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雅號“工業的血液”,是極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中東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區,但是在1973年10月份,發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石油危機”,歐美工業強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中東產油國則大發了一筆橫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中東產油國原來的日子並不富裕,遠未有如今的風光。1950~1973年這二十幾年,石油貿易被七個國際石油大公司壟斷,賣要找我們,買也要找我們,這幫石油寡頭聯手打壓油價,那時原油價格只是煤炭的一半,只有1.8美元/桶,直到1973年才緩慢增到約3美元/桶。
隨著石油需求量暴漲,油價卻一直“維穩”。各產油國提價的要求,卻始終得不到滿足,早已是深懷怨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漲價的機會終於等到了。
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工業值降14%,日本工業值降20%以上,各國經濟出現負增長。但是產油國們實打實的富了起來,1973年中東產油國家出口為300億美元,1974年暴增到1100億美元。
中東產油國拿著大把的票子,興高采烈的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償還債務,發放福利,把原來的荒漠家園變成了人間天堂。
而歐美工業國也認識到,單純依賴國際大石油公司獲得石油,是完全靠不住的。出於厲害關係,既不敢過於得罪產油國,出於利益考慮,也不能真心實意的為註冊國提供穩定的油源。於是各國收緊了對石油產業鏈的管控,並且紛紛建立國家石油公司,以充分保證石油安全。後來還成立國際能源機構,以協調各國戰略石油儲備。
這次突發事件給各工業強國造成巨大損失,大夥都慌了,只是到了1973年11月下旬,歐共體和日本就撐不住了,改變了立場,表示在中東問題上支援阿拉伯一方,於是歐佩克對這些國家恢復石油出口,堅持到底的只有美國、荷蘭。
這場石油禁運事件在1974年3月18日結束。在後來的日子裡,又爆發過兩次全球性石油危機,不過一次是漲價,另一次確是暴跌了。
石油雅號“工業的血液”,是極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中東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區,但是在1973年10月份,發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石油危機”,歐美工業強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中東產油國則大發了一筆橫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背景和起因其實中東產油國原來的日子並不富裕,遠未有如今的風光。1950~1973年這二十幾年,石油貿易被七個國際石油大公司壟斷,賣要找我們,買也要找我們,這幫石油寡頭聯手打壓油價,那時原油價格只是煤炭的一半,只有1.8美元/桶,直到1973年才緩慢增到約3美元/桶。
隨著石油需求量暴漲,油價卻一直“維穩”。各產油國提價的要求,卻始終得不到滿足,早已是深懷怨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漲價的機會終於等到了。
事件所造成的影響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經濟危機,美國工業值降14%,日本工業值降20%以上,各國經濟出現負增長。但是產油國們實打實的富了起來,1973年中東產油國家出口為300億美元,1974年暴增到1100億美元。
中東產油國拿著大把的票子,興高采烈的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償還債務,發放福利,把原來的荒漠家園變成了人間天堂。
而歐美工業國也認識到,單純依賴國際大石油公司獲得石油,是完全靠不住的。出於厲害關係,既不敢過於得罪產油國,出於利益考慮,也不能真心實意的為註冊國提供穩定的油源。於是各國收緊了對石油產業鏈的管控,並且紛紛建立國家石油公司,以充分保證石油安全。後來還成立國際能源機構,以協調各國戰略石油儲備。
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解決這次突發事件給各工業強國造成巨大損失,大夥都慌了,只是到了1973年11月下旬,歐共體和日本就撐不住了,改變了立場,表示在中東問題上支援阿拉伯一方,於是歐佩克對這些國家恢復石油出口,堅持到底的只有美國、荷蘭。
這場石油禁運事件在1974年3月18日結束。在後來的日子裡,又爆發過兩次全球性石油危機,不過一次是漲價,另一次確是暴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