爺爺根底,封授晉王,統領成吉思皇帝四個大斡耳朵,及軍馬、達達國土都付來......在後,完澤篤皇帝教我繼承位次,大斡耳朵裡委付了來。......扶立了兩個哥哥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侄碩德八剌皇帝。......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麼道,......惟我是薛禪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長孫,......九月初四日,於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裡,大位次裡坐了也。交眾百姓每心安的上頭,赦書行有。”

    通篇讀下來,也著實有趣!

    也孫鐵木兒即位後,以明年為泰定元年,所以後世稱其為泰定帝。泰定帝為了對於以鐵失為首的弒君逆黨深惡痛絕,欲除之後快。但是為了穩住鐵失逆黨,順利接受大權,泰定帝先是頒佈大赦令,宣佈赦免謀反、謀大逆、奴婢殺主等罪,以麻痺逆黨。又晉封鐵失同黨、宗王也先帖木兒為中書右丞相,鐵失本人為知樞密院事,其餘同黨完者同知樞密院事,禿滿同僉樞密院事,其他同黨也均加官進爵,參加弒君叛亂的諸王同樣按擁立之功加封。一時間,鐵失亂黨得意洋洋,以為富貴權勢可保無憂。

    不過一個月後,泰定帝逐漸穩固帝位,又獲取朝廷百官及宗室諸王擁戴,便立即釋出詔令,將逆賊也先鐵木兒、完者、鎖南、禿滿等於行在(漠北)擒拿誅殺。然後派遣親信,攜帶詔書趕赴大都,將弒君首犯鐵失及同黨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全部索拿下獄,處死於獄中。所有逆賊的家眷妻子等也全部株連下獄,然後誅滅全家。沒收了所有弒君叛賊的家產。至此,在英宗遇弒兩個月後,泰定帝終於為堂侄英宗碩德八剌報了仇。

    元英宗深受儒家治國思想影響,繼承大位後與心腹重臣拜住一起,推進新政革新,意圖破除落後的貴族統治、打破貴族世襲特權及懲處腐敗擅權的權臣集團,並行新法,裁撤冗職,舉賢任能,使得天下風氣為之一新。元朝也在短短兩年內革除了許多自成宗晚年以來產生的弊政,朝著興盛的正確方向前行。

    在英宗以後,再也沒有像他一樣有著積極進取、銳意變革的有為之君,也沒有能夠像英宗和拜住一樣,相得益彰、互相信任、攜手共圖大業的君臣。

    英宗之後的元朝諸皇帝,無論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天順帝阿速吉八、明宗和世㻋、文宗圖帖睦爾、寧宗懿璘質班、順帝妥懽帖睦爾,都沒有如同英宗一樣的進取心,不過庸庸碌碌之輩,或者年幼無知之人,相互爭權奪利,內訌不已,元朝的國勢,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再也不復英宗至治年間,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所以說,英宗遇弒的“南坡之變”,是元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是英宗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元朝國勢興衰的分水嶺。

  • 5 # 多爾袞愛新覺羅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鐵木迭兒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權。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為中書右丞相(元代尚右),並決定不再設左丞相,以示尊榮。英宗、拜住著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

    接著,在至治三年(1323年)六月,下詔追奪鐵木迭兒一切官爵,抄沒家產,並將其罪狀公佈於大下。又以貪贓罪罷免鐵木迭兒之子知院旺丹。這些舉動使鐵木迭兒餘黨震恐不安,於是,鐵木迭兒的義子,禁衛軍將領鐵失等人陰謀發動政變。

  • 6 # 圖文繪歷史

    圖為內蒙錫林郭勒草原,元上都遺址。元仁宗,推行以儒治國政策,打破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讓兒子即位,為元英宗。蘇格巴拉,元英宗皇后,支援英宗革新,英宗被害不久去世。泰定帝保護黃帝陵的聖旨碑。

    泰定帝在位僅6年,統治時期,國內災荒不斷,流民不斷增多,社會動盪不安,《元史·泰定帝紀》記載多有“水旱民貧、邊疆屢叛、京師多盜”的描述,國力開始衰退,在泰定帝和元英宗之前的元仁宗,改革、科舉、用漢臣,有較好的聲譽,國力也不錯,所以後世在界定元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定在了南坡之變。

  • 7 # 畫素說

    元朝自建立後歷經宗室之亂、后妃干政、宮廷政變,朝堂之上變得烏煙瘴氣。元英宗即位後,這位熱愛熱愛漢文化、精通儒學經典又懂得體察民情的皇帝決心進行改革,破除長期以來積累的體制弊端,重現曾經的輝煌。

    雖說,鐵木迭兒雖然死了,但是他的黨羽還在並沒有被清算,改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不過他們卻把鐵失這個最大的黨羽給忽略了,鐵矢隱藏得很深,加上皇親國戚的身份,所以沒有引起元英宗的注意,元英宗也沒能來得及採取任何的防禦措施。

    這個鐵失出身蒙古貴族,父親是昌王阿失、母親是是蓋裡海涯公主,妹妹則是英宗的皇后,同時還是權臣鐵木迭兒的義子與得力干將,在鐵木迭兒死後,便成為鐵木迭兒餘黨的首領。任御史大夫,並在禁軍中任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及左右阿速衛軍

    1323年5月,元英宗與拜住在上都返回大都的途中,於上都西南約二十里的南坡驛休息時,鐵失趁著夜深人靜,與按梯不花、孛羅、月魯帖木兒等16人,先截殺了拜住,而後鐵矢親手將元英宗斬殺於臥床之上,史稱“南坡之變”。這也使得元英宗推行的“至治新政”戛然而止,對元朝產生深遠的影響

    至此以後,元帝國再未出過能有所作為的君主,更無元英宗、丞相拜住這樣能相得益彰的君臣。史書中稱元英宗“果於刑戮”這才導致“奸黨畏誅,遂構大變雲”。說到底,如果元英宗真的果於刑戮,又為何一開始不把鐵木迭兒黨羽斬盡殺絕,又怎麼會有後來的“大變”呢?元英宗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太“善良”。

    元英宗的離去,標誌著“至治新政”的終結,元朝復興希望破滅,也標誌著大元王朝走向了由盛轉衰的不歸路。

  • 8 # 這個歷史很正

    海山以因為當皇帝前,他弟弟是出了很大力氣的,所以海山就恢復了蒙古族以貫的傳統,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所以等到海山死後,他的弟弟元仁宗即位。

    也就是從這以後,元朝的各方勢力紛紛加入到內部權勢的爭奪了,完全不管外面天下如何,所以內部混亂,外部有無人管理,所以強盛一時的元帝國迅速的衰落,並最終被明帝國取代。

  • 9 # 剛日讀史

    引子

    現實社會中,往往自己想幹一番大事業,卻總有豬隊友拖累或者被小人在背後陰一刀。這種避無可避的潛在危險,令很多人恨蒼天不公,給自己命運多羈。

    易經有言:履霜,堅冰至。往往一舉一動都能牽動蛛絲馬跡,成功的人往往能注意到這些蛛絲馬跡,進而應付避免。失敗的人,則歸罪於老天爺。

    (元朝疆域圖)

    這麼個強大的元朝,為何短短不足百年,便土崩瓦解,被朱元璋趕回大草原呢?

    古人云,盛極必衰,是萬古不變的道理,下面咱們就看看盛極時的元朝,是怎麼因為南坡之變而衰落的呢。

    一,起因

    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死後,他的孫子孛兒只斤·鐵穆耳繼承皇位,是元朝第二位皇帝,史稱元成宗。

    本來元成宗有個叫德壽的兒子的,誰知道德壽竟然不得壽,早早的就夭折了。如此一來,元成宗就無後了,皇位沒人繼承了。

    皇位這麼大一塊肥肉,自然引來一堆皇室惡狼相爭。輸了的一方不值得再提,而贏了的一方是擁有壓倒性軍事力量的懷寧王海山團伙。

    他們把海山推上了皇位,成了元朝第三個皇帝,史稱元武宗。

    坐上了那張小凳子的海山,志得意滿的宣佈,以後皇位繼承是:兄終弟及,叔侄想傳。

    這是掏窩心的報答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因為他這個弟弟在扶他上皇位的過程中,是出盡了吃奶的勁的,所以對他好是應該的。海山想,等他死後,傳位給弟弟,弟弟死後,又傳回給他兒子,他兒子又傳給弟弟的兒子……

    然而,在海山死去後,弟弟繼位,是謂元仁宗。他卻並不遵守海山立下的理想傳位順序,弟弟準備把皇位傳給他兒子碩德八剌。至於海山的兒子和世㻋,則被流放到雲南。

    可以說,海山的這個“武任授受”傳位思想,是後面南坡之變的導火線。

    二,南坡之變

    元仁宗死後,他兒子碩德八剌繼位,是謂元英宗。這位18歲的新皇帝,野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漢化。

    (元英宗劇照)

    1322年10月,元英宗封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不設左丞相,全力賦予拜住總攬改革的大權。

    元英宗與拜住兩人自比唐太宗和房玄齡。開始大刀闊斧的對朝政進行一系列革新。

    1,重視漢族儒學,大規模起用漢族知識份子。

    2,裁減官僚機構。

    3,行“助役法”,減輕農民負擔。

    4,制定和頒佈《大元通制》,完善元朝法制。

    就是這些新法,侵犯了蒙古貴族和色目人貴族的世襲特權,其中有按梯不花、孛羅、月魯帖木兒、曲律不花、兀魯思不花等蒙古諸王。

    只因為元英宗取消了他們的“歲賜”,也就是不白給錢他們。他們就恨死了元英宗,所以這些人暗中聯合起來,準備幹掉元英宗。

    (蒙古貴族)

    陰謀團伙裡有一個人叫鐵失的蒙古人,本來他是奸臣鐵木迭兒的“乾兒子”,在鐵木迭兒死後,他的團伙被清算時,元英宗神奇的放過了他,不但如此,還給他軍權,讓他這個御史大夫兼領左右阿速衛。(親衛軍首領)

    這個陰謀團伙計劃在每位元皇帝慣例的“北巡”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的活動中,策劃刺殺。

    1323年夏天,元英宗按循例到上都避暑。8月5日夜,鐵失帶領阿速衛把右丞相拜住剁成數段,又摸到元英宗的臥室裡,親手殺死了元英宗。史稱“南坡之變”。

    在政變發生後,鐵失等陰謀團伙迎立早已商量好的晉王也孫鐵木兒為帝。是謂泰定帝。

    泰定帝一上位後,他的臣下對他建議“不除元凶,則陛下美名不著,天下後世何從而知?”泰定帝一聽有道理,於是馬上大肆清洗鐵失一黨陰謀團伙。

    三,後果

    自從元英宗被臣下刺殺後,元朝帝位之爭更是劇烈無比,皇室與大臣們都彼此熱衷於權力鬥爭,無人再去理朝政,幹實事。

    舉個例子:泰定帝只做了5年皇帝就死了,然後至順帝和天順帝為爭奪正統而戰,至順帝勝出。像這種爭鬥司空常見,所以元朝的元氣慢慢的被內耗完了。

    政局日漸混亂,上層政治日益腐敗,流傳到下層就是各種放飛自我,強大的蒙古帝國迅速腐朽,邁向衰落,被農民英雄朱元璋取而代之。

    參考:《元中期“南坡之變”的歷史原因初探》

    文:樑生

  • 10 # 滷餌絲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病逝之後,由皇太子碩德八剌繼位,這就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元英宗。英宗皇帝聰敏睿智,年少有為,在位期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觸動了不少蒙古貴族的利益,最終被蒙古勳貴所刺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坡之變。

    元英宗繼位之時年僅十八歲,但是卻非常有主見,不願意受別人的擺佈。英宗繼位之時,朝廷大政被太皇太后,英宗的奶奶答己所控制,碩德八剌被長期晾在一旁,有名無實,每日庸庸碌碌過著傀儡一般的生活。

    但是在碩德八剌看似柔弱無能的外表下,他卻在偷偷醞釀著一個奪權親政的計劃。

    答己打算調集幾個親信進京任職,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權力,遭到了元英宗的婉拒。而答己的情人鐵木迭兒有一個在中書省任職的親信,由於犯罪被處以仗刑,鐵木迭兒向答己求情,由答己親自出面向碩德八剌講情。

    但是出乎答己意料之外的是,英宗以“祖宗之法”的名義又一次拒絕了奶奶的請求。

    碩德八剌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著太皇太后的權威,引起了答己的警覺。她之所以支援立碩德八剌繼位就是因為她覺得碩德八剌年紀尚小,容易控制,沒想到卻弄巧成拙,事情與想象的完全相反。

    如此一來,朝中實際上形成了兩大勢力,以英宗為首的帝黨和以太皇太后為首的後黨。相比之下,後黨的勢力要比元英宗強得多。

    元仁宗剛剛駕崩之時,答己便立刻任命鐵木迭兒出任中書右丞相,並且大量提拔自己的親信進入中書省擔任要職。緊接著答己和鐵木迭兒聯手將朝中正直的官員清理出去,大權獨攬,風光無兩。

    此時,答己決定再一次打擊帝黨的勢力,她命人暗中將英宗的心腹排擠出朝廷,被發覺之後,遭到了英宗的嚴詞拒絕。

    面對答己和鐵木迭兒的咄咄逼人,年輕的皇帝必須要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這個時候,一個正直的大臣拜柱進入了英宗的眼簾。

    拜柱出身名門,乃是名將木華黎之後,名相安童之孫,文武雙全,深通儒法,在朝臣中享有極高的威望。能夠得到拜柱的輔佐,對於孤立無援的碩德八剌恰如雪中送炭一般。英宗迅速將拜柱升任中書左丞相,用以制衡鐵木迭兒。

    之前被英宗外放到地方做官的太后心腹阿散對英宗懷恨在心,暗中勾結了一批朝中反對英宗的勢力,準備發動政變,殺死英宗。

    元英宗得到訊息後明白,這場陰謀真正的幕後主使正是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答己。他連忙召來拜柱商量對策,君臣兩下合計,決定先發制人,藉此機會將後黨勢力一網打盡。元英宗立即採取果斷措施,下令將阿散在朝中的內應全部誅殺。

    這次行動,英宗將一場即將爆發的政變消弭於無形,沉重打擊了後黨的勢力,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鐵木迭兒與答己的陰謀詭計屢屢被英宗挫敗,他們真正的領略到了這位少年天子的厲害,鐵木迭兒因此心灰意冷,長期稱病不朝,不久之後便一命嗚呼。鐵木迭兒的死成為了壓垮答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僅僅一月之後,叱吒風雲的蒙古女強人答己病逝在宮中。自此,朝廷內外大小事務悉歸於碩德八剌。

    前文提過拜柱出生於蒙古豪門,五歲之時父親去世,拜柱在母親的撫養下,學習禮法和先進的漢文化。而拜柱也十分爭氣,成長為一個智勇兼備的蒙古少年。因為拜柱家世顯赫,所以十幾歲時就擔任了元朝的宮廷侍衛長,進入了統治階級。

    英宗執政初期,鐵木迭兒等人屢次三番構陷汙衊拜柱,但是英宗不為所動,對拜柱推心置腹,毫無猜忌。

    一次英宗對拜柱說:“朕思天下之大,必不為朕一人思慮所及,汝為朕股肱,毋忘規諫,以撫朕之不逮。”拜柱聽到皇帝如此器重自己,立刻頓首下拜說到:“臣安敢不盡忠竭力,但是我希望陛下能夠說到做到,如果臣有什麼沒能指出、建議的,那就是臣的罪過。”

    君臣和睦,好政求治,兩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都想要一掃元朝長期以來的積弊,還大元一個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江山。

    可是,英宗和拜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卻觸動了蒙古貴族們的利益,引起了蒙古貴族對於英宗皇帝和拜柱的仇恨。

    蒙古人是馬上民族,不事生產,依靠劫掠周邊部族來獲取物質保障。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元朝皇帝對諸王貴族大加賞賜成為了蒙古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到了英宗時期,朝廷財政已經被貴族們的開銷佔據大部,英宗決定從這裡入手進行改革,節省開支。

    要想減少賞賜,英宗決定從減少官員們的工資開始。英宗決定把官員們的官階都降低一部分,以此來變相降低他們的俸祿。這樣一來,許多的官員都被降級處理,雖然節省了開支,但是官員們對英宗的不滿也在此時暴露了出來。

    另一方面,英宗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對一些機構進行精簡和整頓。英宗繼位第一個月便撤銷了五個上都留守,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機構或是一批官員遭到撤銷。到了第二年三月,英宗裁撤了京師附近的御林軍四萬餘人,搞得朝中軍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這樣一來,鐵木迭兒的養子鐵失就有了可乘之機。鐵失的妹妹是英宗的皇后,也許是由於這層關係的緣故,即使鐵失是鐵木迭兒的養子,碩德八剌依舊對他信任有加,屢次對他加官進爵,任命他為御史大夫,親軍都指揮使等職務,掌握了皇帝御林軍的兵權。英宗對自己的大舅子百般信任,不惜將身家性命交到鐵失的手中。

    但是,英宗忽略了一點,鐵失不但是自己的大舅子,也是鐵木迭兒的養子,對鐵木迭兒忠心耿耿,在感情上更是偏向於鐵木迭兒。英宗重用鐵失,成為了他犯下的最致命的錯誤。鐵木迭兒死後,鐵失成為了鐵木迭兒餘黨的領袖,而英宗對鐵木迭兒罪行的追查,又常常使鐵失感到恐懼。這樣一來,鐵失就萌生了發動政變的念頭。

    至治三年夏天(公元1323年),元英宗在上都避暑,一時之間忽然覺得心驚肉跳坐立不安,於是英宗決定找喇嘛做佛事。拜柱聽說這件事後,就勸說元英宗,國庫此時不夠充裕,應該從皇帝開始節約開支。英宗聽取了拜柱的建議,打消了做佛事的念頭,而受到鐵失指使的喇嘛們卻極力慫恿英宗在全國範圍內大做佛事,並聲稱國家將要有大災難發生。

    拜柱聽說這件事後勃然大怒,狠狠斥責了這群僧人。這件事傳到鐵失耳中,被鐵失錯誤判斷為自己在英宗面前失勢,堅定了鐵失發動政變的決心。鐵失黨羽經過祕密商議,決定在英宗返回大都的路上行刺,同時,鐵失派自己的同夥前往漠北說服晉王也孫鐵木兒支援自己的政變,將來支援他做皇帝。

    也孫鐵木兒是忽必烈的孫子,駐守在蒙古的老巢,當鐵失派人來勸他時,晉王臉色大變,對使臣破口大罵。但是陰險的也孫鐵木兒決定兩邊下注,他既沒有派人統治元英宗,也沒有答應鐵失的請求,決定安心呆在漠北靜觀其變。

    南坡之變後,也孫鐵木兒掌握了元朝的政權,這就是元朝的泰定帝,他上位之後誅殺了鐵失等人,廢止了英宗所進行的一系列先進的漢化改革,從此之後,元朝再也沒有能夠進行一場像樣的改革,最終在風雨飄搖之中無可挽回的走向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辭職了,工作很輕鬆但精神上受折磨,似乎衝動了些我的做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