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紅鸛(紅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火烈鳥),叫做美洲紅鸛,也叫做加勒比海紅鸛,學名叫做Phoenicopterus ruber。
(↑美洲紅鸛)
火烈鳥大家都很熟悉,不過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火烈鳥是紅鸛目紅鸛科下六中鳥兒的統稱,包括了分佈在非洲和西亞的兩種:大紅鸛(Phoenicopterus roseus)、小紅鸛(Phoeniconaias minor),以及分佈在美洲的四種:美洲紅鸛(Phoenicopterus ruber)、智利紅鸛(Phoenicopterus chilensis)、安第斯紅鸛(Phoenicoparrus andinus)和秘魯紅鸛(Phoenicoparrus jamesi),其中其他五種火烈鳥的全身的羽色多是呈粉紅色,只有美洲紅鸛的全身呈硃紅色,異常耀眼。
(↑六種火烈鳥對比,1.美洲紅鸛,2.智利紅鸛。3.大紅鸛,4.小紅鸛,5,安第斯紅鸛,6.筆秘魯紅鸛)
美洲紅鸛主要分佈在美洲的科隆群島、哥倫比亞海岸、委內瑞拉及附加的島嶼繁殖,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巴哈馬的加勒比海北部也能看到。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它的分佈範圍已經跨越了南北美洲,事實上,它是四種分佈在美洲的火烈鳥裡,唯一一種分佈範圍達到北美洲的種類。由於外形美麗異常,美洲紅鸛和其他幾種火烈鳥也被世界各地引進飼養,在許多動物園和公園裡,現在也很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
美洲紅鸛一般在棲息在淺灘、沼澤和鹽湖等生境中,覓食的時候,整個腦袋頂朝下,它那向下彎曲的嘴深入水中,便成為一個絕好的濾食器,將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等全部過濾進嘴裡。
(↑進食中的美洲紅鸛)
這些食物不僅餵飽了美洲紅鸛,也賦予了它鮮亮的羽色。沒錯,包括美洲紅鸛在內的幾種火烈鳥,它們羽毛和身體上的紅色,都是因為作為食物的浮游生物中富含的蝦青素保留在體內而得。幼鳥就沒有這麼鮮亮的紅色了,它們在發育中才會逐漸變紅。
(↑美洲紅鸛成鳥和幼鳥)
(↑美洲紅鸛(成鳥和還未徹底變紅的亞成體))
火烈鳥們都喜歡叢集覓食、遷徙,它們聚集在一起,匯成一大片紅色的海洋,異常壯觀。目前,美洲紅鸛分佈較廣,數量穩定,在IUCN紅色名利裡被評為無危,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人類活動侵佔其溼地生境,也會對其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成群的美洲紅鸛)
這是一種紅鸛(紅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火烈鳥),叫做美洲紅鸛,也叫做加勒比海紅鸛,學名叫做Phoenicopterus ruber。
(↑美洲紅鸛)
火烈鳥大家都很熟悉,不過大家不一定知道的是,火烈鳥是紅鸛目紅鸛科下六中鳥兒的統稱,包括了分佈在非洲和西亞的兩種:大紅鸛(Phoenicopterus roseus)、小紅鸛(Phoeniconaias minor),以及分佈在美洲的四種:美洲紅鸛(Phoenicopterus ruber)、智利紅鸛(Phoenicopterus chilensis)、安第斯紅鸛(Phoenicoparrus andinus)和秘魯紅鸛(Phoenicoparrus jamesi),其中其他五種火烈鳥的全身的羽色多是呈粉紅色,只有美洲紅鸛的全身呈硃紅色,異常耀眼。
(↑六種火烈鳥對比,1.美洲紅鸛,2.智利紅鸛。3.大紅鸛,4.小紅鸛,5,安第斯紅鸛,6.筆秘魯紅鸛)
美洲紅鸛主要分佈在美洲的科隆群島、哥倫比亞海岸、委內瑞拉及附加的島嶼繁殖,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巴哈馬的加勒比海北部也能看到。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它的分佈範圍已經跨越了南北美洲,事實上,它是四種分佈在美洲的火烈鳥裡,唯一一種分佈範圍達到北美洲的種類。由於外形美麗異常,美洲紅鸛和其他幾種火烈鳥也被世界各地引進飼養,在許多動物園和公園裡,現在也很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
(↑美洲紅鸛)
美洲紅鸛一般在棲息在淺灘、沼澤和鹽湖等生境中,覓食的時候,整個腦袋頂朝下,它那向下彎曲的嘴深入水中,便成為一個絕好的濾食器,將水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等全部過濾進嘴裡。
(↑進食中的美洲紅鸛)
這些食物不僅餵飽了美洲紅鸛,也賦予了它鮮亮的羽色。沒錯,包括美洲紅鸛在內的幾種火烈鳥,它們羽毛和身體上的紅色,都是因為作為食物的浮游生物中富含的蝦青素保留在體內而得。幼鳥就沒有這麼鮮亮的紅色了,它們在發育中才會逐漸變紅。
(↑美洲紅鸛成鳥和幼鳥)
(↑美洲紅鸛(成鳥和還未徹底變紅的亞成體))
火烈鳥們都喜歡叢集覓食、遷徙,它們聚集在一起,匯成一大片紅色的海洋,異常壯觀。目前,美洲紅鸛分佈較廣,數量穩定,在IUCN紅色名利裡被評為無危,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人類活動侵佔其溼地生境,也會對其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成群的美洲紅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