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兵說
-
2 # 二曲人
說曹化淳開啟城門這件事,歷史記載上是個存疑的問題。當時是有人說曹化淳打開了北京西城牆上的廣寧門(清朝曾經避旻寧名諱叫彰義門),但曹化淳不認賬,說自己當時在東直門值守。後來,曹化淳投降了清朝,對這件事極力進行爭辯,堅決不承認是自己打開了廣寧門。當時情況混亂、人心慌慌,也有可能是某個膽大的假傳口令,開啟城門也未可知。如太監杜勳在宣府做監軍,李自成兵一到就投降了,但崇禎得到的報告是杜勳罵賊殉國,還準備給其修祠堂祭奠。結果沒有過幾天,杜勳就隨李自成來到廣寧門下,代表李自成與崇禎談判。所以,有可能曹確實沒有開啟廣寧門。有記載說,杜勳代表李自成與崇禎會談結束後,有人想留下杜勳。但杜勳找了個非常合理的藉口說,他如果不回去李自成就會為難被俘的秦王和晉王,當時這兩個王爺就坐在廣寧門外。於是,只有再放杜勳出城。而杜勳出城後,兵部尚書張縉彥去了廣寧門,城上主持守城大計的宦官不讓張縉彥上城頭,張在城下問杜勳哪裡去了?回答說,已經出城了。而杜勳的進出城都是守城宦官讓人用籮筐拉上放下的。根據這個情況,很有可能廣寧門是杜勳安排宦官開啟的。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但凡遇到不好推卸責任的事情,一定都會有一個冤枉的背鍋俠出現。明末的曹化淳,也就是東廠的曹公公,就是這麼一個歷史冤大頭!那麼,是誰把這個黑鍋給曹化淳背上的呢?自然是把明朝搞死的東林黨人,你還別說,這些人以前都是自己人,不過,後來都齊刷刷投降了滿清。他們之所以決定把這個歷史黑鍋讓曹化淳背上,是因為曹化淳當時的一個舉動,深深刺痛了這夥兒東林黨人。根據《明史》的記載,在崇禎十二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五年之前,曹化淳就辭職並且回到老家天津武清縣。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得知訊息的曹化淳痛哭不已,怒喊出十個字:“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當清軍入關,順治皇帝到了北京之後,曹化淳便從天津趕到北京,上疏順治請求參與崇禎皇帝墳墓的修建工作。順治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讓他負責辦理。恰恰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刺激了那些很要虛偽臉面的東林黨人!於是,這幫東林黨人紛紛跳出來,發揮他們造謠的特長,利用各種小報和史料,在各種文獻和野史上,吐沫橫飛地“咬定”:是曹化淳主動開啟的城門。從此,就把這口黑鍋牢牢扣在了曹化淳這個太監的後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