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符合一種說法,沒有問題。但如果細緻深入瞭解,其實比較複雜。

    古代文獻

    從《孟子》看,“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意思是,要興辦庠、序、學、校來教育人民。“庠”是教養的意思,“校”是教導的意思,“序”是教射箭的意思。夏代叫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學這個名稱,三代都這麼叫,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明白人的倫常。

    從《說文解字》看,正好相反,對“庠”字的定義,下面註釋“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這裡強調,養老不是現在說的養老,而是培育。《殷虛卜辭綜述》裡對“(打不出這個字)三百射”這句中的,(打不出這個字)意思為培養,也就是庠;而養老的另一層意思,可能是由於請年長的老者教導培養新人,也起到了養老的功能。這裡的庠在商朝就是習武學校。

    其實,前面《孟子》所說的,序者射也,射箭的意思是沒有問題。在說文解字中,周朝教導射箭的習武學校,稱為了“序”,與商朝的“庠”同一個功能,只是名稱不同。

    再看《禮記》,“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郊,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這裡的上和下,東和西,右和左是古人分別層次高低的用詞。

    按照古人右優於左、上優於下、東優於西的規定,所以上庠、東序、右學、東郊又代表著相對而言比較高等級的學校。同樣的道理,對應的都是相對低等級的學校。

    從此還有“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顯示的家庭、鄉黨、國家的學校等級差異。

    功能不同

    殷商的甲骨文卜辭中,記錄了“庠、序、大學、瞽宗”這些名稱,其中“大學”一詞出於《小屯南地甲骨》第60片,是指和“祖丁旦”、“廳旦”一樣地位的處所,其中“祖丁旦”為宗廟、“廳旦”為宮廷,“大學”為商朝講學的地方;瞽宗是當時貴族子弟學習禮樂的學校,庠、序、學、瞽宗這些屬於不同的功能,教導的內容不同。

    不同說法

    由於相關資料太少,所以後人對於夏商周的學校這些名稱有不同的說法:

    1、同為學校、不同叫法。就像《孟子》和《說文解字》這樣的。

    2、同為學校、不同等級。就像《禮記》的家,黨,術,國不同等級這樣的。

    有這些說法,就是夏商周三朝史料太少,沒有系統說明,後世的說法又不統一,還把一些諸侯國的學校名稱雜糅在一起,導致很難辨析,所以庠序直接泛指古代學校,不細分。

  • 2 # 派大星0117

    先秦時期的學校到商朝的時候稱為“庠”,周朝稱為“序”。

    記憶最深刻的是《寡人之於國也》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原歷史:晉景公煮新麥祭祀社神穀神。如何訛為掉入廁所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