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之亂: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

回覆列表
  • 1 # 小李子談談歷史

    三國爭霸,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正史中第二次大混亂的時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時代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奇謀智仕以及歷史典故。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比較喜歡劉備諸葛亮一方的蜀國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後世的人們瞭解三國,大多都是先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的,而《三國演義》中主要是以某些蜀國主的,為主要路線,講述整個三國時期的發展。並且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三絕”的形象,三絕當中“智絕”和“義絕”都是積極向上的正面形象,而“奸絕”是略帶貶義的。因此人們更喜歡蜀國當中的人物。

    第二:三國當中,曹操所帶領的魏國和孫權所帶領的吳國,都不是當時的漢室正統,而曹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竊國奸相的嫌疑,而孫權的父親曾經獲得過傳國玉璽,但是沒有自願的將玉璽交還漢室,還想著擁兵自立。因此這兩個國家都有叛國的嫌疑。和蜀國劉備,原本就是漢朝皇室之後,並且成立出國之後,稱為蜀漢。處於正統之後,所以大家比較喜歡蜀國。

    第三:當時天下民眾的觀念都儒術為尊,而儒教學派當中就有“遵循正統”的思想在裡面。後世帝王,為了加強自己的封建統治,於是便大力推行遵循正統的觀念。並且還是歷朝歷代都會實行,在這樣幾千年幾百年的薰陶下,變成了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談論三國時都會比較喜歡劉備、諸葛亮這樣繼承漢室正統的一方。因為這樣符合大家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且也比較符合大家的價值觀。

  • 2 # Z老乾媽拌飯F

    一、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於元末明初洪武年間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很多青少年必選讀物之一。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風雲歷史故事。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描繪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三國英雄故事,如《三顧茅廬》、《空城計》、《赤壁之戰》等,這些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不但被拍成影視劇,甚至還被收錄進語文課本當中。同時,《三國演義》也塑造出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如武侯諸葛亮、漢壽亭侯關雲長、常山趙子龍等。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經說書人和人們口口相傳,以及現代各種影視劇和語文課本的演繹,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竹葉亭雜記》中還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清代乾隆年間,有一侍衛被擢拔為荊州將軍,家人皆大喜祝賀,唯此人不樂反哭,眾人奇怪,問原因,此人答道:荊州這地方,連關公關爺爺尚且守不住,現在派我去,明明是害我呀!可見《三國演義》影響之深遠。可以這麼說吧,你隨便在中國街頭找一個人,他可能不知道羅貫中,但肯定聽過《三國演義》的故事。

    二、劉備的故事比較勵志

    在三國之亂中,劉備的發跡可以說是各大勢力裡面最勵志的了吧。你看,他家道中落,到他那一代的時候,只能靠賣草鞋為生了。後來桃園三結義之後,雖然靠著張飛的一點家底招兵買馬,有了一定的實力基礎,但是還是太弱小了。只能依附於各大勢力之下,從最初的劉焉,到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等,卻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赤壁之戰後,才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勢力,有了與其他人角逐的資本。很多人說劉備就只會跑和哭,沒錯,縱觀劉備的一生,就是跑跑跑和各種哭,但卻換來了三分天下。有人說劉備陰險,投靠劉焉時奪了人兒子劉璋的地盤;投靠公孫瓚和陶謙使又弄死了陶謙和陶謙的兒子,佔了別人的地盤;投靠曹操,卻又想對曹操下毒手……但這是亂世,劉備一個白手起家的小勢力,不狠一下怎麼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呢?

  • 3 # 白也bye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太嚴謹,喜歡劉備的多,喜歡魏和吳的也不少啊

    書歸正傳,回答問題,為什麼喜歡劉備一方的人比較多?

    首先,我們應該想一個問題,三國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相對短暫的諸侯割據時期,為什麼如此有名,甚至可以說是大多數中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

    因為《三國演義》!相比於《二十四史》大家顯然更熟悉這本書

    (別扯什麼《三國志》才是正史,大多數人看的還是演義)

    那《三國演義》所站的立場必然會影響到讀者。羅貫中站在正統劉備一方,將曹操寫為“曹賊”,將東吳眾將寫成鼠輩,自然讓人喜歡不起來。而對於劉備一方著墨更多,敘事也多次劉備一方視角,因此代入感更強。這一點從老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體現的特別明顯

    況且,劉備一方的主要成員人格魅力極強

    桃園三結義,義同生死,是無數男兒心中嚮往的兄弟情

    劉備,漢室正統,這是儒家最在意的。他對兩個兄弟的感情,對諸葛亮,對百姓,對宗親的態度和行為都值得稱讚,一生屢戰屢敗,卻敢於屢敗屢戰,雖然哭,也是真男人的眼淚。

    關羽,一名戰死的武將,論武藝稱不上第一,論戰績也算不上震鑠古今,死後卻被一路加封,最終被人們神話成為武聖人,足可見人們對他的敬佩與喜愛。

    這樣一群人怎能讓人不喜歡

  • 4 # 高慶春妮稱雲中龍

    《三國演義》,作者寫書,以漢室正統,劉備以漢室宗親。被漢獻帝認為皇叔,更是身價倍增。金字招牌,更吸引人的注意。劉備,草根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靠販賣草鞋,草蓆為生。是一個小打小鬧的小商販。但他始終沒忘記自已是漢室宗親。這塊金字招牌,吸引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又吸引了知識分子,多謀之土,徐庶,孔明,龐統,等上等謀士,為他出謀畫策。被漢獻帝尊為皇叔,劉備更是提高了政治待遇,使他與王候平起平坐。羅老先生寫書的目的明確,東漢雖敗,卻是正統。劉備和孔明,就是利用,漢室宗親,王師不偏安,以有道伐無道。劉備更是以漢室正統,來和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曹操本自稱:大漢丞相,卻野心勃勃,時刻想篡位自立。被劉備稱為漢賊。漢賊不倆立,王師不偏安。孫權也被稱為:亂臣賊子。突顯了劉備的正面形勢,正統地位。受到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的稱頌。孔明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形象,傳到今天。是智慧的化身。他的六伐中原,雖未湊效,歷代文人,卻不看結局,看行動。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含淚吟頌絕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衫。曹操和孫權,被稱為亂臣賊子,而汙名於世。

  • 5 # 寒家小子

    現在的人瞭解歷史的方式,基本都是通過電影電視劇,或者說那些已經嚴重到篡改史實的小說,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還原度最高的,就莫過於中國的那部名著三國演義了。三國演義的主角是劉備為主的蜀漢集團。主角嗎,都是偉光正的存在,容易引起大家的喜歡。

    劉備開始走進這個局勢,就是通過桃園三結義,身上自然而然帶著一種江湖氣息,十分重義氣,再加上他平易近人,對待下屬十分仁義,也就讓那些為他賣命的士兵更有一種歸屬感和認同感。

    關羽戰敗丟失了荊州以後,劉備不但沒有指責的,還直接帶領軍隊給關羽報仇去。雖然後來失敗了,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兄弟之情,讓人特別的感動。

    在這樣一位領導人的帶領下,蜀國將領的整體風格,都是正義勇猛,流傳到如今的很多關於蜀國的戰爭故事,也都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即使是現在的很多人,三國時期最喜歡的名將,也都是蜀國的將領,那種獨有的兄弟義氣,讓現在很多崇尚與快意恩仇的年輕人都十分敬仰,甚至視他們為榜樣,這應該就是大部分人偏愛蜀國最重要的原因吧。

  • 6 # 崮山的鳳雛

    第一,人們如今對三國時期的瞭解大部分來自於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是有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的,對於蜀漢各個主要人物的描寫也比其他勢力的角色更加出彩,比如諸葛亮,五虎上將等,也因此讓人們更多的喜歡蜀漢。

    第二,就是個人魅力。古往今來,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一直受到統治者的高度推崇,雷打不動的武廟十哲。而他被統治者推崇的原因不過八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對於諸葛丞相的推崇,統治者固然有推動作用,但是諸葛亮的個人魅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劉備駕崩之後,留給諸葛亮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外部吳魏的壓力自不必說,單說國內,益州派和荊州派本就對立,中間還有跟隨劉備的早期創業人員,相互掣肘,內部紛爭不斷。此時諸葛亮的情況,就好比你打5V5,你這邊死了兩個隊友(劉備,關羽等,姑且算兩個),一個隊友掛機(小胖),一個隊友背後捅刀子(益州派),對面五個人狀態都不錯。這還打個屁啊?很多人小白旗一舉投降算了,但是諸葛亮不一樣,我就是要一個打你們五個,還能打得對面五個叫爸爸,這就是諸葛亮。不光諸葛亮敢一個打五個,他徒弟姜維也敢,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跟著九伐中原,哪怕是最後蜀漢亡了,還能詐降“使日月幽而復明”,雖然最後沒有成功,天水麒麟兒的名聲還是傳了千年。縱使“知天意”,但“逆天安不可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姜維“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改”,終是“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以一人之力逆天而行,是如此的豪邁,在如今這個極度現實的社會,觀之讓人心潮澎湃,豪氣干雲,讓人們在追求現實的生活中體會到夢在燃燒的熱血。有很多人說諸葛亮和姜維是逆天而行,空耗國力,以至於連諸葛瞻都反對姜維,但是,以魏國和蜀漢的實力差距而言,如果兩邊都正常發展的話,沒多久蜀漢就連北伐的資格都沒有了。“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北地王劉諶的這句話就是蜀漢兩代人自強不息的寫照,哪怕是逆天而亡,也絕不坐以待斃,這就是蜀漢的魅力。

    而,回到現實,我們對於生活,總是逆來順受,沒有能夠反抗命運的思想和能力。我們總是在現實之中苟且,得過且過,安於現狀,哪怕是過的很憋屈也很少能有人奮起改變。而當我們看到蜀漢的兩代,看到那個被無數人反對和質疑的單薄的背影,也會心潮澎湃,也會想起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和年少輕狂的自己

  • 7 # 子周觀天下

    一言以蔽之,人民群眾對蜀漢這邊的傾向,根本原因還是隨著儒家文化的普及而造成的。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這個時候不要說忠厚仁慈,就是單純的不去作惡已經很難得。曹劉孫三家裡面,曹操一代梟雄,唯能是舉而私德上劣跡很多;孫權一方乃江東猛虎,但是固守在江東的地方,頂多算個割據政權,本身就沒有統一天下的志氣。只有劉備這一邊,一方面以忠厚的名義俘獲民心,一方面高舉復興漢室的旗幟力圖進軍中原,有種明知不可而猶為之的壯烈。

    如此一來,劉備這一邊不僅君主賢明臣子忠貞,而且還在意識形態上佔據了至高點,特別符合儒家的理念。隨著儒家成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民眾也越來越傾向於該理念了。

    經過不斷的發酵,就形成了以蜀漢為正統的觀念,這直接促成了後來的羅貫中寫三國的基本思想框架。而不是因為三國,人民才站在蜀漢這邊。現在好多人把它本末倒置了。

    總結一下,以蜀漢為正朔的群眾意識並不是一下子興起來的,而是伴隨著儒家文化的普及,逐漸的深入人心,才最終形成了劉備是好的,曹操是壞的,東吳就是個伴讀的小陪襯這些觀念。

  • 8 # 大漢定遠侯

    不說曹魏,也不說孫吳,畢竟這幾個國家都有各自值得誇獎的地方。

    就單說劉備、諸葛亮和蜀漢好了。

    劉備早年出身清貧,靠著一股子不屈不撓的勁頭,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混戰的年代,殺出了屬於自己的名聲,靠的可不是演義中的哭鼻子形象,歷史中的劉備實打實的是個豪傑英雄。

    他的前半生可謂是顛沛流離,直到與諸葛亮相識於荊州,此時諸葛亮年僅二十七,一介布衣,而劉備則近知天命之年,是“漢宜城亭侯左將軍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然而劉備卻放下身段以三顧之禮請諸葛亮出山,兩人於隆中留下千古留名的《隆中對》立下“克復中原,中興漢室”的諾言,這也成為了蜀國立國的根基,而劉備與諸葛亮則成為了蜀漢的精神象徵,自此以後,蜀漢自上而下一直在為了“中興漢室”而奮鬥。

    劉備四處征戰,諸葛亮鎮守後方,可以說劉備把自己的身家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在劉備入益州前,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為劉備充實軍備,而後配合劉備揮師西進,幫助劉備拿下益州;劉備入益州後,與曹操對峙於漢中,諸葛亮以軍師將軍的身份署左將軍府事,鎮守成都給劉備提供兵源、糧草。諸葛亮可以說就是劉備的“蕭何”。他完美的完成了自己任務,劉備打敗曹操,那下漢中自然有劉備和法正等前線君臣的功勞,而後方的諸葛亮又何嘗不是為了前線的戰事,排程有序呢?如果北伐時,諸葛亮在能有一個這樣的人為他鎮守後方,排程兵馬糧草,那麼諸葛亮的北伐或許會輕鬆很多吧。

    而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含淚接下了劉備“復興漢室”的巨集願,且至死都履行著他對劉備、劉禪蜀國和漢朝的承諾和忠誠,君臣能夠相遇、相知、相信,到如此地步堪稱萬古楷模。

    在劉備、諸葛亮的影響下,蜀漢群臣一直延續著忠、義的忠貞不渝精神,直到亡國都亡的那麼悲壯。

    蜀漢末期,趙雲之子趙廣戰死前線;傅肜之子傅僉死戰殉國,其父傅肜在夷陵之戰中,曾大喊“漢將安肯降吳狗乎!”衝入敵陣戰死;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諸葛尚在諸葛亮死後沒有獲得任何特權,在成年後也為蜀漢戰死;黃權之子黃崇,雖然父親夷陵之戰後被迫投靠曹魏,但是黃崇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而且為蜀漢戰死沙場;張飛之孫張遵戰死;李恢之侄李球戰死;劉備之孫北地王劉諶得知劉禪投降,以全家殉國;姜維、張翼等蜀漢舊臣投降後,還在謀劃復國之計,事敗後捐軀;其餘如霍弋、羅憲等也是在沒有得到劉禪的訊息之前,堅守自己的守護的領土不退讓半分,劉禪東遷洛陽時,蜀漢舊臣因為對蜀漢的感情,幾乎沒有跟著劉禪走的。

    可以說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二人一生的經歷,一直影響著蜀漢,蜀漢雖亡,然先主與丞相的精神永存。

  • 9 # 緣事而發

    劉備是三國裡面最勵志的人物,也是三國裡面對下屬最好的人物,這就是劉備的義和仁。

    既然只談三國演義,那我們也就只圍繞三國演義。劉備的膽識和野心,一開始就很清楚的,這一點曹操孫權都比不過。而且翻遍整個三國演義,劉備自己雖然屢屢背主,可是隻要跟過劉備的人都對他死心塌地,這又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劉備一開始就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拉著剛認識的兩位兄弟,臨時招募的一點士兵,就跑去打多少倍於自己的叛軍啊,劉備打過仗嘛,懂兵法嘛?這樣的氣概還不過人?這樣的仗,只怕老曹也是不敢打的,要知道老曹一出場可是帶著數千漢朝正規軍出來平叛的啊!立下大功,討伐董卓期間卻還是一個小官,二弟三弟沒有官職,劉備有沒有一句怨言,這是怎樣的氣度?後來陶謙讓徐州,劉備又帶著一群雜兵硬剛曹操,這又是怎樣的勇氣?常人都說劉備只會跑跑跑,可是有沒有想過劉備打的仗,遇到的生命危險,只怕比三國裡任何人都多。這樣的劉備,無論是靠什麼信念堅持,忠義也好野心也罷,都是值得尊敬的。

    同時,劉備對下屬是真的好。即便坐到一方割據的漢中王,劉備依然是和下屬最沒距離感的,三顧茅廬這是何等的胸懷?別看那時的劉備落魄,好歹也是劉表公認的官親,手下還是人的,為了請這麼一個毫無業績只是有些名氣的山野村夫,前前後後跑了三次,每次都被人打發走,老曹只怕是沒有這等氣度吧,任何時期都沒有這樣的氣度!即便是正史中三國志只寫了一句,凡三往,乃顧,諸葛亮在真實存在的出師表裡面照樣感恩戴德,為什麼?真的可以說劉備是三國裡面最有氣度的人了,只有他可以這樣。

    劉備其人黑點很多,不外乎跑和哭。可是三國亂世,爾虞我詐的事情難道其他人就少?曹操名義上曾經也是袁紹的盟友,還不是說翻臉就翻臉,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就高尚?孫權還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不惜跟曹操結盟也要限制劉備?忠義這種事在亂世之中都不過是野心的幌子,隨時都可以撕破的,相比之下劉備跟了這麼多不如自己的主子,卻從不挖人手下,從不奪人領地,這難道還不算難得的節操嗎?

    所以說劉備,軍事政治文學上的能力全方面不如老曹,論識人用人發展經濟也不如孫權,並且是基礎最差的一個,曹操有爸,孫權有哥,都是從小家大業大,劉備直到40多還沒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最終還能三分天下,難道都是天助嗎?靠的就是劉備超凡的勇氣,過人的氣度,還有堅持不懈。

    作為普通人,我們沒有曹操那樣的才華和天賦,沒有孫權那樣一上臺就有領地和部下的運氣,但我們都還可以學習劉備,只有劉備是可以被普通人模仿的。別說小時候,即便是現在我也喜歡劉備,而且越大越喜歡劉備。曹操孫權都喜歡,但是都只能讓人仰慕,曹操真厲害,孫權真厲害,劉備不厲害,看起來很菜,卻反而才是最值得人們學習效仿的那一個

  • 10 # 難得青史名姓

    首先要宣告,這不是羅貫中的鍋,雖然現代人很大一部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但是畢竟這成書於明初,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沒看過的。但是擁劉貶曹是古已有之,所以羅貫中才會以此為基調,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絕對佔了百分之七十的因素。關羽死後,從宋朝開始封,一直封到清末,“侯而王,王而帝,帝,帝而聖,聖而天”。諸葛亮也是一直被追捧,尤其是唐朝那一幫子不得志的詩人。李杜元白,皆有詩稱讚追捧。愛屋及烏,那麼喜歡蜀漢的自然就多了。桃園結義。這也是一個從古流傳至今的故事,先是在戲文裡唱,最後被羅貫中綜合進《三國演義》。不得不說,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故事也會帶來人氣,底層人民往往記不住所謂的功績,只記得故事和品質。《三國演義》。這是三國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尤其是這種感情傾向上。如果說明朝以前,人們喜歡蜀漢是懷念諸葛和關羽,那麼明朝以後喜歡蜀漢的,大多都是受此書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年房貸利率5.88%換lpr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