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商頭子

    蕭何確認過韓信的能力,不是紙上談兵,也非無工作經驗。

    韓信在去劉邦那裡之前一直在項羽那裡任職,當炊事兵與守門官。項梁死後,項羽封韓信做了郎中,但是卻不採納韓信的任何建議,韓信對此心灰意冷,離開了項羽。在歷史上,蕭何一直是資訊很靈通的人。當年劉邦攻入咸陽宮,蕭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秦國所有的地圖、書籍和檔案資料找出來,可見他對資訊的重視。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韓信當年提供給項羽的建議,蕭何多少也是知道的,或許有些建議讓蕭何聽到後直冒冷汗。因此,在韓信還沒有投靠劉邦之前,就先贏得了蕭何的信任。到了劉邦陣營後,蕭何對韓信的關注是非同一般的。我們前面已經說了,蕭何是非常重視資訊的,透過對韓信的近距離觀察,蕭何確定韓信有將才,也就有了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算是徹底確認了。而劉邦對蕭何的態度,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因此,蕭何認定的牛人就是劉邦認定的牛人,被劉邦委以重任也就不奇怪了。

    劉邦完全能夠掌控局勢

    劉邦曾先後兩次奪過韓信的兵權。第一次是成皋之戰後。當年項羽圍困成皋,劉邦命令韓信和張耳來救,但兩個人按兵不動。於是他“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第二次是垓下之戰後。劉邦鑑於韓信曾威脅自己封齊王,現在項羽又死了,恐怕韓信會一家獨大,因此他“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因此,劉邦能對他委以重任,也能比較輕鬆地讓他下課。對劉邦而言這是一個沒有什麼代價的事情。用得好別人誇你慧眼識珠,用不好的話自己可以隨時奪權,避免態勢進一步擴大,威信一樣會提升。所以,任用被自己的重臣看好的韓信,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何樂而不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是不是總覺得錢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