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覺得很無聊,歷史成績也是慘不忍睹!為什麼不喜歡上歷史課呢?

98
回覆列表
  • 1 # 開心美一刻

    現在的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個人認為原因有二。

    1.學生最個人愛好問題是否對歷史感興趣,學生是否好學,如果好學,什麼課程都會喜歡的,當然家庭背景和教育觀,有欠缺。

    2.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有問題,老師可能是按部就班,書本上寫什麼他就教什麼,不生動,不形象,而且現在的書,就是隻針對考試用的,一些定義類,概括類知識,沒有乾貨,而他們確對有關歷史類電影電視劇,感興趣呢,因為故事情節,因為有視覺衝擊,所以喜歡,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九慕望舒

    我本身是初中歷史教師,學生很喜歡歷史課,沒有人感覺到無聊。歷史課堂就是把歷史知識融入於故事當中,以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展現,這樣就會使得課堂輕鬆愉悅。

    教材改革

    也許我們還停留在傳統的課堂印象,為歷史知識時間多不好記憶。 現在歷史教材已經進行改革,時間點沒有太多的體現,而且考試也不會注重時間,不會讓學生特別記憶時間與過去的教材已經有很大的差別。

    考察歷史知識已經注重,建立一個知識體系,現在課堂大多數採用知識樹或者是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建立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這是針對中考高考的做法。

    歷史知識用故事還原

    平日裡講新課的時候,都是採用故事法,例如講述明朝的建立,我們知道時間,地點,人物,政策影響。按著這樣的線索,把課文知識解讀成一個故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其實歷史的學習都是有典型的案例組成。課本的編排也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一個朝代的建立,首先講述政治政策,然後講述經濟發展,在講述對關係科技文化,所以中講到它的滅亡。就像數學上的拋物線一樣,從開始慢慢達到高潮,最終結束了。

    每個朝代都是這樣的順序,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由這樣的程式。所以我認為歷史學科是初中高中最容易學,而且容易出成績的學科,學起來最輕鬆的,怎麼會感覺無聊呢?

    歷史重要性

    學史以明智,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祖國,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清楚的瞭解世界,中國上下5000年,知道人類的起源,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輩是怎麼創造奇蹟,繼承人類文明。

    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即使不是考學科目,我想作為中中國人那樣應該學習自己祖國的歷史。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我上述的方法,你一定會感到輕鬆。

    其實我們學生學習知識,每一科都有自己的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渴望知識,就不會無聊!

    祝所有的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 3 # 如此記憶

    歷史其實是一門很好的學科。

    人類從遠古走到現在,從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從中國歷史再到世界歷史,每一段的經歷與變遷無不在歷史的長河中體現。

    歷史就是像人們述說過去曾經的故事,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人文。悠悠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無不讓人心馳神往。

    各種歷史電影、電視劇的劇情為什麼能吸引人的眼球,而歷史課卻很少有人願意花心思去學習?也就是說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歷史課?這真值得我們深思……

    我認為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學校對歷史文化課的不重視。

    二是中考歷史戰分比例較低,高中還要分文理科。

    三是歷史內容繁雜,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太多。尤其是難記歷史年代的時間。

    四是老師講課沒有好方法,不能吸引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如果老師講課像易中天老師那樣學生一定愛聽。

    如果老師能把電影電視劇裡的情節通過多媒體教學和課堂上真實的歷史知識對比,有故事、有情景,學生們記憶一定深刻。

    老師若能把不容易掌握的歷史時間再通過快速記憶法教給學生,同學們一定喜歡上歷史課的。

    如歷史上唐朝的建立時間是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這裡歷史年代我們通過諧音和數字編碼法組成一句話來記就非常簡單了。618諧音就是(留一把),07數字編碼法是(令旗),907就是(九個令旗)。完整的這句話就是“李淵見糖留一把,就為了換九個令旗”。李淵見糖就是李淵建立了唐朝。

    這樣記我相信學生一定能記住。

    再比如記中國歷史朝代。我們可以通過諧音法給它組成一個小故事就能快速記住。

    這個小故事就是:夏(夏朝)天,一個商(商朝)人叫周(西周、東周)春秋(春秋時代),站(戰國)在琴(秦國)旁,洗(西漢)動(東漢)新(新朝)汗衫(三國),洗(西晉)動(東晉)見男背(南北朝),雖(隋朝)躺(唐朝)無(五代十國)聊(遼國),背誦(北宋)經(金國)文,難誦(南宋),願(元朝)明(明朝)請(清朝)民(中華民國)眾(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樣整個朝代就全部記住了,都不需要死記硬背。

    再比如:1931年中共的土地路線是依靠農民、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這句話我們採用諧音法、數字編碼法、提取關鍵詞法來記就是:

    依舊(19)是三姨(31),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變封半封為農民。

    它也不需要死記硬背。

  • 4 # 三千筆墨畫傾城

    歷史課教的都是"片段史",和學生筆記一樣,寫的都是乾貨,純知識點,大量背誦,學生毫無興趣很正常。

    歷史不無聊,相反很有料。

    大眾對歷史一直有強烈的興趣,從百家講壇火爆程度,歷史類問答閱讀百萬可見一斑。

    課本上的歷史簡單化,抽象化。

    歷史課時間有限,即便是簡化後的歷史依然教學任務繁重,老師只能撈乾的講。

    對比當代歷史,我們正在親身經歷的歷史,不難發現:任何一個事件的起因、發展、結果都不是單一的,是複雜多樣的。

    歷史裡充滿了人的愛恨情仇,大眾的抉擇掙扎,這些是歷史的血肉。

    歷史是人創造的,不是國家創造的。

    課本里多數在講事件對民族、國家、國際產生的影響,這些已經是事件影響傳導到大後期的結果,是框架性的,完全沒有最精彩的人的部分。

    相反,"野史"提供的是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在歷史裡的沉浮,更鮮活,更接地氣,更容易讓我們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課本上只有2頁內容,陣亡將士只是數字,《辛丑條約》一系列條款,影響是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類似的描述太過簡單,但也是無奈之舉,事件牽扯的因素太多,過於龐雜,裡面一個知識點展開講都足夠講一個學期。

    野史不存在相同問題,它可以深入刻畫將士報國殺敵的決心,還可以提及諸多細節。

    為什麼《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與當時人口4.5億在數字上相同?

    歷史作為學科中的一門,註定不能講太多細節,只能注重框架知識,這也是應試教育決定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歷史類題材電視劇電影熱賣,而歷史課遇冷的現象。

  • 5 # 三十又三

    我想說不是不喜歡,而是很多人覺得用處不大。

    現在的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等科目,每一門科目都需要考試,都需要花費時間去研究。

    而文科類的教材,歷史,政治,地理等等大都是灌輸性的知識,很多老師也是按照教材來念,至少我上學的時候是那樣,然後就造成了一種錯覺,歷史,政治,地理都是死記硬背的。一旦強加了這些束縛,當然很多人就不願意聽了,但是你要將他變成故事,那學生就愛聽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紀傳體的史書更引人入勝。

    我覺得歷史裡麵包含太強,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大都是帝王將相的經歷,這裡面必然涉及政治,地理。如果單純的讓我記憶某個朝代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我肯定也不願意背。

    而且歷史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那時研究古時候的事情的,即使我不學對我現在的生活也造成不了什麼影響,有時候歷史故事只是茶餘飯後的一些點綴罷了。

    而愛好歷史的大都是已經出入社會,有了社會經歷之後,在返過頭去看的。至少我是這樣的。

  • 6 # 齊天大猴

    學生不喜歡歷史課,其實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首先從教育的功利性來看,歷史在中考中佔有的分數比例是很低的,到高中,除非學文科的學生要學歷史,大多數學生在歷史課上都在做理科的作業。那麼,歷史課本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雞肋一樣的存在。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罷。學生除了知道中華文化有5千年悠久的文明這句話之外,文明具體包括什麼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們對歷史的理解,甚至都沒有超過自己喜歡的明星偶像的資料多。

    其次在個體上來看,學生面對歷史時,看到的只是基本的歷史資料,乾巴巴的除了說教,沒有什麼趣味性可讀。這種對歷史可有可無似得態度,直接就導致對歷史課本身的不重視。歷史就成了一個擺設性的課程。其實,要從歷史中學到歷史觀點,除樂乾巴巴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對學會客觀而有邏輯的個人觀點。

    其三歷史考試非得背會所有知識點,有用嗎?真正要解決的是古為今用,以古為鑑。背會就能解決問題,豈不是笑話。

    照本宣科的歷史,就如同一個殭屍一般,在美麗也會下到人。想要歷史不無聊。去掉功利性,迴歸歷史本身,探究歷史原因。才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 7 # 文史並蒂

    首先,歷史課太注重傳授知識。這句話聽起來很荒謬,上課不就是為了傳授知識嗎?但歷史課本上呈現的東西是經過層層加工的,是經過無數人濃縮提煉的,比如說辛亥革命,我更想知道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每個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但歷史老師更希望我記住這件事的歷史影響,也就是無數人總結的那段話。這就好比一則童話故事,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故事情節,而老師偏偏想要學生總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試問,這種情況下,誰願意好好聽課。

    其次,歷史課本身定位太低。除非是歷史專業的學生,否則從小學到大學,歷史課的定義就一個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老師這麼認為,學生也這麼認為,於是歷史課最常見的場景就變成了這樣,老師:同學們注意了,這段是重點,必須一字不差的背下來。學生:老師既然這麼說,肯定要考,於是畫上一個有一個的五角星。

    最後,歷史課太缺乏創新。這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我遇到過一個歷史老師,講到關於明朝土木堡之變的歷史,他沒有自己讀,也沒有讓學生背,而是直接投影了一副高清的地圖,讓大家分組討論明軍該怎麼行軍。然後,他自己畫出明軍的行軍路線,對比之下,大家一下子明白了明軍行軍路線的諸多問題。至今,我對那堂課都記憶猶新。但可惜,這種授課方式實在太少了。

  • 8 # 齊謙書院孟子厚

    不是不喜歡上歷史課,是哪個了都不喜歡上。學生沒有喜歡的課程。不但中國學生如此。歐美學生也如此。

    這種教育體制,就註定了這個結果。厭學!

  • 9 # 中原教育文萃之版主

    一是課本內容枯躁,知識銜接。時間跨度大,學生不理解。

    =是教師本身照本宣科,沒有把零碎知識串起來。缺乏激情。

    三是背了答不上,答了,考不好,書本和試題脫節,雖說知識點在書本,但有時真不是!

  • 10 # 哈哈風子2017

    我就是任教28年的高中歷史教師。高中歷史只講理論性的東西,幾乎沒有歷史過程,歷史背景,性質,意義,評價,影響等等。要求學生掌握學科思維。高考試題是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出題,根本不顧高中歷史的實際,偏深難怪比比皆是,有些高考的歷史結論翻遍本科教材都找不到。高考平均分幾乎是九科中最低的。所以,學生學起來很痛苦。不懂的家長以為歷史就是記憶性的,很好學,可就是把歷史知識倒背如流也得不了一分。能力要求特別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城鄉居民醫療從來沒有見過,我現在四十歲,請問可以補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