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頌淞

    回答這個間題,那可是兒時滿滿的回憶……

    故鄉地處鄂東,與黃梅縣相鄰,請來的戲班主要是唱黃梅戲。我們地方上習慣稱為釆茶戲。黃梅戲文化史上也說其前身即釆茶調、釆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一般印象中,黃梅戲鄉土味十足,在戲曲中屬下里巴人風格,與其它劇種有著鮮明的區別。黃梅戲重在兒女情長,其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更能引起廣大農民的共嗚和喜愛。

    老家過大年時節,十里八鄉都會請戲班來唱大戲,鄉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正月裡大戲開場,鄰近鄉上都會趕來看戲。我們是大鄉鎮,只要當年唱戲,必然是黃梅戲。開唱的時侯,人們早早的搬板凳到前排佔座,後排的人們則把小孩立在肩膀上看。臺上鑼鼓喧天,臺下人頭攢動。各種手藝人、攤販,圍滿了戲場一週,油池、糖葫蘆、麥芽糖,琳琅滿目。看戲入迷的,嗑瓜子聊天的,打情罵俏的,奔走打鬧的,扯嗓叫賣的,組成了一幅幅鮮活的,充滿著鄉音的年俗圖。

    黃梅戲作為中國戲曲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其永恆的主題是懲惡向善,其間也夾雜著功利性教化,曾讓文人不屑。但老百姓的兒女情長,對人生際遇的感喟,還是讓文人們關注起來。在曲目中編入眾多的民間故事種神話傳說,讓黃梅戲題材日漸豐富,並在不同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和別人繼續聊某個話題?