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1223445544
-
2 # 布穀鳥講歷史
社會普遍說的自然是漢語,但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其實也還是各說各話。但在官方語言上,元朝和清朝也的確推行過官方語言。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元朝國師八思巴奉忽必烈詔令,創造的新式“蒙古文”。1269年,八思巴文創立完成後開始推行,當時南宋還未徹底滅亡,所以這個八思巴文的推行主要就是在長江以北。
由於中央政府的推行,在官方檔案中,普遍使用了八思巴文。今天我們還可以在留存的元朝貴族墓碑、文獻、錢幣等地方看到八思巴文的影子。但元朝滅亡後,八思巴文就成了一種“死文字”,蒙古人自己也不再使用。說白了就是不好用。
滿文
清順治以及順治以前,大力推行滿文。官方檔案、聖旨詔書等以滿文呈現。順治以後,康熙年間開始,大量啟用漢臣,滿漢語言通用。民間繼續各說各話,以漢語為主。瀏覽康熙以後的聖旨就可以看到,不管是滿族還是漢臣,奏對都是漢文,說漢話。
漢語是極其成熟的語言體系,自秦始皇統一文字後,2000年的文化積澱,都是在用漢語記錄和表達。已經離不開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自創的語言,自己使用都覺得麻煩,自覺學習漢語,推行難度極大。所以最終還是迴歸到漢語體系,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作為唯一傳承不絕的文明古國,文化生命力是極其強悍的。
如果改革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註定會失敗!歷史程序到了那個時代,只有真的民主解放人民讓人有當家作主的感覺改革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