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ealthCrew

    海鮮中蛋白質質量好,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肌肉組織柔軟細嫩,水分含量多,相比於畜禽肉類本身就比較好消化吸收。

    幼兒(3歲內)的飲食中每週至少安排一次海產品,以提供碘、鋅和ω-3 脂肪酸等幼兒生長髮育的關鍵營養素。但開始食用時應該注意寶寶對海鮮類食物是否過敏現象,適應後慢慢逐步增加食用海鮮的種類和頻次。

    由於嬰幼兒的自主咀嚼、吞嚥能力不健全,家長如果餵給寶寶有刺的魚類,應該警惕,可以將魚洗淨,蒸熟或煮熟,然後去皮、去骨,用勺子將魚肉壓成泥狀再餵給寶寶吃。另外,在寶寶進食時,應該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會更利於寶寶對食物的自主性和消化吸收。

    在安全方面給出兩條建議

    1.挑選相對安全的種類:有些海產品中的重金屬透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含量可能會高於一般食物,推薦給寶寶食用一些富含 ω-3 脂肪酸且重金屬含量低的海鮮,比如三文魚、鳳尾魚 、沙丁魚、蝦、鱈魚等,去除各種內臟,給寶寶吃味道鮮美的肌肉部分。 2.正確地烹飪海鮮:生海鮮中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毒汙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魚類要烹飪到肉可以輕鬆分離成塊狀,顏色呈不透明;蝦、龍蝦和扇貝要烹飪到呈乳白色;貝類需要煮至開殼,不開殼的有可能是不新鮮的死貝。不新鮮的貝類會產生較多的胺類等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不適宜給寶寶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