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粒兒666
-
2 # 相聲江湖
央視春晚是一個試金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小品等待趙本山,相聲等待牛群馮鞏成為標配。
有意思的是雖然名義上牛群是逗哏演員,馮鞏是捧哏演員,但是馮鞏的知名度明顯超過牛群一大截。
這對黃金搭檔的隕落,始於牛群的不自量力,沒有自知之明到底有多可怕,兩人不再合作之後,牛群混的不好,重新找馮鞏搭檔,馮鞏欣然接受。
結果牛群繼續不作就不會死,他的胡作非為最終讓馮鞏都無法忍受,連賢惠的牛大嫂都選擇了離婚。
可以是馮鞏和牛群曾經是最為觀眾熟知的相聲搭檔,在其之後,郭德綱和于謙是相聲行業最為人稱道的組合。
于謙的逗哏功底一般,而捧哏水平之高,讓郭德綱都感慨:遇到謙哥是祖師爺賞飯。
真正的黃金搭檔肯定是互相成就的,就像郭德綱和于謙一樣,沒有郭德綱,于謙這輩子都不會再從事相聲這行,雖然他很愛相聲。
如果郭德綱的搭檔不是于謙的話,他肯定也會很出名,但是想達到目前的高度幾乎不可能,正是因為搭檔是于謙,所以讓郭德綱的相聲功底增加了幾個層級。
因此,馮鞏牛群是相聲行業曾經的黃金搭檔,而郭德綱和于謙是如今相聲行業當之無愧的黃金搭檔。
-
3 # 五十而知命1972
每年的春晚我坐在電視機前最期待的是馮鞏的柤聲小品,由其是馮鞏的那句"我想死你們了"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而在表演當中脫口而出妙趣橫生的語句更是讓我回味無窮,不愧為大師呀
-
4 # 梨有料
現在回答這個問題,肯定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郭德綱和于謙兩位。
其一:郭德綱創立了現代相聲殿堂德雲社,讓更多人瞭解到了相聲。
其二:社會進步神速,我們經常可以在網路上聽到郭德綱于謙的演出,更加推動了對他們的熟悉程度。
其三:馮鞏是老藝術家,現在已經很少在舞臺活躍,早期留下的作品多是春晚小品,現在回頭去看畫質很差。
-
5 # 倆魚
說起相聲界的黃金搭檔,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德綱、于謙倆人。
但更早的時候,馮鞏和牛群二人自然是黃金搭檔,出演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最終因為牛群太愛折騰了,什麼都想幹而與馮鞏分道揚鑣,只能說太可惜了。
-
6 # 張閆鑫
本以為馮鞏、牛群和奇志、大兵這樣的新相聲代表了相聲的發展方向,比傳統相聲更受大家歡迎。誰知道半路殺出來個郭德綱、于謙,又讓傳統相聲大放異彩,他倆也一舉拿下相聲界的盟主地位,獨統相聲江湖。
說到這裡,第一個問題也就回答了,當今相聲界的黃金搭檔莫過於郭德綱和于謙。他們是唯一進行過全球巡迴演出的相聲組合,也是唯一能把相聲商演門票賣到2880元的相聲演員。
回覆列表
但看似平步青雲的一對組合,卻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牛群三番五次的放棄相聲外出闖蕩做生意,讓這個組合經歷著一次次的分裂危機
與馮鞏搭檔的牛群,不止一次的拋棄馮鞏闖蕩,最後晚年生活很淒涼
或許是因為興趣使然,亦或者從小的家境貧寒導致牛群非常希望自己擁有財富,這才一次次的選擇創業
1949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牛群出生在天津一家普通人戶中,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再加上他
生活的壓力和對於子女未來的期盼使得這對夫婦對於牛群的教育非常重視
而他也很是要強,在這樣一個曲藝之鄉的薰陶下,從小便有著一股子聰明勁
與馮鞏搭檔的牛群,不止一次的拋棄馮鞏闖蕩,最後晚年生活很淒涼
聰明人自有聰明人的愣勁,所以打小他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整天上躥下跳,跟老一輩人學快板也比他人快,之後牛群高中畢業參軍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牛群參加了部隊的文藝匯演,而這次表演快板也是他踏上演藝圈的第一次表演
與馮鞏搭檔的牛群,不止一次的拋棄馮鞏闖蕩,最後晚年生活很淒涼
從那以後,年輕的牛群彷彿看到了自己未來的道路,所以也就一門心思的放在的塊板上
四年以後,他加入了文工團作為表演者,雖然能在演出時只有寥寥數幾人觀看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激發了他內心不服輸的勁,之後拜入常寶華老師門下
經過多年的艱苦磨練,牛群出師了,並且還獲得了曲藝節目表演的一等獎
但那時候,國內經濟水平還不算高,文化消費較少,所以牛群也只是坎坎填飽肚子
與馮鞏搭檔的牛群,不止一次的拋棄馮鞏闖蕩,最後晚年生活很淒涼
直到未來的某一天,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搭檔兼恩人:馮鞏
1987年,兩人第一次搭檔了《小偷公司》,從那以後這個組合一炮而紅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這個組合在國內擁有了一定量的地位及影響力
之後有創作出《那五》、《點子公司》、《有話坐著說》等等著名相聲作品
大紅大紫後的牛群卻彷彿在那一瞬間失去了對相聲的熱愛,轉頭丟下馮鞏做起了生意
與馮鞏搭檔的牛群,不止一次的拋棄馮鞏闖蕩,最後晚年生活很淒涼
據說當時牛群還和馮鞏約定,如果半年嘗試期生意失敗,就再回來一起說相聲
耿直的馮鞏沒有猶豫就答應了,選的路,自己一定要支援,就這樣,這個組合第一次解散
僅僅半年,牛群虧空破產,找到馮鞏要求繼續出演相聲
之後的劇情還是老套的,牛群又一次,牛群又一次離開了,先後做了雜誌,當了副縣長,但還是失敗了
自此,兩人的輝煌時代終結,用一句話形容牛群就是
“沒了事業,丟了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