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想者345

    道德經的精髓用什麼可以概括?

    《道德經》是先秦時期老子所著。原著雖然不過五千字,但字字珠璣,句句精華,一個字就可以讓我們寫一篇好文章,歷來成為各家各派,各類文人研究的物件。而各人研究的結論又不盡相同,各人有各人的說法,可是又各不相同。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周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所以我們要研究《道德經》一定要去研究《莊子》。近代以來,老子被翻譯成各種文字,被世界各國的老子愛好者喜歡並進行研究。是繼《聖經》外世界上印刷量最大的文字。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的一生,學問好,名氣大,官位亦很高,留名後世,沒有人能夠和他比的,而他常想從政治舞臺上退出來,悠遊林下,不像蘇東坡,曾經吃了很多苦。白居易享了一輩子福,臨老還享福,就因為他學道。

    這從他一首讀《老子》後的七律可以知道。原詩是:

    吉凶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雖異匏瓜難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他說,人生的遭遇,成功與失敗,吉凶禍福,都有它的原因,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不需要煩惱,不需要憂愁。

    “道”字。在傳統的古書中,大約便有三種意義與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註釋就是:“道者,徑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傳》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如道書所說:“離有離無之謂道。”這便同於佛經上所說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測了!

    所以我們研究“道”要微觀旁通,要從各類名家的著作中體會出“道”的真正含義!切不可盲目的給“道”下一個確切的定義。

    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有上層道德的人,並不以為做善事是了不起的好事,一個人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並且到處宣揚,這已經離老子所說的“德”遠離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會有“有恩不圖報”和“知恩圖報”之說。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你做了好事,別人也知道了,也感謝了你,這樣兩項抵消,等於無。你做好事的目的就是讓別人來感謝你,回報你。所以被稱為“下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所以說“上德”的人好像沒做什麼一樣,很自然的行為,其實大家已經獲得了幫助。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 2 # 依楓的微博

    一部體現了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用不多的字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但言簡意賅、篇幅簡短,其中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可謂句句經典。

    解讀《道德經》的文章很多,每認真讀一次,聯絡到實踐,都受益無窮,但真正把《道德經》的精髓理解和運用到完美的文章,除了毛澤東的哲學著作,我還沒有發現其他。在《道德經》裡,道指的就是規律。而道家思想對規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的。”對待規律的根本態度是“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科學根據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已經翻譯成81個國家的語言,被世界各國專家研究解讀。

    然而大道至簡,《道德經》的精髓,提煉出來只有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

    1、順勢

    世界運轉的本質,是陰陽兩股勢能的來去交替,此起彼伏。這雖然是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但是現代的物理學揭示物質運動的原理,不也是兩種能量相對的運動嗎?

    陽勢能代表生髮、壯大、成果,陰勢能代表隱去、衰退、消散。這兩股勢能,是對立的,也是平等的,順應規律而變化,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陰陽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對的概念,比如正與負,對與錯。

    通俗地說,我們喜歡生,害怕死,須不知,對自然規律而言,生和死,是平等的。誰能逃脫?害怕它,不如改變心態,客觀看待它。生和死,是一對陰陽勢能。其它矛盾對立的東西,皆是互相轉化的勢能。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我們做事,講究時機,那麼,最佳的時機在哪裡?就隱藏在勢能的變化裡,找到切入點,順勢而為,就是好時機。

    在投資中賺到大錢的人,一定是不走大眾路線的。大眾的思路是,看到盈利的時候,蜂擁而入,看到虧損的時候,就一窩蜂散去。會賺錢的人,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做任何事都講究勢能,你往高峰的地方擠,是很難找到時機的,時機要提前在低谷時佈局。這就是順勢。為什麼太極圖中的陰陽會是旋渦形的呢?為什麼不是由一條線將其分割呢?為什麼黑顏色中會有一點白,白顏色中有一點黑呢?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就是“福禍相倚”和“物極必反”的最好體現。

    《道德經》中老子講的道,都是規律,規律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萬事都可以套用的,關鍵看自己怎麼活學活用。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運用到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創造出了適應中國實際情況的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共產黨和中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就是順勢而為的道理。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和《道德經》的精髓是一致的!

    老子認為堅持按規律辦事,一切都會順利,而違背規律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上天尊重規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規律可以安寧,神靈尊重規律可以帶來安寧,河流尊重規律可以水滿,自然界萬事萬物尊重規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規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反之天空不清澈就可能會爆裂,大地不安寧就可能會塌陷,神明不顯靈就可能會消失,河流沒有水就可能枯竭,萬事萬物不能生長就可能滅亡,君王不能統治天下就可能顛覆。這些說法就是叫人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對《道德經》的繼承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定勝天的思想。

    2、微著

    做事難,是因為缺乏持久力。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任何強大的東西,皆是從小積累而來,稱之為:聚沙成塔,積微成著。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陝西黃帝陵有一棵幾千年歲數的古柏樹,非常粗壯,幾個成年人手拉手,都抱不過來。這樣的“合抱之木”,在它生命的最初,只是一棵幼小的樹苗,“生於毫末”。

    這種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自然力量,是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擁有的。中國的電子行業就是由弱小到現在華為推出了5G,可以和電子巨頭美國一爭高下!這就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要說你不行。每個人都可以很強大,每個人都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這和中國的神話故事:愚公移山、精衛填海或夸父逐日等傳承的精神是一致的。這一切,放在《道德經》裡解釋就是“積微成著”。

    3、自然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麼是自然?對人而言,就是不刻意。只要你不刻意,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順其自然。順勢而為的人,成功機率就大;逆襲或許成功,但機率很小,就是成功也不會困難重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每一件事情,來來去去,都有自己的執行軌跡,也就是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強求、逆襲都是自尋煩惱。放下自己的執著,順應事情的發展和規律,就是道法自然。這就是道教說的"無為",也就是要順應天道、順應自然,而不作違逆天道、違逆自然的事。“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慾則剛。”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地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國藩說得好:“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就是對自然的一種解釋,也就是不能涸澤而漁,伐木而獵。用現代的說法也就是不能破壞生態平衡。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鉅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道德經》的精髓,其實只有6個字:順勢、微著、自然,也就是順勢而為,始於足下,順其自然,悟到的人,好好實踐,夠用一輩子了。

  • 3 # 使用者8969601564045

    道德經的核心就是一道一德。一道即講無為法出世間法,但一切聖賢皆因無為法而有差別,能達到老聃之無為法就不錯了,一德,德者得也,德者仁義道德也,在下篇德經內已講了許多,看原文自知,就用效法天地,上善若水作為德的一種解釋吧。

  • 4 # 有德司契

    老子曰:“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及“為無為,則無不治。”以及“我無為而民自化。”

    正因此,這幾句話就是《道德經》的精髓與主旨。總之,本書就是一本治國的寶典。

  • 5 # 法為空

    道德經是講述自然規律、人體規律的至理明言!作為古人能寫出如此深遂的文章,可以讓所有人類歎為觀止。那國外什麼經什麼經啊對比一下真是弱暴了!那些都是迷信的東西,而且看年代和影響應該前面加個封建!道德經是一篇實實在在講自然規律人體規律的科學論文,是老子先生的科研成果。只是時代的限制,大部分人的不理解,神祕化,演變為迷信的東西。

    道德經全篇從不同角度講述順應自然,迴歸本源的道理。跟現代我們社會要保護自然,迴歸自然的環保理念是一致的。對我們人體來講,單講養生方面,大家都懂得情緒對人體的影響,不好的情緒給人帶來疾病,有的甚至很嚴重。而心態謙虛平和,順應自然是養生的不二之選。還有人體和自然的交相呼應等等就不一一說了。

  • 6 # 江南詩丐

    這種說法在現代科學麵前完全胡說八道,叫你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去解釋,你根本沒有能力去解釋。當然,就有幾個自封大師的七拐八彎,東拼西湊地說上一通,倒不是說一點沒有理由,只是已經不符合現代文明社會進步發展。

  • 7 # 百姓堂甘戈

    無中生有;

    有亦生無。

    德不自生;

    有善德成。

    道中有道;

    道法自然。

  • 8 # 光陽道統文化

    老子的道德經,剛摸到道的門檻,初級粗糙,對道的定義過於誇大,對陰陽的定義停留在表面,沒什麼精髓不精髓,基本等同於垃圾。如果這樣的文化都奉為精髓,文化水平也太低了。

  • 9 # 天宇光明

    《道德經》總分三個層次,精髓也分三個層次,而各層次又逐次演進,如大海揚花。

    第一層次: 大道常無,無為化有;

    第二層次: 天道無有,道德相生;

    第三層次: 人道有形,德修道成。

    《道德經》乃論述宇宙物質運動衍化規律及其社會應用法則的學說,但很簡捷,屬啟蒙書,深刻內涵需入門自悟。

    大道玄靈,老君傳經;啟蒙愚世,助升文明;空無自在,道化有形;陰陽沖和,萬物發生;人器合道,借德修成;社會與人,體系相承;聖治無為,和諧永晟。

  • 10 # 馬振廷1

    道德經,的精髓是無中生有。無為而制。既知無,就是需求,有了需求方向明確,為者做作為也,作做為創新造物也。積極主動發展新興需求,為民所要,為大國強國所需。是偉大的指導理論,是中華兩千年文明上進的根。有些統制者錯誤理解無為積極是消極反而什麼都不為,等天助掉餡餅,只知玩詩詞歌賦,字畫收藏,吃喝玩樂,歌舞昇平玩女人,自持腐化墮落。錯過了中國發展的大好機會,落後於蠻夷下國,八蠻夷下國打我們搶我們的財寶殺我們的人,火燒園明園我們還得賠賞它真金白銀,下國不講文明道德只想辦法勝人。我們呢?不反省等著敵人發善心。還責怪古文明是罪魁禍首,真是不俏子孫也。

    就說道家修煉也是積極主動為延年益壽,而不是消極的衰老,等死待斃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學女生打扮成熟開始化妝,失去了高中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