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念的新
-
2 # 蔣山老徐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國民生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憶中的春節與現在的春節有著天讓之。我列舉三個例子,一,過去拜年在50里路之內都是步行,如果圩區可能有小划子乘,記得一次兄弟三人到姑媽去拜年,第二天回家,動身時天還好好的,到離家不到10里路的時候,天上突然下大雨,在那湖邊上又沒人家躲雨,只能冒雨跑回家,全部幹冒了,現在不會有這種事發生。二,過去拜年的禮品稱之茶葉點心,捨得買茶葉的人家很少,普通人家以糕,酥糖,棗子,白糖這已經很好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地拜年才興菸酒之風,在過去是沒有的,記得我家有一位姨外甥來拜年,每年2包大江香菸(5角l包)一瓶種子酒(3元),一包白糖(8角)一包酥糖(2元),現在是不可能有的事,拜年禮品最少一二百元多的三四百元五六百元的都有,這說明生話水準有了很大的提升。三,過去過年不是人人過年添新衣,做一件新衣至少穿上四五年,過年後洗好後明年過年再穿,現在不僅過年添新衣,平時也添新衣,就是五保戶政府每年為他們發新衣。四,餐桌上的菜豐富多彩,花樣齊全,客人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擔心吃了沒了。但過去受經濟條件的限止,過年淮備的好菜都是計劃的照待客人,為了節約開支,有時會把親明好友邀邀一陣來做客。今天我們的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國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鞭炮聲此起彼伏,拜年的成群結隊,臉上洋溢著幸福,一家人其樂融融。現在:冷冷清清,手機拜年,足不出戶。重要的是洋溢著幸福的臉上時有熱淚盈眶。生活教會了我太多,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