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暴

    確切的說這不是歷史輪迴,是進化。

    尤其是中國歷史,它的進化趨勢是特別明顯的。

    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你會發現,這個文明5000年以來是在不斷向前演進,每一個朝代會對前朝做一個總結,然後結合自身的特點開發出一套新的制度出來,在這個新的制度規範下,整個社會也變得和前朝不太一樣了。

    到了周朝,開始向世俗化社會演變,形成了周禮,以禮法來統治天下。這種方式非常有利於維持周朝的穩定,周禮的存在能夠將天下數百個諸侯國團結到一起,所以到了西周末年,首都鎬京都被野蠻人給佔領,藉助周禮周朝還能延續好幾百年。

    漢承秦制,漢朝發現秦朝這個制度非常好,就延續了下來並且加以鞏固,不僅從制度上中央集權,到了漢武帝時期罷出百家獨尊儒術,在思想上也統一了過來。

    可是,有一個問題沒能解決,那就是世家大族佔據了金字塔的頂端,連皇權都要往往給它讓步。

    各階層也逐漸固化,這對於社會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於是為了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隋文帝時期發展出了科舉制。從貴族到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有機會通過科舉出人頭地,但是這個時候寒門難出貴子,一直到宋朝情況才大為改善,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說法。

    所以,王朝不是像驢拉磨一樣一圈又一圈的輪迴,它在不斷演進!

    從統治階級來說,這個演講的過程主要是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所以在演進的時候不是把前朝的優點照單全收。

    例如,到了宋朝開始重文輕武,相比於唐朝的文武並重宋朝可是吃了大虧,經常被外國毆打。

  • 2 # 小樹的世界觀

    小樹來說,你看是這麼個回事嘛?

    從秦始皇一統華夏建立秦朝至今,中國歷史上至少經歷了三次大的歷史輪迴,前兩次輪迴的組合都特別的相似:每一次大的亂世之後,首先都會出現一個短命的統一王朝;繼之出現的才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將國力推向頂峰;然後則是漫長的分裂時期,最後進入下一次輪迴之中。

    西漢

    這些巧合不能不讓後人為之驚歎,我們首先來看看前兩次大的歷史輪迴的組合:

    1、秦14年+兩漢422年+魏晉南北朝369年,共歷時589+221=810年;(中華第一帝國)

    2、隋37年+唐朝289年+五代遼宋金372年,共歷時1279-581=697年;(中華第二帝國)

    這兩次非常經典的輪迴將歷史週期律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兩漢和唐朝雖然在時間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都各自被新莽和武周兩個政權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當然,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他們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特點。

    波浪理論

    如果將股票研究中的波浪理論和中國的歷史發展做一對比,你會發現二者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波浪理論認為,每一個市場週期都包含有8個波浪,其中前5浪屬於上升浪,後3浪a、b、c屬於下跌浪,而上升浪的第3浪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浪。在中國歷史中,我們可以將兩個短命的王朝秦和隋對照為1浪起點,而將第3浪對照為西漢和初唐,他們的確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只是第5浪東漢和晚唐卻演變為第3浪的延伸,並沒有超越第3浪的高度。下跌b浪對照的則恰巧是西晉和北宋,這兩個王朝雖有大一統之名,但是在歷史上其武功影響力則是最弱的,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其實對於唐朝,個人感覺在波浪理論中還是應該視為一個朝代,也就是3浪和5浪融合成一個大浪,畢竟每一個週期的走勢不可能完全複製。(具體見下文)

    通過這一比對,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中國歷史的發展其實也是在遵循著自然界的某種定律。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重複,中國在這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中逐漸變大,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分裂實際上都是國勢處於上升期的調整或者盤整蓄勢,其目的,自然也是為了跳的更高、走的更遠,當然這每一次調整肯定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

    具體到每一個朝代興亡的原因,在此就不做分析了。因為用波浪理論來分析中國歷史,是站在全域性的高度來看問題的,它不管具體興亡是什麼原因。只知道到一定的階段,“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是該要反彈或調整了。

    正是因為有了前兩次的歷史輪迴,後人往往以此為標準來尋找第三次輪迴。第三次(中華第三帝國)如果以短命的元朝為1浪起點,以明、清兩朝為3浪和5浪的話,後面的分裂時期無疑是短暫的,但在實際中有時也並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走勢。就像第二次輪迴中唐朝走出了獨立的走勢一樣,第三次的分裂時期的走勢也可能會不同以往,因為近代以來我們遇到的是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革!

    如果按照時間週期來分析的話,第一次輪迴歷時810年,第二次歷時697年,時間上明顯有縮短和加速的趨勢。而從1271年元朝建立到1928年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統一,也已經歷時657年,完全符合第三次輪迴的時間預期,那麼我們今天極有可能已經處於第四次歷史輪迴當中。如果將中華民國和秦、隋同樣視為1浪起點的話,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則毫無疑問應該是第3浪的初期,等到不久的將來,大陸完成對臺灣的統一,中華民族則必將迎來主升浪的高潮。

    歷史輪迴的波浪理論往小處說,上升或下跌的每一浪,也都還可以分為若干個子浪,子浪裡也還有若干小浪,也就是說每一個朝代的發展也都遵循著上升、調整、再上升、再調整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發展階段。當然這個只是理論,未必每一個朝代都會完全符合要求,尤其是較小的朝代。

    但是以中國歷史上幾個重要的朝代為例來分析的話,他們的走勢都非常完美的符合這一理論。

    先來看西漢,其走勢比較規範:西漢經漢高祖劉邦和呂后兩朝,開創了漢朝的基業;文景之治與民休息,為漢武帝時期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武帝晚年以及漢昭帝時期重拾與民休息的國策,西漢國力至漢宣帝設定西域都護府時期達到頂點。

    西漢

    而唐朝如前文所言,如果將其分為3浪和5浪的話則是不甚恰當的,而應該將其看做一個整體的大浪,這一浪中除了唐太宗時期主要以蓄勢展現之外,其他還是非常符合規律的:

    唐朝

    明清兩代的走勢,也是非常符合這一理論的,土木堡之變和乾隆晚年(或鴉片戰爭)分別可以看做是兩個朝代各自的轉折點。

    歷史輪迴的波浪理論往大的方向說,當下人類社會只有區區幾千年的文明史,相比於地球46億年的歷史真不過只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如果史前文明真的存在的話,無疑也印證了這一理論的合理性。只不過以人類目前的認知水平,還無法還原這一完整的過程。

    對於輪迴,我們都只能心存敬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不能預測未來,但是我們可以分析歷史輪迴,以史為鑑。

  • 3 # 鋒朔有文

    這是一個社會形態問題,而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體的問題。試想當全國的老百姓都認可和遵從一種意識形態,那作為一個朝代的當權者又該如何改變呢?因此,無論是多麼偉大的君主,都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首先,歷史輪迴的往復,是一種歷史潮流,而在當前潮流之中,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因此,如果真有一個精明而且眼光超前的君主執政,而且看到了這個弊端,想要改變的話,其實也是做無用功。因為手下的官員便不會認可,政令不會順利施行,更別說讓百姓重新換一個意識形態了。而且倘若這個君主執意改變的話,可能又會被說成暴君、昏君,很多人都會反對他,更有甚者,可能會有人叛亂,從而導致王朝顛覆。

    其次,在封建王朝,或者是封建王朝之前,執政者擁有的是絕對的權力,而且還是君權神授,萬民歸心。因此,在這種情形之下,試問有哪個當權者會願意改變這一切,分割自己的權力,改變這個社會。不會,他們不會,他們在即位之前,都是嚮往著這種地位,這種天下盡在我手的豪邁!這是他們的期望啊!

    最後,有幾句話說得很清楚,"當局者迷,旁光者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麼,又怎麼去苛求改變這個歷史的輪迴呢?就算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那也只會是異於這個時代,異於常人,而不能以一人之力改變這個時代。除非這個人能改變很多人,然後通過不斷地文化薰陶,不斷地潛移默化,但這,也需要這個思想和意識不斷傳承下去。因為,孔孟思想也是通過千年的發揚才達到鼎盛的…

  • 4 # 扯葫蘆瓢

    英中國人馬爾薩斯(1766.2.13-1834.12.23)寫過一本小冊子《人口原理》,書中提到了資源和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他的人口論被後人稱為“馬爾薩斯陷阱”。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中國古代王朝為什麼跳不出歷史輪迴。

    而糧食產量的增加,卻不可能這麼快。因為技術落後。去年產糧1千斤,今年增產了1千斤,翻了一番,2千斤。可是明年也只能多產1千斤,明年的總產量是3千斤。糧食增產是1千斤、2千斤、3千斤、4千斤這樣一點點等值的累加上去的。

    有人說,可以開荒增加土地,可是一個國家能種糧食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不用多久,所有的土地就都開發出來了,還是逃不掉糧食不夠吃的陷阱。

    更要命的是,人口一直增長,土地上的糧食產量卻不能一直增長下去。土地的產糧能力是有極限的。而且,即使投入的勞動更多,施肥更多,除草更勤快,糧食產量的增長在最初幾年比較快之後,後面也是越來越慢的。

    人口太多,勞動力變得很不值錢,不利於技術的發展,社會創新停滯。我僱一個人工,只要花很少的錢,甚至只要給一頓飽飯,那我哪裡有什麼動力去研發新技術,節省人力呢?在明、清兩朝,就發生了這樣的現象,一些農業技術比唐宋甚至還開了倒車。

    馬爾薩斯生活在英國,當時的英國擺脫了人口陷阱。馬爾薩斯總結了原因:英國開拓了廣大的殖民地,掠奪了巨量的海外資源,推進工業革命,發展了很多新技術,以及海外貿易帶來豐厚的收益。

    而今天的中國,剛剛擺脫了人口陷阱。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實現了工業化,這一方面促進了種植、養殖、捕撈等行業的發展、產量的增加,一方面通過對外貿易獲取大量的農業、畜牧業等產品,保證了我們龐大人口的溫飽無虞。

  • 5 # 文史漫談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大多都逃不過這樣一個輪迴:"崛起-盛世-衰落-中興-衰落-滅亡",簡單講就是盛極而衰,這好像是一個輪迴怪圈,儘管有很多前車之鑑,但是仍舊逃不開、掙不脫。

    為何沒有朝代能夠繞開"盛極而衰"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盛世是一個國家的極致狀態,現實世界只能支撐到此,想更進一步,除非科技進步,否則難如登天,但是衰敗卻很容易。

    這跟一個人跑步,以最高速跑到身體極限,之後速度一定會慢,因位身體的能量不足了。

    舉個例子,比如:唐朝初立,百廢待興。李世民君臣兢兢業業二十幾年,就完成了貞觀之治的壯舉。從0到100,是發展,但是從100到101就是強求了。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頂峰:開元盛世,這個巔峰的極限由當時的社會制度、生產水平、科技水平等多種因素決定,此時的盛世的維護成本太高了,而國家從現實世界裡得到的資源並不能長久的維護盛世的存續,當有了一定社會矛盾或者領導人做出點昏庸的舉動時,就會產生蝴蝶效應,導致社會各處都出現問題,然後盛世就會瓦解,如洪水決堤,想要重新興盛就需要一位中興之主艱苦的努力。而當再次興盛時,同樣的問題仍會出現,且無法解決。

    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兩面性

    當我們看待一項事物的時候,要從正反兩面來看,歷史也一樣。

    同樣還以開元盛世為例。太平盛世下,享樂主義橫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失掉了進取心。從一句簡單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可看出來。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們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不思進取。各種利益集團暗中角力,皇上雖然明白,但是卻束手無策,只能維持各個集團之間的平衡。所以看似光彩奪目的開元盛世,其實下面還隱藏著很多危機。

  • 6 # 半紙瘋言

    跳不出輪迴的不是朝代,而是人性。

    舉個例子來說吧:

    城市某個角落的橋墩底下,每天都有十個人等著打零工。為了得到更多工作的機會,每個人都競相壓降,結果活沒有少幹,結果人均日收入從100元滑落到了50元,每個人都生計艱難。(舊秩序的崩潰)

    某一天,突然出來一個腦子靈活的。說“我們聯合起來,談價錢的事交給我來,我保證每人每天能拿200元,條件是每人必須交50元給我做為辛苦費”(新勢力的口號)

    沒有人會不願意,至少自己的收入會提高到150元,於是形成新的利益聯盟。(新秩序建立)

    還剩的9個勞工裡,有一個是大櫃的小舅子,結果也被提拔出來當二櫃,然後每個勞工需要再交20元。(食利階層增加)

    然後出來三櫃、四櫃……直到最後或許只剩下一兩個勞工,卻要養七八個頭目。由於勞工獲取資源能力的降低,從頭目到勞工的日子過得還不如聯盟之前,於是只能散夥。(秩序的再崩潰)

    再出來一個明白人,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重新組建新的聯盟

    ……

    終究人性裡天生有少幹多拿的基因存在,到最後還是難免走到,原先崩潰的老路上去了~

    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只是時間快慢和規模大小的區別罷了~

  • 7 # 宦官

    先引用一段話:“黃炎培曾問過毛澤東:“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許多許多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週期律的支配力……”還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但都沒能跳出這一週期率。他問毛澤東有什麼方法跳出這一週期率?對此,毛澤東回答是:“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 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從秦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一直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

    在這長達兩千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經歷九個大的朝代,他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他們是: 三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十六國時的東晉、前趙、北涼、夏、後趙,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三個;

    南朝的劉宋、蕭齊、樑、後梁、陳,共五個;

    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十國的吳、南唐、、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夏、遼、金、南宋,共四個。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王朝中,有的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有的則是“奉天承運,國勢昌隆”。

    而在這其中,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25年-220年)統治時間加起來是406年。北宋(960—1127年)與南宋(1127-1279年)統治時間加起來是319年。

    而對於其他各朝來說,就再也沒有超過三百年的了。而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西漢與東漢之間的關係遠非南宋與北宋那樣,東西兩漢之間專權實際上已經完全割裂了兩漢之間的關係,東漢建立之時,劉邦所建立的大漢王朝不復存在,社會統治秩序被瓦解重新洗牌,此漢非彼漢。而宋朝顯然不是這樣,即便是靖康之變宋微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但是隨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便在應天府南京繼承皇位,僅從政權的過渡以及延續上來說,大宋才是真真正正的打破了中國封建王朝未有存活300年這一歷史怪圈的。

    至於原因,下面會有提及。那下面則開始正式進入正題,封建王朝短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更進一步講,如果是短命,為什麼恰恰是二百年左右,而不是更多的三百年,四百年? 當然一個朝代的滅亡,這的確算是一件天大的事,只要是大事發生,必定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各種因素裡面必定會有最致命的一個,那哪一條才是最致命的呢?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長時間未有革新工具的發明帶來生產力的飛躍導致的兩千年來農業技術水平的相對停滯,註定了中國曆代各朝只能在原地轉圈而無法突破向前。所以制度絕不是原因,制度只是結果。所以一切都是註定的,在被統治者眼中,小農經濟的穩定性註定了任何一個政權上臺,只要不危機自己的身家性命,能夠相當程度上滿足大部分人耕者有其田的需求,這個政權便是合法的,有效的。

    而現在的問題便是,當權者自身如何始終保證在不危及這一穩定結構的同時又能儘可能的滿足自身一直都在增長的貪慾。尤其是當社會穩定後人口開始增加,社會資源卻愈發集中於少數人,新增人口始終無法解決生存問題的時候。當被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築開始坐大,它就會危及經濟基礎,並最終加速經濟基礎的瓦解。當從上到下整個崩塌的時候,這便意味著朝代又將開始更替。

    這就像是壘積木,只不過提前規定了積木的數量,剛開始搭的時候,很穩固,甚至我們為了變得穩固,不惜將更多的積木鋪在底座以承受將來來自上面的壓力。但是隨著一步步地搭建,我們越來越在意高度,於是將本屬於底座積木一條條抽出繼續落在頂層,直至達到最頂層後隨即轟然倒塌。

    於是越是到了一個朝代的末世,制度的弊端就越來越能夠顯現出來。只是顯現出來並不代表人們會認為制度存在問題,每一個新朝代的建立,君臣們都要聚在一起,討論一番前朝為什麼會被本朝幹掉,討論來討論去,得出個親小人,遠賢人的根本原因。

    我們真是僵化的太久了。兩千年的封建史,我們一直都在轉圈,或者說瓶頸。而唯一可能突破這個瓶頸的就是大宋,靠海上貿易以及商品經濟來結果小農經濟,並最終扭轉整個社會結構,但是令人極其痛心的是,他生不逢時,於是我們遲到了一千年擁抱資本主義。歷史,他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是個愛開時空玩笑的糟老頭。

  • 8 # yq101yq

    朝代是人建立的,是人就有慾望,而且慾壑難填,越是擁有就越是貪婪,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承認這一點,我們再來說朝代興衰更替的必然性。

    一個新的朝代的建立,就是一個全社會利益格局的重新奠定,這直接決定了你是吃糠,還是吃菜,還是吃肉。但是沒有幾個人是認命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吃糠的人想要吃更多的糠,同時還奢望能吃上菜;吃菜的人想要吃更多的菜,同時還奢望能吃上肉;吃肉的人則想佔有更多的肉。可是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糠、菜、肉總量是基本有定數的,不是你想要多少就能供應多少,你多吃必然意味著他人少吃,甚至餓肚子。結果就是社會的竟爭加劇、矛盾加劇、衝突加劇,社會由穩定逐漸陷入動盪。

    在某個時候,社會迎來了一個、幾個或一群特別的吃肉主,他們貪得無厭,他們不但要從其他吃肉人的盤子裡搶來更多的肉,而且他們認為糠、菜、肉搭配更是上佳,於是又去大量搶奪吃菜人的菜、吃糠人的糠。被搶的吃肉人,肉不夠了,這些人就會去搶吃菜人和吃糠人。被搶的吃菜人,菜不夠了,他們就會去搶吃糠人。被搶的吃糠人,糠不夠了,他們沒得可搶,只能屈辱地忍受,因為他們處在社會的最底層,無錢無權無地位,是社會真正的白丁。這種情況下,廣大吃糠人的不滿怨恨情緒日益加劇,偶爾會發生一些零星的暴動,這個時候社會由動盪陷入了風雨飄搖的不安之中。

    即便如此,如果老天能夠作美,莊稼年年豐收,或者吃肉者發動的對外戰爭能少一些,儘管吃康人的生活已經非常困苦,但還不至於完全陷入絕境,還有得活,朝代的一切還能繼續。但是天不可能總遂人願,有時會發生連續的災年導致莊稼欠收或絕收,或者吃肉人窮兵黷武,亦或迫於對外形勢,發生連年戰爭,使得吃糠人甚至吃菜人的租稅異常繁重,這兩種情況就會導致廣大吃糠人甚至吃菜人的生活馬上陷入絕境,唯一的生路就是造反,推翻吃肉人的苛政,於是風起雲湧的反抗起義運動就在全國範圍內席捲開來,很快,吃肉人的暴政被推翻,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天下逐鹿,新的朝代得以建立,於是又開啟了一個新朝代的歷史迴圈。

  • 9 # 萬物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人身在其中,沒有機會思考更沒有機會擺脫這個命運的輪迴。那麼,今天的我們呢?我們是否仍然是身在其中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我們今天已經是被動的被圈進了多文明交匯的全球化時代,我們有機會能開啟淺表層現實事物影相的約束,鑽進大歷史文明形成的深層次的巨集大視野來觀看反省,有可能在與其它人類文明的比較中,發現我們的文明社會週期性自迴圈運動的形態,其中心黑洞是什麼,擁有如此巨大能量的引力?

    多數人的思考都停留在了農耕文化與土地制度、集權專制的王朝政治體制、儒法思想意識形態的制約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主要特質,造成治亂週期性結果與這些因素是脫不開干係的。但是,這些是終極緣由嗎?如果這些元素消解了,我們就能擺脫了這個噩夢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以上這些仍然是淺層現實的影相存在,投影緣還在幕後。

    西方文明社會的演進沒有這個週期性,而是從氏族社會經由封建王朝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現在又形成了多種形態混合的社會,最典型的美國,政治上是聯邦共和制,經濟是自由市場,民生卻更多的社會主義傾向與社會自治。日本文明也類似的發展歷程,所以雖地處東亞,卻是完全的西方國家陣營。

    互相比對之下去掉一切表象,可以發現最根本的要素,難以被畫像而自在自如運轉之中的投影緣。

    第一,在於信仰。

    西方文明是絕對的一神教信仰。“信主愛神,愛人如己。”新約聖經的核心觀念。因由它,人類得以打破天性直覺的拘束,超越血緣自然親情,而認同所有人都具備普遍的抽象人格。因信稱義,所有人都是人,無論血緣遠近、種族膚色、語言習俗、思想觀念,乃至社會地位、財富差別,都可以互相擁有堅實無限的做為“人”的信任。發展為美國憲法起始的一句話:人生而平等,自由,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那麼在中國,顯而易見,沒有這個抽象人格的自覺。我們只有親情,而且是感官感知能力範圍內的親情,來處理人際關係。為表示親密,我們習慣的說“四海皆兄弟”。但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倒完全可能是事實,但我們沒有人會因為同樣姓王或姓陳,而感覺到多一分信任。我們就這樣生活在親友熟人圈內,並類推至建設國家社會。我們自己的內心映射出了一個,熟人圈子與陌生人環境的對立,二元撕裂的社會內生必然的衝突,是所有緊張與痛苦的來源。

    自古以來,雖然主體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但是最低限度的還是有商品的市場交易,來彌補生活資料上的欠缺。有的和平年代,商品交易還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但是這些與市場經濟風馬牛不相及。大宗的鹽、鐵、茶葉等等有官府壟斷專營,小民只能在集市上交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因為沒有平等人格的覺醒與體認,商品往來本身不創造價值,財富收益來源於各種意義上的資訊差,是以形成“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社會共識,商人被排在於社會身份認同的最底層。

    由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新的生存空間的拓展,只能被限定在農耕文化的社會框架中。二元對立的社會分裂與對抗,形成相生相剋陰陽輪轉的大格局。

    第二,抽象理性的思維方式。

    與西方文明歷史神學、哲學、科學思維的層層推進不同,中國的農業文明社會,重視眼見為實的經驗現實,從遠古延續下來“天人合一”的觀念,農業生產靠天吃飯重經驗,人們直覺天地自然有著獨立於人,在人的對立面存在並執行著的一種“客觀性”,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道法則。人只能窮盡一生去尋求並順應天道自然的執行。這裡也同樣生成同一結構的人與自然的二元論。

    由此,人就是在自然中謀求建構人類的生活,努力獲得幸福與可持續發展。

    這個二元論同樣加強了第一條所述的內生迴圈。

    相對的,西方文明沒有在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中,而是在人自身的自由意志中開展人類文明自己的世界。到科學思想的階段,就特別的顯爾易見,人類的自主展開的念想,在深度改變所有自然存在物的性狀,這些人造物構成我們身心生活的可視見的現實環境,而我們社會的一切人類往來實質上都是人的念想的交融與生滅。

    這也就是我的品牌理念,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就這樣處於二元分裂對立的世界裡,所以我們中國人也特別的感同身受所謂的陰陽論,對立統一的辯證法。這兩者實際上都是前神學階段的人類原始思緒,人做為高等哺乳類動物,緊貼自然生態環境,依附於自然而謀取生活的精神表現。從根源上它並未開啟完全脫離了自然天道的制約,走上人類本質上區別於動物,獨立於天地之間,擁有“自由意志”的人的文明發展之路。

    以上才可知見,在近代被動的被外來文明武力侵犯開啟國門之前,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它是必然性的圍繞一個黑洞“二元論"在周而復始的迴圈往復。

    如今,國門打開了,可以從上帝視角上看見這個猶如星體執行的系統了。但是,中國文明這個系統並未解體,政治社會依然執行在它既定的軌道上。

  • 10 # 氣運中天

    瀏覽了一下回答,居然全部都是一群背書的!失望啊!封建王朝一直在經歷300年左右的更迭,這個世界歷史上恐怕只有一個地方有!有沒有人想過:同樣是人創造的文明,憑什麼就這個地方有?別的地方卻沒有?說說看西方羅馬這個千年帝國滅亡後,是什麼朝代?但凡英國只要經歷一兩次的王朝更迭,恐怕就徹底失去了大航海、也會失去”工業革命“了吧?因為封建王朝的更迭,帶來的是徹底的毀滅!!秦國用商君變法,一掃以前諸侯一直在用的舊制,諸侯真正敵視的是商君之法!因為,商君之法極大的傷害了他們的利益。秦國的迅速擴張,也使得腐朽的6國勢力迅速的滲透秦帝國。始皇帝一死,這些人趁機作祟!首先就是廢除商君之法,極盡抹黑之能事(這就是為什麼新出土的”秦軍家書“和史書上描述商軍之法如何虐待百姓正好相反的原因),所以說背書很蠢;然後誅殺支援秦國新政的人。。於是,本來很可能成為千年帝國的秦,頃刻間崩塌了。代秦者楚!八百年腐朽的楚國,這個楚國,就是那個硬生生把賢臣逼得投江的那個楚國!於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銳意革新的秦帝國,變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楚國!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在這個歷史節點,發生了轉折!翻開歷史,你們看看哪個朝代不是因為腐朽而亡?這是文明生病了!!史書會掩蓋的事實,是因為寫史書的人就是事實中的一員!!諸位!千萬到背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果利潤一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